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僧靜傳

關燈
戴僧靜,是會稽永興縣人。祖父戴飾,在劉宋景平年間,與富陽孫法先謀亂被正法,家人遷徙到青州。

    僧靜從小有膽量勇力,擅長弓馬。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一同被北虜俘去。後來帶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陰,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僧靜從都中載錦出城,被歐陽戍抓獲,關在兖州獄中,太祖派薛淵給僧靜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魚腹中。僧靜和獄吏飲酒,吏醉後,僧靜用刀砍斷枷闆,用手折斷鎖鍊,破屋而出。回到太祖那裡,太祖将他藏到齋内,因其家貧困,太祖每年給他一千斛谷米。北虜圍角城時,太祖派僧靜出戰沖蕩,數戰數捷,補任帳内軍主。還京後,勳階至積射将軍、羽林監。

    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靜為軍主,跟從袁粲據石頭。太祖派僧靜帶幾個心腹先到石頭,當時蘇烈占據倉城,僧靜用箭将書信送到蘇烈手中,夜裡用繩缒入城中。袁粲登城西南門,燃燭火發号施令,中央軍到,用箭射滅了燭火,袁粲又回登東門。其同一黨一輔國将軍孫昙馞骁勇善戰,每出蕩一回合,都給中央軍很大殺傷,官軍死百餘人。軍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擋。從夜裡九點戰到四點,有赤色流星照耀墜入城中,僧靜率部奮力攻打倉門,身先士卒。敵潰,僧靜手刃袁粲,這時外面軍隊燒門而入。當初,袁粲大明年間(457~464)與蕭惠開、周朗同車而行,适逢大桁開,停車交談。惠開拿鏡子自照說:“沒幾年官可做了。”周朗拿鏡子許久說:“我将視死如歸。”袁粲最後說:“我可以官至三公,但不得善終。”僧靜因功被任命為前軍将軍,甯朔将軍。對于陣亡将士,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們。

    升明二年(478),僧靜升任遊擊将軍。沈攸之被平定後,封賞衆将,僧靜被封為興平縣侯,食邑千戶。太祖即位後,增邑一千二百戶。任南濟陰太守,本官如故。任輔國将軍,改封建昌侯。建元二年(480),他調任骁騎将軍,加員外常侍,又轉官太子左衛率。

    世祖即位,僧靜出任持節、督徐州諸軍事、冠軍将軍、北徐州刺史。僧靜買牛給貧困的人讓他們耕種,甚得民心。後遷任給事中、太子右率。不久加任通直常侍。永明五年(487),隸屬護軍陳顯達,于比陽讨伐荒賊桓天生。僧靜和平西司馬韓孟度、華山太守康元隆為先頭部隊,離比陽還有四十裡,屯兵深橋。天生引虜軍步騎兵十萬殺到,僧靜與之交戰,大破敵軍,殺死和俘獲的數以萬計。天生退回比陽,僧靜追擊包圍了他。天生兵出城外,僧靜又擊潰了他,天生閉門不再出戰,僧靜軍兵累了才退走。升任征虜将軍、南中郎司馬、淮南太守。

    永明八年(490),巴東王蕭子響殺僚佐,世祖召僧靜領兵向江陵,僧靜當面啟奏皇上說:“巴東王年少,長史管他又太嚴厲,一時氣憤,不計後果,才做出這種事。天子的兒子失手殺幾個人,有何大罪。朝廷突然派兵西上,人情惶惶,無所不至,僧靜不敢奉命。”皇上不作答複,而心裡對他很有好感。

    後來戴僧靜移任廬陵王中軍司馬、高平太守,将軍如故。永明九年(491),去世。诏書說:“僧靜忠誠果敢,在艱難之際赤誠立功,攻克西城,開國勳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傷懷。賜錢五萬,布百匹。谥号為‘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