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類
關燈
小
中
大
林文忠公撫蘇日,嘗謂僚屬曰:「吾恨不從牧令出身,事事由實踐。
」曾文正督兩江日,亦嘗曰:「作官當從州縣作起,纔立得腳住。
」 吳和甫視學政績 吳和甫,名存義,官至吏部侍郎,公正廉明,愛才如命。
督學滇南,前後八年,士民愛戴。
當回匪逆命時,滇省大小官署及縉紳巨室,悉罹屠毒淫掠甚慘,獨相戒不犯學使署。
時鹽巡道署中貨財衣物,攘刼一空,並將插架書籍,以刀截為兩段。
案有吳之詩集四本,一賊方加刃,一賊急止之,曰:「此吳學使詩也,慎勿損壞。
」所藏書數萬卷,惟吳集獨存。
嘗按臨永昌,試竣出城,甫數裡,回視城內,火光燭天。
沿途回匪白布纏頭,戈甲森列,見吳至,皆跪拜道左。
乃式輿訓之曰:「汝曹皆天朝好百姓,幸各自愛。
」眾唯唯噭應,稽顙有聲。
蓋漢、回誓不兩立,必俟吳出城,乃敢互相格鬬,居民多詭稱為吳傔從,幸免於難。
及按臨迤西,舉人李某訴稱麗江縣屬鹽井有橫天都禦史者謀叛,聚眾數十萬,剋日舉事。
吳以事關重大,密檄麗江太守偵之,復自易服潛訪,乃知李前曾以首告謀逆,得賜舉人,茲欲襲故智。
所臚列為首者,皆本地富家巨族,所稱聚眾,即井旁燒鹽竈丁,所謂橫天都禦史,則彼處供奉之神,時降巫者之身,鄉民遂稱巫為橫天都禦史。
遂據實咨督撫,惟懲巫,斥革李某,士民感頌,皆稱之曰「吳青天」。
其督學浙江也,按臨嘉興。
時海鹽某生以非罪繫獄,受刑甚酷,廉知其誣,點名至生,問提調官某生何在,提調官以繫獄對。
吳叱曰:「秀才有罪,應詳準學使褫革,今未詳革而擅下於獄,何例也?某生不來,老夫當停試奏辦。
」提調大恐,亟諭邑令出生於獄。
比生至,髮蓬面垢,形同重犯。
吳太息,撫慰之曰:「汝髮如此種種,皆老夫教令不行所緻也」提調、邑令相視忸怩,噤不敢語。
及榜發,某生以優等食餼焉。
又試杭州,有商籍童生陳某卷甚佳,越日,面試二題,頃刻而成,斐然可誦。
益疑非童生所能辦,密使人訪之,果新昌秀才俞某頂冒捉刀。
後試新昌,點名至俞,乃訓之曰:「凡為秀才者,有學尤貴有品。
汝前次為陳某捉刀,吾憐汝才而姑貸之,若遇他人,則汝殆矣。
是所得者少,而失者甚鉅,智者不為也。
汝其戒之。
」榜發,俞以優等食餼,自是改行,不敢再蹈前轍矣。
吳性儉約,官至卿貳,在京蓄二僕,典學時倍之。
嚴戒僕夫,毋許悉索供億,自廉俸外,一切陋規,絲毫不取。
江忠烈賑飢 道光己酉,江忠烈公忠源令秀水,維時米價騰貴,飢民搶掠,江甫履任,即有控搶二十餘案,弋犯不下百餘名。
訪有某甲者,平日最為地方害,以站籠暴烈日中斃之,餘悉置之囹圄不問。
旋至賑局,邀眾紳謁城隍神,袖中出誓神文,問諸君肯自署名否,眾唯唯。
因蓺香,鳴鐘鼓,同跪神前,朗聲誦誓文一遍。
製兩匾,書捐數,即賚花紅鼓吹,以「樂善好施」四字褒之,否則大書「為富不仁某某」額於門首,責令地保巡視,毋使藏匿,惟不許敲詐虐待,違則反坐,一時歡聲雷動。
於多捐者,給予禁搶告示一紙,犯者,照某甲一律處死。
數日之間,捐銀十餘萬兩,蓋均欲得此告示作護符耳。
江乃乘船親查飢民戶口人數,分段彙冊,交出捐之人,自行按給,五日一報縣查核,並不繳官繳局,內而丁役,外而紳董,遂無乾沒之弊。
鄭洛書驗屍 鄭洛書為上海縣知縣,值歲初,謁郡守歸,舟泊海口,有沉屍壓以石磨,歎曰:「此殆客死,故莫餘告。
」遣人偵近村民家,有石磨失其牡,輦以來,果相脗合,一訊即服。
乃江西賣蔔人,歲暮將歸,房主利其財而殺之也。
張九鉞賑災 張九鉞,字度西。
宰南豐時,歲歎,請平糶。
部例,大縣存七糶三,張驟半之,上官嚴檄切責,幕僚以為病。
張曰:「積貯,民命也。
吾能墨守舊制,坐視民餓死耶?」倉米絀,則勸邑紳捐助,牒買鄰境,米麕至,全活者多。
南昌西北濱彭蠡湖,秋潦為災,力請賑,親履勘散給,晝夜駐墟上,凡六閱月,動帑十二萬有奇。
羅壯節著名績 羅壯節公遵殿由牧令擢封圻,所至大著名績。
官湖北時,佐胡文忠公整飭吏治,籌畫儲胥,文忠倚為心腹。
外任三十年,身後,止薄田四十畝,土屋十餘間而已。
夏廷松稱職 新建夏廷松,字蔭堂,以縣尉仕江左,制府陶文毅公澍深器之。
平日矜恤獄囚,禁獄卒淩虐,夏施藥,冬給棉,十餘年如一日。
而治盜賊不少寬,閭閻安堵。
嘗曰:「官無大小,期稱職耳,吾不以卑官自卑也。
」 駱文忠設缿筩 鹹、同間,駱文忠公秉章任封疆,當寒暑冗忙時,每便衣見客,設缿筩,收匿名揭帖,貼四柱清冊於照牆,欲不蔽耳目也。
張兆棟用人 歷城中丞張兆棟,性嚴毅,風度端凝。
所至無赫赫功,而上交不諂,下交不凟,以義制事,屹然若泰山之不可動。
同治己巳、庚午間,開藩吳下,一意以澄清吏治為務。
時丁日昌方撫吳,為政苛細,舉止輕率,用人尤喜怒不常,純任意氣,加膝墜淵,變幻生於俄頃,張以鎮定處之,多所補救。
且以朝廷既開捐例,勢不能拒使不來,而旅進旅退之中,又不暇一一考覈,辨其優劣。
乃核其需次之先後,別其入仕之資格,分班輪轉,以次任用;需次以後,有績可敘者,別為一班,予以特拔;而特拔之中,又論敘績之先後,無倖無濫,布置井井。
丁好以己意進退人,每遇缺員,輒欲亂之委任,張不為動。
丁或謂其人恐無才,不能勝此任,則對曰:「明試之謂何?果用之而不堪,今日能予,明日詎不能奪,若先事示疑,人將有詞,亦非政體。
」丁無如之何。
及所用果誤,亦彈治不護短,故屬吏服其公而憚其嚴。
張凱嵩駕馭屬吏 江夏張中丞凱嵩以即用知縣洊至巡撫,未嘗一日離廣西也。
有政聲,於屬吏善駕使,胥樂為用。
道員李鈞由供事揀發至省,知其才,與籌軍需,極得其力,廣西釐務,條目鉅細,皆李裁定。
桂人言三倉積穀,李所創辦,其推陳出新,立法最善。
值春末,招商人碾米運東,議價較市為減;及秋成,由原商買米交倉,議價較市為昂。
由是倉穀論石則日盈,論色則日新,轉運無迹,公私皆便,商人亦深感信,無欺隱侵蝕等弊。
廣西積苦於兵,張始終其間,浸至全境肅清。
雖出湘中援軍之力,而收集流氓,次第興復,亦未易才也。
張勤果使民避水患 黃河多水患,張勤果公曜撫山東,甫下車,即於沿河一帶列置多船,船備大囊,實以熟麪,殆足月餘之食。
河決時,則令河丁鳴鑼,促民登船,水至舟浮,任其所之,至水落,不緻飢莩,全活者甚眾。
旋薨於位,圍柩哀弔者以千萬計也。
鹿文端歷官治績 鹿文端公傳霖,起家州縣,薦陟封疆,尋擢卿貳,入樞垣而膺大拜,以勤能廉潔著稱於世。
其尤嘖嘖人口者,一為督蜀時,創處置瞻對改土歸流之議,惜為將軍所尼,事不果行。
一為在兩江劾治海州分司徐某。
一為任戶部尚書時,大內將興某項工程,獨上疏抗議,以國用不足不能供給為對。
孝欽後納其言,卒發內帑修之。
一為查辦綏遠城將軍貽穀案,主者初欲寬縱,以其堅持久,未定議。
夏獻雲訓農 新建夏獻雲,字芝岑。
其祖家瑜嘗守寶慶,以卻富民石再書十萬金事,著稱於世者也。
嘗官湖南糧道,著《訓農八則》:曰崇本務,曰守恆業,曰惜耕牛,曰勿爭水利,曰勿私溝渠,曰遏毋糴,曰毋好訟,曰亟正供,皆曲中地方情弊。
光緒乙酉,湘城大水,既退,民欲賽神以禳之。
方伯某臨期示禁,且持之甚力,於是羣情洶洶,刁民聚眾數千,火焚藩署,幾成大變。
夏出,曉以利害,謂首禍者法必懲,解散脅從,民心以定,自是湘人有「大畏民志,功兼明弼」之頌。
子敬觀,字劍丞,嘗以道員需次江左,權江寧提學使。
儒吏也,工詩詞。
善廣為令政績 光緒丙戌,知西安縣事者,為蒙古善子居明府廣。
有博徒設花會於山中。
聚眾數千,歷任邑宰不敢捕,以其備有槍械為衞也,亦惟以文告申禁而已。
善下車,即令隸人先入其會以偵之,旋協同防營武弁,以深夜率兵役往,圍其山,戒勿開槍,慮聞聲而逸也。
天辨色,先遣兵役之半叩關入,博徒發槍以禦,其魁破後垣遁,兵役之伏垣外者,遽前擒之,遂就縛。
乃撫慰其眾,諭以利害,而驅之出,火其廬,自是花會之害遂除。
是年夏秋之交,霪雨為災,民詣縣求貸公款以資種植者將萬人,允之。
及冬,移浦江。
浦江向無積穀,歲饑,輒仰給於鄰邑,善憂之。
乃捐廉倡辦,並令紳耆量為捐助,紳百計沮撓,蓋誤以為善將藉此染指也。
善反覆開導,資大集,穀倉遂成,某年六月旱,邑大饑,遂出穀賑之。
善勤政愛民,不畏強禦。
顧以性戇直,為金衢嚴道聯綬所忌而中傷之,遂移浦江,其在西安固未及期也。
子二,長桂森,官江西;次桂榮,官浙江。
張文襄從政有宗旨 張文襄嘗語黃紹箕雲:「我從政有一定之宗旨,即啟沃君心,恪守臣節,力行新政,不背舊章十六字。
終身持之,無敢差異也。
」 張文襄整飭鹽綱 光緒壬寅年,張文襄署江督,整飭鹽綱,奏派蒯光典總辦儀棧,資以兵輪,實力緝私,親赴十二圩相度形勢。
自集一聯懸之,以配曾文正聯。
先得上聯,命蒯及黃紹箕對之。
文為「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張融《海賦》語。
蒯退,以屬某,某對以郭璞《江賦》之「總括漢泗兼包淮湘。
」蒯稱善,言於張,張自以「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易之。
王步雲有循聲 光緒癸卯,王步雲以揀選知縣至廣西,歷宰劇邑,有循聲。
其在永淳時,每躬自出巡,訪問閶閻疾苦,嘗以兼旬周歷十四村,由化龍而甘棠,而古拉,而鹿盧,而零竹,且紆道古城、平木、六吉、長運、梧李、黃平、路韋等處。
遇有崎嶇山嶺,亦不辭勞瘁,徒步登陟,所至,輒殷殷垂詢,為之計畫一切。
又以永淳幅員遼闊,山林叢雜,上接宣、靈,下連賓、橫,實為羣盜出沒之所,因出示勸諭各村,行聯團互衞之策,並建築閘闌以禦盜,於是闔境肅然,鹹得安枕。
宣統辛亥補富川,所屬龍窩村人與接壤湖南江華之甕水村人以山界糾葛之世仇,肇釁械鬬,緻傷多命。
步雲乃請於兩省上官,由富江兩邑價購山地,作為甌脫,永禁兩造樵牧耕葬以杜後患,民皆德之。
步雲名甲榮,浙江嘉興人。
久於幕,善屬文,其子銘遠中翰邁常能世其學。
增子固治浙海塘 浙之海塘,關係七郡民命,康、乾時嘗兩屆大修,特頒內帑,欽派專使駐工督辦,聖祖、高宗南巡親臨指示。
其後歲撥經費,動逾百萬,編設管塘同知暨營汛專缺,畫分東西中三防,專司搶護,直轄於杭嘉湖道,而受成於巡撫。
每遇伏秋兩汛,例有出巡之舉,分投勘察,詳明奏報,奉為考成,罔敢欺蔽。
同、光以後,虛應故事,久之,則上下相蒙,所定歲費,亦皆移作別用,自此年短一年,而工程益不可問。
迨宣統己酉,官紳昌言變法,時撫浙者為滿洲增子固中丞韞,本主改革,討論結果,乃將原有文武員缺一律裁免,特設塘工總局,遴委道員主之,嚴定處分,優與事權。
其下並設塘工諮議會,分舉士紳為諮議員,逐案建議,以多數取決之。
執行意思兩大機關,亦於是時組織成立。
」曾文正督兩江日,亦嘗曰:「作官當從州縣作起,纔立得腳住。
」 吳和甫視學政績 吳和甫,名存義,官至吏部侍郎,公正廉明,愛才如命。
督學滇南,前後八年,士民愛戴。
當回匪逆命時,滇省大小官署及縉紳巨室,悉罹屠毒淫掠甚慘,獨相戒不犯學使署。
時鹽巡道署中貨財衣物,攘刼一空,並將插架書籍,以刀截為兩段。
案有吳之詩集四本,一賊方加刃,一賊急止之,曰:「此吳學使詩也,慎勿損壞。
」所藏書數萬卷,惟吳集獨存。
嘗按臨永昌,試竣出城,甫數裡,回視城內,火光燭天。
沿途回匪白布纏頭,戈甲森列,見吳至,皆跪拜道左。
乃式輿訓之曰:「汝曹皆天朝好百姓,幸各自愛。
」眾唯唯噭應,稽顙有聲。
蓋漢、回誓不兩立,必俟吳出城,乃敢互相格鬬,居民多詭稱為吳傔從,幸免於難。
及按臨迤西,舉人李某訴稱麗江縣屬鹽井有橫天都禦史者謀叛,聚眾數十萬,剋日舉事。
吳以事關重大,密檄麗江太守偵之,復自易服潛訪,乃知李前曾以首告謀逆,得賜舉人,茲欲襲故智。
所臚列為首者,皆本地富家巨族,所稱聚眾,即井旁燒鹽竈丁,所謂橫天都禦史,則彼處供奉之神,時降巫者之身,鄉民遂稱巫為橫天都禦史。
遂據實咨督撫,惟懲巫,斥革李某,士民感頌,皆稱之曰「吳青天」。
其督學浙江也,按臨嘉興。
時海鹽某生以非罪繫獄,受刑甚酷,廉知其誣,點名至生,問提調官某生何在,提調官以繫獄對。
吳叱曰:「秀才有罪,應詳準學使褫革,今未詳革而擅下於獄,何例也?某生不來,老夫當停試奏辦。
」提調大恐,亟諭邑令出生於獄。
比生至,髮蓬面垢,形同重犯。
吳太息,撫慰之曰:「汝髮如此種種,皆老夫教令不行所緻也」提調、邑令相視忸怩,噤不敢語。
及榜發,某生以優等食餼焉。
又試杭州,有商籍童生陳某卷甚佳,越日,面試二題,頃刻而成,斐然可誦。
益疑非童生所能辦,密使人訪之,果新昌秀才俞某頂冒捉刀。
後試新昌,點名至俞,乃訓之曰:「凡為秀才者,有學尤貴有品。
汝前次為陳某捉刀,吾憐汝才而姑貸之,若遇他人,則汝殆矣。
是所得者少,而失者甚鉅,智者不為也。
汝其戒之。
」榜發,俞以優等食餼,自是改行,不敢再蹈前轍矣。
吳性儉約,官至卿貳,在京蓄二僕,典學時倍之。
嚴戒僕夫,毋許悉索供億,自廉俸外,一切陋規,絲毫不取。
江忠烈賑飢 道光己酉,江忠烈公忠源令秀水,維時米價騰貴,飢民搶掠,江甫履任,即有控搶二十餘案,弋犯不下百餘名。
訪有某甲者,平日最為地方害,以站籠暴烈日中斃之,餘悉置之囹圄不問。
旋至賑局,邀眾紳謁城隍神,袖中出誓神文,問諸君肯自署名否,眾唯唯。
因蓺香,鳴鐘鼓,同跪神前,朗聲誦誓文一遍。
製兩匾,書捐數,即賚花紅鼓吹,以「樂善好施」四字褒之,否則大書「為富不仁某某」額於門首,責令地保巡視,毋使藏匿,惟不許敲詐虐待,違則反坐,一時歡聲雷動。
於多捐者,給予禁搶告示一紙,犯者,照某甲一律處死。
數日之間,捐銀十餘萬兩,蓋均欲得此告示作護符耳。
江乃乘船親查飢民戶口人數,分段彙冊,交出捐之人,自行按給,五日一報縣查核,並不繳官繳局,內而丁役,外而紳董,遂無乾沒之弊。
鄭洛書驗屍 鄭洛書為上海縣知縣,值歲初,謁郡守歸,舟泊海口,有沉屍壓以石磨,歎曰:「此殆客死,故莫餘告。
」遣人偵近村民家,有石磨失其牡,輦以來,果相脗合,一訊即服。
乃江西賣蔔人,歲暮將歸,房主利其財而殺之也。
張九鉞賑災 張九鉞,字度西。
宰南豐時,歲歎,請平糶。
部例,大縣存七糶三,張驟半之,上官嚴檄切責,幕僚以為病。
張曰:「積貯,民命也。
吾能墨守舊制,坐視民餓死耶?」倉米絀,則勸邑紳捐助,牒買鄰境,米麕至,全活者多。
南昌西北濱彭蠡湖,秋潦為災,力請賑,親履勘散給,晝夜駐墟上,凡六閱月,動帑十二萬有奇。
羅壯節著名績 羅壯節公遵殿由牧令擢封圻,所至大著名績。
官湖北時,佐胡文忠公整飭吏治,籌畫儲胥,文忠倚為心腹。
外任三十年,身後,止薄田四十畝,土屋十餘間而已。
夏廷松稱職 新建夏廷松,字蔭堂,以縣尉仕江左,制府陶文毅公澍深器之。
平日矜恤獄囚,禁獄卒淩虐,夏施藥,冬給棉,十餘年如一日。
而治盜賊不少寬,閭閻安堵。
嘗曰:「官無大小,期稱職耳,吾不以卑官自卑也。
」 駱文忠設缿筩 鹹、同間,駱文忠公秉章任封疆,當寒暑冗忙時,每便衣見客,設缿筩,收匿名揭帖,貼四柱清冊於照牆,欲不蔽耳目也。
張兆棟用人 歷城中丞張兆棟,性嚴毅,風度端凝。
所至無赫赫功,而上交不諂,下交不凟,以義制事,屹然若泰山之不可動。
同治己巳、庚午間,開藩吳下,一意以澄清吏治為務。
時丁日昌方撫吳,為政苛細,舉止輕率,用人尤喜怒不常,純任意氣,加膝墜淵,變幻生於俄頃,張以鎮定處之,多所補救。
且以朝廷既開捐例,勢不能拒使不來,而旅進旅退之中,又不暇一一考覈,辨其優劣。
乃核其需次之先後,別其入仕之資格,分班輪轉,以次任用;需次以後,有績可敘者,別為一班,予以特拔;而特拔之中,又論敘績之先後,無倖無濫,布置井井。
丁好以己意進退人,每遇缺員,輒欲亂之委任,張不為動。
丁或謂其人恐無才,不能勝此任,則對曰:「明試之謂何?果用之而不堪,今日能予,明日詎不能奪,若先事示疑,人將有詞,亦非政體。
」丁無如之何。
及所用果誤,亦彈治不護短,故屬吏服其公而憚其嚴。
張凱嵩駕馭屬吏 江夏張中丞凱嵩以即用知縣洊至巡撫,未嘗一日離廣西也。
有政聲,於屬吏善駕使,胥樂為用。
道員李鈞由供事揀發至省,知其才,與籌軍需,極得其力,廣西釐務,條目鉅細,皆李裁定。
桂人言三倉積穀,李所創辦,其推陳出新,立法最善。
值春末,招商人碾米運東,議價較市為減;及秋成,由原商買米交倉,議價較市為昂。
由是倉穀論石則日盈,論色則日新,轉運無迹,公私皆便,商人亦深感信,無欺隱侵蝕等弊。
廣西積苦於兵,張始終其間,浸至全境肅清。
雖出湘中援軍之力,而收集流氓,次第興復,亦未易才也。
張勤果使民避水患 黃河多水患,張勤果公曜撫山東,甫下車,即於沿河一帶列置多船,船備大囊,實以熟麪,殆足月餘之食。
河決時,則令河丁鳴鑼,促民登船,水至舟浮,任其所之,至水落,不緻飢莩,全活者甚眾。
旋薨於位,圍柩哀弔者以千萬計也。
鹿文端歷官治績 鹿文端公傳霖,起家州縣,薦陟封疆,尋擢卿貳,入樞垣而膺大拜,以勤能廉潔著稱於世。
其尤嘖嘖人口者,一為督蜀時,創處置瞻對改土歸流之議,惜為將軍所尼,事不果行。
一為在兩江劾治海州分司徐某。
一為任戶部尚書時,大內將興某項工程,獨上疏抗議,以國用不足不能供給為對。
孝欽後納其言,卒發內帑修之。
一為查辦綏遠城將軍貽穀案,主者初欲寬縱,以其堅持久,未定議。
夏獻雲訓農 新建夏獻雲,字芝岑。
其祖家瑜嘗守寶慶,以卻富民石再書十萬金事,著稱於世者也。
嘗官湖南糧道,著《訓農八則》:曰崇本務,曰守恆業,曰惜耕牛,曰勿爭水利,曰勿私溝渠,曰遏毋糴,曰毋好訟,曰亟正供,皆曲中地方情弊。
光緒乙酉,湘城大水,既退,民欲賽神以禳之。
方伯某臨期示禁,且持之甚力,於是羣情洶洶,刁民聚眾數千,火焚藩署,幾成大變。
夏出,曉以利害,謂首禍者法必懲,解散脅從,民心以定,自是湘人有「大畏民志,功兼明弼」之頌。
子敬觀,字劍丞,嘗以道員需次江左,權江寧提學使。
儒吏也,工詩詞。
善廣為令政績 光緒丙戌,知西安縣事者,為蒙古善子居明府廣。
有博徒設花會於山中。
聚眾數千,歷任邑宰不敢捕,以其備有槍械為衞也,亦惟以文告申禁而已。
善下車,即令隸人先入其會以偵之,旋協同防營武弁,以深夜率兵役往,圍其山,戒勿開槍,慮聞聲而逸也。
天辨色,先遣兵役之半叩關入,博徒發槍以禦,其魁破後垣遁,兵役之伏垣外者,遽前擒之,遂就縛。
乃撫慰其眾,諭以利害,而驅之出,火其廬,自是花會之害遂除。
是年夏秋之交,霪雨為災,民詣縣求貸公款以資種植者將萬人,允之。
及冬,移浦江。
浦江向無積穀,歲饑,輒仰給於鄰邑,善憂之。
乃捐廉倡辦,並令紳耆量為捐助,紳百計沮撓,蓋誤以為善將藉此染指也。
善反覆開導,資大集,穀倉遂成,某年六月旱,邑大饑,遂出穀賑之。
善勤政愛民,不畏強禦。
顧以性戇直,為金衢嚴道聯綬所忌而中傷之,遂移浦江,其在西安固未及期也。
子二,長桂森,官江西;次桂榮,官浙江。
張文襄從政有宗旨 張文襄嘗語黃紹箕雲:「我從政有一定之宗旨,即啟沃君心,恪守臣節,力行新政,不背舊章十六字。
終身持之,無敢差異也。
」 張文襄整飭鹽綱 光緒壬寅年,張文襄署江督,整飭鹽綱,奏派蒯光典總辦儀棧,資以兵輪,實力緝私,親赴十二圩相度形勢。
自集一聯懸之,以配曾文正聯。
先得上聯,命蒯及黃紹箕對之。
文為「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張融《海賦》語。
蒯退,以屬某,某對以郭璞《江賦》之「總括漢泗兼包淮湘。
」蒯稱善,言於張,張自以「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易之。
王步雲有循聲 光緒癸卯,王步雲以揀選知縣至廣西,歷宰劇邑,有循聲。
其在永淳時,每躬自出巡,訪問閶閻疾苦,嘗以兼旬周歷十四村,由化龍而甘棠,而古拉,而鹿盧,而零竹,且紆道古城、平木、六吉、長運、梧李、黃平、路韋等處。
遇有崎嶇山嶺,亦不辭勞瘁,徒步登陟,所至,輒殷殷垂詢,為之計畫一切。
又以永淳幅員遼闊,山林叢雜,上接宣、靈,下連賓、橫,實為羣盜出沒之所,因出示勸諭各村,行聯團互衞之策,並建築閘闌以禦盜,於是闔境肅然,鹹得安枕。
宣統辛亥補富川,所屬龍窩村人與接壤湖南江華之甕水村人以山界糾葛之世仇,肇釁械鬬,緻傷多命。
步雲乃請於兩省上官,由富江兩邑價購山地,作為甌脫,永禁兩造樵牧耕葬以杜後患,民皆德之。
步雲名甲榮,浙江嘉興人。
久於幕,善屬文,其子銘遠中翰邁常能世其學。
增子固治浙海塘 浙之海塘,關係七郡民命,康、乾時嘗兩屆大修,特頒內帑,欽派專使駐工督辦,聖祖、高宗南巡親臨指示。
其後歲撥經費,動逾百萬,編設管塘同知暨營汛專缺,畫分東西中三防,專司搶護,直轄於杭嘉湖道,而受成於巡撫。
每遇伏秋兩汛,例有出巡之舉,分投勘察,詳明奏報,奉為考成,罔敢欺蔽。
同、光以後,虛應故事,久之,則上下相蒙,所定歲費,亦皆移作別用,自此年短一年,而工程益不可問。
迨宣統己酉,官紳昌言變法,時撫浙者為滿洲增子固中丞韞,本主改革,討論結果,乃將原有文武員缺一律裁免,特設塘工總局,遴委道員主之,嚴定處分,優與事權。
其下並設塘工諮議會,分舉士紳為諮議員,逐案建議,以多數取決之。
執行意思兩大機關,亦於是時組織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