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三五回 九宮山解糧遇盜 樊家莊争鹿招親
關燈
小
中
大
,未知二位意下若何?”
二人聽了,心中大喜,隻得假意道:“極承老伯不棄!但恐粗鄙武夫,怎敢仰攀高門閨秀?”樊瑞道:“不必固遜,前日藕塘關金舍親曾有書來,說嶽元帥已将‘臨陣招親’一款革除。
今賢婿們軍糧急務,難于久留,趁今日黃道吉辰,便行合卺。
”遂飲了幾杯,撤過筵席,叫莊丁:“去把二位将軍的馬,牽入後槽喂養。
”一面端整花燭,安排喜筵;一面差人去近村莊,請過鄰裡老友來赴喜酌。
那些近莊親鄰,亦都來賀喜。
一時間,廳堂上點得燈燭輝煌,請出樊老夫人來,拜見了嶽父、嶽母,然後參天拜地,送入洞房。
有詩曰: 堪誇女貌與郵才,天合姻緣理所該。
十二巫山雲雨會,襄王今夜上陽台。
合卺已畢。
湯、孟二人出到廳堂,款待衆客。
正在飲酒之間,家将來報說:“公子回來了。
”但見家将們扛擡着許多獐麂兔鹿之類,放在檐下。
後邊走進一位小英雄,前發齊眉,後發披肩,年紀十二三歲,生得一表人材,原來就是有名的虎将樊成,上廳來先見了爹爹。
樊老将軍便問:“這次因何去了十數日方回?”樊成道:“那近山野獸俱已拿盡,故爾遠去興圍,遲了幾日。
”老将軍道:“過來與兩位姐夫見禮。
”樊成道:“孩兒不省怎麼就招得這兩位姐夫?”老将軍道:“這個姓湯名懷,那個姓孟名邦傑,俱是嶽元帥麾下,現居都統制之職。
因為解糧過此,天緣湊合,招贅在此。
”樊成聽了,方來見了禮,又與各親鄰等見禮畢。
然後就坐飲酒,直至二更方散。
送歸洞房。
次日,樊老将軍宰了些牛羊豬雞等物,叫莊丁扛擡十來壇自窨下的好酒,送到營中,犒賞了衆軍士。
住了三日,到第四日,湯、孟二人請嶽父出來禀道:“小婿軍務在身,今日拜别起行。
”樊瑞道:“此乃國家大事,不敢相留。
”就命準備酒席餞行。
席間,樊瑞道:“賢婿們可盡心王事,若能迎還二聖,我亦有光!小女自有老夫照看,放心前去。
”樊成道:“再過二年,我來幫你殺番兵。
”湯、孟二人遂拜辭了嶽父母,與小姐、妻舅作别了出莊回營,領兵解糧起身,不表。
再說謝總兵催糧,到了關下紮住,同衆将來到轅門候令。
旗牌禀過元帥,元帥令進見。
謝昆、施全先把九宮山鐵面董失降順之事,又将會着張公子的話,細細禀明。
嶽爺大喜,便叫:“快請張公子相見。
”公子就上前參見,将祖父之書雙手呈上。
嶽爺接過看了,随即出位相扶道:“公子在我這邊,皆是為朝廷出力。
”遂吩咐張保:“将行李送在我衙門左近,早晚間還有話說。
”張保領令而去。
元帥又令查先等五人上堂,參見已畢。
嶽爺道:“爾等到此,須與國家出力,建功立名,博個封妻蔭子,不枉男兒之志。
”董先等謝了。
元帥遂令将董先帶來兵卒,命軍政司安插,收明糧草。
諸事已畢,大排筵宴,慶賀新來六将。
各各見禮,合營暢飲。
忽報:“湯、孟二将軍候令。
”元帥道:“令進來!”二将進見。
元帥道:“十數萬大兵,日費浩繁,何為今日才來?”二人道:“末将有下情禀明,望元帥恕罪!”就将貪行小路,捉鹿招親,成婚三日,有誤軍機之事細細禀明。
元帥道:“我前已有令,把‘臨陣招親’一款已經革除,爾亦無罪。
既是如此,且與衆将相見,另日與你們賀喜罷!”二人謝過,就來與張憲、董先等各各見禮,入席飲宴,不表。
且說嶽元帥到了次日,将兩隊軍糧屯紮關中,遂發大兵起身,來取栖梧山。
到得離山十裡,安下營盤,來至山下讨戰。
何元慶聞報,披挂下山。
嶽爺擡頭觀看,見那将頭戴爛銀盔,身披金鎖甲,手拿兩栖銀錘,坐下一匹嘶風馬。
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嶽爺暗想:“若得此人歸順,何愁二聖不還?”便開口道:“來者莫非何元慶乎?”元慶道:“然也!來将可是嶽飛麼?”嶽爺道:“既知我名,何不投降?”元慶道:“你既是嶽飛,我聞你兵下太湖,收服楊虎、餘化龍,果然是員名将。
本帥久欲投降,奈我手下有兩員家将不肯,故爾中止。
”嶽爺道:“凡為将者,君命且不受,豈有反被家将牽制之理?虧你還要将領三軍,豈不可恥!”元慶道:“你不知我這兩個家将,非比别個,自幼跟随着我,不肯半步相離,我亦不能一刻離他,所以如此。
” 嶽爺道:“你那兩個家将是何等樣人,可叫他出來,待本帥認他一認,勸他歸順何如?”元慶道:“我那兩個家将,有萬夫不當之勇,恐他未必肯聽你的話。
”嶽爺道:“你且叫他出來。
”元慶道:“你必要見他,休得害怕!”嶽元帥道:“不怕,不怕!”何元慶喚出那兩員家将來,有分教嶽元帥: 計就山中擒虎将,謀成水裡捉英雄。
畢竟不知兩個家将是何等之人,肯降不肯降,且聽下回分解。
今賢婿們軍糧急務,難于久留,趁今日黃道吉辰,便行合卺。
”遂飲了幾杯,撤過筵席,叫莊丁:“去把二位将軍的馬,牽入後槽喂養。
”一面端整花燭,安排喜筵;一面差人去近村莊,請過鄰裡老友來赴喜酌。
那些近莊親鄰,亦都來賀喜。
一時間,廳堂上點得燈燭輝煌,請出樊老夫人來,拜見了嶽父、嶽母,然後參天拜地,送入洞房。
有詩曰: 堪誇女貌與郵才,天合姻緣理所該。
十二巫山雲雨會,襄王今夜上陽台。
合卺已畢。
湯、孟二人出到廳堂,款待衆客。
正在飲酒之間,家将來報說:“公子回來了。
”但見家将們扛擡着許多獐麂兔鹿之類,放在檐下。
後邊走進一位小英雄,前發齊眉,後發披肩,年紀十二三歲,生得一表人材,原來就是有名的虎将樊成,上廳來先見了爹爹。
樊老将軍便問:“這次因何去了十數日方回?”樊成道:“那近山野獸俱已拿盡,故爾遠去興圍,遲了幾日。
”老将軍道:“過來與兩位姐夫見禮。
”樊成道:“孩兒不省怎麼就招得這兩位姐夫?”老将軍道:“這個姓湯名懷,那個姓孟名邦傑,俱是嶽元帥麾下,現居都統制之職。
因為解糧過此,天緣湊合,招贅在此。
”樊成聽了,方來見了禮,又與各親鄰等見禮畢。
然後就坐飲酒,直至二更方散。
送歸洞房。
次日,樊老将軍宰了些牛羊豬雞等物,叫莊丁扛擡十來壇自窨下的好酒,送到營中,犒賞了衆軍士。
住了三日,到第四日,湯、孟二人請嶽父出來禀道:“小婿軍務在身,今日拜别起行。
”樊瑞道:“此乃國家大事,不敢相留。
”就命準備酒席餞行。
席間,樊瑞道:“賢婿們可盡心王事,若能迎還二聖,我亦有光!小女自有老夫照看,放心前去。
”樊成道:“再過二年,我來幫你殺番兵。
”湯、孟二人遂拜辭了嶽父母,與小姐、妻舅作别了出莊回營,領兵解糧起身,不表。
再說謝總兵催糧,到了關下紮住,同衆将來到轅門候令。
旗牌禀過元帥,元帥令進見。
謝昆、施全先把九宮山鐵面董失降順之事,又将會着張公子的話,細細禀明。
嶽爺大喜,便叫:“快請張公子相見。
”公子就上前參見,将祖父之書雙手呈上。
嶽爺接過看了,随即出位相扶道:“公子在我這邊,皆是為朝廷出力。
”遂吩咐張保:“将行李送在我衙門左近,早晚間還有話說。
”張保領令而去。
元帥又令查先等五人上堂,參見已畢。
嶽爺道:“爾等到此,須與國家出力,建功立名,博個封妻蔭子,不枉男兒之志。
”董先等謝了。
元帥遂令将董先帶來兵卒,命軍政司安插,收明糧草。
諸事已畢,大排筵宴,慶賀新來六将。
各各見禮,合營暢飲。
忽報:“湯、孟二将軍候令。
”元帥道:“令進來!”二将進見。
元帥道:“十數萬大兵,日費浩繁,何為今日才來?”二人道:“末将有下情禀明,望元帥恕罪!”就将貪行小路,捉鹿招親,成婚三日,有誤軍機之事細細禀明。
元帥道:“我前已有令,把‘臨陣招親’一款已經革除,爾亦無罪。
既是如此,且與衆将相見,另日與你們賀喜罷!”二人謝過,就來與張憲、董先等各各見禮,入席飲宴,不表。
且說嶽元帥到了次日,将兩隊軍糧屯紮關中,遂發大兵起身,來取栖梧山。
到得離山十裡,安下營盤,來至山下讨戰。
何元慶聞報,披挂下山。
嶽爺擡頭觀看,見那将頭戴爛銀盔,身披金鎖甲,手拿兩栖銀錘,坐下一匹嘶風馬。
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嶽爺暗想:“若得此人歸順,何愁二聖不還?”便開口道:“來者莫非何元慶乎?”元慶道:“然也!來将可是嶽飛麼?”嶽爺道:“既知我名,何不投降?”元慶道:“你既是嶽飛,我聞你兵下太湖,收服楊虎、餘化龍,果然是員名将。
本帥久欲投降,奈我手下有兩員家将不肯,故爾中止。
”嶽爺道:“凡為将者,君命且不受,豈有反被家将牽制之理?虧你還要将領三軍,豈不可恥!”元慶道:“你不知我這兩個家将,非比别個,自幼跟随着我,不肯半步相離,我亦不能一刻離他,所以如此。
” 嶽爺道:“你那兩個家将是何等樣人,可叫他出來,待本帥認他一認,勸他歸順何如?”元慶道:“我那兩個家将,有萬夫不當之勇,恐他未必肯聽你的話。
”嶽爺道:“你且叫他出來。
”元慶道:“你必要見他,休得害怕!”嶽元帥道:“不怕,不怕!”何元慶喚出那兩員家将來,有分教嶽元帥: 計就山中擒虎将,謀成水裡捉英雄。
畢竟不知兩個家将是何等之人,肯降不肯降,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