第05節

關燈
其後連續三四年光景,在馬利格林附近的籬路和少人走的鄉下小道上,常常看到一輛樣子希奇古怪的老舊運貨小馬車來來去去,趕車的樣子也希奇古怪。

     裘德收到文法書之後頭一兩月,對死了的語言捉弄他的卑鄙伎倆抱着深惡痛絕的态度。

    但是,他這種情緒實際上并沒能維持多久。

    兩種語言本身的特性固然令他失望,而失望轉而促使他對心目中的基督堂的博大精深更加崇敬。

    現在他對死去的或者活着的語言的邃密艱深已經有所了解,可是真要掌握語言,那就非得有一股子“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魄力不可。

    正是由于這樣的認識逐漸引導他不再那麼斤斤于先入為主、自以為獨得之秘的路數,而是對語言本身産生莫大興趣。

    在浩如煙海的載籍中有号稱經典之作的塵封的書卷,其中蘊藏着往哲先賢的思想,這催他感激奮發,決心要學老鼠啃東西那樣,精細人微而又堅持不懈地把那些著作一小塊一小塊地啃完方肯罷休。

     他盡己所能幫姑婆做事,省得那位脾氣不好的老處女老看他不順眼。

    小房子的面包生意也就日漸興隆了。

    在集市上大甩賣時候,他們花八英鎊買了一匹耷拉着腦袋的老馬,又花了幾鎊搞到一輛棕色篷子已經發白的嘎吱吱的運貨小馬車。

    經過這番變化,裘德一禮拜得三回給緊挨馬利格林一帶的鄉親和單身漢送面包。

     前面說到希奇古怪,倒不一定限于那輛舊車,主要還是說裘德一路駕車的樣子。

    車身子成了裘德通過“自學”方式受到教育的主要陣地。

    一等到老馬識途,還知道該在哪家門口停下來,這孩子就在前座上坐定,緩繩挂在胳臂上,再拿一根帶子,一頭系在篷子上,一頭把他念的書巧妙地固定好,然後把詞典攤在膝頭上,一路颠簸着,埋頭讀起恺撒、維吉爾和賀拉斯①的比較容易點的篇章。

    那股子争分奪秒、苦苦用功的勁頭,要是叫心腸軟的教書先生看到,真要泫然涕下。

    他多少懂得了念的東西的大意,也多少估摸到而不是理解了原著的精義,可是就他在思想方面一般獲得的東西而言,同書裡教他一意尋繹的内容,還是頗有差距的。

     ①在維吉爾的《伊尼依德》中主人公特洛伊城的領袖伊尼亞斯在城陷後逃出,複在非洲海岸外船隻失事,得迦太基女王戴多相救,她并愛上他。

    但伊尼亞斯終于棄她而去,戴多遂在悲痛中自焚而死。

     他弄到的幾本書都是陳舊的德爾芬版,因為早已過時,由新版取而代之,所以不值錢。

    不過對懶學生是壞事,對他卻有好處,這話也說到家了。

    這個走村串戶、獨來獨往的送面包的夥計,把書邊上的批注細心蓋住,不遇上句子結構方面的難題,決不移開看,其情形正類似路上過來一位同好或老師,他就恭身請教。

    單憑這種粗疏而又簡便的方法,裘德固然沒什麼機會當上學者,不過他到底按自己的願望人了門,慢慢做到心領神會。

     正當他全神貫注念那些古書(它們以前大概早經墓中人翻過了),瘦骨嶙峋的老馬也一心當班的時候,隻聽得一位老太婆大聲喊,“送面包的,今兒兩個,把這個退給你。

    ”一下子把沉浸在戴多的悲痛①中的裘德驚醒過來了。

     ①《頌歌》為賀拉斯所作。

     好多行人和别的人常常碰到他,他卻沒看見他們。

    前後左右的居民對他這種把幹活兒跟開心玩兒(在他們眼裡,念書就是開心玩兒)結合起來的駕車方式開始議論起來了,因為這樣于他自己也許挺方便,可是對同一條路上來往的行人就不安全了,因此引發了群情不滿,附近地方有位居民向當地警察報告,說不得允許面包房的孩子一邊趕車,一邊念書;還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把他抓起來,送到阿爾夫瑞頓警察所,盡到警員應有的責任;并且要對他在路上危害治安行為課以罰款,雲雲。

    警察隻好躲在一邊,等着裘德,總算有一大把他一舉擒獲,對他予以警誡。

     裘德淩晨三點就得起床,催好烘爐的火,把面和好了,做好當天稍晚點要分送的面包,所以他隻好頭天晚上先發面,再睡覺。

    要是他沒法在路上讀古典著作,那他就根本學不成了。

    在這樣情勢的逼迫之下,他唯一辦得到的事,就是一路上留神,東張西望,萬一遠處有了人影,特别是警察,就趕快把書掖起來。

    警察那邊呢,倒也做到了官家的公平合理,沒有想方設法去阻截裘德的面包車,因為遇上危險的主要還是裘德自己,所以他每當看到發白的篷子一在樹籬高頭露出來,就自動朝另一個方向開步走了。

     福來漸漸長大,到現在快十六歲了。

    有一天在回家路上,正似懂非懂地念着《頌歌》①,無意中發覺自己原來正擦着棟房子旁邊的高丘的地勢很高的邊緣一帶過去。

    天光有異,也正因覺察到這個變化,他才擡起頭來看。

    隻見夕陽西下之際,一輪圓月正從相對方向的密林上空升起。

    那首詩把他浸潤得如此之深,幾年前那次使他跪在梯子上的感情沖動重又油然而生。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