鑛物類

關燈
臺灣產金砂,然金砂出,則地必易主。

    餘姚邵筱村中丞曰濂撫臺時,金砂徧地,土之淘金者赴撫署領照,每人納制錢二百文,歲可贏十餘萬。

     銀 銀為金屬化學原質之一,色白,光澤甚美,古謂之白金。

    富於展延性,能傳熱及電。

    性軟,故製貨幣、時表及裝飾品時,常和銅少許,使略堅。

    多存於鑛石中,與銅、鉛、硫、砒、銻等化合。

    間有天生單體,為蘚狀、塊狀者,謂之自然銀,吾國產之。

    市上所用之生銀,以兩計者,即自然銀之成塊者也。

     銅 銅為金屬化學原質之一,古謂之赤金,其原質為紅棕色,俗謂之紅銅,亦稱紫銅。

    與他金合,則為青、白諸色,生鏽則綠色。

    性能伸展延長,可壓之為闆,抽之為絲,最能傳熱及電,故常用以製鍋及電線等物。

    乾隆以前,盛產於雲南,俗所稱雲白銅者是也。

     石碌銅 瓊州昌化之黎地產石碌銅,黎人檢挖之,販作顏料,且可煎煉作銅,製器亦甚堅良。

    嘉慶戊午,疆吏奏將此銅充粵局鼓鑄,遂不復採運矣。

     鋅 鋅,讀若辛,為金屬化學原質之一,亦稱亞鉛,色青白,在尋常溫度,不易與空中養氣起變化,有展延性,可製合金。

    或鍍於鐵闆,不生鏽,俗稱白鐵。

    吾國昔時產之,嘗輸出歐洲,近則專用外國輸入之品。

     銻 銻,讀如弟,為金屬化學原質之一,亦作銨,又稱安的摩尼,色白如銀,有光,質脆,易碎。

    鎔後凝固,體積必略漲,故在鑄型中,無隙不入,可與鉛錫相和,鑄造活字並製他種合金及顏料藥品。

    湖南之長沙、嶽州、寶慶等郡,所產最富。

     鐵 鐵為金屬化學原質之一,產量最多,用途最廣,色灰白,有光,且磁力強,易於傳電。

    置濕空氣中,遇二養化炭,輒易生鏽,遂成紅褐色之養化鐵。

    其性狀因製煉之法而異,有生鐵、熟鐵、鋼鐵三種。

     山之產鐵者曰鐵山,最著者在湖北大冶縣北六十裡,唐、宋時即於此置爐煉金鐵。

    光緒朝,開採極盛,有小鐵路通石灰窰,距黃石港十四裡,專運鑛鐵,漢陽鐵廠之鐵,多取給於此。

     紅鐵鑛 紅鐵鑛者,鐵之鑛石,色紅或黑,為煉鐵之佳鑛。

    結晶稍大有光輝者,為輝鐵鑛,鱗狀小片相集如雲母者,為雲母鐵鑛,土狀之塊,為化赭石。

    三種之條痕,皆為紅褐色,故有紅鐵鑛之稱。

    湖北之大冶鐵山,產此甚富。

     筆鉛 筆鉛,鑛物類,為天然純粹之炭質,故名。

    性耐燃,製火爐等尤需之。

    亦名黑鉛,常用之鉛筆,即此所製。

    江蘇丹徒之南鄉產之。

     水銀 水銀,汞【鴻上聲,俗讀如貢。

    】也,化學上為金屬原質之一。

    天然產者如滴水,散嵌於鑛石中,然甚罕,大抵用硃砂製成,色白如錫,在常溫為液體,冷至寒暑表零下三十九度則凝結為整正八面形,熱至三百五十七度則沸而化氣。

    質有毒。

    古時道家用以製鍊丹藥,所謂鉛汞之術是也。

    近代醫者亦用為殺蟲消毒之劑。

    格緻家因其漲縮力甚強,故又以製寒暑表、氣壓表等。

    工業上提鍊金銀之屬,皆用之。

    吾國產地,以廣東、湖南、四川、山東、浙江等處為多。

     水銀能蝕五金,金遇之則白,鉛遇之則化,凡戰陣鉛丸陷入骨肉者,但以金銀自創口灌滿,鉛即化水隨水銀而出,可免割取之苦。

     硃砂 硃砂,一作朱砂,亦稱硫化汞,為水銀、硫黃之天然化合物,舊稱丹砂。

    以出湖南之辰州者為最良,故又名辰砂。

    大者成塊,小者為六角形之結晶。

    狀如箭鏃者,俗謂之箭頭砂,頗珍貴,色鮮紅,或微含鉛灰色。

    若以水銀與硫黃花相和,納入輕養化鉀之水溶液中,亦可製成。

     寶石 凡鑛物中之顏色美,光澤強,硬度高,天產少,價貴,可為裝飾品者,概稱曰寶石。

    其主要者為金剛石、鋼玉石、紅玉、綠玉、貴蛋白石之類。

     石英 石英為天然之矽酸化合物,亦雜有鐵質及他鑛物少許,有塊狀與結晶二種。

    結晶者為六稜體,光澤不同,有色而透明,為普通鑛物之最堅者,置於吹管之火力內,不能溶解,除弗酸外,不能使起變化。

    鑛物中分布最廣,為花崗石之主要成分。

    其含有錳質而顯紫色者,曰紫石英,可作寶石,為裝飾品之用,水晶、瑪瑙、碧玉,燧石等,皆其屬也,廣東、雲南等處有之。

     紫石英 紫石英,即紫水晶,出東莞縣爆山,大如指頭,小者如石榴子,色純紫,光明鮮豔,廣人多以飾佩帶器物。

     水晶 水晶,石英屬,吾國所產頗多,結晶常作斜方六面體,光澤如玻璃。

    成分中雜有植物質成茶褐色者,俗稱茶晶,黑色者稱墨晶,雜錳而成紫色者稱紫水晶,雜他石成草紋者稱髮晶,含有水泡者稱水泡水晶。

    以紫水晶及髮晶為最難得。

     蛋白石 蛋白石多產於巖石之罅隙間,非結晶體,多為圓卵形,成分為含水矽酸,似水晶,堅硬遜之,不透明,有乳白、黃、青、紅等色,斷口成介殼狀。

    其透明或半透明,光色美麗如虹狀者,曰貴蛋白石,無色透明如玻璃,成粟粒狀者,曰玉滴石,可製為裝飾品。

     花崗石 花崗石多為石英、長石、雲母三種結晶所成,山嶽、海濱分布至多。

    石英、長石色白,雲母色黑或白,間含石留、石角、閃石等,雜以紅綠,色彩鮮美,質堅而耐久,為石材之貴重者,我國有之。

     瑪瑙 瑪瑙,石英類鑛物也,與玉髓同質,時有赤、白、灰各色相間,成平行層,多為圓形,中心常空洞,水晶簇生其中,品類甚多,吾國有之。

    生南方者,色正紅而無瑕。

    生西北者,色青黑,謂之鬼面青,間以紅色如蛛絲者為妙。

    上有枝葉儼如柏枝者,曰柏枝瑪瑙。

    黑白相間者,曰金子瑪瑙。

    質理純黑,中間白綠者,曰合子瑪瑙。

    正視之,瑩白光彩,側視之,若凝血者,曰夾胎瑪瑙,最珍貴。

     琥珀 琥珀,邃古松柏科植物之樹脂,埋入地中,歷久遂成此物,產印度洋各島,我國亦有之。

    色黃或褐,透明,中含昆蟲木皮之類。

    摩擦之,能發電,入火則燃,有一種香氣。

    紅者曰血珀,黃而明瑩者曰蠟珀。

     乾隆朝,虞山蔣文恪公溥曾得琥珀一枚,方廣寸許,中外瑩澈。

    五六月間,漸生蓮葉一莖,至八九月,又復消縮,應時消長,累試不爽。

     硇砂 硇砂,成分為綠化錏,常為樹皮形之塊,或粗末,白色,間有紅黃色,味辛鹹,入水易溶,熱則徑變為氣體,多產於火山旁及燒過之石灰坑中,亦可由阿摩尼亞氣與鹽酸氣直接化合而成。

    硇,或作磠。

     吾國所產磠砂,出庫車,其山無名,唐時呼為大鵲山。

    山極熱,夜望之,有光如列燈。

    取砂者,春夏不敢近,然雖極冷時,必去衣,以一皮裹其身,僅露兩目,入洞鑿之,一二小時即出,而皮已焦,不能逾三小時也。

    砂著石上為紅色之星星,取出者皆石塊,每石約重十數斤,僅得砂一二釐。

    攜之者,以瓦罎盛石,密封其口。

    罎不可滿蓋,火氣至重,滿則熱甚而砂融矣。

    然受風受潮濕亦融。

    賈人攜此,每行十數日,遇天氣晴明無風時,揭其封以出火氣。

    嘉慶朝,徐星伯過庫車,曾攜數石密封之,抵伊犂,則皆化黃粉而不見砂。

    且即其地覓之,亦不易得。

    惟白色成塊者不化,乃其下等也,然可及遠,內地所謂磠砂者此耳。

     硫黃 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