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回 覽遺書料難拒命請分榻以代明燭 續舊盟祇道快心願解襦而試坐懷

關燈
,豈食吾餘?雙星,雙星,何不速傍煙銷,早随燈滅,也免得出名教之醜,而辱我蕊珠小姐也!”哀聲未絕,早涕泗滂沱,而東顧西盼,欲尋死路。

     彩雲見雙星情義激烈,因暗忖道:“此事祇宜緩圖,不可急取。

    急則有變,緩則終須到手。

    ”因急上前再三寬慰道:“狀元不必認真,适纔之言乃賤妾以試狀元之心耳。

    狀元以千秋才子,而獨定情于先姐﹔先姐以絕代佳人,而一心誓守狀元,此賤妾之深知也。

    賤妾何人,豈不自揣,焉敢昧心蒙面,而橫據鵲巢,妾冀狀元之分愛?不過奉先姐之遺命,欲以竊狀元半子之名分,以奉兩親耳。

    今名分既已正矣,先姐之苦心,亦已遂矣。

    至于賤妾,嬌非金屋,未免有玷玉堂,吐之棄之,悉聽狀元,賤妾何敢要求?”雙星聽了,方纔破涕說道:“賢卿若能憐念我雙星至此,則賢卿不獨是雙星之知己,竟是保餘我雙星名節之恩人矣。

    願借此花燭之光,請與賢卿重訂一盟,從此以至終身,但願做堂上夫妻,閨中朋友,則情義兩全矣。

    ”彩雲道:“此非狀元之創論,‘琴瑟友之’,古人已先見之于詩矣。

    ”雙星聽了,不覺失笑。

    二人說得投機,因再燒銀燭,重飲合歡,直盡醉方止。

    彩雲因命侍妾另設一榻,請狀元對寝。

     正是: 情不貪淫何損義,義能婉轉豈傷情。

     漫言世事難周到,情義相安名教成。

    到了次日,二人起來,雙星梳洗,彩雲整妝,說說笑笑,宛然與夫妻無疑。

    因三朝不出房,雙星與彩雲相對無事,因細問小姐别來行徑。

    彩雲說到小姐别後題詩相憶,雙星看了,又感歎一回。

    彩雲說到赫公子求親,被袁空騙了,及打獵敗露之事,雙星聽見,又笑了一回。

    及彩雲說到姚太監挾聖旨威逼之事,雙星又惱怒了一回。

    彩雲再說到小姐知事不免,情願拚一死,又不欲父母聞知,日間不敢高聲,祇到深夜方哀哀痛哭之事,雙星聽了,早已柔腸寸斷。

    彩雲再說出小姐苦苦求父母收賤妾為義女,再三結賤妾為姊妹,欲以續狀元之盟,又恐狀元不允,挑燈灑淚寫書之事,雙星聽不完,早巳嗚嗚咽咽,又下哀猿之淚矣。

    哭罷,因又對彩雲說道:“賢卿之意,我豈不知?芳卿之美,我豈不愛?無奈一片癡情,已定于蕊珠小姐,欲遣去而别自尋歡,實所不能,亦所不忍,望賢卿鑒察此衷,百凡寬恕。

    ”彩雲道:“望沾雨露,實草木之私情﹔要做梅花,祇得耐雪霜之寒冷。

    小姐止念一盟,并無交接,尚赴義如饴,何況賤妾,明承花燭,已接寵光,縱枕席無緣,而朝朗暮暮之恩愛有加,勝于小姐多矣,安敢更懷不足?狀元但請敦倫,勿以賤妾介意,”雙星聽了大喜道:“得賢卿如此體諒,銜感不盡。

    ”因歡歡喜喜過了三朝,同出來拜見父母。

     江閣老與夫人,祇認做他二人成了鸾交鳳友,滿心歡喜。

    雙星因說道:“小婿蒙嶽父嶽母生死成全,感激無已。

    不獨半子承歡,而膝下之禮,誓當畢盡!但恨王命在身,離京日久,不敢再留,祇得拜别尊顔,進京複命。

    稍有次第,即當請告歸養,以報大恩,萬望俯從。

    ”江閣老道:“别事可以強屈,朝廷之事,焉敢苦羁,一聽榮行。

    但二小女與狀元新婚燕爾,豈可遽别?事在倥偬,又不敢久留,莫若攜之以奉衾裯,庶幾兩便。

    ”雙星道:“小婿勉從花燭者,止不過欲借二小姐之半子,以盡大小姐之孝,而破二大人之寂寞,非小婿之貪歡也。

    若攜之而去,殊失本旨。

    況小婿複命之後,亦欲請旨省親,奔波道路,更覺不宜。

    祇合留之妝閣,俟小婿請告歸來,再偕奉二大人為妙。

    ”江閣老道:“狀元處之甚當。

    ”遂設酒送行。

    又款留了一日,雙星竟開船複命去了。

     正是: 來是念私情,去因複王命。

     去來甜苦心,誰說又誰聽。

     雙星進京複命,且按下不題。

     卻說江夫人閑中,偶問及彩雲,雙星結親情義何如,彩雲方将雙星苦守小姐之義,萬萬不肯交歡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夫人聽了,雖感激其不忘小姐,卻恐怕彩雲之婚又做了空帳,祇得又細細與江閣老商量。

    江閣老聽了,因驚怪道:“此事甚是不妥,彩雲既不曾與他粘體,他這一去,又不知何時重來。

    兩頭俱虛,實實沒些把臂。

    他若推辭,反掌之事。

    ”夫人道:“若是如此,卻将奈何?”江閣老道:“我如今有個主意了。

    ”夫人道:“你有甚麼主意?”江閣老道:“我想鸠鵲争巢,利于先入。

    雙婿既與彩雲明偕花燭,名分已正,其餘閨閣之私,不必管他。

    我總閑在此,何不拼些工夫,竟将彩雲送至蜀中,交付雙親母做媳婦。

    既做了媳婦,雙婿歸來,縱不歡喜,卻也不能又生别議。

    況雙婿守義,諒不别娶。

    歸來與二女朝朝暮暮,雨待雲停,或者一時高興,也不可知。

    若到此時,大女所托之事,豈不借此完了?”夫人聽了,方大喜道:“如此甚妙。

    但祇愁你年老,恐辛苦去不得。

    ”江閣老道:“水有舟,旱有車馬,或亦不妨。

    ”夫人道:“既如此,事不宜遲,須作速行之。

    ”江閣老因吩咐家人,打點入蜀。

    祇因這一入蜀,有分教:纔突爾驚生,又不禁喜死。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