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伶類
關燈
小
中
大
。
我欲覆巾施梵咒,要他才去便思歸。
」「左右風懷老漸輕,捉花留絮漫多情。
白頭歌叟今禪老,彌佛燈前咀汝行。
」【自注:錫山雲間徐叟。
】熊雪堂侍郎文舉聞之,和韻以諷曰:「金臺玉峽已滄桑,細雨梨花枉斷腸。
惆悵虞山老宗伯,浪垂清淚送王郎。
」牧齋見之,不懌者累日。
紫稼既入都,諸貴人皆惑之,吳梅村嘗作《王郎曲》雲:「王郎十五吳趨坊,覆額青絲白皙長。
孝穆【指明徐文靖公沂。
】園亭常置酒,風流前輩醉人狂.同伴李生柘枝鼓,結束新翻善財舞.鎖骨觀音變現身,反腰貼地蓮花吐.蓮花婀娜不禁風,一斛珠傾宛轉中.此際可憐明月夜,此時脆管出簾櫳.王郎水調歌緩緩,新鶯嘹嚦花枝暖.慣拋斜袖卸長臂,眼看欲化愁應懶.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數移來發曼聲.最是轉喉偷入破,殢人斷腸臉波橫.十年芳草長洲綠,主人池館惟喬木.王郎三十長安城,老大傷心故園曲.誰知顏色更美好,瞳神翦水清如玉.五陵俠少豪華子,甘心欲為王郎死.寧失尚書期,恐見王郎遲.寧犯金吾夜,難得王郎暇.坐中莫禁狂呼客,王郎一聲聲頃息.移牀敧坐看王郎,都似與郎不相識.往昔京師推小宋,外戚田家舊供奉.隻今重聽王郎歌,不須再把昭文痛.時世工彈白翎雀,婆羅門舞龜茲樂.梨園子弟受傳頭,請事王郎教絃索.恥向王門作伎兒,博徒酒伴貪歡謔.君不見康崑崙,黃幡綽,承恩白首華清閣.古來絕藝當通都,盛名肯放優閒多,王郎王郎可奈何!」此曲成而芝麓口占贈之曰:「薊苑霜高舞柘枝,當年楊柳尚如絲.酒闌卻唱梅村曲,腸斷王郎十五時.」 甲午春盡,紫稼南歸,芝麓和牧齋韻以送之雲:「吳苑曾看蛺蝶身,行雲乍繞曲江塵。
不知洗馬情多少,宮柳長條欲似人。
醉拋錦瑟落花傍,春過蜂鬚未褪黃。
十裡芙蕖珠箔捲,試歌一曲鳳求凰。
香韉紫絡度煙霄,金管瑤笙起碧寥。
誰唱涼州新樂府,舊人彈淚覓紅桃。
漁陽鼓動雨鈴喑,長樂螢流皓月沈。
不信銅駝荊棘後,一枝瑤草秀中林。
將身莫便許文鴦,羅袖能窺宋玉牆。
歸到茱萸溝水上,一叢仙蕊擁唐昌。
盤髻搊箏各鬬妝,當筵彈動舞山香。
酒錢夜數留人醉,不是胡姬不可嘗。
生成珠樹有鸞棲,丞相鐘鳴邸第西。
為報五侯鯖又熟,平津花月賤如泥。
長恨飄零入洛身,相看憔悴掩羅巾。
後庭花落腸應斷,也是陳隋失路人。
蕭騷蓬鬢逐春衰,入座偏逢白玉枝。
珍重何戡天寶意,雲門誰與奏塤箎。
天半明霞繫客思,杜鵑無賴促歸期。
紅泉碧樹堪銷暑,妬殺銀塘倚笛時,金谷人宜障紫絲,杜陵猶欠海棠詩。
玉喉幾許驪珠轉,博得虞山絕妙辭。
煙月江南庾信哀,多情沈炯哭荒臺。
流鶯正繞長楸道,不放春風玉勒回。
韋公祠畔乳鶯飛,花下聞歌金縷衣。
細雨左安門外路,一行芳草送人歸。
初衣快比五銖輕,越水吳山並有情。
不舸便尋香粉去,不須垂淚祖君行。
」 紫稼返蘇而禍作矣。
時掖縣李琳枝給諫森先方巡按下江,訪拏三遮和尚,而紫稼亦與焉,枷於閶門,三日而死。
其後有人自北濠歸家,聞水濱有二人閒話雲:「惡人受報不爽,三遮和尚死後,仍問斬罪,紫稼死後,又問徒罪,變成馬騾之類,日日受負重行遠之報。
」互相歎息。
其人駐足審視,二人豁然入水而去,方知為落水鬼也。
徐紫雲為陳其年所眷 徐紫雲,廣陵人,冒巢民家青童,獧巧善歌,與陽羨陳其年狎。
其年因贈其師陳九《滿江紅》一闋雲:「鐵笛鈿箏,還記得白頭陳九,曾消受妓堂絲竹,毬場花酒。
籍福無雙丞相客,善才第一琵琶手。
歎今朝寒食草青青,人何有。
弱息在,佳兒又,玉山皎,瓊枝秀。
喜門風不墮,家聲依舊。
生子何須李亞子,少年當學王曇首。
對君家兩世濕青衫,吾衰醜。
」賦成,書於陳九之扇。
其年又為雪郎合巹賦《賀新郎》詞一闋雲:「小酌酴釄釀,喜今朝釵光簟影,燈前滉漾。
隔著屏風喧笑語,報道雀翹初上。
又悄把檀奴偷相,撲朔雌雄渾不辨,但臨風私取春弓量。
送爾去,揭鴛帳,六年孤館相依傍。
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
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努力做藁砧模樣。
隻我羅衾渾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
休為我,再惆悵。
」 魏長生為伶中子都 魏三,名長生,字婉卿,四川金堂人,京伶中之子都也。
幼習伶倫,困阨備至。
乾隆己亥入都,時雙慶部不為眾賞,歌樓莫之齒及,長生告其部人曰:「使吾入班兩月,而不為諸君增價者,甘受罰無悔。
」既而以《滾樓》一劇,名動京城,觀者日千餘人,六大班頓為之減色。
其他雜劇子冑,無非科諢誨淫之狀,使京腔舊本置之高閣,一時歌樓觀者如堵。
長生尤工《葡萄架》、《銷金帳》二齣,廣場說法,以色身示人,輕薄者至推為野狐教主。
壬寅秋,奉禁入班,其風始息。
長生齒既長,物色陳銀官【即漢碧。
】為徒,傳其媚態,以邀豪客。
庚辛之際,徵歌舞者,無不以雙慶部為第一也。
且為人豪俠好施,一振昔年委靡之氣,鄉人之旅困者多德之。
未幾歸。
及年六十餘,復入京師,理舊業,鬑鬑有鬚矣。
日攜其十餘歲之孫赴歌樓,眾人屬目,謂老成人尚有典型,登場一齣,聲價十倍。
夏月自劇場歸,暴卒。
陳銀官為李載園所眷 魏長生尚有弟子一人曰陳金官,人但知銀官而已。
金官白皙,銀官面微麻。
銀官負盛名,常以白眼待人。
時李載園太守年少下第,留京過夏,銀官獨傾倒之。
每值梨園演劇,載園至,必為緻殽核,下場周旋。
觀者萬目攢視,鹹嘖嘖歎羨,望之如天上人。
或赴他臺,聞載園至,亟脫身以往。
後與金官同買屋於孫公園,別宅而居。
園為亢氏所有,中有古墓。
既歸銀,復賂亢氏子孫,使遷葬。
大興土木,窮極侈麗,不三月而禍作,門外築馬牆猶未竟也。
李桂官為狀元嫂 京師伶人李桂官識畢秋帆尚書沅於未遇,秋帆及第,史文靖公貽直戲呼李為狀元嫂。
郭郎為孫淵如所暱 乾隆時,畢秋帆撫陝,孫淵如觀察客其幕。
西安有歌者郭郎,與孫暱。
一日,孫留之節署,至夜而出,則門已扃,乃引郭梯後苑牆,以縋諸外,為幹棷所得,縶於長安縣。
畢聞之,命速釋,謂無使孫知。
荷官為百菊溪所眷 百菊溪相國齡總制江南時,閱兵江西,胡果泉中丞設席宴之。
百嚴厲威肅,竟日無言,自中丞以下,莫不震慴。
次日,再宴,演劇。
有伶曰荷官者,舊在京師,色藝冠倫,為百所昵。
是日承值,百見之色動,顧問:「汝非荷官耶?何至是?年亦稍長矣,無怪老夫之鬢皤也。
」荷官因跪進至膝,作捋其鬚狀曰:「太師不老。
」蓋依院本貂蟬語。
百大喜,為之引滿三爵,曰:「爾可謂荷老尚餘擎雨蓋,老夫可謂菊殘猶有傲霜枝矣。
」荷官叩謝。
是日四座盡歡,核閱營政,亦少舉劾。
然不知此承值者,適然而遇耶,抑預儲以待也? 林韻香工愁善病 林韻香以失身舞裙歌扇間,居恆鬱鬱不自得。
雖在香天翠海中,往往如嵇中散,土木形骸,不假修飾。
而何郎湯餅,彌見自然。
既工愁,復善病。
日日來召者,紙如山積,困於酒食,至夜漏將盡,猶不得已,每攬鏡自語曰:「叔寶璧人,則吾豈敢。
然看殺衛玠,是大可慮。
」道光甲午,三年期滿,將脫籍去。
其師,黠人也,密遣人自吳召其父來,閟之別室,父子不相見,啗以八百金,再留三年。
既成券,韻香始知之,慨然曰:「錢樹子固在,顧不能少忍須臾耶?」迺廣張華筵,集諸貴遊子弟,籌出師計,得三千金,盡以畀其師,乃得脫籍去。
於是署所居室曰梅鶴堂。
其父固庖人也,時自入廚下調度,以故韻香家殽饌清旨冠諸郎。
於時文酒之會,茶瓜清話,必在梅鶴堂。
韻香周旋其間,或稱水煮茶,或按拍倚竹,言笑宴宴,皆疑天上非人間矣。
而愁根久種,病境已深,居三月而疾作,不半載竟死。
死之日,扶病起,誓佛曰:「淚痕洗面,此生已了,願生生世世勿再作有情之物。
」時方十二月也。
年僅十八耳。
慶齡為男子中之夏姬 京伶有慶齡者,善琵琶,故稱琵琶慶,男子中之夏姬也。
嘉慶朝即擅名。
道光時,年過不惑,而猶韶顏穉態,為男子裝,視之纔如弱冠。
若垂鬟擁髻,撲朔迷離,真乃如盧家少婦春日凝妝。
豈楞嚴十種仙中,固有此一類耶?且於酒人中當推為大戶,巨觥到手,如驥奔泉,未嘗見其有醉容。
又吸阿芙蓉膏,日盡兩許,服之二十餘年,而豐腴潤澤,視疇昔少好時容華不少衰。
沈蕊仙為甘某所眷 道光時,都城有太史甘某自經緻死事,或謂伶人沈蕊仙緻之,而實不然。
時蕊仙已自立門戶,與甘情好方深,無阻之者。
某日,甘開筵宴客,蕊仙亦在座。
入夜客去,甘約蕊仙清晨過寓,聯車出遊。
次晨,蕊仙至,室未啟扉,隔窗呼之,不應,抉門入視,則縊矣。
其家人言客散後,得家書,無他事,特怪其用錢太多,言此後不復籌寄旅費也。
某庶常漁色而殞 鹹豐己未,長沙有某庶常者,父逝祖存,家無次丁。
弱冠登第,喜漁色,宿優宿娼,榜後不百日而亡矣。
亡時,汗血淋漓,脫陽於騾車中,懷中猶抱一優,優即攫其珊瑚朝珠而去。
金德輝乞言於嚴問樵 伶人金德輝工度曲,曾供奉景山,以老病乞退。
粗通翰墨,喜從文人遊。
一日,請於丹徒嚴問樵太史保鏞曰:「予老矣,業又賤,他無所願,願從公乞一言,繼柳敬亭、蘇崑生後足矣。
」嚴感其意,為書一聯雲:「我亦戲場人,世味直同鷄棄肋;卿將狎客老,名心還想豹留皮。
」 程長庚獨叫天 程長庚,字玉山,安徽灊山人,鹹、同以來號為伶聖。
初,嘉、道間,長庚輿筍估都下,其舅氏為伶,心好之,登臺演劇,未工也,座客笑之。
長庚大恥,鍵戶坐特室,三年不聲。
一日,某貴人大讌,王公大臣鹹列座,用《昭關》劇試諸伶。
長庚忽出為伍胥,冠劍雄豪,音節慷慨,奇俠之氣,千載若神。
座客數百人皆大驚起立,狂叫動天。
主人大喜,遍之客已,復手巨觥為長庚壽,呼曰叫天,於是叫天之名徧都下。
王公大臣有讌樂,長庚或不至,則舉座索然。
然性獨矜嚴,雅不喜狂叫,嘗曰:「吾曲豪,無待喝彩,狂叫奚為!聲繁,則音節無能入;四座寂,吾乃獨叫天耳。
」客或喜而呼,則徑去。
於是王公大臣見其出,舉座肅然。
天子詫其名,召入內廷,領供奉,授品官。
長庚亦面奏毋喝采,且曰:「上呼則奴止,勿罪也。
」上大笑,許之。
終其身數十年,出則無敢呼叫者,用此叫天之名重天下。
長庚既以善皮黃名於京師,三慶班乃延之主班事。
班人呼主者為老班,長庚名德才藝,並時無兩,無論何班,皆呼之為大老班。
京師伶界,設機關於嶽忠武廟,謂之精忠廟會,有公守條件,違者議罰,例以老成人掌之。
長庚為眾所仰,掌之終身,人皆呼以大老班,亦以此故。
士大夫雅好其劇,更貴其品,故亦以人之呼之者相呼矣。
長庚專唱生戲,聲調絕高。
其時純用徽音,花腔尚少,登臺一奏,響徹雲霄。
雖無花腔,而充耳饜心,必人人如其意而去,轉覺花腔拗折為可厭。
其唱以慢闆二黃為最勝。
生平不喜唱《二進宮》,最得意者為《樊城》、《長亭》、《昭關》、《魚藏劍》數戲。
又善唱紅凈,若《戰長沙》、《華容道》之類,均極出名,尤以《昭關》一劇為最工。
後人併力為之,終不能至,故此劇幾虛懸一格,成為皮黃中之陽春白雪。
長庚本工崑曲,故於唱法字法,講求絕精,人皆奉之為圭臬。
長庚日課甚嚴,其在中年,到班時刻,不差寸晷。
每張報將演某劇,至期,風雨必演。
日取車資,【京伶無包銀之說,每日唱後但取車錢而去。
】不過京錢四十千而止。
長庚唱不擇人,調可任意高下,必就人之所能。
而每一發聲,則與之配戲者,往往自忘其所演,專注耳以盡其妙,臺下人笑之,不覺也。
傳者謂當演《草船借箭》時,樂工或停奏癡聽,忘其所以,固無論其他矣。
長庚與小生徐小香善。
小香積資頗豐,屢欲輟業,苦留之。
一日,小香不辭而別,逕返蘇州。
長庚知之,即謁某親貴,託其函緻蘇撫,押解小香回京。
小香至,長庚謂之曰:「汝既受包銀,何得私遁?促汝來者,整頓班規耳,豈果非汝不可耶?不煩汝唱,請汝聽戲可也。
」自是,長庚每日除老生戲外,必多排一小生戲。
凡小香所能者,長庚無不能之。
小香媿服,自是仍入三慶。
長庚晚歲上臺,須人扶挽,而喉音仍清亮如昔。
一日,演《天水關》,唱「先帝爺白帝城」句時,適嗽,白字音彷彿拍字。
次日,都人轟傳其又出新聲,凡唱此戲者,莫不效之。
有以長庚晚年登臺而諷之曰:「君衣食豐足,何尚樂此不疲?」則曰:「某自入主三慶以來,於茲數十年,支持至今,亦非易易。
且同人依某為生活者,正不乏人,三慶散,則此輩謀食艱難矣。
」及楊月樓入京,見之,歎曰:「此子足繼吾主三慶。
」極力羅緻之,卒以三慶屬月樓,謂之曰:「汝必始終其事,以竟吾老,庶不負吾賞識也。
」故月樓亦終於三慶。
月樓歿,諸伶復支持年餘,始解散。
長庚晚歲不常演唱,而三慶部人材寥落,故每日座客僅百餘人,班主至萬不得已時,走告之曰:「將斷炊矣,老班不出,如眾人何!」於是詔之曰:「明日帖某戲,後日帖某戲。
」紅單一出,舉國若狂,園中至無立足地。
然往往不唱,必為此者三四次,始一登臺。
久之,羣知其慣技,亦不上座,必三四次,方往觀。
一日,又帖一戲。
及到園,坐客仍百餘人,恚甚,自立臺上,顧坐客而言曰:「某雖薄有微名,每奏技,客必滿坐,然此輩不過慕程長庚三字名而來耳。
若諸君之日必惠臨,方為吾之真知音者。
今當竭盡微長,博諸君歡,以酬平日相知之雅。
願演二戲,戲目並由諸公指定可也。
」坐客因共商定二戲,長庚無難色。
次日,凡有戲癖者知之,莫不懊喪萬狀。
自後程又帖戲,羣往聽,程仍不到。
或到園,僅在簾內略一露面,及曲終,仍不見。
蓋窺見人多,即曰:「此輩非真知戲者。
」不顧而去。
自此或唱或不唱,人無從測之。
有時明知其不登臺,然仍不敢不往也。
梨園俗例,扮關羽者,塗面則不衣綠袍,衣綠袍則不塗面。
而長庚獨不然,以胭脂勻面,出場時,自具一種威武嚴肅之概,不似近人所演之桀驁也。
長庚晚歲頗擁巨貲,一日,忽析產為二,以一與長子,命其攜眷出京,寄籍於正定,事耕讀;次子居京,仍習梨園業。
人問其故,則曰:「餘家世本清白,以貧故,執此賤業。
近幸略有積蓄,子孫有噉飯處,不可不還吾本來面目,以繼書香也。
惟餘去都,無人不知,若後人盡使讀書,設能上進,人反易於覺察,是求榮反辱矣。
今使吾次子仍入伶界,庶不露痕迹。
且伶雖賤業,餘實由此起家,一旦背之,亦覺忘本。
」光緒辛卯,其孫已食廩餼,次子以無嗓音,為月樓鼓手。
孫長兒為武生,執業於楊全之門,所演《八大鎚》、《探莊》諸戲絕佳,時年僅十六耳。
爐臺子為程長庚配角 程長庚性傲,而獨禮重讀書人。
有爐臺子者,盧姓,因喜漁男色,人以其姓盧而呼之。
或雲為安徽舉人,流落京師。
其人夙有戲癖,尤崇拜長庚,日必至劇場,聆其戲,久之遂識長庚。
長庚詢得其狀,頗憐之,遂留至寓中,供其衣食。
爐亦以功名坎坷,無志上進,願廁身伶界。
長庚復為之延譽,凡演戲,非爐為配角不唱,爐因是得有噉飯地矣。
爐之唱工平正,長於做工,演《盜宗卷》、《瓊林宴》等劇,容色神肖,臺步靈捷,能人之所不能,故亦有聲於伶界。
至光緒中葉而衰老,喉涸無音。
唱時僅及調底,且痰閉氣短,多為斷續,方能終調,猶時為巧腔曼聲,聊以示意。
都人重
我欲覆巾施梵咒,要他才去便思歸。
」「左右風懷老漸輕,捉花留絮漫多情。
白頭歌叟今禪老,彌佛燈前咀汝行。
」【自注:錫山雲間徐叟。
】熊雪堂侍郎文舉聞之,和韻以諷曰:「金臺玉峽已滄桑,細雨梨花枉斷腸。
惆悵虞山老宗伯,浪垂清淚送王郎。
」牧齋見之,不懌者累日。
紫稼既入都,諸貴人皆惑之,吳梅村嘗作《王郎曲》雲:「王郎十五吳趨坊,覆額青絲白皙長。
孝穆【指明徐文靖公沂。
】園亭常置酒,風流前輩醉人狂.同伴李生柘枝鼓,結束新翻善財舞.鎖骨觀音變現身,反腰貼地蓮花吐.蓮花婀娜不禁風,一斛珠傾宛轉中.此際可憐明月夜,此時脆管出簾櫳.王郎水調歌緩緩,新鶯嘹嚦花枝暖.慣拋斜袖卸長臂,眼看欲化愁應懶.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數移來發曼聲.最是轉喉偷入破,殢人斷腸臉波橫.十年芳草長洲綠,主人池館惟喬木.王郎三十長安城,老大傷心故園曲.誰知顏色更美好,瞳神翦水清如玉.五陵俠少豪華子,甘心欲為王郎死.寧失尚書期,恐見王郎遲.寧犯金吾夜,難得王郎暇.坐中莫禁狂呼客,王郎一聲聲頃息.移牀敧坐看王郎,都似與郎不相識.往昔京師推小宋,外戚田家舊供奉.隻今重聽王郎歌,不須再把昭文痛.時世工彈白翎雀,婆羅門舞龜茲樂.梨園子弟受傳頭,請事王郎教絃索.恥向王門作伎兒,博徒酒伴貪歡謔.君不見康崑崙,黃幡綽,承恩白首華清閣.古來絕藝當通都,盛名肯放優閒多,王郎王郎可奈何!」此曲成而芝麓口占贈之曰:「薊苑霜高舞柘枝,當年楊柳尚如絲.酒闌卻唱梅村曲,腸斷王郎十五時.」 甲午春盡,紫稼南歸,芝麓和牧齋韻以送之雲:「吳苑曾看蛺蝶身,行雲乍繞曲江塵。
不知洗馬情多少,宮柳長條欲似人。
醉拋錦瑟落花傍,春過蜂鬚未褪黃。
十裡芙蕖珠箔捲,試歌一曲鳳求凰。
香韉紫絡度煙霄,金管瑤笙起碧寥。
誰唱涼州新樂府,舊人彈淚覓紅桃。
漁陽鼓動雨鈴喑,長樂螢流皓月沈。
不信銅駝荊棘後,一枝瑤草秀中林。
將身莫便許文鴦,羅袖能窺宋玉牆。
歸到茱萸溝水上,一叢仙蕊擁唐昌。
盤髻搊箏各鬬妝,當筵彈動舞山香。
酒錢夜數留人醉,不是胡姬不可嘗。
生成珠樹有鸞棲,丞相鐘鳴邸第西。
為報五侯鯖又熟,平津花月賤如泥。
長恨飄零入洛身,相看憔悴掩羅巾。
後庭花落腸應斷,也是陳隋失路人。
蕭騷蓬鬢逐春衰,入座偏逢白玉枝。
珍重何戡天寶意,雲門誰與奏塤箎。
天半明霞繫客思,杜鵑無賴促歸期。
紅泉碧樹堪銷暑,妬殺銀塘倚笛時,金谷人宜障紫絲,杜陵猶欠海棠詩。
玉喉幾許驪珠轉,博得虞山絕妙辭。
煙月江南庾信哀,多情沈炯哭荒臺。
流鶯正繞長楸道,不放春風玉勒回。
韋公祠畔乳鶯飛,花下聞歌金縷衣。
細雨左安門外路,一行芳草送人歸。
初衣快比五銖輕,越水吳山並有情。
不舸便尋香粉去,不須垂淚祖君行。
」 紫稼返蘇而禍作矣。
時掖縣李琳枝給諫森先方巡按下江,訪拏三遮和尚,而紫稼亦與焉,枷於閶門,三日而死。
其後有人自北濠歸家,聞水濱有二人閒話雲:「惡人受報不爽,三遮和尚死後,仍問斬罪,紫稼死後,又問徒罪,變成馬騾之類,日日受負重行遠之報。
」互相歎息。
其人駐足審視,二人豁然入水而去,方知為落水鬼也。
徐紫雲為陳其年所眷 徐紫雲,廣陵人,冒巢民家青童,獧巧善歌,與陽羨陳其年狎。
其年因贈其師陳九《滿江紅》一闋雲:「鐵笛鈿箏,還記得白頭陳九,曾消受妓堂絲竹,毬場花酒。
籍福無雙丞相客,善才第一琵琶手。
歎今朝寒食草青青,人何有。
弱息在,佳兒又,玉山皎,瓊枝秀。
喜門風不墮,家聲依舊。
生子何須李亞子,少年當學王曇首。
對君家兩世濕青衫,吾衰醜。
」賦成,書於陳九之扇。
其年又為雪郎合巹賦《賀新郎》詞一闋雲:「小酌酴釄釀,喜今朝釵光簟影,燈前滉漾。
隔著屏風喧笑語,報道雀翹初上。
又悄把檀奴偷相,撲朔雌雄渾不辨,但臨風私取春弓量。
送爾去,揭鴛帳,六年孤館相依傍。
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
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努力做藁砧模樣。
隻我羅衾渾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
休為我,再惆悵。
」 魏長生為伶中子都 魏三,名長生,字婉卿,四川金堂人,京伶中之子都也。
幼習伶倫,困阨備至。
乾隆己亥入都,時雙慶部不為眾賞,歌樓莫之齒及,長生告其部人曰:「使吾入班兩月,而不為諸君增價者,甘受罰無悔。
」既而以《滾樓》一劇,名動京城,觀者日千餘人,六大班頓為之減色。
其他雜劇子冑,無非科諢誨淫之狀,使京腔舊本置之高閣,一時歌樓觀者如堵。
長生尤工《葡萄架》、《銷金帳》二齣,廣場說法,以色身示人,輕薄者至推為野狐教主。
壬寅秋,奉禁入班,其風始息。
長生齒既長,物色陳銀官【即漢碧。
】為徒,傳其媚態,以邀豪客。
庚辛之際,徵歌舞者,無不以雙慶部為第一也。
且為人豪俠好施,一振昔年委靡之氣,鄉人之旅困者多德之。
未幾歸。
及年六十餘,復入京師,理舊業,鬑鬑有鬚矣。
日攜其十餘歲之孫赴歌樓,眾人屬目,謂老成人尚有典型,登場一齣,聲價十倍。
夏月自劇場歸,暴卒。
陳銀官為李載園所眷 魏長生尚有弟子一人曰陳金官,人但知銀官而已。
金官白皙,銀官面微麻。
銀官負盛名,常以白眼待人。
時李載園太守年少下第,留京過夏,銀官獨傾倒之。
每值梨園演劇,載園至,必為緻殽核,下場周旋。
觀者萬目攢視,鹹嘖嘖歎羨,望之如天上人。
或赴他臺,聞載園至,亟脫身以往。
後與金官同買屋於孫公園,別宅而居。
園為亢氏所有,中有古墓。
既歸銀,復賂亢氏子孫,使遷葬。
大興土木,窮極侈麗,不三月而禍作,門外築馬牆猶未竟也。
李桂官為狀元嫂 京師伶人李桂官識畢秋帆尚書沅於未遇,秋帆及第,史文靖公貽直戲呼李為狀元嫂。
郭郎為孫淵如所暱 乾隆時,畢秋帆撫陝,孫淵如觀察客其幕。
西安有歌者郭郎,與孫暱。
一日,孫留之節署,至夜而出,則門已扃,乃引郭梯後苑牆,以縋諸外,為幹棷所得,縶於長安縣。
畢聞之,命速釋,謂無使孫知。
荷官為百菊溪所眷 百菊溪相國齡總制江南時,閱兵江西,胡果泉中丞設席宴之。
百嚴厲威肅,竟日無言,自中丞以下,莫不震慴。
次日,再宴,演劇。
有伶曰荷官者,舊在京師,色藝冠倫,為百所昵。
是日承值,百見之色動,顧問:「汝非荷官耶?何至是?年亦稍長矣,無怪老夫之鬢皤也。
」荷官因跪進至膝,作捋其鬚狀曰:「太師不老。
」蓋依院本貂蟬語。
百大喜,為之引滿三爵,曰:「爾可謂荷老尚餘擎雨蓋,老夫可謂菊殘猶有傲霜枝矣。
」荷官叩謝。
是日四座盡歡,核閱營政,亦少舉劾。
然不知此承值者,適然而遇耶,抑預儲以待也? 林韻香工愁善病 林韻香以失身舞裙歌扇間,居恆鬱鬱不自得。
雖在香天翠海中,往往如嵇中散,土木形骸,不假修飾。
而何郎湯餅,彌見自然。
既工愁,復善病。
日日來召者,紙如山積,困於酒食,至夜漏將盡,猶不得已,每攬鏡自語曰:「叔寶璧人,則吾豈敢。
然看殺衛玠,是大可慮。
」道光甲午,三年期滿,將脫籍去。
其師,黠人也,密遣人自吳召其父來,閟之別室,父子不相見,啗以八百金,再留三年。
既成券,韻香始知之,慨然曰:「錢樹子固在,顧不能少忍須臾耶?」迺廣張華筵,集諸貴遊子弟,籌出師計,得三千金,盡以畀其師,乃得脫籍去。
於是署所居室曰梅鶴堂。
其父固庖人也,時自入廚下調度,以故韻香家殽饌清旨冠諸郎。
於時文酒之會,茶瓜清話,必在梅鶴堂。
韻香周旋其間,或稱水煮茶,或按拍倚竹,言笑宴宴,皆疑天上非人間矣。
而愁根久種,病境已深,居三月而疾作,不半載竟死。
死之日,扶病起,誓佛曰:「淚痕洗面,此生已了,願生生世世勿再作有情之物。
」時方十二月也。
年僅十八耳。
慶齡為男子中之夏姬 京伶有慶齡者,善琵琶,故稱琵琶慶,男子中之夏姬也。
嘉慶朝即擅名。
道光時,年過不惑,而猶韶顏穉態,為男子裝,視之纔如弱冠。
若垂鬟擁髻,撲朔迷離,真乃如盧家少婦春日凝妝。
豈楞嚴十種仙中,固有此一類耶?且於酒人中當推為大戶,巨觥到手,如驥奔泉,未嘗見其有醉容。
又吸阿芙蓉膏,日盡兩許,服之二十餘年,而豐腴潤澤,視疇昔少好時容華不少衰。
沈蕊仙為甘某所眷 道光時,都城有太史甘某自經緻死事,或謂伶人沈蕊仙緻之,而實不然。
時蕊仙已自立門戶,與甘情好方深,無阻之者。
某日,甘開筵宴客,蕊仙亦在座。
入夜客去,甘約蕊仙清晨過寓,聯車出遊。
次晨,蕊仙至,室未啟扉,隔窗呼之,不應,抉門入視,則縊矣。
其家人言客散後,得家書,無他事,特怪其用錢太多,言此後不復籌寄旅費也。
某庶常漁色而殞 鹹豐己未,長沙有某庶常者,父逝祖存,家無次丁。
弱冠登第,喜漁色,宿優宿娼,榜後不百日而亡矣。
亡時,汗血淋漓,脫陽於騾車中,懷中猶抱一優,優即攫其珊瑚朝珠而去。
金德輝乞言於嚴問樵 伶人金德輝工度曲,曾供奉景山,以老病乞退。
粗通翰墨,喜從文人遊。
一日,請於丹徒嚴問樵太史保鏞曰:「予老矣,業又賤,他無所願,願從公乞一言,繼柳敬亭、蘇崑生後足矣。
」嚴感其意,為書一聯雲:「我亦戲場人,世味直同鷄棄肋;卿將狎客老,名心還想豹留皮。
」 程長庚獨叫天 程長庚,字玉山,安徽灊山人,鹹、同以來號為伶聖。
初,嘉、道間,長庚輿筍估都下,其舅氏為伶,心好之,登臺演劇,未工也,座客笑之。
長庚大恥,鍵戶坐特室,三年不聲。
一日,某貴人大讌,王公大臣鹹列座,用《昭關》劇試諸伶。
長庚忽出為伍胥,冠劍雄豪,音節慷慨,奇俠之氣,千載若神。
座客數百人皆大驚起立,狂叫動天。
主人大喜,遍之客已,復手巨觥為長庚壽,呼曰叫天,於是叫天之名徧都下。
王公大臣有讌樂,長庚或不至,則舉座索然。
然性獨矜嚴,雅不喜狂叫,嘗曰:「吾曲豪,無待喝彩,狂叫奚為!聲繁,則音節無能入;四座寂,吾乃獨叫天耳。
」客或喜而呼,則徑去。
於是王公大臣見其出,舉座肅然。
天子詫其名,召入內廷,領供奉,授品官。
長庚亦面奏毋喝采,且曰:「上呼則奴止,勿罪也。
」上大笑,許之。
終其身數十年,出則無敢呼叫者,用此叫天之名重天下。
長庚既以善皮黃名於京師,三慶班乃延之主班事。
班人呼主者為老班,長庚名德才藝,並時無兩,無論何班,皆呼之為大老班。
京師伶界,設機關於嶽忠武廟,謂之精忠廟會,有公守條件,違者議罰,例以老成人掌之。
長庚為眾所仰,掌之終身,人皆呼以大老班,亦以此故。
士大夫雅好其劇,更貴其品,故亦以人之呼之者相呼矣。
長庚專唱生戲,聲調絕高。
其時純用徽音,花腔尚少,登臺一奏,響徹雲霄。
雖無花腔,而充耳饜心,必人人如其意而去,轉覺花腔拗折為可厭。
其唱以慢闆二黃為最勝。
生平不喜唱《二進宮》,最得意者為《樊城》、《長亭》、《昭關》、《魚藏劍》數戲。
又善唱紅凈,若《戰長沙》、《華容道》之類,均極出名,尤以《昭關》一劇為最工。
後人併力為之,終不能至,故此劇幾虛懸一格,成為皮黃中之陽春白雪。
長庚本工崑曲,故於唱法字法,講求絕精,人皆奉之為圭臬。
長庚日課甚嚴,其在中年,到班時刻,不差寸晷。
每張報將演某劇,至期,風雨必演。
日取車資,【京伶無包銀之說,每日唱後但取車錢而去。
】不過京錢四十千而止。
長庚唱不擇人,調可任意高下,必就人之所能。
而每一發聲,則與之配戲者,往往自忘其所演,專注耳以盡其妙,臺下人笑之,不覺也。
傳者謂當演《草船借箭》時,樂工或停奏癡聽,忘其所以,固無論其他矣。
長庚與小生徐小香善。
小香積資頗豐,屢欲輟業,苦留之。
一日,小香不辭而別,逕返蘇州。
長庚知之,即謁某親貴,託其函緻蘇撫,押解小香回京。
小香至,長庚謂之曰:「汝既受包銀,何得私遁?促汝來者,整頓班規耳,豈果非汝不可耶?不煩汝唱,請汝聽戲可也。
」自是,長庚每日除老生戲外,必多排一小生戲。
凡小香所能者,長庚無不能之。
小香媿服,自是仍入三慶。
長庚晚歲上臺,須人扶挽,而喉音仍清亮如昔。
一日,演《天水關》,唱「先帝爺白帝城」句時,適嗽,白字音彷彿拍字。
次日,都人轟傳其又出新聲,凡唱此戲者,莫不效之。
有以長庚晚年登臺而諷之曰:「君衣食豐足,何尚樂此不疲?」則曰:「某自入主三慶以來,於茲數十年,支持至今,亦非易易。
且同人依某為生活者,正不乏人,三慶散,則此輩謀食艱難矣。
」及楊月樓入京,見之,歎曰:「此子足繼吾主三慶。
」極力羅緻之,卒以三慶屬月樓,謂之曰:「汝必始終其事,以竟吾老,庶不負吾賞識也。
」故月樓亦終於三慶。
月樓歿,諸伶復支持年餘,始解散。
長庚晚歲不常演唱,而三慶部人材寥落,故每日座客僅百餘人,班主至萬不得已時,走告之曰:「將斷炊矣,老班不出,如眾人何!」於是詔之曰:「明日帖某戲,後日帖某戲。
」紅單一出,舉國若狂,園中至無立足地。
然往往不唱,必為此者三四次,始一登臺。
久之,羣知其慣技,亦不上座,必三四次,方往觀。
一日,又帖一戲。
及到園,坐客仍百餘人,恚甚,自立臺上,顧坐客而言曰:「某雖薄有微名,每奏技,客必滿坐,然此輩不過慕程長庚三字名而來耳。
若諸君之日必惠臨,方為吾之真知音者。
今當竭盡微長,博諸君歡,以酬平日相知之雅。
願演二戲,戲目並由諸公指定可也。
」坐客因共商定二戲,長庚無難色。
次日,凡有戲癖者知之,莫不懊喪萬狀。
自後程又帖戲,羣往聽,程仍不到。
或到園,僅在簾內略一露面,及曲終,仍不見。
蓋窺見人多,即曰:「此輩非真知戲者。
」不顧而去。
自此或唱或不唱,人無從測之。
有時明知其不登臺,然仍不敢不往也。
梨園俗例,扮關羽者,塗面則不衣綠袍,衣綠袍則不塗面。
而長庚獨不然,以胭脂勻面,出場時,自具一種威武嚴肅之概,不似近人所演之桀驁也。
長庚晚歲頗擁巨貲,一日,忽析產為二,以一與長子,命其攜眷出京,寄籍於正定,事耕讀;次子居京,仍習梨園業。
人問其故,則曰:「餘家世本清白,以貧故,執此賤業。
近幸略有積蓄,子孫有噉飯處,不可不還吾本來面目,以繼書香也。
惟餘去都,無人不知,若後人盡使讀書,設能上進,人反易於覺察,是求榮反辱矣。
今使吾次子仍入伶界,庶不露痕迹。
且伶雖賤業,餘實由此起家,一旦背之,亦覺忘本。
」光緒辛卯,其孫已食廩餼,次子以無嗓音,為月樓鼓手。
孫長兒為武生,執業於楊全之門,所演《八大鎚》、《探莊》諸戲絕佳,時年僅十六耳。
爐臺子為程長庚配角 程長庚性傲,而獨禮重讀書人。
有爐臺子者,盧姓,因喜漁男色,人以其姓盧而呼之。
或雲為安徽舉人,流落京師。
其人夙有戲癖,尤崇拜長庚,日必至劇場,聆其戲,久之遂識長庚。
長庚詢得其狀,頗憐之,遂留至寓中,供其衣食。
爐亦以功名坎坷,無志上進,願廁身伶界。
長庚復為之延譽,凡演戲,非爐為配角不唱,爐因是得有噉飯地矣。
爐之唱工平正,長於做工,演《盜宗卷》、《瓊林宴》等劇,容色神肖,臺步靈捷,能人之所不能,故亦有聲於伶界。
至光緒中葉而衰老,喉涸無音。
唱時僅及調底,且痰閉氣短,多為斷續,方能終調,猶時為巧腔曼聲,聊以示意。
都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