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夏的幹旱使得農夫們夜夜裡望着天河歎氣。
從四月到六月底隻有幾場小雨,當然不會濕潤了烈日下爆幹的土地。
僥幸将麥子收獲之後,一切小苗子類的長成大感困難。
每年到這個時候高粱已經可以藏人了,現在卻隻是枯黃的有尺多高,滿野中半伏着無力的披葉。
豆苗出生不久,便遇到酷熱如焚的天氣,一對對小圓莢的邊緣變成焦黃。
農人早已用不到下力鋤,掘,因為在這樣幹旱之下,田中的莠草一樣也是不能生存。
一片片土地上裂着龜紋,與冬日的嚴冷後現象相似。
壞一點的河邊堿質地,更多上一層白質由土中滲出。
除卻田野的農作物外,村莊旁邊的菜園與成行的果子樹,也受到影響。
本來這一帶是有名的雪梨産區,今年在樹葉中間,卻沒挂住多少梨顆,有的又十分癟小,沒得到充分水分的養力。
瓜地更可憐,大葉子與細瘦的長蔓露出難于結瓜的憔悴狀态。
雖然瓜地的主人還從井裡提水澆灌,那有什麼用處?艱難的人力,笨的法子怎能救濟這樣的荒象。
何況無邊的旱田,田邊原沒有灌溉的設備,一切全憑每年的運氣去碰收成。
他們終年縱然手足不閑地勤動,不過是按着久遠久遠傳下的方法分做春地,秋地的換耕,與一鋤一鐮的努力。
一遇到連陰大雨,幾個月的亢旱,蟲災,農作物有了病狀,隻可仰首看天,憑自然的變化斷定他們這一年生活的成功或失敗。
陳家村的全村中屬于他們所有的土地,合起來也不過七十畝有餘,然而其中就有百分之四十是給人家佃租的,下餘有幾十畝歸他們自有。
譬如陳莊長家有将近二十畝,他是這小村子中唯一的富裕人家。
其次是幾畝多地的,不足十畝的一家便是奚大有了。
其餘的農家有完全是佃租的,而佃租與自耕的家數最多。
不論如何,由春末的幹旱延到現在,哪一家都受到這種不情氣候的懲罰。
存糧最多的陳莊長家中已經是吃高粱米與玉蜀黍兩樣的雜和面,輕易不見有白面的食品。
大多數人家都攙上米糠研餅子做食料。
各家雖然還有點春糧,因為他們對于自己氣力辛苦獲得的糧粒是比什麼都貴重的。
眼見秋天的收成不知在哪一天,都不肯浪費那少數的存糧。
他們甯肯用些難咽的東西充塞腸胃,等待好日子的來臨。
各個鄉間充滿了憔悴的顔色與怨嗟的聲音。
當着酷熱天氣,大家齊望着空中偶有的片雲。
沒得活作,他們充滿了活力的筋骨一閑下來分外感到沒處安放。
這多日的幹旱不止使他們為未來的失望惶恐,肉體也像沒處着落。
六月中的熱風由遠處的平原吹來,從一個鄉村到一個鄉村,把熏蒸與幹燥盡量地到處傳布。
每天從黎明時起,如火的太陽映出血一般的顔色,焚燒着一切的生物。
陳家村東頭的河流本是這幾縣的大水,經過不少的鄉村,田野,河的兩岸,生出一簇簇的小樹林子,給它點綴上美好的景色,但現在卻可完全看見白沙的河床了。
窄窄的用泥土與高粱稭搭成的小橋,在每年一過春日,雨水大,往往不到夏季便會沖壞,直待到十月間的重修。
這時卻還好好地彎伏在沒有水流的幹河上,像一個消失了血肉的骨架,躺在一無所有的地上。
高粱稭上和成泥的黃土多已爆幹,脫落下來,剩下高粱稭的粗根,像一排死人的亂發。
偶然有從上面走過的生物,更像是在幹癟的屍體上的虱子蠕蠕行動。
離河不遠有一片柞樹林子,每個夏季,它的濃蔭是村中公共水浴後的遊息地。
如今卻隻有幹黃的簇葉在失去潤澤的弱枝上,煎熬着大災中的苦難。
陰影不大,地上晶明的小石砂熱得炙手。
因為沒法灌溉,連接的平原中除卻焦土以外,就隻有那些垂死的可憐植物了。
生活于沒有人力制服的自然中靠天吃飯的農民,當這大災難的降臨,隻能求助于上天的靈力。
相傳的老法子是乞雨會,誦經,紮紙龍取水。
他們不是一無所知卻又是對一切還不甚明白的人們。
他們不肯在這樣情狀下白坐着等待天災的毀滅,在危急的困難中,他們隻有誠心團結起來,籲請挽回天意。
然而時代卻不許他們能夠安心作從容的乞求了! 并不是十分稀奇的事,鄉村中的中年人都能記得。
對于天災的對付方法照例是那些事,縱然無靈,然而至少可以減少他們精神上的紛擾。
記得前六七年,有一回因為積雨的關系,洪流暴發,河身從沙灘下面暴漲起來淹沒了一些土地,甚至将村子中的茅屋沖壞了不少。
他們卻能夠在不斷的雨聲中跪在龍王廟的天井裡,崩着響頭虔誠禱祝。
眼看着自己手造的房舍漂倒,他們還是咬着牙關安分乞求龍王的心回意轉。
但是相隔不多年,這樣的老文章已經變了筆法了。
因為在較為安靖時候的官府,紳士,雖然連他們自己不肯自認是僞善者,他們還像是對于地方上的一切事是該負責任的。
如同乞災,禱雨,種種的一無所能的會集,正是那般嚼過經書的善人所樂于倡導的。
他們覺得自己該是農民的先覺,一切事便作了領導人。
于是往往對于團集辦法,儀注,款項,加勁地做去,這裡頭有好多便宜。
現在這些官府,紳士,他們已經變了面目,比從前的鄉下統制者更見得伶巧,也學了多少新的方法。
他們憑自己的能力盡着去找收獲,&mdash&mdash金錢的奪取。
他們批評他們的前一代,不是迂腐便是拙笨,不是無識也是呆子,因此,那種舊日的僞善行為,他們卻不肯幹。
因為鄉下人也有了變化,他們擴大了求知的意念;也漸漸破壞了他們的虔誠的心情。
再一層,便是生活的艱難了。
本來鄉下人是容易在簡單的欲望下讨生活的,即使沒有多少蓄積還能忍着苦痛挨受一切,希求未來的安定。
可怕的這些年來,為了種種關系,他們幾乎沒有什麼蓄積,更不知為了什麼,他們的心是容易焦灼,動蕩,再不能像以前還能勉強度過苦難。
這一個夏季在陳家村左近的人都搖動了,他們的腳在幹硬的土地上似乎不容易站穩當了。
陳莊長與奚大有家的自種地也一樣受着災難,陳莊長的地還有在略遠的村中與人分租的,那裡,春天多了兩場雨水。
而大有在春間辛苦耕種的地裡,不高的高粱谷子早已幹死了一半。
他自從在十分拮據中埋葬了為了債務、賣地的心事死去的爹,他對于田地的盡力已到頭了。
不知怎的,他漸漸學會了喝酒,在重大打擊之後,完全複現了他爹的嗜好。
他甯肯每天多化費十個銅闆在煙酒雜貨店裡買得一霎痛快。
自從四月以來,他成了這村子中雜貨店的常主顧,雖然銅闆不能預備得那麼現成,這有什麼呢,會做生意的老闆是用不到向他伸手要酒費的。
家裡是想不到的寂寞。
好說閑話,老是計算着吃糧的妻,與終天出去拾柴草拾牛糞的孩子,因為大有的性格漸漸變成無謂的暴怒,都不敢跟他多話。
那條不容易吃一頓好飯的大瘦狗,有奚二叔時,常是随着老主人身後搖着尾巴,現在它也不願意與少主人一起了。
它怕他的大聲喝叫與重蹴的足力,它隻好跑到街上與野外去尋找它自己的食物。
大有覺得寂寞是每天在自己的左右增長,而他的脾氣卻愈變愈壞。
對于死去的父親說是追念也不見得,有什麼追念的表現?那座在村北頭自家地内的土墳,除卻栽上三四棵小松樹之外,他不是為了土地的事,并沒特意去過一次。
對于家庭的不滿他也無從着想,本來能作活的妻與孩子,他原沒有厭惡的念頭,可是近來大有有點變态。
對耕種的本分事他還不懶,一樣是按着時候同鄰人操作,不過他的一顆心卻似乎被什
從四月到六月底隻有幾場小雨,當然不會濕潤了烈日下爆幹的土地。
僥幸将麥子收獲之後,一切小苗子類的長成大感困難。
每年到這個時候高粱已經可以藏人了,現在卻隻是枯黃的有尺多高,滿野中半伏着無力的披葉。
豆苗出生不久,便遇到酷熱如焚的天氣,一對對小圓莢的邊緣變成焦黃。
農人早已用不到下力鋤,掘,因為在這樣幹旱之下,田中的莠草一樣也是不能生存。
一片片土地上裂着龜紋,與冬日的嚴冷後現象相似。
壞一點的河邊堿質地,更多上一層白質由土中滲出。
除卻田野的農作物外,村莊旁邊的菜園與成行的果子樹,也受到影響。
本來這一帶是有名的雪梨産區,今年在樹葉中間,卻沒挂住多少梨顆,有的又十分癟小,沒得到充分水分的養力。
瓜地更可憐,大葉子與細瘦的長蔓露出難于結瓜的憔悴狀态。
雖然瓜地的主人還從井裡提水澆灌,那有什麼用處?艱難的人力,笨的法子怎能救濟這樣的荒象。
何況無邊的旱田,田邊原沒有灌溉的設備,一切全憑每年的運氣去碰收成。
他們終年縱然手足不閑地勤動,不過是按着久遠久遠傳下的方法分做春地,秋地的換耕,與一鋤一鐮的努力。
一遇到連陰大雨,幾個月的亢旱,蟲災,農作物有了病狀,隻可仰首看天,憑自然的變化斷定他們這一年生活的成功或失敗。
陳家村的全村中屬于他們所有的土地,合起來也不過七十畝有餘,然而其中就有百分之四十是給人家佃租的,下餘有幾十畝歸他們自有。
譬如陳莊長家有将近二十畝,他是這小村子中唯一的富裕人家。
其次是幾畝多地的,不足十畝的一家便是奚大有了。
其餘的農家有完全是佃租的,而佃租與自耕的家數最多。
不論如何,由春末的幹旱延到現在,哪一家都受到這種不情氣候的懲罰。
存糧最多的陳莊長家中已經是吃高粱米與玉蜀黍兩樣的雜和面,輕易不見有白面的食品。
大多數人家都攙上米糠研餅子做食料。
各家雖然還有點春糧,因為他們對于自己氣力辛苦獲得的糧粒是比什麼都貴重的。
眼見秋天的收成不知在哪一天,都不肯浪費那少數的存糧。
他們甯肯用些難咽的東西充塞腸胃,等待好日子的來臨。
各個鄉間充滿了憔悴的顔色與怨嗟的聲音。
當着酷熱天氣,大家齊望着空中偶有的片雲。
沒得活作,他們充滿了活力的筋骨一閑下來分外感到沒處安放。
這多日的幹旱不止使他們為未來的失望惶恐,肉體也像沒處着落。
六月中的熱風由遠處的平原吹來,從一個鄉村到一個鄉村,把熏蒸與幹燥盡量地到處傳布。
每天從黎明時起,如火的太陽映出血一般的顔色,焚燒着一切的生物。
陳家村東頭的河流本是這幾縣的大水,經過不少的鄉村,田野,河的兩岸,生出一簇簇的小樹林子,給它點綴上美好的景色,但現在卻可完全看見白沙的河床了。
窄窄的用泥土與高粱稭搭成的小橋,在每年一過春日,雨水大,往往不到夏季便會沖壞,直待到十月間的重修。
這時卻還好好地彎伏在沒有水流的幹河上,像一個消失了血肉的骨架,躺在一無所有的地上。
高粱稭上和成泥的黃土多已爆幹,脫落下來,剩下高粱稭的粗根,像一排死人的亂發。
偶然有從上面走過的生物,更像是在幹癟的屍體上的虱子蠕蠕行動。
離河不遠有一片柞樹林子,每個夏季,它的濃蔭是村中公共水浴後的遊息地。
如今卻隻有幹黃的簇葉在失去潤澤的弱枝上,煎熬着大災中的苦難。
陰影不大,地上晶明的小石砂熱得炙手。
因為沒法灌溉,連接的平原中除卻焦土以外,就隻有那些垂死的可憐植物了。
生活于沒有人力制服的自然中靠天吃飯的農民,當這大災難的降臨,隻能求助于上天的靈力。
相傳的老法子是乞雨會,誦經,紮紙龍取水。
他們不是一無所知卻又是對一切還不甚明白的人們。
他們不肯在這樣情狀下白坐着等待天災的毀滅,在危急的困難中,他們隻有誠心團結起來,籲請挽回天意。
然而時代卻不許他們能夠安心作從容的乞求了! 并不是十分稀奇的事,鄉村中的中年人都能記得。
對于天災的對付方法照例是那些事,縱然無靈,然而至少可以減少他們精神上的紛擾。
記得前六七年,有一回因為積雨的關系,洪流暴發,河身從沙灘下面暴漲起來淹沒了一些土地,甚至将村子中的茅屋沖壞了不少。
他們卻能夠在不斷的雨聲中跪在龍王廟的天井裡,崩着響頭虔誠禱祝。
眼看着自己手造的房舍漂倒,他們還是咬着牙關安分乞求龍王的心回意轉。
但是相隔不多年,這樣的老文章已經變了筆法了。
因為在較為安靖時候的官府,紳士,雖然連他們自己不肯自認是僞善者,他們還像是對于地方上的一切事是該負責任的。
如同乞災,禱雨,種種的一無所能的會集,正是那般嚼過經書的善人所樂于倡導的。
他們覺得自己該是農民的先覺,一切事便作了領導人。
于是往往對于團集辦法,儀注,款項,加勁地做去,這裡頭有好多便宜。
現在這些官府,紳士,他們已經變了面目,比從前的鄉下統制者更見得伶巧,也學了多少新的方法。
他們憑自己的能力盡着去找收獲,&mdash&mdash金錢的奪取。
他們批評他們的前一代,不是迂腐便是拙笨,不是無識也是呆子,因此,那種舊日的僞善行為,他們卻不肯幹。
因為鄉下人也有了變化,他們擴大了求知的意念;也漸漸破壞了他們的虔誠的心情。
再一層,便是生活的艱難了。
本來鄉下人是容易在簡單的欲望下讨生活的,即使沒有多少蓄積還能忍着苦痛挨受一切,希求未來的安定。
可怕的這些年來,為了種種關系,他們幾乎沒有什麼蓄積,更不知為了什麼,他們的心是容易焦灼,動蕩,再不能像以前還能勉強度過苦難。
這一個夏季在陳家村左近的人都搖動了,他們的腳在幹硬的土地上似乎不容易站穩當了。
陳莊長與奚大有家的自種地也一樣受着災難,陳莊長的地還有在略遠的村中與人分租的,那裡,春天多了兩場雨水。
而大有在春間辛苦耕種的地裡,不高的高粱谷子早已幹死了一半。
他自從在十分拮據中埋葬了為了債務、賣地的心事死去的爹,他對于田地的盡力已到頭了。
不知怎的,他漸漸學會了喝酒,在重大打擊之後,完全複現了他爹的嗜好。
他甯肯每天多化費十個銅闆在煙酒雜貨店裡買得一霎痛快。
自從四月以來,他成了這村子中雜貨店的常主顧,雖然銅闆不能預備得那麼現成,這有什麼呢,會做生意的老闆是用不到向他伸手要酒費的。
家裡是想不到的寂寞。
好說閑話,老是計算着吃糧的妻,與終天出去拾柴草拾牛糞的孩子,因為大有的性格漸漸變成無謂的暴怒,都不敢跟他多話。
那條不容易吃一頓好飯的大瘦狗,有奚二叔時,常是随着老主人身後搖着尾巴,現在它也不願意與少主人一起了。
它怕他的大聲喝叫與重蹴的足力,它隻好跑到街上與野外去尋找它自己的食物。
大有覺得寂寞是每天在自己的左右增長,而他的脾氣卻愈變愈壞。
對于死去的父親說是追念也不見得,有什麼追念的表現?那座在村北頭自家地内的土墳,除卻栽上三四棵小松樹之外,他不是為了土地的事,并沒特意去過一次。
對于家庭的不滿他也無從着想,本來能作活的妻與孩子,他原沒有厭惡的念頭,可是近來大有有點變态。
對耕種的本分事他還不懶,一樣是按着時候同鄰人操作,不過他的一顆心卻似乎被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