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三三回 劉魯王縱子行兇 孟邦傑逃災遇友

關燈
,隻得借他來騎騎。

    ”就走上前來,把缰繩解了,跳上馬,加上一鞭,那馬就潑喇喇如飛跑去!不道這匹馬乃是這裡卧牛山中一個大王的。

    這一日,那個大王在這裡義井庵中與和尚下了一夜棋,兩個小喽羅躲在韋馱殿前耍錢,把這馬拴在茶亭柱上。

    到了天明,大王要回山去,小喽羅開了庵門來牽馬,卻不見了,小喽羅隻得叫苦。

    和尚着了忙,跪下道:“叫僧人如何賠得起?”大王道:“這是喽羅不小心,與老師父何涉?”和尚謝了,起身送出庵門,大王隻得步行回山。

     卻說孟邦傑一馬跑到一個松林邊,叫聲:“啊呀!不知是那一個不積福的,掘下這個大泥坑。

    幸虧我眼快,不然跌下馬來了!”正說之間,隻聽得一聲呐喊,林内伸出幾十把撓鈎,将孟邦傑搭下馬來,跳出幾十個小喽羅,用繩索捆綁了,将馬牽過來。

    衆喽羅哈哈大笑道:“拿着一個同行中的朋友了。

    這匹馬是我們前山大王的,怎的被他偷了來?”内中一個喽羅道:“好沒志氣,他是個賊,我們是大王,差遠多哩!”又一個道:“算起來也差不多少,常言說的‘盜賊盜賊’,盜與賊原是相連的。

    ”一個道:“休要取笑,解他到寨中去!”就将孟邦傑橫縛在馬上,押往山寨而來。

     守寨頭目進寨通報了,出來說道:“大王有令,叫把這牛子去做醒酒湯。

    ”喽羅答應一聲,将孟邦傑拿到剝衣亭中,綁在柱上,那柱頭上有一個豹頭環,将他頭發挂上。

    隻見一個喽羅手中提着一桶水,一個拿着一個盆,一個捧着一個缽頭,一個手中拿着一把尖刀,一個手中拿着一個指頭粗的藤條。

    那個喽羅将缽送在孟邦傑口邊道:“漢子吃下些!”孟邦傑道:“這黑漆漆的是什麼東西,叫爺爺吃?”喽羅道:“這裡頭是清麻油。

    蔥花、花椒。

    你吃了下去,就把這桶水照頭淋在身上。

    你身子一抖,我就分心一刀,刳出心來,放在盆裡,送去與大王做醒酒湯。

    ”邦傑道:“我勸他将就些罷,如何要這般象意?”把牙齒咬緊,不肯吃。

    這喽羅道:“不肯吃下去,敢是這狗頭要讨打麼!”提起藤條要打。

    孟邦傑大叫道:“我孟邦傑死在這裡,有誰知道?”這一聲喊,恰恰遇着那前山的大王上來,聽見喊着“孟邦傑”的名字,忙叫:“且慢動手!”走到他面前仔細一看:“果是我兄弟。

    ”叫左右:“快放下來。

    ” 衆喽羅慌忙放下,取衣服與他穿好。

    這裡喽羅忙報與大王。

    邦傑道:“若不是兄到來,小弟已為泉下之鬼矣!”那四個大王聞報,一齊來到剝衣亭上道:“大哥,這是偷馬之賊,為何認得他?”大王道:“且至寨中與你們說知。

    ”衆大王同邦傑來到寨中,大家見了禮,一齊坐下。

    那救孟邦傑的,叫做錦袍将軍嶽真。

    那後山四位:一個姓呼名天保,二大王名天慶,第三個大王姓徐名慶,那個要吃人心的是第四大王姓金名彪。

    嶽真道:“為兄的幾次請賢弟上山聚義,兄弟有回書來,說因有令尊在堂,不能前來。

    今日卻要往何方去,被我們的喽羅拿住?既然拿住了,就該說出姓名來,他們如何敢放肆?”孟邦傑道:“不是為弟的不思念哥哥,實系心中苦切,故此忘懷了。

    ”那嶽真道:“兄弟有何事心中苦切?”邦傑就将劉倪打圍跌死父親的話說了,然後道:“今欲要投嶽元帥去,領兵來報此仇。

    ”嶽真道:“原來如此。

    ”于是大家重新見禮。

     呼天保道:“大哥,孟兄要報父仇,有何難處。

    我等六人聚集兩個山寨中人馬,約有萬餘,足可以報得孟兄之仇,何必遠去?”孟邦傑道:“小弟聞得嶽元帥忠孝兩全,大重義氣,我此去投他,公私兩荊”衆大王道:“這也說得有理。

    ”孟邦傑道:“依小弟看起來,這綠林中買賣,終無了局。

    不如聚了兩山人馬,去投在嶽元帥麾下。

    他若果是個忠臣,我們便在他帳下聽用,掙些功勞,光耀祖宗。

    若是不象個忠臣,我們一齊原歸山寨,重整軍威,未為晚也。

    ”嶽真道:“我也久有此心,且去投他,相機而行便了。

    ”就吩咐喽羅,收拾山寨人馬糧草金銀。

    當日大排筵席,各各暢飲。

    到了第二日,衆大王帶領一萬喽兵,一齊下山,望藕塘關而來。

    一路慢表。

     且說藕塘關嶽元帥那邊,這一日正逢七月十五日,衆将各各俱在營中做羹飯。

    那牛臯悄悄對吉青道:“那營中萬馬千軍,這些鬼魅如何敢來受祭?我和你不如到山上幽僻之處,去做一碗羹飯,豈不是好?”吉青道:“這句話講得有理。

    ”就叫家将把果盒擡到山上幽僻地方。

    牛臯道:“我就在此祭,老哥你往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