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一十回 大相國寺閑聽評話 小校場中私搶狀元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牛臯跟了那兩個人走進圍場裡來,舉眼看時,卻是一個說評話的擺着一個書場,聚了許多人,坐在那裡聽他說評話。
那先生看見三個人進來,慌忙立起身來,說道:“三位相公請坐。
”那兩個人也不謙遜,竟朝上坐下。
牛臯也就在肩下坐定,聽他說評話。
卻說的北宋金槍倒馬傳的故事。
正說到:“太宗皇帝駕幸五台山進香,被潘仁美引誘觀看透靈牌,照見塞北幽州天慶梁王的蕭太後娘娘的梳妝樓,但見樓上放出五色毫光。
太宗說:‘朕要去看看那梳妝樓,不知可去得否?’潘仁美奏道:‘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何況幽州?可令潘龍赍旨,去叫蕭邦暫且搬移出去,待主公去看便了。
’當下閃出那開宋金刀老令公楊業,出班奏道:‘去不得。
陛下乃萬乘之尊,豈可輕人虎狼之域?倘有疏虞,幹系不小!’太宗道:‘朕取太原,遼人心膽已寒,諒不妨事。
’潘仁美乘勢奏道:‘楊業擅阻聖駕,應将他父子監禁,待等回來再行議罪!’太宗準奏,即将楊家父子拘禁。
傳旨着潘龍來到蕭邦,天慶梁王接旨,就與軍師撒裡馬達計議。
撒裡馬達奏道:‘狼主可将機就計,調齊七十二島人馬,湊成百萬,四面埋伏,待等宋太宗來時,将幽州圍困,不怕南朝天下不是狼主的。
’梁王大喜,依計而行。
款待藩龍,搬移出去,恭迎天駕往臨。
潘龍複旨,太宗就同了一衆大臣離了五台山,來到幽州。
梁王接駕進城,尚未坐定,一聲炮響,伏兵齊起,将幽州城圍得水洩不通。
幸虧得八百裡淨山王呼必顯藏旨出來,會見天慶梁王,隻說:回京去取玉玺來獻,把中原讓你!方能得騙出重圍,來到雄州,召楊令公父子九人,領兵來到幽州解圍。
此叫作八虎闖幽州,楊家将的故事。
”說到那裡就不說了。
那穿白的去身邊取出銀包打開來,将兩錠銀子遞與說書的道:“道友,我們是路過的,送輕莫怪。
”那說書的道:“多謝相公們!”二人轉身就走,牛臯也跟了出來。
那說書的隻認他是三個同來的,那曉得是聽白書的。
牛臯心裡還想:“這厮不知搗他娘甚麼鬼?還送他兩錠銀于。
”那穿紅的道:“大哥,方才這兩錠銀于,在大哥也不為多。
隻是這裡本京人看了,隻說大哥是鄉下人。
”那穿白的道:“兄弟,你不曾聽見說我的先祖父子九人,這個個祖宗,百萬軍中沒有敵手?莫說兩錠,十錠也值!”穿紅的道:“原來為此。
”牛臯暗想:“原來為祖宗之事。
倘然說着我的祖宗,拿什麼與他?”隻見那穿白的道:“大哥,這一堆去看看。
”穿紅的道:“小弟當得奉陪。
”兩個走進人叢裡,穿白的叫一聲:“列位!我們是遠方來的,讓一讓。
”衆人聽見,閃開一條路,讓他兩個進去。
那牛臯仍舊跟了進來,看又是作什麼的。
原來與對門一樣說書的。
這道友見他三個進來,也叫聲:“請坐。
”那三個坐定,聽他說的是興唐傳。
正說到:“秦王李世民在枷鎖山赴五龍會,内有一員大将,天下數他是第七條好漢,姓羅名成,奉軍師将令,獨自一人拿洛陽王王世充、楚州南陽王朱燦、湘州白禦王高談聖、明州夏明王窦建德、曹州宋義王孟海公。
”正說到:“羅成獨要成功,把住山口。
”說到此處就住了。
這穿紅的也向身邊拿出四錠銀子來,叫聲:“朋友!我們是過路的,不曾多帶得,莫要嫌輕。
”說書的連稱:“多謝!”三個人出來,牛臯想道:“又是他祖宗了。
” 列位,這半日在牛臯眼睛裡,隻曉得一個穿紅的,一個穿白的,不曉得他姓張姓李。
在下卻認得:那個穿白的,姓楊名再興,乃是山後楊令公的子孫。
這個穿紅的,是唐朝羅成的子孫,叫作羅延慶。
當下楊再興道:“兄弟,你怎麼就與了他四鍍銀子?”羅延慶道:“哥哥,你不聽見他說我的祖宗狠麼?獨白一個在牛口谷鎖住五龍,不比大哥的祖宗,九個保一個皇帝,尚不能周全性命。
算起來,我的祖宗狠過你的祖宗,故此多送他兩錠銀子。
”楊再興道:“你欺我的祖宗麼?”羅延慶道:“不是欺哥哥的祖宗,其實是我的祖宗狠些。
”楊再興道:“也罷,我與你回寓去,披挂上馬,往小校場比比武藝看。
若是勝的,在此搶狀元;若是武藝醜的,竟回去,下科再來考罷!”羅延慶道:“說得有理。
”兩個争争嚷嚷去了。
牛臯道:“還好哩!有我在此聽見。
若不然,狀元被這兩個狗頭搶去了!”牛臯忙忙的趕回寓來,上樓去,隻見他們還睡着沒有醒,心中想道:“不要通知他們,且等我去搶了狀元來,送與大哥罷!”遂将雙股锏藏了,下樓對主人家道:“你把我的馬牽來,我要牽他去飲飲水,将鞍辔好生備上。
”主人聽了,就去備好,牽出門來。
牛臯便上了馬,往前竟走,卻不認得路,見兩個老兒攝條闆凳,在籬笆門口坐着講古話。
牛臯在馬上叫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那裡去的?”那老者聽了,氣得目瞪口呆!隻眼看着牛臯,不作聲。
牛臯道:“快講我聽!”那老者隻是不應。
牛臯道:“晦氣!撞着一個啞子。
若在家裡,惹我老爺性起,就打死他。
”那一個老者道:“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幸虧是我兩個老人家,若撞着後生,也不和你
那先生看見三個人進來,慌忙立起身來,說道:“三位相公請坐。
”那兩個人也不謙遜,竟朝上坐下。
牛臯也就在肩下坐定,聽他說評話。
卻說的北宋金槍倒馬傳的故事。
正說到:“太宗皇帝駕幸五台山進香,被潘仁美引誘觀看透靈牌,照見塞北幽州天慶梁王的蕭太後娘娘的梳妝樓,但見樓上放出五色毫光。
太宗說:‘朕要去看看那梳妝樓,不知可去得否?’潘仁美奏道:‘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何況幽州?可令潘龍赍旨,去叫蕭邦暫且搬移出去,待主公去看便了。
’當下閃出那開宋金刀老令公楊業,出班奏道:‘去不得。
陛下乃萬乘之尊,豈可輕人虎狼之域?倘有疏虞,幹系不小!’太宗道:‘朕取太原,遼人心膽已寒,諒不妨事。
’潘仁美乘勢奏道:‘楊業擅阻聖駕,應将他父子監禁,待等回來再行議罪!’太宗準奏,即将楊家父子拘禁。
傳旨着潘龍來到蕭邦,天慶梁王接旨,就與軍師撒裡馬達計議。
撒裡馬達奏道:‘狼主可将機就計,調齊七十二島人馬,湊成百萬,四面埋伏,待等宋太宗來時,将幽州圍困,不怕南朝天下不是狼主的。
’梁王大喜,依計而行。
款待藩龍,搬移出去,恭迎天駕往臨。
潘龍複旨,太宗就同了一衆大臣離了五台山,來到幽州。
梁王接駕進城,尚未坐定,一聲炮響,伏兵齊起,将幽州城圍得水洩不通。
幸虧得八百裡淨山王呼必顯藏旨出來,會見天慶梁王,隻說:回京去取玉玺來獻,把中原讓你!方能得騙出重圍,來到雄州,召楊令公父子九人,領兵來到幽州解圍。
此叫作八虎闖幽州,楊家将的故事。
”說到那裡就不說了。
那穿白的去身邊取出銀包打開來,将兩錠銀子遞與說書的道:“道友,我們是路過的,送輕莫怪。
”那說書的道:“多謝相公們!”二人轉身就走,牛臯也跟了出來。
那說書的隻認他是三個同來的,那曉得是聽白書的。
牛臯心裡還想:“這厮不知搗他娘甚麼鬼?還送他兩錠銀于。
”那穿紅的道:“大哥,方才這兩錠銀于,在大哥也不為多。
隻是這裡本京人看了,隻說大哥是鄉下人。
”那穿白的道:“兄弟,你不曾聽見說我的先祖父子九人,這個個祖宗,百萬軍中沒有敵手?莫說兩錠,十錠也值!”穿紅的道:“原來為此。
”牛臯暗想:“原來為祖宗之事。
倘然說着我的祖宗,拿什麼與他?”隻見那穿白的道:“大哥,這一堆去看看。
”穿紅的道:“小弟當得奉陪。
”兩個走進人叢裡,穿白的叫一聲:“列位!我們是遠方來的,讓一讓。
”衆人聽見,閃開一條路,讓他兩個進去。
那牛臯仍舊跟了進來,看又是作什麼的。
原來與對門一樣說書的。
這道友見他三個進來,也叫聲:“請坐。
”那三個坐定,聽他說的是興唐傳。
正說到:“秦王李世民在枷鎖山赴五龍會,内有一員大将,天下數他是第七條好漢,姓羅名成,奉軍師将令,獨自一人拿洛陽王王世充、楚州南陽王朱燦、湘州白禦王高談聖、明州夏明王窦建德、曹州宋義王孟海公。
”正說到:“羅成獨要成功,把住山口。
”說到此處就住了。
這穿紅的也向身邊拿出四錠銀子來,叫聲:“朋友!我們是過路的,不曾多帶得,莫要嫌輕。
”說書的連稱:“多謝!”三個人出來,牛臯想道:“又是他祖宗了。
” 列位,這半日在牛臯眼睛裡,隻曉得一個穿紅的,一個穿白的,不曉得他姓張姓李。
在下卻認得:那個穿白的,姓楊名再興,乃是山後楊令公的子孫。
這個穿紅的,是唐朝羅成的子孫,叫作羅延慶。
當下楊再興道:“兄弟,你怎麼就與了他四鍍銀子?”羅延慶道:“哥哥,你不聽見他說我的祖宗狠麼?獨白一個在牛口谷鎖住五龍,不比大哥的祖宗,九個保一個皇帝,尚不能周全性命。
算起來,我的祖宗狠過你的祖宗,故此多送他兩錠銀子。
”楊再興道:“你欺我的祖宗麼?”羅延慶道:“不是欺哥哥的祖宗,其實是我的祖宗狠些。
”楊再興道:“也罷,我與你回寓去,披挂上馬,往小校場比比武藝看。
若是勝的,在此搶狀元;若是武藝醜的,竟回去,下科再來考罷!”羅延慶道:“說得有理。
”兩個争争嚷嚷去了。
牛臯道:“還好哩!有我在此聽見。
若不然,狀元被這兩個狗頭搶去了!”牛臯忙忙的趕回寓來,上樓去,隻見他們還睡着沒有醒,心中想道:“不要通知他們,且等我去搶了狀元來,送與大哥罷!”遂将雙股锏藏了,下樓對主人家道:“你把我的馬牽來,我要牽他去飲飲水,将鞍辔好生備上。
”主人聽了,就去備好,牽出門來。
牛臯便上了馬,往前竟走,卻不認得路,見兩個老兒攝條闆凳,在籬笆門口坐着講古話。
牛臯在馬上叫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那裡去的?”那老者聽了,氣得目瞪口呆!隻眼看着牛臯,不作聲。
牛臯道:“快講我聽!”那老者隻是不應。
牛臯道:“晦氣!撞着一個啞子。
若在家裡,惹我老爺性起,就打死他。
”那一個老者道:“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幸虧是我兩個老人家,若撞着後生,也不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