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〇九回 元帥府嶽鵬舉談兵 招商店宗留守賜宴

關燈
我說那嶽飛必是個财主,試看他身上如此華麗!”便問嶽飛:“你幾時來的?”嶽大爺道:“武生是今日才到。

    ”即将劉節度的這封書雙手呈上。

    宗澤拆開看了,把案一拍,喝聲:“嶽飛!你這封書劄出了多少财帛買來的?從實講上來便罷,若有半句虛詞,看夾棍伺候!”兩邊行役吆喝一聲。

    早驚動轅門外這幾個小弟兄,聽得裡邊吆喝,牛臯就道:“不好了!待我打進去,搶了大哥出來罷。

    ”湯懷道:“動也動不得!且看他怎樣發落,再作道理。

    ” 那弟兄四個指手劃腳,在外頭探聽消息。

    這裡嶽大爺見宗留守發怒,卻不慌不忙,徐徐的禀道:“武生是湯陰縣人氏,先父嶽和,生下武生三日就遭黃河水發,父親喪于清波之中。

    武生賴得母親抱了,坐于花缸之内,淌至内黃縣,得遇王明恩公收養,家業日産盡行漂沒。

    武生長大,拜了陝西周侗為義父,學成武藝。

    因在相州院考,蒙劉大老爺思義,着湯陰縣徐公,查出武生舊時基業,又發銀蓋造房屋,命我母子歸宗。

    臨行又贈銀五十兩為進京路費,着武生到此讨個出身,以圖建功立業。

    武生一貧如洗,那有銀錢送與劉大老爺?” 宗澤聽了這一番言語,心中想道:“我久聞有個周侗,本事高強,不肯做官。

    既是他的義子,或者果有些才學,也未可定。

    ”向嶽飛道:“也罷!你随我到箭廳上來。

    ”說了一聲,一衆軍校簇擁着宗爺,帶了嶽飛來到箭廳。

    宗澤坐定,遂叫嶽飛:“你自去揀一張弓來,射與我看。

    ”嶽大爺領命,走到旁邊弓架上,取過一張弓來試一試,嫌軟;再取一張來,也是如此。

    一連取過幾張,俱是一樣。

    遂上前跪下道:“禀上大老爺,這些弓太軟,恐射得不遠。

    ”宗爺道:“你平昔用多少力的弓?”嶽大爺禀道:“武生開得二百餘斤,射得二百餘步。

    ”宗爺道:“既如此,叫軍校取過我的神臂弓來,隻是有三百斤,不知能扯得動否?”嶽大爺道:“且請來試一試看。

    ” 不一時,軍校将宗爺自用的神臂弓并一壺雕翎箭,擺列在階下。

    嶽大爺下階取将起來一拽,叫聲:“好!”搭上箭,蚩蚩蚩一連九枝,枝枝中在紅心。

    放下弓,上廳來見宗爺。

    宗爺大喜,便問:“你慣用什麼軍器?”嶽大爺禀道:“武生各件俱曉得些,用慣的卻是槍。

    ”宗爺道:“好。

    ”叫軍校:“取我的槍來。

    ”軍校答應一聲,便有兩個人将宗爺自用那管點鋼槍擡将出來。

    宗爺命嶽飛:“使與我看。

    ” 嶽大爺應了一聲,提槍在手,仍然下階,在箭場上把搶擺一擺,橫行直步,直步橫行,裡勾外挑,埋頭獻鑽,使出三十六翻身、七十二變化。

    宗爺看了,不覺連聲道:“好!”左右齊齊的喝采不祝嶽大爺使完了,面色不紅,喉氣不喘,輕輕的把槍倚在一邊,上廳打躬跪下。

    宗爺道:“我看你果是英雄,倘然朝廷用你為将,那用兵之道如何?”嶽大爺道:武生之志,倘能進步,隻願: 令行阃外搖山嶽,隊伍端嚴賞罰明。

     将在謀獻不在勇,高防困守下防坑。

     身先士卒常施愛,計重生靈不為名。

     獲獻元戎恢土地,指日高歌定升平。

     宗留守聽了大喜,便吩咐:“掩門。

    ”随走下座來,雙手扶起道:“賢契請起。

    我隻道是賄賂求進,那知你果是真才實學。

    ”叫左右:“看坐來!”嶽大爺道:“大老爺在上,武生何等之人,擅敢僭坐。

    ”留守道:“不必謙遜,坐了好講。

    ” 嶽大爺打了一躬,告坐了。

    左右送上茶來吃過,宗爺便開言道:“賢契武藝超群,堪為大将,但是那些行兵布陣之法,也曾溫習否?”嶽大爺道:“按圖布陣,乃是固執之法,亦不必深究。

    ”宗爺聽了這句話,心上覺得不悅,便道:“據你這等說,古人這些兵書陣法都不必用了?”嶽大爺道:“排了陣,然後交戰,此乃兵家之常,但不可執死不變。

    古時與今時不同,戰場有廣、狹、險、易,豈可用一定的陣圖?夫用兵大要,須要出奇,使那敵人不能測度我之虛實,方可取勝。

    倘然賊人倉卒而來,或四面圍困,那時怎得工夫排布了陣勢,再與他厮殺麼?用兵之妙,隻要以權濟變,全在一心也。

    ” 宗爺聽了這一番議論道:“真乃國家棟梁!劉節度可謂識人。

    但是賢契早來三年固好,遲來三年也好,此時真正不湊巧!”嶽大爺道:“不知大老爺何故忽發此言?”宗爺道:“賢契不知,隻因現有個藩王,姓柴名桂,乃是柴世宗嫡派子孫,在滇南南甯州,封為小梁王。

    因來朝賀當今天子,不知聽了何人言語,今科要在此奪取狀元。

    不想聖上點了四個大主考:一個是丞相張邦昌,一個是兵部大堂王铎,一個是右軍都督張俊,一個就是下官。

    那柴桂送進四封書、四分禮物來了。

    張丞相收了一分,就把今科狀元許了他了;王兵部與張都督也收了;隻有老夫未曾收他的。

    如今他三個作主,要中他作狀元,所以說不湊巧。

    ”嶽大爺道:“此事還求大老爺作主!”宗爺道:“為國求賢,自然要取真才,但此事有些周折。

    今日本該相留賢契再坐一談,隻恐耳目招搖不便。

    且請回寓,待到臨場之時再作道理便了。

    ” 卻說當時嶽大爺拜謝了,就出轅門來。

    衆弟兄接見道:“你在裡邊好時候不出來,連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