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賊類
關燈
小
中
大
中途遇盜舟四,同泊一港。
日落後,楊恐為盜劫,思有以懾服之。
乃取篙一枝,向盜舟乞火。
盜謂竹粗不易燃,楊即以手搓篙,篙破裂若竹絲。
羣盜見之大駭,即邀之過舟,慇懃款待,詳詢裡居姓氏,楊詭對之。
翌日,楊問盜何往,盜以劫蘇城外某典肆對,並謂能出奇制勝者,即推為首領。
楊微笑曰:「是不難,苟聽吾令,不患不成。
惟所劫貨財,我須獨得其半耳。
」眾詢其謀,楊具告之,且囑其預備應用各物。
羣盜聞之,皆鼓掌稱善。
越二日,抵蘇,楊使一盜偽作僕人狀,持名帖,至典肆,詭稱主人赴某省上任,中途遇盜,劫去大皮箱九隻,黑者五,黃者四。
如有人荷此箱來店質錢者,即請至某處所泊官船,通消息,以便派衞兵捕拿。
盜如就擒,當以五百金為主人壽。
店主允之。
翌日下午,果有負箱求質者,形色與楊所述同。
店主乃邀入後室,啟其一箱,評論衣服優劣,故靳其值,不即成交,而暗令夥友通信。
未幾,衞兵十餘人身著號衣,奔入肆中,即揮前櫃質物者出,扃其門。
肆中人覩此情形,以為必懼盜之兔脫,不虞有他也。
門既扃,衞兵即出利刃,迫各夥至後室,取箱中之所藏之麻繩敗絮,縛其手,塞其口。
蓋負箱至肆者,本盜之同類,箱所貯者,僅一箱為衣服,餘皆繩絮也。
縛塞既畢,乃選擇珍重衣飾,分貯之箱,且搜集食品而飽啖焉。
及夜闌,始共舁箱歸。
計所獲之物,運入楊舟者,有大半。
是日風大,晚猶未息也,楊即呼夥友張帆而逸。
羣盜既覺,亦張帆逐之。
甫行十數丈,桅斷帆落,不能行,楊舟則乘風破浪,瞬息已杳。
羣盜察桅斷處,皆有鋸痕,始悟上岸行劫時,楊陰使船夥鋸之。
桅斷處已過半,故張帆後,一受風力,即中斷也。
浮梁黑店 長江下遊匪徒甚多,晝奪夜劫,時有所聞,陸道則尤多黑店,與山左無異也。
江西浮梁縣某鎮,為行人往來孔道,有匪類夫婦二人,設逆旅。
一日,有收賬之販豬客投宿焉,衣服雖襤褸,而藏金頗富。
某夕,有與豬客素識之販燈草客,亦往投宿,居樓上,豬客在樓下。
甫初更,各就寢,惟豬客不寐,乃趨友室告友曰:「餘今夜不知何故,常心驚,半夜未能睡。
」友曰:「子必厭住樓下,故有此象。
如子欲與我更換臥處,亦無不可。
」豬客從之。
夜未三鼓,店主夫婦持刀入燈草客至,【即豬客所住之室。
】猛斫數刀。
豬客在樓聞有聲,窺之,戰慄萬狀。
天明,逕赴縣控告焉。
鄭七遇神駒李天馥 鄭七者,陝西人,以罪流入閩。
然雅善捕盜,官中即署籍為吏,鄭亦改行為善,娶婦生子矣。
一日野適,見一美少年,曳輕綃之衣,執紈扇,狀若貴公子。
時野次有亭,嫗張幔賣茶,鄭乃與少年同坐。
少年啜茗,命嫗取盥器,滌其手,然指甲中時落黃土之屑,鄭始大疑。
時城中被巨盜,官不得盜,且嚴符勒鄭。
鄭懼,故野行襲盜跡。
今亭上遇少年,異其迹,則尾逐之行。
少年之行飄瞥如風,而已覺有人尾其後,則回顧曰:「足下珍重,更前,且無幸。
吾知汝食於縣官,故以得我為利,然吾不易得也。
幸歸,夜中固有所報。
」鄭竦然反。
及夜,鄭嚴扃其戶,與妻臥,語少年事,忽聞有人跽牀前謝曰:「幸先生惠愛赦我,我必不忘德.」鄭大呼而起,以火四索,戶扃如故,不知盜之所從入.然鄭慧黠無倫,趣其妻起,以物承其榻,令稍高,復息燈臥.未移時,而牀沿有異聲,似匕首插入,牀柱震震然.鄭復大號,奮起燭之,果一匕首銛利如霜,陷入牀沿可徑寸.妻大悚曰:「汝胡知盜之行刺,而故高其牀寢?」鄭曰:「易辨耳.前此之長跽,非謝也.蓋跽按吾榻之尺寸,而剚刃焉,冀弗誤中.今吾榻高,盜但中其沿.然且更來,更來者必有物以懾我.」五更向盡,果有物寘於幾上,曰:「善視之.」遲明,見幾上白金百兩,白刃一,鄭謂妻曰:「汝何取?」妻曰:「取金.」鄭曰:「殆矣.得金而捨刃,謂心知有金,不怖刃也,為仇且更劇.今當捨金藏刃,敬以名紙寘瓦上報禮,或無事.」明日,金果失,亦以名紙報鄭,上書「神駒李天馥」也. 某二爺擄人 光緒甲午夏秋間,京師兵馬司指揮範某乘車行道中,忽有數人推其禦者下,而驅其車速行。
某驚問,則曰:「某二爺命相請。
」某二爺者,某公爵之子某也。
指揮大驚,在車中大呼,無應者。
過某街,有一坊官呵問,則對曰:「是某公府所要之人。
」坊官不敢詰。
良久,至府第,亟擁入,置一室中。
某偶見有人過,輒哀其相釋,鹹曰:「二爺有命,我等不敢知。
」次日,聞窗外人呼曰:「二爺來矣。
」果有一人入見,甚謹敬,前緻詞曰:「君非湖北人範某乎?緣近以萬壽,我處費無出,欲告借一二十萬,望勿卻。
」範大驚曰:「我實兵馬司官,非湖北範某也。
且我一窮官,何從辦此巨資?」二爺曰:「我已探確,故敢相延,勿諉。
」範曰:「我實非湖北範某,有文書可證。
」即從靴中出文書示之。
二爺見之,即頓足曰:「誤矣,誤矣。
」便起去。
範惘惘不知所措,哀府中人求出,皆曰:「二爺僅言誤矣誤矣,無他語,我等不敢擅釋。
」翌日,府中人見二爺請示,二爺始曰:「皆庖人誤我,聽之,聽之。
」範始得出。
時範某之父方將控官,見其出,始止。
康八康九兄弟為盜 光緒中葉,京東有康八、康九者,兄弟之同為盜者也。
號召族中無賴子弟,荼毒行旅,且好漁色,有行道婦女之稍具姿首者,率為所污,或更竄取之,使充下陳,久之,則他鬻。
康八,人呼之曰康小八,初為農民,禦騾車以載行客,歲饑無所食,又為人報仇殺人,懼法,逸山澤為盜,時變姓名,易服色,出沒京、津間。
一日,至津某薙髮店薙髮,薙髮者問曰:「客從何來?」曰:「適來自京。
」薙髮者又曰:「客亦聞有康小八乎?此盜虐甚,行旅至重足不敢行,雖捕者四出,不能得,狡哉!」言次,殊忿忿,小八默然。
薙畢,語薙髮者曰:「隨我去取資可也。
」薙髮者尾之以前行,至一曲巷,出槍向之曰:「爾亦知小八耶?爾觀吾似小八否?」薙髮者觳觫不能出聲,伏地求恕,小八遽以槍斃之,揚長去。
鬍匪 明袁崇煥計殺毛文龍,文龍部下乃散而入海為盜,出沒於遼瀋、登萊間,此即鬍匪之所自始也。
厥後,邊將孔有德、耿仲明、祖大壽等,相繼叛明而降於本朝,其部下或有懷田橫五百人之志,不願寄身於降將旗下者,則亦附和為文龍之遺眾,自逃於海。
日久,凡亡卒悉加入之,遂成一黨。
其始專與官吏為讎,絕不行劫也。
後官兵力盛,不能抗,而又以部眾蔓延,未能加以約束也,遂肆劫掠。
然亦惟於豪商巨賈行經關內外及直、魯一帶者,擄而勒出巨金以贖之。
而所謂響馬諸賊,亦與之聯合焉。
有商峻者,故毛氏部將,長其曹,為之部勒其眾,故商氏世為鬍匪,其後裔今猶有譜系可稽也。
鬍匪以有響馬賊之聯合,故一曰馬賊。
首領不一,各自為股,股或數人或數十人,多則二三百人,無紀律,剽悍特甚,不相統一,故時有互鬨。
其搶掠之道有二。
擄人勒贖曰綁票,被綁之家,須探明為何路何股之所為,倩人設法商議贖價,然亦有由其定價勒限以告者。
價之高下,視被綁者之身家及其關係。
倘逾限不贖,則被綁者必無幸。
掠奪牲口曰出販,意蓋謂奪於此而販於他也。
遇官兵,則權衡勢力以定抗否,非必拒補也。
倘勢不敵,則四散。
遇追急,則沿途奪馬,以易其疲者。
騎術極嫻,故捕之者每無如之何。
惟為害閭閻而掠不及官。
久之,鬍匪有以股而結為幫者,一幫未平,一幫又起,大有野火春風之概。
每幫多則千人,少則數百或數十人。
然一幫之中,必有一首領,此首乃眾所推舉,而亦必有驚人之技。
如鑽天燕子者,穿山越嶺,步履如飛,日行八百裡;黃四癩王者,馬上擊槍百步之外,擊人左眼,不緻移至右眼;而托什套、燕翼子,均能於百步之外,雙槍齊發,百發百中;獨眼龍飛走擊彈,百發百中,故往往聞槍不見人;藍六一手能舉五百斤等類,皆是也。
然既已舉定,眾無不聽首領之指揮,而首領亦時時與其部下同甘苦,且時時相見以誠,凡有所得,計人均分,首領固不絲毫多取也。
而部下視其首領,其親愛且甚於父母。
首領有難,部下不論何人,皆能捨性命以拯救,而首領之視部下亦如之。
或曰,鬍匪行劫時,以紅色塗鬚髯,故又名紅鬍子。
或曰,鬍匪用火鎗,率以紅纓塞鎗之口徑,及用時,拔其纓,啣諸口,遠望似鬍,故名。
每歲之秋,高粱未割,長與人齊,輒連亙十餘裡,鬍匪之黠而乏技勇者,每用之以藏身,出則掠奪行旅,謂為青紗幛。
意在藏於內,可望人,而人不能見,如人之藏於青紗幛內者然。
鬍匪之行劫也,既劫財,又劫色,甚而置人於死。
稍與抗,即施以種種之酷刑,熾火於鑪,捺人坐其上,謂之坐火車;或以鐵線入火中,俟紅,徧烙人身,謂之燈草絨背心。
長春之鬍匪最多,其出劫也,嘗短衣匹馬,背鎗囊彈,見人蹤跡,即於距離數裡之遠,高聲互喝報字。
報字者,各有幫,每用一字或用一特別名詞,惟彼黨所知者,自為識別,以便此黨與彼黨遇,藉以通聲氣也。
果彼此皆為鬍匪,莫不速報字號。
苟不知所以報,若為官兵,則互相轟擊;若為旅客,則直前行劫矣。
至其同類談話,輒用隱語,殊離奇不可解。
如官兵曰花鷂子,喫飯曰朝的,軍官曰官兔子,中彈曰貼金,富人曰大糧戶,拷問曰聽秧子,殺人曰扯了人,窩巢曰大當鋪裏,擄人勒贖曰綁票,手鎗曰腰逼子,刀曰口鋒子,頭目曰當家福之類是也。
鬍匪被官擒獲,沒收其所掠有,曰賊產,除粟麥外,牲畜為多。
有籍沒一家,而牲畜多至四五百口者。
獲後,官申報賊產,於牲畜一項,必多報一二,以侈其功。
數日後,乃報倒斃,陸續申報,至案結變價,則向獲牲畜四五百口者,僅存一二成耳。
所謂倒斃者,實已全售得價,飽私囊矣。
東三省之鬍匪,昔之為害猶淺,至光緒甲辰日俄戰役以後,東三省乃始成為鬍匪世界。
推其原始,實以軍械精良之故。
軍械之精良,則基於日俄戰役。
蓋是役也,俄兵多棄械,滿地槍彈,乃不需代價而得利器,故日俄戰役實釀奉天之盜源,且當日鬍匪嘗為日軍所利用,藉以禦俄也。
黃四癩王 大連鬍匪之首領曰黃四癩王,安東人,自稱明總兵黃得功之裔。
天命時,太祖信降將劉某言,捕得功,其五世祖亡命至安東,因聚族以居。
黃軀幹魁梧,豐頤廣耳,目炯炯有光。
然出則必偽飾老態,若臃腫不任事者。
及馳馬控弦,雖壯夫莫之能及,不知者疑其人有特質,實則其年不踰知命,雖伉勇亦未足奇也。
體素癩,搔之,則疴痂紛落,故曰癩王,又自稱為大刀王五之徒。
陶什陶橫行於奉天 陶什陶亦鬍匪,東三省緝捕公文作托什套,簡稱則曰套匪,為車臣汗旗人,系出貴族,曾襲蔭台吉。
光緒庚子亂後,始出沒於奉天之西蒙境,驍勇慓悍,稱雄於洮、遼一帶。
其左右雖僅六十人,顧皆勇悍善鬬,耐勞苦,騎而行,日或五六百裡,晝夜不休。
馬困踣,則路劫易乘,終不進食。
怯懦者往投,鮮所延納,即往,亦弗受也。
於是此六十人者,躍馬縱橫,遂號稱無敵矣。
唐殿榮專劫俄人 唐殿榮,山東人。
光緒中葉,流轉關外,充哨官,以事罹法網,乃遁入三姓為金匪。
金匪者,盜也,亦即鬍匪也。
所踞金溝,距三姓城尚百餘裡,自溝口距其所居地又六十裡,深山窮谷,向絕人跡,唐乃麕聚亡命,達三萬人。
唐善槍法,以兵法部勒其眾,乏糧械子藥,輒越界大掠俄屯,蹤跡飄忽,俄人無如何也。
唐常孑身赴中東鐵路某小站,站有俄兵五十,為野外射擊,唐伏草間伺之。
俄兵方持槍俯首,唐自後遽發槍,俄兵應聲仆。
餘兵以為誤發槍機,緻傷己身也。
一兵續持槍進,仆如前。
凡仆四兵,俄兵始大呼有盜。
窮搜草間,唐兩手方挾四槍,四槍連發,俄兵四人仆。
方搶攘間,唐已移其蹲伏地,轟然一聲,又一兵應聲倒,唐乃移其蹲伏地如前。
如是者凡七八次,餘兵僅數人,乃狂竄。
唐自草間出,檢槍枝,捆載而去。
唐之羽眾,不擾商民,溝商交易悉如常。
一日,某商送糧赴溝,中途被劫,商往愬於唐。
唐乃集其眾,得二人,即劫糧者,唐謂之曰:「劫糧事小,萬一以此而商民裹足,遮斷交通,吾數萬同仇之士,性命休矣,此則不能曲恕者。
」命人押送出溝。
既出溝,押者植立,遙指前途曰:「汝二人行至所指處,即為汝界,吾任汝行矣。
」二人欣然前行,方及所指處,雙槍並發,二人仆。
庚子拳亂起,東省號稱仇外,俄人亟欲得之。
將軍長某遣使招撫,唐乃盡率三萬眾赴省投誠,駐蓮花泡。
長即命唐編其眾為營,以唐為統領,而令唐舉二人以自輔。
有劉彈子者,唐之義子也,請於唐,願得為分統,唐曰:「汝何可哉!吾已屬之十四閻王矣。
」十四閻王者,亦唐黨,蓋在溝時綽號也。
劉大怒,屢欲尋閻王起釁。
唐曰:「今朝廷待吾等厚,宜自勵,為國殺賊,豈可自相屠僇如草澤時耶!」即授劉為營官。
又慮其未必能無事也,則借事遣之外出,劉怏怏領隊行。
明晨,忽回至唐帳下。
時唐臥未起,劉排闥入其外室。
俄而唐起,劉奉匜入,唐唶曰:「汝未行耶?」曰:「固也,吾有事奉白。
」唐曰:「休矣,勿復言,此決辦不到者。
」劉曰:「果耶?」立拔刀斫唐,深入數寸。
帳下健兒聞聲至,縶劉,唐曰:「勿爾,此吾過也。
」揮劉曰:「速走!」因走筆上將軍書,言「劉固忠於吾,此次之變,咎在吾激之太過,彼實無罪,乞宥其一死」雲雲。
逾一日遂死。
劉後亡命為渠魁,而閻王在省垣,俄人忌之甚,卒由俄廓米窿爾招飲,伏兵擒之,縶送海參崴。
棒客 棒客,盜也。
棒客之在蜀,幾如鬍匪之在東三省,刀匪之在陝、甘也。
平日專以劫掠為事,擄人勒贖,乃其慣技。
所在州縣,若有中資以上之人家,不有所獻,必難安居,然猶不若鬍匪之兇殘也。
虬髯客經手無所失 武昌某傭於四川,積得五十四,垂老思歸,念孤身不能挾重資,乃裹入破絮,為丐者狀。
至重慶,過一酒肆,有七八人,衣冠俊偉,據上坐豪飲。
某往乞,坐中人不之顧。
久之,聲益哀,一少而俊者略顧而笑曰:「得五十金,尚不足耶?何乞為!」某大驚,遂長跪。
四座皆驚,顧而笑,一長髯者指某曰:「將汝絮裹來!」某自度不能隱,遂與之。
髯者解其繩繫而重為結束,縱橫十數結訖,擲之,曰:「汝第去,無動此結,此物終為汝有矣。
」謝而出。
某至石門,有兩人迎而笑曰:「元寶來矣。
」某大驚。
兩人將奪之,睨其絮裹,久之,撫其背曰:「與汝戲也,汝行矣!」某重覆以敝衣。
至巴陵境,有一人隨之行,或前或後。
某小憩,其人持其裹,將奪之,去敝衣,忽罵曰:「累乃公一日!」某請其故,曰:「汝識某髯,髯所經手,雖萬裡無失也。
但汝不宜以敝衣覆之,令人不見結耳。
」某大驚,去其衣,露裹而行。
至家,五十金無一缺者。
沈坦若遇虬髯 吳人沈坦若,精操縵彈棋之技,挾技以遊楚。
經道士洑,失舟,僅以身免,小泊沙際,信步至山椒一寺,見有虬髯岸幘者,從數人,散步於堂。
詢沈鄉貫,告以吳門。
問何所之,因言挾技至此,為陽侯所苦,俟易舟前進耳。
虬髯者曰:「君有此妙技,能從我遊乎?」沈許之。
即邀登大艦,揚帆而上。
行數日,至大澤中,渺無際岸,有數百艘來迎,入巨室,館於客舍,供張甚麗,左右使令,三尺童子外,皆美嬛也。
日相對手談,沈亦高妙,互有勝負。
間談文史,沈亦淹貫,未能屈也。
如是者三月。
一日,置酒相款,贈以詩曰:「不羨扶餘老此身,漫從河海寄修鱗。
知交若問行藏處,莫道虬髯是主人。
」並出千金為贈,曰:「請從此別,我亦從此逝矣。
」即命艇送至漢口。
盜有法水 秦有估客,負販遠行,過荒祠而息.渴甚,見神龕側有杯水,交二箸其上,即一舉盡上,投箸覆杯,復前行.至一村,叩門投宿,具晚餐,與主人對食.食方半,忽有一衣服襤褸髮蓬蓬若囚人者,自外入,即立主人側,主人不顧.須臾餐畢,主人入,其人亦隨入.已,主人復出,從客談,客因從容問頃所見為何許人,主人曰:「無之.」客因以告,曰:「此無乃鬼耶?不然,當為盜.」主人請搜索之.客久於行旅,善武技,恆以一鐡尺自隨.於是主客秉燭入內,搜索至牀側,客指曰:「在是矣.」主人視之,不見.其人忽縱起揮拳,毆主人仆地,趨欲出,客急追之。
其人方拔關,客以鐵尺擊之,傷其肩。
主人已蹶起,見客手鐵尺,揮舞力鬬,隱約有物,主人頓悟,舉糞穢沃之,其人立現,然猛甚,主客合搏之。
主人有妻有二子,一時併出,乃就縛。
詢其人何所來,來何為,則閉口不言。
村人聞其事,乃麕集,搜其身,得金珠銀幣甚多。
眾惡其不承,痛撻之。
其人顧客冷笑曰:「今日吾死,固當,然汝竊飲吾法水,吾死,汝能得幾日活耶?」檢其物,率皆近村人所失者;視其身,墨印為滿,隱隱滲入膚裏。
前數日,村中有少婦獨宿,為強暴所污,且席捲室中以去,婦羞憤自縊。
村人疑所為,訊之,終不承。
或以蜈蚣齧其臍,乃承,果所為也。
詰墨印,曰:「宿婦人,以此為紀念者。
」數之,得七十三。
村人怒,積薪焚之。
將舉火,客忽呼腹痛,宛轉欲絕。
眾知其人所為,一老者曰:「速焚之,令彼死,術當自解。
」焚之,且灌以油,須臾成燼。
客痛暈於地,已,復醒。
村人有知醫者,服以藥,下血升餘,始無恙。
盜匿藩署 周子迪方伯有親信家人某,劇盜也,日侍左右,雖劫案纍纍,縣中捕役鹹束手。
漸有指其為盜者,周亦微有所聞,察之綦嚴,然久而無據,遂寢之。
一日,周方宴客,回顧忽不見某。
少選某入,則面無人色,詰之,但張口不語。
正駭異間,忽一吏倉皇入,密白捕役何某挈多人來,言盜匿署中,請容其一入搜,允之。
何入,見某在堦墀,向前拽之。
某出刀相禦,鬬於庭,格格有聲。
未幾,某就擒,積案數十起,同日為之一清。
蓋縣境所有劫案,皆某一人所為,恆於夜深乘周熟睡,縋城而出,合署內外弗之覺也,何初亦巨盜,故某之蹤跡獨知之。
兩粵盜風之熾 兩粵盜風之熾,甲於通國,俗有男子三十不成事業便當落草之諺。
落草者,為盜也。
蓋粵人嗜利,而具冒險性質,見有利,輒趨之。
凡可以緻富救貧者,雖陷罪緻死,不之顧。
得金,則揮之如土。
既罄,無他術以謀生,即為盜矣。
粵人貧富之不均,甚於他省,富者極富,而貧者極貧。
貧人既無生計,饑寒亦死,為盜而為官所捕亦死,等是一死,而饑寒重迫,必死無疑,為盜雖犯法,然未必為盜者人人盡為官所捕,即捕,亦不過一死。
是不為盜則死在目前,且必無幸免之理,而為盜則非特目前不死,且可以僥倖不死。
既若此,是亦何樂而不為盜也。
粵人為盜者之心理蓋如此。
粵人之防盜也,法至周密。
巨室院中,皆有鐵網,以防盜之由屋而下。
牆垣至厚,均以淨磚砌成,攻之不易。
若典肆,則高其四周之垣墉,遙望之,直與城垣無異。
四角有瞭樓,更夫守之。
有警,則鳴鑼以告。
且有招募之勇士,持械守衞,日夕如臨大敵焉。
粵盜之借路 廣州城市中,商店人家,每於夜深聞有言笑步履聲,如驚呼之,則厲聲答曰:「吾輩借路,幹卿何事?」居民亦無如之何。
防之之法,既於天井網以鐵絲,復砌屋瓦成階級形,屋與屋之斷續處,貫以木橋,蓋以便擊柝者之夜行巡邏也。
光緒壬辰夏,汪仲虞太守大鈞需次羊城,方在書齋判牘,忽聞屋瓦作響,大驚而呼,則一石破鐵網而下,毀玻璃窗,旋亦寂然。
飛天蜘蛛 光緒時,粵有劇盜名飛天蜘蛛者。
其為盜也,不合羣,不持械,隻身入巨室,飛牆越壁如平地,人因名之曰飛天蜘蛛。
粵盜之收水打單 粵盜術至多,於明火執仗而外,有所謂收水打單者。
收水者,歲向商店收取例規也。
打單者,蓋選擇居民或商店之素稱殷實者,以紅紙作書一函,內開某某向某某暫借銀若幹兩,限於三日或五日內送至某處,屆時自有人在彼照收,不得遲誤等語。
其所索之銀,少則數百,多或數萬。
膽怯者得其書,不敢報官,如數輦而往。
盜則遣其黨於所約之地收之,且給收據以示信。
膽大者即報之官,派兵至所約交銀之處,捕其同黨,則盜魁已得他人警告,黨羽亦隱匿無蹤,窮搜不獲,其捕得者蓋百無一二也。
事後,盜魁必出其全力,以仇報告之人,其幸而獲免,不受其荼毒者,百中僅一二也。
故粵人既得打單,不敢告官者居多數。
惟打單之具名者,必為著名盜魁,如陸蘭清者,乃有打單之資格,否則不特他人受者置之不理,即同黨中人亦將與之大鬨,甚至處以死刑,以為私自打單也。
蘭清本文人,小試不售,無以為生,遂憤而為盜。
二十年間,一躍而為羣盜之首領。
雖殺人如草,然不妄殺,慷慨好施與,凡貧而無告者,必周之。
故官中欲捕蘭清,賞格至鉅萬,而終不獲。
蓋貧人甚德蘭清,惟恐其不至。
官軍嚴捕之時,鄉人爭匿蘭清,輾轉相隱。
所司雖奉嚴檄,必欲得蘭清,而終無如何也。
盜許保護佛山 光緒某年九月杪,佛山有迎神會七日。
先期有本地流民串通劫盜搶劫鎮市之謠,鎮人大恐。
一夜,忽街市徧貼傅贊開告白,謂佛山為商賈薈萃之區,乃軍餉從出之所,該處出會,不特不許手下人騷擾,並當力為保護雲雲,閤鎮人心始安。
自始至終,不特無搶劫之事,且翦綹失竊亦均無之。
粵盜打單於譚文卿 光緒朝,粵督譚文卿制軍鍾麟蒞粵有年,以予告歸,方受代而即行,人鹹異之。
蓋傅贊開前曾向之打單,索銀十萬,及聞譚有去任消息,復緻函去:「汝既去官,吾不索汝銀。
惟去任後,須限五日出境,否則繳銀五萬。
如不繳銀,須得汝頭。
」故行速也。
粵盜向某鎮軍打單 粵中有某鎮軍者,一日得盜書,欲借銀二萬兩,約日往取。
鎮軍特調親兵小隊駐署側,嚴為之備。
至期,署前兵衞嚴密,忽一達官乘綠呢轎,戈什哈數人前導至,言有要事來謁。
閽者甫持帖入,則轎已入大門,客叱戈什哈閉門,署前人錯愕不敢詰問。
入二門,亦如之。
客遂下輿,入花廳。
鎮軍肅衣冠出見,客即執其手,問曰:「二萬金備齊否?」鎮軍驚應曰:「已取之,未至也。
」客曰:「無妨,可即書一票,由銀號兌付可也。
」鎮軍不敢違,書與之。
客使其從者偕至銀號照驗,歸報客。
客因起謝,且告別,因曳鎮軍曰:「汝須送我一程。
」遂攜至江岸,始釋鎮軍登船去。
粵盜縛主人而要之送 粵盜以白晝劫掠為常,結黨成羣,橫行無忌。
然亦有用詭計者,每劫人家,輒三兩人,皆衣長衫,手紈扇,持名剌叩門報謁。
婢僕甫啟門,盜入,即以手槍擬之,而為之閉門,悉縛其家中人置一室,分入各屋,徧括細軟納之身,乃釋主人縛,且稱謝曰:「承惠既多,君宜相送。
」行數十步,乃縱主人婦。
旁人見其揖讓從容,方謂賢主嘉賓,異常款洽,而不知其為暴客也。
九龍山之盜 閩有九龍山,亦素稱盜藪,然不為近地之患,似一方之雄耳。
有自其中出者,謂儼然一國也。
世界之所有,無不具備,槍礮尤精美,物產豐饒,製造工巧,男多業農,女多業織,故終歲溫飽,可不外求。
據雲,二百餘年前,已嘯聚於此。
若以年代考之,或即明末遺民,以山作桃源也。
吳川多海盜 廣東有吳川縣,屬高州,地濱海,其南曰廣州灣,越南之役,租借於法。
其地海港紛歧,海水直薄縣城外,登高一望,汪洋無際,而海聲澎湃,昕夕震人耳。
有時夜午,海水忽發巨嘯,如龍吟聲,聞者心頓壯。
故生其地者,鹹富於冒險之性,往往孤身乘破船,破浪而行,顛播風濤中,夷然無懼色。
而為海濱生業者,又往往隨身入海底石窟中,數晝夜不起以為常。
是以其地多盜,彪悍善搏,挾利刃,其行如風。
焦四以盜墓緻富 廣州劇盜焦四,駐防也,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為業。
其徒數十人,有聽雨、聽風、聽雷、觀草色、泥痕等術,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時方卓午,雷電交作,焦囑眾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謂雖疾雷電,暴風雨,不得稍卻,有所聞見,默記以告。
焦乃屹立於嶺巔雷雨之中。
少頃,雨霽,東方一人歸,謂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焦喜曰:「得之矣。
」 翌晨,焦召集其徒,建篷廠於其地,日夜興工,力掘之。
每深一尺,必細辨其土質。
及掘至丈餘,陡聞崩裂聲,白煙一縷,自穴口噴出,約炊許而盡。
焦乃選有膽勇者數人,使手炬,坐竹筐,懸長繩以下。
謂若有不虞,當振鈴為號,以待救援。
約盡五丈餘繩,筐頓止。
逾時,有鈴聲,引下穴諸人以上
日落後,楊恐為盜劫,思有以懾服之。
乃取篙一枝,向盜舟乞火。
盜謂竹粗不易燃,楊即以手搓篙,篙破裂若竹絲。
羣盜見之大駭,即邀之過舟,慇懃款待,詳詢裡居姓氏,楊詭對之。
翌日,楊問盜何往,盜以劫蘇城外某典肆對,並謂能出奇制勝者,即推為首領。
楊微笑曰:「是不難,苟聽吾令,不患不成。
惟所劫貨財,我須獨得其半耳。
」眾詢其謀,楊具告之,且囑其預備應用各物。
羣盜聞之,皆鼓掌稱善。
越二日,抵蘇,楊使一盜偽作僕人狀,持名帖,至典肆,詭稱主人赴某省上任,中途遇盜,劫去大皮箱九隻,黑者五,黃者四。
如有人荷此箱來店質錢者,即請至某處所泊官船,通消息,以便派衞兵捕拿。
盜如就擒,當以五百金為主人壽。
店主允之。
翌日下午,果有負箱求質者,形色與楊所述同。
店主乃邀入後室,啟其一箱,評論衣服優劣,故靳其值,不即成交,而暗令夥友通信。
未幾,衞兵十餘人身著號衣,奔入肆中,即揮前櫃質物者出,扃其門。
肆中人覩此情形,以為必懼盜之兔脫,不虞有他也。
門既扃,衞兵即出利刃,迫各夥至後室,取箱中之所藏之麻繩敗絮,縛其手,塞其口。
蓋負箱至肆者,本盜之同類,箱所貯者,僅一箱為衣服,餘皆繩絮也。
縛塞既畢,乃選擇珍重衣飾,分貯之箱,且搜集食品而飽啖焉。
及夜闌,始共舁箱歸。
計所獲之物,運入楊舟者,有大半。
是日風大,晚猶未息也,楊即呼夥友張帆而逸。
羣盜既覺,亦張帆逐之。
甫行十數丈,桅斷帆落,不能行,楊舟則乘風破浪,瞬息已杳。
羣盜察桅斷處,皆有鋸痕,始悟上岸行劫時,楊陰使船夥鋸之。
桅斷處已過半,故張帆後,一受風力,即中斷也。
浮梁黑店 長江下遊匪徒甚多,晝奪夜劫,時有所聞,陸道則尤多黑店,與山左無異也。
江西浮梁縣某鎮,為行人往來孔道,有匪類夫婦二人,設逆旅。
一日,有收賬之販豬客投宿焉,衣服雖襤褸,而藏金頗富。
某夕,有與豬客素識之販燈草客,亦往投宿,居樓上,豬客在樓下。
甫初更,各就寢,惟豬客不寐,乃趨友室告友曰:「餘今夜不知何故,常心驚,半夜未能睡。
」友曰:「子必厭住樓下,故有此象。
如子欲與我更換臥處,亦無不可。
」豬客從之。
夜未三鼓,店主夫婦持刀入燈草客至,【即豬客所住之室。
】猛斫數刀。
豬客在樓聞有聲,窺之,戰慄萬狀。
天明,逕赴縣控告焉。
鄭七遇神駒李天馥 鄭七者,陝西人,以罪流入閩。
然雅善捕盜,官中即署籍為吏,鄭亦改行為善,娶婦生子矣。
一日野適,見一美少年,曳輕綃之衣,執紈扇,狀若貴公子。
時野次有亭,嫗張幔賣茶,鄭乃與少年同坐。
少年啜茗,命嫗取盥器,滌其手,然指甲中時落黃土之屑,鄭始大疑。
時城中被巨盜,官不得盜,且嚴符勒鄭。
鄭懼,故野行襲盜跡。
今亭上遇少年,異其迹,則尾逐之行。
少年之行飄瞥如風,而已覺有人尾其後,則回顧曰:「足下珍重,更前,且無幸。
吾知汝食於縣官,故以得我為利,然吾不易得也。
幸歸,夜中固有所報。
」鄭竦然反。
及夜,鄭嚴扃其戶,與妻臥,語少年事,忽聞有人跽牀前謝曰:「幸先生惠愛赦我,我必不忘德.」鄭大呼而起,以火四索,戶扃如故,不知盜之所從入.然鄭慧黠無倫,趣其妻起,以物承其榻,令稍高,復息燈臥.未移時,而牀沿有異聲,似匕首插入,牀柱震震然.鄭復大號,奮起燭之,果一匕首銛利如霜,陷入牀沿可徑寸.妻大悚曰:「汝胡知盜之行刺,而故高其牀寢?」鄭曰:「易辨耳.前此之長跽,非謝也.蓋跽按吾榻之尺寸,而剚刃焉,冀弗誤中.今吾榻高,盜但中其沿.然且更來,更來者必有物以懾我.」五更向盡,果有物寘於幾上,曰:「善視之.」遲明,見幾上白金百兩,白刃一,鄭謂妻曰:「汝何取?」妻曰:「取金.」鄭曰:「殆矣.得金而捨刃,謂心知有金,不怖刃也,為仇且更劇.今當捨金藏刃,敬以名紙寘瓦上報禮,或無事.」明日,金果失,亦以名紙報鄭,上書「神駒李天馥」也. 某二爺擄人 光緒甲午夏秋間,京師兵馬司指揮範某乘車行道中,忽有數人推其禦者下,而驅其車速行。
某驚問,則曰:「某二爺命相請。
」某二爺者,某公爵之子某也。
指揮大驚,在車中大呼,無應者。
過某街,有一坊官呵問,則對曰:「是某公府所要之人。
」坊官不敢詰。
良久,至府第,亟擁入,置一室中。
某偶見有人過,輒哀其相釋,鹹曰:「二爺有命,我等不敢知。
」次日,聞窗外人呼曰:「二爺來矣。
」果有一人入見,甚謹敬,前緻詞曰:「君非湖北人範某乎?緣近以萬壽,我處費無出,欲告借一二十萬,望勿卻。
」範大驚曰:「我實兵馬司官,非湖北範某也。
且我一窮官,何從辦此巨資?」二爺曰:「我已探確,故敢相延,勿諉。
」範曰:「我實非湖北範某,有文書可證。
」即從靴中出文書示之。
二爺見之,即頓足曰:「誤矣,誤矣。
」便起去。
範惘惘不知所措,哀府中人求出,皆曰:「二爺僅言誤矣誤矣,無他語,我等不敢擅釋。
」翌日,府中人見二爺請示,二爺始曰:「皆庖人誤我,聽之,聽之。
」範始得出。
時範某之父方將控官,見其出,始止。
康八康九兄弟為盜 光緒中葉,京東有康八、康九者,兄弟之同為盜者也。
號召族中無賴子弟,荼毒行旅,且好漁色,有行道婦女之稍具姿首者,率為所污,或更竄取之,使充下陳,久之,則他鬻。
康八,人呼之曰康小八,初為農民,禦騾車以載行客,歲饑無所食,又為人報仇殺人,懼法,逸山澤為盜,時變姓名,易服色,出沒京、津間。
一日,至津某薙髮店薙髮,薙髮者問曰:「客從何來?」曰:「適來自京。
」薙髮者又曰:「客亦聞有康小八乎?此盜虐甚,行旅至重足不敢行,雖捕者四出,不能得,狡哉!」言次,殊忿忿,小八默然。
薙畢,語薙髮者曰:「隨我去取資可也。
」薙髮者尾之以前行,至一曲巷,出槍向之曰:「爾亦知小八耶?爾觀吾似小八否?」薙髮者觳觫不能出聲,伏地求恕,小八遽以槍斃之,揚長去。
鬍匪 明袁崇煥計殺毛文龍,文龍部下乃散而入海為盜,出沒於遼瀋、登萊間,此即鬍匪之所自始也。
厥後,邊將孔有德、耿仲明、祖大壽等,相繼叛明而降於本朝,其部下或有懷田橫五百人之志,不願寄身於降將旗下者,則亦附和為文龍之遺眾,自逃於海。
日久,凡亡卒悉加入之,遂成一黨。
其始專與官吏為讎,絕不行劫也。
後官兵力盛,不能抗,而又以部眾蔓延,未能加以約束也,遂肆劫掠。
然亦惟於豪商巨賈行經關內外及直、魯一帶者,擄而勒出巨金以贖之。
而所謂響馬諸賊,亦與之聯合焉。
有商峻者,故毛氏部將,長其曹,為之部勒其眾,故商氏世為鬍匪,其後裔今猶有譜系可稽也。
鬍匪以有響馬賊之聯合,故一曰馬賊。
首領不一,各自為股,股或數人或數十人,多則二三百人,無紀律,剽悍特甚,不相統一,故時有互鬨。
其搶掠之道有二。
擄人勒贖曰綁票,被綁之家,須探明為何路何股之所為,倩人設法商議贖價,然亦有由其定價勒限以告者。
價之高下,視被綁者之身家及其關係。
倘逾限不贖,則被綁者必無幸。
掠奪牲口曰出販,意蓋謂奪於此而販於他也。
遇官兵,則權衡勢力以定抗否,非必拒補也。
倘勢不敵,則四散。
遇追急,則沿途奪馬,以易其疲者。
騎術極嫻,故捕之者每無如之何。
惟為害閭閻而掠不及官。
久之,鬍匪有以股而結為幫者,一幫未平,一幫又起,大有野火春風之概。
每幫多則千人,少則數百或數十人。
然一幫之中,必有一首領,此首乃眾所推舉,而亦必有驚人之技。
如鑽天燕子者,穿山越嶺,步履如飛,日行八百裡;黃四癩王者,馬上擊槍百步之外,擊人左眼,不緻移至右眼;而托什套、燕翼子,均能於百步之外,雙槍齊發,百發百中;獨眼龍飛走擊彈,百發百中,故往往聞槍不見人;藍六一手能舉五百斤等類,皆是也。
然既已舉定,眾無不聽首領之指揮,而首領亦時時與其部下同甘苦,且時時相見以誠,凡有所得,計人均分,首領固不絲毫多取也。
而部下視其首領,其親愛且甚於父母。
首領有難,部下不論何人,皆能捨性命以拯救,而首領之視部下亦如之。
或曰,鬍匪行劫時,以紅色塗鬚髯,故又名紅鬍子。
或曰,鬍匪用火鎗,率以紅纓塞鎗之口徑,及用時,拔其纓,啣諸口,遠望似鬍,故名。
每歲之秋,高粱未割,長與人齊,輒連亙十餘裡,鬍匪之黠而乏技勇者,每用之以藏身,出則掠奪行旅,謂為青紗幛。
意在藏於內,可望人,而人不能見,如人之藏於青紗幛內者然。
鬍匪之行劫也,既劫財,又劫色,甚而置人於死。
稍與抗,即施以種種之酷刑,熾火於鑪,捺人坐其上,謂之坐火車;或以鐵線入火中,俟紅,徧烙人身,謂之燈草絨背心。
長春之鬍匪最多,其出劫也,嘗短衣匹馬,背鎗囊彈,見人蹤跡,即於距離數裡之遠,高聲互喝報字。
報字者,各有幫,每用一字或用一特別名詞,惟彼黨所知者,自為識別,以便此黨與彼黨遇,藉以通聲氣也。
果彼此皆為鬍匪,莫不速報字號。
苟不知所以報,若為官兵,則互相轟擊;若為旅客,則直前行劫矣。
至其同類談話,輒用隱語,殊離奇不可解。
如官兵曰花鷂子,喫飯曰朝的,軍官曰官兔子,中彈曰貼金,富人曰大糧戶,拷問曰聽秧子,殺人曰扯了人,窩巢曰大當鋪裏,擄人勒贖曰綁票,手鎗曰腰逼子,刀曰口鋒子,頭目曰當家福之類是也。
鬍匪被官擒獲,沒收其所掠有,曰賊產,除粟麥外,牲畜為多。
有籍沒一家,而牲畜多至四五百口者。
獲後,官申報賊產,於牲畜一項,必多報一二,以侈其功。
數日後,乃報倒斃,陸續申報,至案結變價,則向獲牲畜四五百口者,僅存一二成耳。
所謂倒斃者,實已全售得價,飽私囊矣。
東三省之鬍匪,昔之為害猶淺,至光緒甲辰日俄戰役以後,東三省乃始成為鬍匪世界。
推其原始,實以軍械精良之故。
軍械之精良,則基於日俄戰役。
蓋是役也,俄兵多棄械,滿地槍彈,乃不需代價而得利器,故日俄戰役實釀奉天之盜源,且當日鬍匪嘗為日軍所利用,藉以禦俄也。
黃四癩王 大連鬍匪之首領曰黃四癩王,安東人,自稱明總兵黃得功之裔。
天命時,太祖信降將劉某言,捕得功,其五世祖亡命至安東,因聚族以居。
黃軀幹魁梧,豐頤廣耳,目炯炯有光。
然出則必偽飾老態,若臃腫不任事者。
及馳馬控弦,雖壯夫莫之能及,不知者疑其人有特質,實則其年不踰知命,雖伉勇亦未足奇也。
體素癩,搔之,則疴痂紛落,故曰癩王,又自稱為大刀王五之徒。
陶什陶橫行於奉天 陶什陶亦鬍匪,東三省緝捕公文作托什套,簡稱則曰套匪,為車臣汗旗人,系出貴族,曾襲蔭台吉。
光緒庚子亂後,始出沒於奉天之西蒙境,驍勇慓悍,稱雄於洮、遼一帶。
其左右雖僅六十人,顧皆勇悍善鬬,耐勞苦,騎而行,日或五六百裡,晝夜不休。
馬困踣,則路劫易乘,終不進食。
怯懦者往投,鮮所延納,即往,亦弗受也。
於是此六十人者,躍馬縱橫,遂號稱無敵矣。
唐殿榮專劫俄人 唐殿榮,山東人。
光緒中葉,流轉關外,充哨官,以事罹法網,乃遁入三姓為金匪。
金匪者,盜也,亦即鬍匪也。
所踞金溝,距三姓城尚百餘裡,自溝口距其所居地又六十裡,深山窮谷,向絕人跡,唐乃麕聚亡命,達三萬人。
唐善槍法,以兵法部勒其眾,乏糧械子藥,輒越界大掠俄屯,蹤跡飄忽,俄人無如何也。
唐常孑身赴中東鐵路某小站,站有俄兵五十,為野外射擊,唐伏草間伺之。
俄兵方持槍俯首,唐自後遽發槍,俄兵應聲仆。
餘兵以為誤發槍機,緻傷己身也。
一兵續持槍進,仆如前。
凡仆四兵,俄兵始大呼有盜。
窮搜草間,唐兩手方挾四槍,四槍連發,俄兵四人仆。
方搶攘間,唐已移其蹲伏地,轟然一聲,又一兵應聲倒,唐乃移其蹲伏地如前。
如是者凡七八次,餘兵僅數人,乃狂竄。
唐自草間出,檢槍枝,捆載而去。
唐之羽眾,不擾商民,溝商交易悉如常。
一日,某商送糧赴溝,中途被劫,商往愬於唐。
唐乃集其眾,得二人,即劫糧者,唐謂之曰:「劫糧事小,萬一以此而商民裹足,遮斷交通,吾數萬同仇之士,性命休矣,此則不能曲恕者。
」命人押送出溝。
既出溝,押者植立,遙指前途曰:「汝二人行至所指處,即為汝界,吾任汝行矣。
」二人欣然前行,方及所指處,雙槍並發,二人仆。
庚子拳亂起,東省號稱仇外,俄人亟欲得之。
將軍長某遣使招撫,唐乃盡率三萬眾赴省投誠,駐蓮花泡。
長即命唐編其眾為營,以唐為統領,而令唐舉二人以自輔。
有劉彈子者,唐之義子也,請於唐,願得為分統,唐曰:「汝何可哉!吾已屬之十四閻王矣。
」十四閻王者,亦唐黨,蓋在溝時綽號也。
劉大怒,屢欲尋閻王起釁。
唐曰:「今朝廷待吾等厚,宜自勵,為國殺賊,豈可自相屠僇如草澤時耶!」即授劉為營官。
又慮其未必能無事也,則借事遣之外出,劉怏怏領隊行。
明晨,忽回至唐帳下。
時唐臥未起,劉排闥入其外室。
俄而唐起,劉奉匜入,唐唶曰:「汝未行耶?」曰:「固也,吾有事奉白。
」唐曰:「休矣,勿復言,此決辦不到者。
」劉曰:「果耶?」立拔刀斫唐,深入數寸。
帳下健兒聞聲至,縶劉,唐曰:「勿爾,此吾過也。
」揮劉曰:「速走!」因走筆上將軍書,言「劉固忠於吾,此次之變,咎在吾激之太過,彼實無罪,乞宥其一死」雲雲。
逾一日遂死。
劉後亡命為渠魁,而閻王在省垣,俄人忌之甚,卒由俄廓米窿爾招飲,伏兵擒之,縶送海參崴。
棒客 棒客,盜也。
棒客之在蜀,幾如鬍匪之在東三省,刀匪之在陝、甘也。
平日專以劫掠為事,擄人勒贖,乃其慣技。
所在州縣,若有中資以上之人家,不有所獻,必難安居,然猶不若鬍匪之兇殘也。
虬髯客經手無所失 武昌某傭於四川,積得五十四,垂老思歸,念孤身不能挾重資,乃裹入破絮,為丐者狀。
至重慶,過一酒肆,有七八人,衣冠俊偉,據上坐豪飲。
某往乞,坐中人不之顧。
久之,聲益哀,一少而俊者略顧而笑曰:「得五十金,尚不足耶?何乞為!」某大驚,遂長跪。
四座皆驚,顧而笑,一長髯者指某曰:「將汝絮裹來!」某自度不能隱,遂與之。
髯者解其繩繫而重為結束,縱橫十數結訖,擲之,曰:「汝第去,無動此結,此物終為汝有矣。
」謝而出。
某至石門,有兩人迎而笑曰:「元寶來矣。
」某大驚。
兩人將奪之,睨其絮裹,久之,撫其背曰:「與汝戲也,汝行矣!」某重覆以敝衣。
至巴陵境,有一人隨之行,或前或後。
某小憩,其人持其裹,將奪之,去敝衣,忽罵曰:「累乃公一日!」某請其故,曰:「汝識某髯,髯所經手,雖萬裡無失也。
但汝不宜以敝衣覆之,令人不見結耳。
」某大驚,去其衣,露裹而行。
至家,五十金無一缺者。
沈坦若遇虬髯 吳人沈坦若,精操縵彈棋之技,挾技以遊楚。
經道士洑,失舟,僅以身免,小泊沙際,信步至山椒一寺,見有虬髯岸幘者,從數人,散步於堂。
詢沈鄉貫,告以吳門。
問何所之,因言挾技至此,為陽侯所苦,俟易舟前進耳。
虬髯者曰:「君有此妙技,能從我遊乎?」沈許之。
即邀登大艦,揚帆而上。
行數日,至大澤中,渺無際岸,有數百艘來迎,入巨室,館於客舍,供張甚麗,左右使令,三尺童子外,皆美嬛也。
日相對手談,沈亦高妙,互有勝負。
間談文史,沈亦淹貫,未能屈也。
如是者三月。
一日,置酒相款,贈以詩曰:「不羨扶餘老此身,漫從河海寄修鱗。
知交若問行藏處,莫道虬髯是主人。
」並出千金為贈,曰:「請從此別,我亦從此逝矣。
」即命艇送至漢口。
盜有法水 秦有估客,負販遠行,過荒祠而息.渴甚,見神龕側有杯水,交二箸其上,即一舉盡上,投箸覆杯,復前行.至一村,叩門投宿,具晚餐,與主人對食.食方半,忽有一衣服襤褸髮蓬蓬若囚人者,自外入,即立主人側,主人不顧.須臾餐畢,主人入,其人亦隨入.已,主人復出,從客談,客因從容問頃所見為何許人,主人曰:「無之.」客因以告,曰:「此無乃鬼耶?不然,當為盜.」主人請搜索之.客久於行旅,善武技,恆以一鐡尺自隨.於是主客秉燭入內,搜索至牀側,客指曰:「在是矣.」主人視之,不見.其人忽縱起揮拳,毆主人仆地,趨欲出,客急追之。
其人方拔關,客以鐵尺擊之,傷其肩。
主人已蹶起,見客手鐵尺,揮舞力鬬,隱約有物,主人頓悟,舉糞穢沃之,其人立現,然猛甚,主客合搏之。
主人有妻有二子,一時併出,乃就縛。
詢其人何所來,來何為,則閉口不言。
村人聞其事,乃麕集,搜其身,得金珠銀幣甚多。
眾惡其不承,痛撻之。
其人顧客冷笑曰:「今日吾死,固當,然汝竊飲吾法水,吾死,汝能得幾日活耶?」檢其物,率皆近村人所失者;視其身,墨印為滿,隱隱滲入膚裏。
前數日,村中有少婦獨宿,為強暴所污,且席捲室中以去,婦羞憤自縊。
村人疑所為,訊之,終不承。
或以蜈蚣齧其臍,乃承,果所為也。
詰墨印,曰:「宿婦人,以此為紀念者。
」數之,得七十三。
村人怒,積薪焚之。
將舉火,客忽呼腹痛,宛轉欲絕。
眾知其人所為,一老者曰:「速焚之,令彼死,術當自解。
」焚之,且灌以油,須臾成燼。
客痛暈於地,已,復醒。
村人有知醫者,服以藥,下血升餘,始無恙。
盜匿藩署 周子迪方伯有親信家人某,劇盜也,日侍左右,雖劫案纍纍,縣中捕役鹹束手。
漸有指其為盜者,周亦微有所聞,察之綦嚴,然久而無據,遂寢之。
一日,周方宴客,回顧忽不見某。
少選某入,則面無人色,詰之,但張口不語。
正駭異間,忽一吏倉皇入,密白捕役何某挈多人來,言盜匿署中,請容其一入搜,允之。
何入,見某在堦墀,向前拽之。
某出刀相禦,鬬於庭,格格有聲。
未幾,某就擒,積案數十起,同日為之一清。
蓋縣境所有劫案,皆某一人所為,恆於夜深乘周熟睡,縋城而出,合署內外弗之覺也,何初亦巨盜,故某之蹤跡獨知之。
兩粵盜風之熾 兩粵盜風之熾,甲於通國,俗有男子三十不成事業便當落草之諺。
落草者,為盜也。
蓋粵人嗜利,而具冒險性質,見有利,輒趨之。
凡可以緻富救貧者,雖陷罪緻死,不之顧。
得金,則揮之如土。
既罄,無他術以謀生,即為盜矣。
粵人貧富之不均,甚於他省,富者極富,而貧者極貧。
貧人既無生計,饑寒亦死,為盜而為官所捕亦死,等是一死,而饑寒重迫,必死無疑,為盜雖犯法,然未必為盜者人人盡為官所捕,即捕,亦不過一死。
是不為盜則死在目前,且必無幸免之理,而為盜則非特目前不死,且可以僥倖不死。
既若此,是亦何樂而不為盜也。
粵人為盜者之心理蓋如此。
粵人之防盜也,法至周密。
巨室院中,皆有鐵網,以防盜之由屋而下。
牆垣至厚,均以淨磚砌成,攻之不易。
若典肆,則高其四周之垣墉,遙望之,直與城垣無異。
四角有瞭樓,更夫守之。
有警,則鳴鑼以告。
且有招募之勇士,持械守衞,日夕如臨大敵焉。
粵盜之借路 廣州城市中,商店人家,每於夜深聞有言笑步履聲,如驚呼之,則厲聲答曰:「吾輩借路,幹卿何事?」居民亦無如之何。
防之之法,既於天井網以鐵絲,復砌屋瓦成階級形,屋與屋之斷續處,貫以木橋,蓋以便擊柝者之夜行巡邏也。
光緒壬辰夏,汪仲虞太守大鈞需次羊城,方在書齋判牘,忽聞屋瓦作響,大驚而呼,則一石破鐵網而下,毀玻璃窗,旋亦寂然。
飛天蜘蛛 光緒時,粵有劇盜名飛天蜘蛛者。
其為盜也,不合羣,不持械,隻身入巨室,飛牆越壁如平地,人因名之曰飛天蜘蛛。
粵盜之收水打單 粵盜術至多,於明火執仗而外,有所謂收水打單者。
收水者,歲向商店收取例規也。
打單者,蓋選擇居民或商店之素稱殷實者,以紅紙作書一函,內開某某向某某暫借銀若幹兩,限於三日或五日內送至某處,屆時自有人在彼照收,不得遲誤等語。
其所索之銀,少則數百,多或數萬。
膽怯者得其書,不敢報官,如數輦而往。
盜則遣其黨於所約之地收之,且給收據以示信。
膽大者即報之官,派兵至所約交銀之處,捕其同黨,則盜魁已得他人警告,黨羽亦隱匿無蹤,窮搜不獲,其捕得者蓋百無一二也。
事後,盜魁必出其全力,以仇報告之人,其幸而獲免,不受其荼毒者,百中僅一二也。
故粵人既得打單,不敢告官者居多數。
惟打單之具名者,必為著名盜魁,如陸蘭清者,乃有打單之資格,否則不特他人受者置之不理,即同黨中人亦將與之大鬨,甚至處以死刑,以為私自打單也。
蘭清本文人,小試不售,無以為生,遂憤而為盜。
二十年間,一躍而為羣盜之首領。
雖殺人如草,然不妄殺,慷慨好施與,凡貧而無告者,必周之。
故官中欲捕蘭清,賞格至鉅萬,而終不獲。
蓋貧人甚德蘭清,惟恐其不至。
官軍嚴捕之時,鄉人爭匿蘭清,輾轉相隱。
所司雖奉嚴檄,必欲得蘭清,而終無如何也。
盜許保護佛山 光緒某年九月杪,佛山有迎神會七日。
先期有本地流民串通劫盜搶劫鎮市之謠,鎮人大恐。
一夜,忽街市徧貼傅贊開告白,謂佛山為商賈薈萃之區,乃軍餉從出之所,該處出會,不特不許手下人騷擾,並當力為保護雲雲,閤鎮人心始安。
自始至終,不特無搶劫之事,且翦綹失竊亦均無之。
粵盜打單於譚文卿 光緒朝,粵督譚文卿制軍鍾麟蒞粵有年,以予告歸,方受代而即行,人鹹異之。
蓋傅贊開前曾向之打單,索銀十萬,及聞譚有去任消息,復緻函去:「汝既去官,吾不索汝銀。
惟去任後,須限五日出境,否則繳銀五萬。
如不繳銀,須得汝頭。
」故行速也。
粵盜向某鎮軍打單 粵中有某鎮軍者,一日得盜書,欲借銀二萬兩,約日往取。
鎮軍特調親兵小隊駐署側,嚴為之備。
至期,署前兵衞嚴密,忽一達官乘綠呢轎,戈什哈數人前導至,言有要事來謁。
閽者甫持帖入,則轎已入大門,客叱戈什哈閉門,署前人錯愕不敢詰問。
入二門,亦如之。
客遂下輿,入花廳。
鎮軍肅衣冠出見,客即執其手,問曰:「二萬金備齊否?」鎮軍驚應曰:「已取之,未至也。
」客曰:「無妨,可即書一票,由銀號兌付可也。
」鎮軍不敢違,書與之。
客使其從者偕至銀號照驗,歸報客。
客因起謝,且告別,因曳鎮軍曰:「汝須送我一程。
」遂攜至江岸,始釋鎮軍登船去。
粵盜縛主人而要之送 粵盜以白晝劫掠為常,結黨成羣,橫行無忌。
然亦有用詭計者,每劫人家,輒三兩人,皆衣長衫,手紈扇,持名剌叩門報謁。
婢僕甫啟門,盜入,即以手槍擬之,而為之閉門,悉縛其家中人置一室,分入各屋,徧括細軟納之身,乃釋主人縛,且稱謝曰:「承惠既多,君宜相送。
」行數十步,乃縱主人婦。
旁人見其揖讓從容,方謂賢主嘉賓,異常款洽,而不知其為暴客也。
九龍山之盜 閩有九龍山,亦素稱盜藪,然不為近地之患,似一方之雄耳。
有自其中出者,謂儼然一國也。
世界之所有,無不具備,槍礮尤精美,物產豐饒,製造工巧,男多業農,女多業織,故終歲溫飽,可不外求。
據雲,二百餘年前,已嘯聚於此。
若以年代考之,或即明末遺民,以山作桃源也。
吳川多海盜 廣東有吳川縣,屬高州,地濱海,其南曰廣州灣,越南之役,租借於法。
其地海港紛歧,海水直薄縣城外,登高一望,汪洋無際,而海聲澎湃,昕夕震人耳。
有時夜午,海水忽發巨嘯,如龍吟聲,聞者心頓壯。
故生其地者,鹹富於冒險之性,往往孤身乘破船,破浪而行,顛播風濤中,夷然無懼色。
而為海濱生業者,又往往隨身入海底石窟中,數晝夜不起以為常。
是以其地多盜,彪悍善搏,挾利刃,其行如風。
焦四以盜墓緻富 廣州劇盜焦四,駐防也,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為業。
其徒數十人,有聽雨、聽風、聽雷、觀草色、泥痕等術,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時方卓午,雷電交作,焦囑眾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謂雖疾雷電,暴風雨,不得稍卻,有所聞見,默記以告。
焦乃屹立於嶺巔雷雨之中。
少頃,雨霽,東方一人歸,謂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焦喜曰:「得之矣。
」 翌晨,焦召集其徒,建篷廠於其地,日夜興工,力掘之。
每深一尺,必細辨其土質。
及掘至丈餘,陡聞崩裂聲,白煙一縷,自穴口噴出,約炊許而盡。
焦乃選有膽勇者數人,使手炬,坐竹筐,懸長繩以下。
謂若有不虞,當振鈴為號,以待救援。
約盡五丈餘繩,筐頓止。
逾時,有鈴聲,引下穴諸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