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類

關燈
外人譏吾外交 外人恆譏吾國之外交,為兒戲之外交。

    英使威妥馬嘗曰:「總理衙門大臣,皆喃喃學語之小兒耳,擊之則號哭,撫之又驕慣。

    左手打之,右手摩之,乃對中國外交家之善法也。

    」某為駐日公使時,各國公使玩弄之,彈某之面曰:「貴公使福人福相,尊面之滑潤,尚如嬰兒。

    」又牽其朝珠曰:「貴公使有此奇寶,宜終日玩不釋手,如小兒之得食物也。

    」駐華俄使與總署王大臣往還,每投贈金錢為禮物,語人則曰:「今日又投若幹錢,與小兒買饝饝【饅頭也。

    】矣。

    」 各國與上海之關係 上海為吾國通商巨埠。

    然在乾隆時,已有東印度公司代理人英人名比谷者,至上海察看形勢。

    道光壬寅,復有林德賽、葛勞甫二人,以廣東禁止開艙,【此別一事,非道光戊戌因鴉片而禁止開艙者。

    】乃北航至上海,亦極稱之為通商善地。

    此為鴉片開戰前英人垂涎上海之始。

    及白門訂約,五口開埠,時為道光壬寅八月也,其關係則中英兩國間也。

    至道光甲辰,法人、美人繼英而起,要求按照英約,締結《中法黃埔約》、《中美望廈約》,此為法、美人後至上海之證。

     誤以賠款為撫恤 國際賠款,始於道光壬寅《中英江寧條約》。

    該約第四款以洋銀六百萬元償補鴉片原價,第六款償補兵費洋銀一千二百萬元,此為國際賠款之始。

    厥後鹹豐戊午中英法之役,光緒甲申中法、甲午中日之兩役,至辛醜十二國和約之賠款四萬五千萬為極矣。

    無戰不敗,敗必償款,此為國恥,寧不彰彰。

    然吾國公私文書,則每每諱賠償為撫恤。

    中日甲午開戰,吳大澂奉命督師,書生言兵,檄文中歷敘天朝深仁厚澤,柔遠有經,而於道光壬寅、光緒甲申兩次戰事之賠款,謂係中國戰勝外夷,撫恤遠人,恩威並用之至意。

    此文傳至滬,《申報》首先登載,繼由各西報譯登。

    英、法領事即緻書詰問,謂賠款約章俱在,何得肆為侮訐。

    卒由蘇松太道復書道歉而事始寢。

     張文襄與各國領事立約 光緒庚子拳匪初起,甫自淶水擾定興。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方督鄂,五月初四日,電總署請電禁勦捕。

    嗣後於五日內疊次電奏,斥為邪教亂民,請保護使館,力勦各匪,勿召回出使大臣。

    單銜徑電各國外部及在華水師提督,與約保護東南,勿擾京城,勿驚乘輿,並聯合各省督撫十餘人電各國外部。

    與劉忠誠會同駐滬各國領事立約,不得犯長江。

    聖駕西幸,與各國堅明約束,勿擾襄樊,以通東南貢賦之道。

    庚子西狩以後,和局將定,朝廷斟酌回鑾之舉,外人來言:諸禍首雖已治罪,然大阿哥溥餔儶事未辦,名位如故,兩宮到京後,各國必力要之,得請乃已。

    文襄因密電樞廷,勸其面奏,乘兩宮未到京之先,出自慈斷,以全國體。

    此議遂定。

    時乘輿尚在汴也。

    及回鑾時,外人以為言,乃撤去大阿哥名號,命即日出宮。

    癸卯冬,文襄以述職在京,時日俄將開釁,政府令往勸日本駐使勿與俄戰,拒之,並述西國公使之言曰:「日俄開戰,此於中國有益之事,何為見阻?」因請政府據以上聞,以後遂不復有勸阻日俄用兵之說。

    或曰:東南保守之約,榮祿實陰主之,且阻董福祥之攻各國使館。

    然榮之陰持匪類,使不得逞,乃用其門人樊增祥之言。

     王某某畏葸誤國 光緒庚子之變,至召外侮。

    孝欽後曾命軍機大臣王某某往東交民巷使館解釋其事,而王畏葸不敢前。

    是日適大雨,次晨入見,乃以雨阻對,孝欽默然。

     賽金花保全都人 蘇妓賽金花,即傅新寶,亦即曹夢蘭,嘗嫁洪鈞,有狀元夫人之稱。

    洪奉命使德,從之往,遂能操德語。

    洪卒,傅行,乃重入女閭,輾轉至京師。

    庚子拳匪之禍,時八國聯軍統領德帥瓦德西入城,數數招傅往,備極綢繆,惟傅言是聽。

    乃請保護大內,並約束諸將,勿使任意劫掠,瓦從其言,都人因之多所保全。

     庚子和議 光緒庚子和議,以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八國開議條款。

    又命外省督撫於條款利弊論列奏聞。

    李文忠公主張疏節闊目,於事之可許者,慨然許之,不稍留難;不可許者,斷然絕之,毋於字句之間,齗齗駁辨。

    而張文襄公頗持其後,往往於字句間爭論得失。

    李歎曰:「不謂香濤作官數十年,仍是書生之見。

    」 八國開議條款時,先請懲辦禍首,乃酌辦載瀾、董福祥、啟秀等數人。

    仍要索未已,李文忠奏聞。

    政府覆電有雲:「此次肇事諸臣,俱已懲辦,各國素敦睦誼,諒不至強人所難。

    」 八國聯軍入京時,各劃界而治,日本最平靖,英、美次之,而德、法最騷擾。

    日人之用心深哉。

     展拓使館界址 各國公使館本在京都東交民巷一帶。

    光緒庚子,拳匪肇釁,八國聯軍入都,兩宮西狩。

    辛醜,和議成,各國強迫展拓使館界址,劃兵、工兩部衙門於界內,且許其永駐重兵,以為防守。

     京師使館界內之防疫 宣統庚、辛之交,東三省鼠疫發生,蔓延津沽,幾及京師。

    官廳從事於撲滅防備之術,成績優美,然實出於旅華外人之強迫也。

    某日,領袖公使奧使以事至外部,談畢,偶及防疫。

    奧使謂:「設北京果有傳染,使館界內,儗與外間隔斷交通,屆時請就近設立電報分局,以期消息靈便。

    」奧使所雲,僅係儗議將來之詞,並未加以敦促也。

    外部諾之,即移知郵部,請迅設分局,並有「限三日竣工,事關交涉,切勿遲誤,緻幹未便」等語。

    郵部轉飭電局照辦,局員即至使館界內,勘擇地點。

    但交民巷僅方隅之限,苦無餘屋可租。

    後得數楹,又因隔斷之期,久暫無定,炊具食品,必備必豐,而室小不能容,事迄無成。

    輾轉間,限期僅一日矣。

    外部、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