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兒傳

關燈
陽發大水,平地數丈深,老南齊書百姓的财産全都漂沒了,襄陽也損失重大。

    太祖寫信給沈攸之,讓他進行赈貸,沈攸之根本不放在心上。

     張敬兒和沈攸之的司馬劉攘兵關系親密,後來蒼梧王被廢,張敬兒疑心沈攸之會乘機起兵,暗中詢問劉攘兵,劉沒說什麼,隻是送給張一對馬镫子,張敬兒心中明白便有所防備了。

    升明元年(477),沈攸之反叛,派使者報告張敬兒,張敬兒慰勞接待十分周到,為使者擺了酒席,對他說:“沈公特别派您來,說明您是特别被重視的人物。

    ”于是列出儀仗,在廳前把使者殺了,然後集合部隊,偵察沈攸之的動向,準備襲擊江陵。

    (當時沈攸之有信緻太祖,太祖也有回信,此處從略。

    ) 張敬兒派往京師報告反叛使者到達後,太祖大喜,給張敬兒進号鎮軍将軍,加散騎常侍,改為都督,并配給鼓吹一部。

    沈攸之在郢城敗走後,他的兒子沈元琰和兼長史江..、别駕傅宣等守江陵城。

    張敬兒的大軍來到白水,沈元琰聽到城外鶴鳴,便疑為官軍叫一聲,心裡懼怕想逃走。

    當夜,江..、傅宣開了城門而逃,城中防守于是崩潰,沈元琰逃向一寵一州,被殺。

    百姓們互相搶奪,張敬兒來到江陵,誅殺了沈攸之的親信一黨一羽,抄沒他們的财産數十萬,全歸他自己了。

    沈攸之在湯渚村自缢而死,當地居民把他的頭送到荊州,張敬兒讓人把頭放在盾牌上,用青纟散蓋着,在城中示衆後,送往京師。

    朝廷給張敬兒進号征西将軍,晉封公爵,增加食邑為四千戶。

     張敬兒在襄陽城西大造宅第,聚斂财貨。

    又想把羊叔子的堕淚碑移走,在那兒建台,主簿官谏止說:“羊太傅的遺德,不宜遷動。

    ”張敬兒說:“太傅是誰?我不認得他。

    ”張敬兒的弟弟張恭兒,不願出來做官,一直住在上保村中,和居民一樣。

    張敬兒把他叫來,送給他很多東西。

    恭兒一個月來看一回敬兒,來了便回去。

    恭兒的本名為豬兒,是随着張敬兒改名而改名的。

     當初,張敬兒斬了沈攸之,派人報告随郡太守劉道宗,道宗聚衆千餘人,安營紮寨。

    司州刺史姚道和沒有殺掉沈攸之的使者,暗中讓劉道宗撤去軍隊。

    後來沈攸之部衆圍困郢城,姚道和派軍駐在堇城為郢城增援,事件平定後,按例受到了爵賞。

    這些情況張敬兒都在啟書中報告了太祖。

    建元元年(479),太祖命令有關部門揭發姚道和的罪狀,把他殺了。

    道和字敬邕,是羌主姚興的孫子。

    其父姚萬壽,曾任僞鎮東大将軍,投降了宋武帝,時為散騎侍郎。

    姚道和開始任孝武帝的安北行佐,很有名聲,讀了不少書史。

    他經常騙人說:“我祖父是天子,父親是天子,我也曾做過皇太子。

    ”元徽中任遊擊将軍,跟随太祖在新亭破桂陽王的叛軍有功,升為撫軍司馬,出任司州刺史,此人疑怯無斷,所以導緻被殺。

     升明三年(479),調張敬兒為護軍将軍,常侍之職仍舊。

    張敬兒本是武将,不懂得朝廷的禮儀,聽說要到朝内做官,便把人都趕開,自己在密室中學習揖讓答對之禮,對着設想的皇上空位,起來跪下,一天到晚。

    他的妾侍們都偷看暗笑。

    太祖做了皇帝後,授給張敬兒侍中、中軍将軍之職。

    由于張敬兒的爵位待遇已達到官員的最高級别,便隻能仍舊。

    建元二年,遷任散騎常侍、車騎将軍,設置佐史。

    太祖駕崩,張敬兒在家裡哭道:“官家大老天子,可惜!太子年少,以前我跟他沒接觸呀!”太祖在遺诏中加張敬兒開府儀同三司,他準備拜職的時候對其一妓一妾說:“我拜職後,就該開設辦公廳啦!”又在口中摹拟鼓聲。

    拜職後,王敬則和他開玩笑,呼他為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