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文獻王傳
關燈
小
中
大
不失人臣之儀就行了。
” 蕭嶷又上啟文說:“我這個人多少知道些自我約束,而不太會懷疑打聽别人的事情,經常看到一般姓氏的人臣扶诏時有人穿布鞋,不由得便感到有些特異。
我在西朝拜王時,儀仗服飾都是比照宋武陵王的先例進行的,有二鄣扇,一直延用下來,也沒什麼疑問。
侍兒奴仆,都着青布衤誇衫,我齋中也有一個這樣的人,我隻以為這是外庶所服,沒想到竟和羊車相似。
現在承蒙皇上的特别指示,全都改變過來了。
我過去在邊鎮,不是沒有羽衛的,但自從回到朝中來,便都遣散去了,俠毂、随從,總共打發掉三百來人,剩下不過一百人。
我經常說在京師裡諸王不必用儀仗,但如果到郊外遠行,則另當别論。
有儀仗的并不是我一個,所以不便專門上啟文請求簡省,還是通過王儉彙報我的誠懇願望。
我出入榮顯,禮遇優厚,宅第廣大,都不合乎簡約樸素的原則,雖然宋朝的舊制度,很多被皇上恩準保留,但我仍然深懷過分的不安。
請皇上批準我關于南齊書威衛的請求。
”皇上回答說:“傳诏的是禁省裡的家人,不足涉嫌。
鄣扇我識得但近來未見,所以我才有指示。
侍兒奴仆,本來就不是什麼嫌疑。
我如果聽到什麼,能不讓你知道,而讓别人去議論麼?我已有指示,你一個人不省去俠毂,隻是牽延未下達到你那裡。
我昨天還不知道儀仗的事情,現在王儉已經說了,我馬上就讓人作答複,你不必寫這個啟文。
有什麼話,另外再說。
” 蕭嶷又上啟文說:“我大約有十年遠在外地,不能陪侍陛下遊宴了,很是憂苦。
現在才算心情舒暢。
近來一經常陪侍,又不勝悲喜。
飲酒過量。
實在是想顯示陛下對我的恩惠和親密,但讓下面的人知道了,便覺得不合适。
陛下對子弟們施恩,這種感情是正常的,但外人們正是要從這裡面制造些麻煩,說這說那。
我想有些情況還沒給陛下說明白。
我以前在東田,飲酒過量醉了,實在是思歎去年秋天的那些诽謗所緻,所以話講得很激切,也讓外面那些人聽到了,但願陛下已經諒解了我的心思。
前次陪陛下到蕭順之家去,我是像平常那樣乘車來到儀仗後的,而監伺人員不能告訴我這樣是否可以,就競相報告給陛下了,說我的車一逼一突了黃屋麾旄,像是要沖擊陛下似的。
他們的用意,不難明白。
多虧陛下慈明,馬上作出指示讓我知道了。
不然,我終究也不會知道,不知不覺中惹了如此麻煩。
近來禁斷整密,這也是常理,外面有人說起由于我在華林,辄捉禦刀,因此才更嚴的,度情推理,都不應保持沉默,所以又上啟文向您說明。
但風塵易至,和會實難,但願陛下還能記得我在石頭時上的啟文,不要産生什麼間隙。
近來閑着沒事,簡略地讓茹亮口頭說明。
我從來的華素情況已寫在上簡裡了,每每想作調整,又怕考慮不周,又産生不當。
況且我已五十歲了,還能享用幾時,為此我又不能以理自作克制。
北第的舊宅,本來就很豪華,我把它改造修正而已,這種小小堡程,已經報告您了。
往年收合了一些雜材,都蒙您準許我建個小眠齋,本想另造,後來改為補接,不想違反規格,主要是使用的柽柏很華麗,看上去一時新淨。
東府也有齋,也是華屋。
這樣我一下子有了兩個住處,下情很是不安。
我問了一下東宮的玄圃苑内,也有柏屋,建制得很是古拙,但裡面也沒有我這樣的小眠齋,我于是想拆了把材料送給太子,但這樣做不僅挽救不了已有的過失,而且補接太多,不能移動,我也擔心外面有人對此提出異論,不知道陛下能否準許送我東府的小齋?我的公家住處,随便怎樣就可以了,我今天上啟文,實在是沒什麼想法,也沒人說什麼,太子也不知道我有這屋,正是因為東宮沒有,而我卻有,才覺得不太合适。
我的請求如果能得到陛下的允許,我才敢把房子建起來,安之不疑。
如果陛下不同意,我便把它廢除永不再建。
我自己覺得今天請求的問題不但是我自己所應當做的,實在也和往事相關,但願陛下一定要準許。
我看到對諸聚斂财物的現象,陛下屢次嚴加指示予以約束,所以我這點小建築,也應上報。
至于府州郡的宅邸本就不是我私有物,大小資用,全是公家的,我沾光了不少,不知将來我不做州官之後,也許不能不試着搞點經營弄點錢财來自贍。
連年大病之後,身一子骨已得單弱了,我不想有什麼積蓄,隻想能夠随手取樂罷了。
”皇上回答說:“茹亮今天報告了你的心思又看到了另外的啟文,你辛勞有病不宜勞動,為什麼要作煩長的啟文呢?有關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我都會統一指示的,并不隻涉及你一個人。
應該指示的,我也一定會說的,近來看你更加虛弱,所以就不多說了。
房子的事情慎勿勉強施行,白澤(太子)恐怕也是不理解我的意思的。
” 永明三年(485),為文惠太子講究《孝經》,蕭嶷便請求解除他的太傅之職,皇上不批準。
皇孫大婚之後,又請求解職。
皇上下诏說:“公(蕭嶷)的德行和功績,無與倫比。
正應該為今人作模範,在青史流美名。
怎麼能一再謙讓,辜負我的期望和寄托呢?”蕭嶷經常警惕自己的鼎盛盈一滿,又在宮宴上請求解除自己的揚州刺史之職,把它授給竟陵王蕭子良。
皇上始終不答應,并且說:“你這一輩子,不要再提這種事!” 世祖即位後,多次下诏表示要拜谒祖先陵墓,都沒能成行。
于是派蕭嶷去拜陵,回來的時候路過延陵季子廟,觀看溫泉,有水牛沖到隊伍裡來,士兵抓住牛要追究主人,蕭嶷不允許,而是拿來一匹絹橫系在牛角上,放它回家。
蕭嶷實行的寬厚政治,所以很得朝野歡心。
永明四年(486),唐宀禹之盜賊活動起來,蕭嶷在給皇上的啟文中說:“這一段小寇,乃是出于兇愚,天網籠罩,不足挂齒。
但聖明皇帝統治的時代,是可以避免此類事件發生的,近來有些反映,都說是有原因的。
我豈能不把心裡話給您說呢?山高水深,我安享歡樂,不論從公從私方面說,我的心願不言而喻。
齊執掌皇權,時間還不長,給予廣大民衆的實惠,其實并不多,老百姓還不夠平和,而心懷險惡的人還很多。
陛下雖然常常弘垂慈一愛一,優厚寬大。
但近來大小士庶,常常隻是以小利奉公,而大損南齊書公以利己,扌适籍者檢取堡巧,督血阝者簡
” 蕭嶷又上啟文說:“我這個人多少知道些自我約束,而不太會懷疑打聽别人的事情,經常看到一般姓氏的人臣扶诏時有人穿布鞋,不由得便感到有些特異。
我在西朝拜王時,儀仗服飾都是比照宋武陵王的先例進行的,有二鄣扇,一直延用下來,也沒什麼疑問。
侍兒奴仆,都着青布衤誇衫,我齋中也有一個這樣的人,我隻以為這是外庶所服,沒想到竟和羊車相似。
現在承蒙皇上的特别指示,全都改變過來了。
我過去在邊鎮,不是沒有羽衛的,但自從回到朝中來,便都遣散去了,俠毂、随從,總共打發掉三百來人,剩下不過一百人。
我經常說在京師裡諸王不必用儀仗,但如果到郊外遠行,則另當别論。
有儀仗的并不是我一個,所以不便專門上啟文請求簡省,還是通過王儉彙報我的誠懇願望。
我出入榮顯,禮遇優厚,宅第廣大,都不合乎簡約樸素的原則,雖然宋朝的舊制度,很多被皇上恩準保留,但我仍然深懷過分的不安。
請皇上批準我關于南齊書威衛的請求。
”皇上回答說:“傳诏的是禁省裡的家人,不足涉嫌。
鄣扇我識得但近來未見,所以我才有指示。
侍兒奴仆,本來就不是什麼嫌疑。
我如果聽到什麼,能不讓你知道,而讓别人去議論麼?我已有指示,你一個人不省去俠毂,隻是牽延未下達到你那裡。
我昨天還不知道儀仗的事情,現在王儉已經說了,我馬上就讓人作答複,你不必寫這個啟文。
有什麼話,另外再說。
” 蕭嶷又上啟文說:“我大約有十年遠在外地,不能陪侍陛下遊宴了,很是憂苦。
現在才算心情舒暢。
近來一經常陪侍,又不勝悲喜。
飲酒過量。
實在是想顯示陛下對我的恩惠和親密,但讓下面的人知道了,便覺得不合适。
陛下對子弟們施恩,這種感情是正常的,但外人們正是要從這裡面制造些麻煩,說這說那。
我想有些情況還沒給陛下說明白。
我以前在東田,飲酒過量醉了,實在是思歎去年秋天的那些诽謗所緻,所以話講得很激切,也讓外面那些人聽到了,但願陛下已經諒解了我的心思。
前次陪陛下到蕭順之家去,我是像平常那樣乘車來到儀仗後的,而監伺人員不能告訴我這樣是否可以,就競相報告給陛下了,說我的車一逼一突了黃屋麾旄,像是要沖擊陛下似的。
他們的用意,不難明白。
多虧陛下慈明,馬上作出指示讓我知道了。
不然,我終究也不會知道,不知不覺中惹了如此麻煩。
近來禁斷整密,這也是常理,外面有人說起由于我在華林,辄捉禦刀,因此才更嚴的,度情推理,都不應保持沉默,所以又上啟文向您說明。
但風塵易至,和會實難,但願陛下還能記得我在石頭時上的啟文,不要産生什麼間隙。
近來閑着沒事,簡略地讓茹亮口頭說明。
我從來的華素情況已寫在上簡裡了,每每想作調整,又怕考慮不周,又産生不當。
況且我已五十歲了,還能享用幾時,為此我又不能以理自作克制。
北第的舊宅,本來就很豪華,我把它改造修正而已,這種小小堡程,已經報告您了。
往年收合了一些雜材,都蒙您準許我建個小眠齋,本想另造,後來改為補接,不想違反規格,主要是使用的柽柏很華麗,看上去一時新淨。
東府也有齋,也是華屋。
這樣我一下子有了兩個住處,下情很是不安。
我問了一下東宮的玄圃苑内,也有柏屋,建制得很是古拙,但裡面也沒有我這樣的小眠齋,我于是想拆了把材料送給太子,但這樣做不僅挽救不了已有的過失,而且補接太多,不能移動,我也擔心外面有人對此提出異論,不知道陛下能否準許送我東府的小齋?我的公家住處,随便怎樣就可以了,我今天上啟文,實在是沒什麼想法,也沒人說什麼,太子也不知道我有這屋,正是因為東宮沒有,而我卻有,才覺得不太合适。
我的請求如果能得到陛下的允許,我才敢把房子建起來,安之不疑。
如果陛下不同意,我便把它廢除永不再建。
我自己覺得今天請求的問題不但是我自己所應當做的,實在也和往事相關,但願陛下一定要準許。
我看到對諸聚斂财物的現象,陛下屢次嚴加指示予以約束,所以我這點小建築,也應上報。
至于府州郡的宅邸本就不是我私有物,大小資用,全是公家的,我沾光了不少,不知将來我不做州官之後,也許不能不試着搞點經營弄點錢财來自贍。
連年大病之後,身一子骨已得單弱了,我不想有什麼積蓄,隻想能夠随手取樂罷了。
”皇上回答說:“茹亮今天報告了你的心思又看到了另外的啟文,你辛勞有病不宜勞動,為什麼要作煩長的啟文呢?有關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我都會統一指示的,并不隻涉及你一個人。
應該指示的,我也一定會說的,近來看你更加虛弱,所以就不多說了。
房子的事情慎勿勉強施行,白澤(太子)恐怕也是不理解我的意思的。
” 永明三年(485),為文惠太子講究《孝經》,蕭嶷便請求解除他的太傅之職,皇上不批準。
皇孫大婚之後,又請求解職。
皇上下诏說:“公(蕭嶷)的德行和功績,無與倫比。
正應該為今人作模範,在青史流美名。
怎麼能一再謙讓,辜負我的期望和寄托呢?”蕭嶷經常警惕自己的鼎盛盈一滿,又在宮宴上請求解除自己的揚州刺史之職,把它授給竟陵王蕭子良。
皇上始終不答應,并且說:“你這一輩子,不要再提這種事!” 世祖即位後,多次下诏表示要拜谒祖先陵墓,都沒能成行。
于是派蕭嶷去拜陵,回來的時候路過延陵季子廟,觀看溫泉,有水牛沖到隊伍裡來,士兵抓住牛要追究主人,蕭嶷不允許,而是拿來一匹絹橫系在牛角上,放它回家。
蕭嶷實行的寬厚政治,所以很得朝野歡心。
永明四年(486),唐宀禹之盜賊活動起來,蕭嶷在給皇上的啟文中說:“這一段小寇,乃是出于兇愚,天網籠罩,不足挂齒。
但聖明皇帝統治的時代,是可以避免此類事件發生的,近來有些反映,都說是有原因的。
我豈能不把心裡話給您說呢?山高水深,我安享歡樂,不論從公從私方面說,我的心願不言而喻。
齊執掌皇權,時間還不長,給予廣大民衆的實惠,其實并不多,老百姓還不夠平和,而心懷險惡的人還很多。
陛下雖然常常弘垂慈一愛一,優厚寬大。
但近來大小士庶,常常隻是以小利奉公,而大損南齊書公以利己,扌适籍者檢取堡巧,督血阝者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