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四八回 楊景夢傳殺手锏 王佐計設金蘭宴
關燈
小
中
大
,俱已平服投順。
”高宗聞奏大喜,即封楊再興為禦前都統制,戚方等且暫居統制之職,日後有功,再行升賞。
各人謝恩已畢。
高宗問嶽爺道:“卿家可曉得洞庭湖楊幺猖獗?地方官告急本章連進,卿家可速整人馬,前往征剿,以救生民倒懸之苦。
”嶽爺領旨,辭駕出朝。
高宗傳谕,命兵部速發兵符火牌,調各路人馬,撥在嶽飛營中聽用。
又命戶部給發糧草錢糧。
諸事齊備,嶽元帥整頓人馬,擇日祭旗開兵。
三軍浩浩蕩蕩,離了臨安,望潭州而來。
一路地方官員饋送禮物,嶽爺絲毫不受,雞犬不驚,隻是吩咐他們學做好官,須要愛民如子,無負朝廷。
所過地方,秋毫無犯。
各處百姓,無不感戴。
行非一日,到了潭州不遠。
那潭州節度使姓徐名仁,乃是湯陰縣升任在此。
那日聞報嶽元帥兵到,随即領了總兵,與地方官一齊出城迎接嶽元帥。
嶽爺因徐爺是恩師,不便相見,吩咐另日請見;其餘地方官,俱各相見。
進了潭州,三軍安營已畢,嶽元帥進入帥府住下。
當日無話。
次日,各各上堂參見已畢,便問總兵張明道:“那水寇目下如何?”張明禀道:“目下比前大不相同了,他在這洞庭湖中君山上起造宮殿,自稱為王。
他有個親弟名叫小霸王楊凡,有萬夫不當之勇。
有軍師屈原公。
元帥雷亨,他有五子,名叫雷仁、雷義、雷禮、雷智。
雷信,稱為‘雷家五虎’,十分骁勇。
又有太尉花普方。
還有水軍元帥高老虎與兄弟高老龍。
更有東耳木寨東聖侯王佐,西耳木寨西聖侯嚴奇。
又有潭州王鐘孝、奇王鐘義,德州王崔慶、兄弟崔安,軍師餘尚文,副軍師餘尚敬,元帥伍尚志,長沙王羅延慶。
有喽羅數十萬,戰将千員。
糧草甚多,大小船隻不計其數。
十分猖獗。
前者王宣撫領兵剿捕,被他殺得大敗。
若大老爺再不來時,連這潭州也被他搶去了!”嶽爺歎道:“數載工夫,不道養成如此大患!”便叫總兵來至面前,嶽爺附耳說如此如此。
張明領令而去。
嶽爺差下兵将,緊守城門,不表。
次日,嶽爺升帳,諸将兩邊站立。
元帥便命張保前去東耳木寨下請帖。
張保領令出了城,繞湖而去,行了三十餘裡,來至東耳木寨,便向軍士道:“相煩通報一聲,嶽元帥那邊下書人要見。
”軍士便進去禀知王佐。
王佐道:“着他進來。
”張保進寨跪下,将書呈上。
王佐接來觀看,方知是嶽飛來請赴宴的。
王佐看罷,便叫:“張頭目,耳房便飯,待我商議回複。
”張保徑自用酒飯去了。
卻說王佐心中想道:“當年之事,不過是進步之策,怎麼當起真來?他這封書不打緊,倘若大王得知,豈不害我?”遂拿了這封書出寨至水口下船,直至大寨上岸,來到端門外候旨。
楊幺傳旨宣入。
王佐進内,參拜已畢,奏道:“今有嶽飛差人送請帖來,請臣進潭州赴宴。
臣不敢自專,伏候我主定奪。
”說罷,将書呈上。
楊幺看了書,便對軍師道:“此事如何?”屈原公道:“可令東聖侯進潭州去赴宴。
回來時,臣自然有計。
”楊幺對王佐說道:“賢卿,你可去赴宴,回來軍師自有計策。
”王佐領旨出來,下船搖回。
不一刻,來到營中,便叫過張保來,賞了十二兩銀子,說道:“你回去拜上你家元帥,說我明日來赴宴便了。
”張保謝了,辭出營門,一徑回來。
進了城門,來見了元帥禀道:“王佐說明日準來赴宴。
”元帥即忙吩咐地方官,連夜整備酒席。
當日諸事不表。
到了次日已牌光景,守城軍士來禀:“王佐已到城下。
”元帥即便率領衆将,來至城外迎接。
兩人會了面,元帥便問道:“賢弟久違了!”王佐道:“一别數年,不想今日又得相會。
”嶽爺吩咐擡過八人大轎,便将王佐擡進城來。
王佐在轎裡邊看見衆百姓的門首,家家點燭,戶戶焚香,十分齊整。
直至轅門,擡到大堂下轎,與嶽爺重新見禮,分賓主坐下,送上茶來。
嶽爺便叫擺酒,推王佐首坐。
飲過數巡,王佐道:“仁兄,我主今日的事業,三分已歸其二。
”嶽爺接口說道:“今日奉屈,不過為昔日之情,聚談聚談。
古雲:吃酒不言公務事。
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口,因我帳下皆是忠義之将,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王佐聽了,不敢再說。
飲至午後,王佐便起身告辭道:“猶恐大王得知見罪,小弟告辭了。
”嶽爺道:“既是如此說,為兄的也不敢強留了。
”遂請王佐上轎,送出城外而别。
元帥回府,不提。
且說王佐跟來的人,個個歡喜道:“嶽元帥待人甚好。
”說說話話,看看來到本寨,便下了船,上殿來複旨。
楊幺聞知王佐回來,即刻宣召進見。
王佐奏道:“今日臣去赴會已回,特來複旨。
”楊幺便問屈原公道:“軍師如今計将
”高宗聞奏大喜,即封楊再興為禦前都統制,戚方等且暫居統制之職,日後有功,再行升賞。
各人謝恩已畢。
高宗問嶽爺道:“卿家可曉得洞庭湖楊幺猖獗?地方官告急本章連進,卿家可速整人馬,前往征剿,以救生民倒懸之苦。
”嶽爺領旨,辭駕出朝。
高宗傳谕,命兵部速發兵符火牌,調各路人馬,撥在嶽飛營中聽用。
又命戶部給發糧草錢糧。
諸事齊備,嶽元帥整頓人馬,擇日祭旗開兵。
三軍浩浩蕩蕩,離了臨安,望潭州而來。
一路地方官員饋送禮物,嶽爺絲毫不受,雞犬不驚,隻是吩咐他們學做好官,須要愛民如子,無負朝廷。
所過地方,秋毫無犯。
各處百姓,無不感戴。
行非一日,到了潭州不遠。
那潭州節度使姓徐名仁,乃是湯陰縣升任在此。
那日聞報嶽元帥兵到,随即領了總兵,與地方官一齊出城迎接嶽元帥。
嶽爺因徐爺是恩師,不便相見,吩咐另日請見;其餘地方官,俱各相見。
進了潭州,三軍安營已畢,嶽元帥進入帥府住下。
當日無話。
次日,各各上堂參見已畢,便問總兵張明道:“那水寇目下如何?”張明禀道:“目下比前大不相同了,他在這洞庭湖中君山上起造宮殿,自稱為王。
他有個親弟名叫小霸王楊凡,有萬夫不當之勇。
有軍師屈原公。
元帥雷亨,他有五子,名叫雷仁、雷義、雷禮、雷智。
雷信,稱為‘雷家五虎’,十分骁勇。
又有太尉花普方。
還有水軍元帥高老虎與兄弟高老龍。
更有東耳木寨東聖侯王佐,西耳木寨西聖侯嚴奇。
又有潭州王鐘孝、奇王鐘義,德州王崔慶、兄弟崔安,軍師餘尚文,副軍師餘尚敬,元帥伍尚志,長沙王羅延慶。
有喽羅數十萬,戰将千員。
糧草甚多,大小船隻不計其數。
十分猖獗。
前者王宣撫領兵剿捕,被他殺得大敗。
若大老爺再不來時,連這潭州也被他搶去了!”嶽爺歎道:“數載工夫,不道養成如此大患!”便叫總兵來至面前,嶽爺附耳說如此如此。
張明領令而去。
嶽爺差下兵将,緊守城門,不表。
次日,嶽爺升帳,諸将兩邊站立。
元帥便命張保前去東耳木寨下請帖。
張保領令出了城,繞湖而去,行了三十餘裡,來至東耳木寨,便向軍士道:“相煩通報一聲,嶽元帥那邊下書人要見。
”軍士便進去禀知王佐。
王佐道:“着他進來。
”張保進寨跪下,将書呈上。
王佐接來觀看,方知是嶽飛來請赴宴的。
王佐看罷,便叫:“張頭目,耳房便飯,待我商議回複。
”張保徑自用酒飯去了。
卻說王佐心中想道:“當年之事,不過是進步之策,怎麼當起真來?他這封書不打緊,倘若大王得知,豈不害我?”遂拿了這封書出寨至水口下船,直至大寨上岸,來到端門外候旨。
楊幺傳旨宣入。
王佐進内,參拜已畢,奏道:“今有嶽飛差人送請帖來,請臣進潭州赴宴。
臣不敢自專,伏候我主定奪。
”說罷,将書呈上。
楊幺看了書,便對軍師道:“此事如何?”屈原公道:“可令東聖侯進潭州去赴宴。
回來時,臣自然有計。
”楊幺對王佐說道:“賢卿,你可去赴宴,回來軍師自有計策。
”王佐領旨出來,下船搖回。
不一刻,來到營中,便叫過張保來,賞了十二兩銀子,說道:“你回去拜上你家元帥,說我明日來赴宴便了。
”張保謝了,辭出營門,一徑回來。
進了城門,來見了元帥禀道:“王佐說明日準來赴宴。
”元帥即忙吩咐地方官,連夜整備酒席。
當日諸事不表。
到了次日已牌光景,守城軍士來禀:“王佐已到城下。
”元帥即便率領衆将,來至城外迎接。
兩人會了面,元帥便問道:“賢弟久違了!”王佐道:“一别數年,不想今日又得相會。
”嶽爺吩咐擡過八人大轎,便将王佐擡進城來。
王佐在轎裡邊看見衆百姓的門首,家家點燭,戶戶焚香,十分齊整。
直至轅門,擡到大堂下轎,與嶽爺重新見禮,分賓主坐下,送上茶來。
嶽爺便叫擺酒,推王佐首坐。
飲過數巡,王佐道:“仁兄,我主今日的事業,三分已歸其二。
”嶽爺接口說道:“今日奉屈,不過為昔日之情,聚談聚談。
古雲:吃酒不言公務事。
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口,因我帳下皆是忠義之将,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王佐聽了,不敢再說。
飲至午後,王佐便起身告辭道:“猶恐大王得知見罪,小弟告辭了。
”嶽爺道:“既是如此說,為兄的也不敢強留了。
”遂請王佐上轎,送出城外而别。
元帥回府,不提。
且說王佐跟來的人,個個歡喜道:“嶽元帥待人甚好。
”說說話話,看看來到本寨,便下了船,上殿來複旨。
楊幺聞知王佐回來,即刻宣召進見。
王佐奏道:“今日臣去赴會已回,特來複旨。
”楊幺便問屈原公道:“軍師如今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