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傳

關燈
經常說我膽小,現在看我怎樣?”建武元年(494),王晏進号骠騎大将軍,配給班劍儀仗二十人,侍中、尚書令、中正等職位仍舊。

    又加兵百人,領太子少傅,晉封公爵,增加食邑至二千戶。

    後因敵虜要來進犯,加配給他一千名士兵。

     王晏為人笃重親舊情義,這一點很受世祖的稱賞。

    但到了這個時候,他自覺有佐命惟新之功,說話之中便常常批評世祖的一些做法,衆人都開始感到奇怪。

    高宗雖然因成事之際得到王晏的支持,但心裡對他并不信任。

    于是翻檢世祖時期的诏書,發現寫給王晏的手敕就有三百多份,都是讨論國家大事的,因此對王晏更加輕視不信任。

    高宗即位之初,始安王蕭遙光就勸他誅殺王晏,高宗說:“王晏為我立有功勳,而且并沒有犯罪。

    ”遙光說:“王晏尚且不能為武帝忠誠效力,又怎麼能為陛下您呢?”高宗立即表情嚴肅起來。

    從此高宗皇帝經常派心腹陳世範等到街頭巷尾收集不同言論,開始考慮解決王晏的事情。

    而王晏作風輕浮沒有想到防備,一心指望能開府,多次叫相面的來看自己,以為必将大富大貴。

    和賓客在一起說話,喜歡把閑人都趕開,皇上聽說後,疑心王晏要謀反,便有了要殺掉王晏的念頭。

    北人鮮于文粲和王晏的兒子王德元有來往,暗中探得朝廷的意思,便告發說王晏圖謀不軌。

    陳世範等又上啟說:“王晏計劃在建武四年(497)趁着皇上到南郊祭祀的機會,和世祖的故舊主帥們在路上動手。

    ”正好又趕上有老虎沖犯了南郊祭壇,皇上心中更加不安。

    在郊祀前一天,下敕停止舉行。

    等到元會過去後,皇上把王晏召來,在華林省把他誅殺了。

    并下诏說:“王晏本是市井凡夫,從小就沒品行,由于國家需要人,他才通過關系進入官僚隊伍。

    世祖任地方官時,對他格外提拔,原諒了他的缺點錯誤,委給他重要職務。

    而此人生一性一輕佻險銳,做了高官更加顯著,在許多事情上,都表現出猜忌反覆。

    因而為兩宮所不容,受衆人所指責。

    王晏既心裡惶愧,又怕受到法紀制裁,便推說生病掩蓋劣迹,從而能夠長期擔任要職。

    多次任他為地方官,他都推辭不去,看來是謙虛,實際是心懷鬼胎。

    隆昌以來,國運艱難,在支持(我)成功方面,他是很付了心力的。

    于是便給他最高爵位,任以最高官職,我對他的恩情和期望,超過他人。

    誰知他貪得無厭,欲壑難平,指天畫地,企圖謀反。

    到處征求蔔相巫觋,算命觀相。

    拉幫結派,安插一黨一羽。

    又讓其長子王德元,招納亡命之徒,收養成群劍客,共同作惡。

    其弟王翊亦屬兇愚,與他遙相勾結,暗通書信,準備裡應外合。

    去年初,奉朝請鮮于文粲已把王晏的一奸一謀全都報告給我了。

    我考慮應當充分信任大臣,不能既用又疑,給他機會希望他改悔。

    但他惡一性一不改,反而更加猖狂,與北中郎司馬蕭毅、台隊主劉明達等拟定時期發動政變。

    覺得河東王蕭铉年青無識,可以當他們的傀儡皇帝,一旦得志他們就竊據皇權。

    劉明達對此已供認不諱。

    當年漢帝僅僅因為言語不恭便行讨伐,魏臣隻是由于箈須要被殺戮,何況王晏無君之心已經昭彰,欺淩主上之迹也已顯著,如果容忍了他,國家的刑法還有什麼用?應該把王晏一夥抓起來交給司法部門正法,以肅明國典。

    ” 王晏沒出事前幾天,在北山廟答賽,夜裡回來時,王晏已經醉了,他的随從人員也都醉了,于是羽儀錯亂,拖拖拉拉十幾裡地長,也沒人管,有見識的人看了說:“這表明王晏的好日子不會太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