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制類

關燈
止此。

     諡上冠八字 雍正朝,和碩怡親王薨,賜諡曰「賢」。

    世宗眷念勿替,特旨以王生前所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諡號之上。

     壇班 舊制:南郊大祀,皇上先一日蒞壇,軍機大臣入直於西天門外直廬,章京各備短幾坐褥列坐帳房,略如扈從之儀,謂之「壇班」。

    光緒間,凡遇郊祀,皇上先一日在宮辦事,後蒞壇,次日禮成,還宮辦事,軍機大臣仍入直於隆宗門內直廬,無所謂「壇班」矣。

     坤寧宮祀神 坤寧宮為神版所在,每歲二月初,帝、後同在坤寧宮喫肉,妃嬪以次鹹入座,且分賜散秩大臣、侍衞,皆行一叩首禮而跪。

    俟肉熟,人各一大塊,佐以椒鹽,食後進茶,不設筯,手劈之,故侍衞多懷紙入內,以備拭手。

    乾隆季年,首領太監私偷整肉,以冷肉及瘦殘皮骨充數,高宗怒,令總管太監劉成專管,每日食肉,加派禦前、乾清門侍衞各一員,與喫肉者一體分食,如有仍前弊端,據實具奏,務將總管太監全行治罪,太監劉成亦加倍治罪。

     射牲 古禮:王祭於廟,親射牲以獻。

    坤寧宮祀神,犧牲入,皇上迎出戶,俟牲進,皇上隨入,跪視庖人執鸞刀屠割畢,方叩頭興,即古「射牲」遺意。

     遣官祭告嶽瀆 康熙丙子正月,天子為元元祈福,遣大臣分行祭告。

    二十七日,上禦保和殿,頒賜冊文、香帛,給禦蓋一,龍纛二,禦仗二,凡四海、五鎮、五嶽、四瀆、闕裡、長白山、帝王陵共五十九處。

    遼東廣寧混同江北海之神,山東萊州府東海之神,山西蒲州府西海之神,廣東廣州府南海之神;遼東廣寧北鎮毉巫閭山之神,山東青州府東鎮沂山之神,陝西鳳翔府西鎮吳山之神,山西平陽府中鎮霍山之神,浙江紹興府南鎮會稽山之神;山東濟南府東嶽泰山之神,陝西西安府西嶽華山之神,河南河南府中嶽嵩山之神,湖廣衡州府南嶽衡山之神,山西大同府北嶽恆山之神;四川成都府江瀆之神,河南南陽府淮瀆之神,河南懷慶府濟瀆之神,山西蒲州府河瀆之神;至聖先師闕裡;兀喇地方長白山之神;河南開封府太昊伏羲氏陵,陳州商高宗陵,西華周世宗陵,陳州河南河南府漢光武陵,孟津宋太祖陵,鞏縣太宗陵,鞏縣真宗陵,鞏縣仁宗陵,鞏縣湖廣衡州府炎帝神農氏陵,酃縣湖廣永州府帝舜有虞氏陵,寧遠九疑山山西平陽府女媧氏陵,趙城商湯王陵,榮河陝西延安府黃帝軒轅氏陵,中部陝西西安府周文王陵,鹹陽 武王陵,鹹陽成王陵,鹹陽康王陵,鹹陽漢高祖陵,涇陽文帝陵,府城東宣帝陵,長安唐高祖陵,三原太宗陵,九嵕山憲宗陵,涇陽後魏文帝陵,富平山東兗州府少昊金天氏陵,曲阜帝堯陶唐氏陵,東平直隸大名府顓頊高陽氏陵,滑縣帝嚳高辛氏陵,滑縣商中宗陵,內黃直隸順天府金太祖陵,世宗陵,明宣宗陵、孝宗陵、世宗陵俱天壽山,塞外起輦谷元太祖陵、世祖陵俱在順天府望祭,浙江紹興府夏禹王陵會稽山,江南江寧府明太祖陵鍾山,遼東廣寧遼太祖陵木葉山。

     救護日月 日月之蝕,官署例當救護。

    每屆期,官必於大堂行禮,則公服升堂,望空叩拜,陰陽生暍報初虧某時,食甚某時,復圓某時,是時伐鼓、鳴金,雜以砲仗爆竹,喧嚷不絕,直至過時而止。

     光緒庚子拳亂,天津為八國聯軍所據,尚未交還,值日食,直督在保定,欲舉行救日禮,乃照會八國聯軍都統,其略曰:為照會事:照得赤馭經天,普照萬物,乃天道之常。

    茲查有一巨物,其形如蛤,欲於某月某日大張其口,將日鯨吞。

    屆時必天地幽閉,人物不生,實屬異常慘變,本部堂不忍坐視,至時將躬率所部,鳴金放砲,以使此蛤形怪物,驚懼而逃,不至重為民害。

    誠恐貴部下軍士人等,耳目未經習慣,難免疑慮驚皇,為此合行照會貴□□,請煩查照可也。

    須至照會者。

     禱雨 定制:久旱、久雨,宮廷、官署無不緻禱。

    然遣員恭代者為多,間有帝、後親禱者。

    康熙某年孟夏,久旱,上虔誠祈禱,由乾清門步禱至天壇,諸王大臣皆雨纓素服從,未至天橋,濃雲驟合,立降甘霖。

    乾隆己卯,旱,上屢禱於三壇、社稷,雨不時降,乃步禱於天壇,次夕,澍雨普被,歲仍大稔。

    上詠《喜雨詩》誌之。

     乾隆壬戌,特旨每歲己月擇日行常雩禮,如冬至郊壇之制。

    皇帝躬詣行禮,衣服、旗幟皆用皁色。

    如常雩未得雨,先祈天神、地祇、太歲三壇,次祈社稷,遣官各一人,皆七日一告祭,各官鹹齋戒陪祀。

    如仍不雨,還從神祇等壇,祈禱如初。

    旱甚,乃大雩。

    皇帝躬禱昊天上帝於圜丘,不設鹵簿,不除道,不作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三獻樂止,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為八列,各執羽翳,歌高宗禦製《雲漢詩》八章,餘與常雩儀同。

    祭後雨足,則報祀。

     乾隆間,京師大旱,孝聖後於禦園龍神祠內,步行親往禱雨,旋即渥沛甘霖。

    宮中禱雨之文,謂之《木郎詞》,三十餘句,以三四五七言為句,類漢時郊祀樂章。

     光緒戊寅,晉、豫奇荒,畿輔亢旱,朝廷議蠲、議賑,大沛恩施,下詔責躬,至有「天降鞠兇何不移於宮廷」之語。

    二月初五日,諭內務府,將宮闈應用之需,力加裁節,減省浮費,以益賑需。

    孝貞、孝欽兩後率德宗露禱,長跽三四小時,仰望星月皎然,至於慟哭。

    舊例:祈雨疏文,由翰林院撰擬。

    此次特命南書房恭進,辭語迫切,幾踰桑林之禱,具名稱臣某某氏、某某氏率子男某某,亦創舉也、南齋撰進稱「妾臣」,禦筆去「妾」字。

     光緒壬寅,晉省自春徂夏,亢旱異常,祈禱不應。

    先是,四月二十六日,巡撫命設壇南關外。

    二十七日黎明,傳諭閉南門,升大堂,斬旱龍一條,率司道步出西門,至關帝廟拈香畢,命司道入城辦公,巡撫宿廟內,虔禱三日。

    二十七八日連得小雨,二十九日略大,巡撫即於二十九日入城。

    五月初一日,雨稍大,夾冰雹,初二三日連得雨甚小,四鄉均未霑足。

    巡撫率司道詣關帝廟謝降,派員至邯鄲迎鐵牌,至忻州楊娘娘廟迎神來省祈禱。

    自是厥後,迄未得雨,而農田望雨尤切,四鄉有一種名油旱蟲者,食穀苗幾盡。

    祗四十餘州、縣略有水田,尚有庶幾之望,此外則異常乾旱,不能種植。

    近省城設壇二十四處,地方官每日拈香。

    南關外另設七龍壇,壇內糊紙龍七,形狀奇偉,並捉獲旱龍如蝦蟆、蚊豕之類殺之,以民間龍軍所生幼孩十二,衣赭衣,祈禱諷經,壇上置母豬,以鐵器熱火烙豬尾。

    各神廟鹹焚冥幣,諭民間能捉獲旱魃,即俗名「墓虎」者,予以重賞。

    沿街鋪戶,皆淘井汲水注缸內,種柳枝,供奉水神。

    或遇天陰,則譙樓鳴鐘、擊鼓,以迓雨神。

    種種方法,皆優為之,迄不應驗。

     光緒辛醜,長安苦旱,孝欽後命大臣禱雨太白山,果獲甘霖。

    禦製申謝之文,泐石山巔,碑首全題皇太後徽號,前代碑碣文字無此例也。

     宮庭有祈雨之事,後妃、宮眷皆沐浴齋戒。

    德宗禱於宮壇,佩一三寸高之玉牌,上鐫「齋戒」二字,凡皇帝從官皆佩之。

    孝欽後妝飾,不禦珠玉,服淺灰色衣,無緣飾,巾履亦然。

    飲食僅牛奶、饝饝二物,宮眷則食白菜煮飯。

    禱之前,孝欽方入殿,有一太監跪呈柳枝一束,孝欽折少許,插於髻,宮眷等皆然,德宗則插於冠。

    插柳畢,太監李蓮英跪奏諸事已備,乃羣從孝欽步行,至孝欽宮前之一室。

    宮中置方案一,上置黃表一折,玉一方,硃砂少許,小刷二,旁案列甆瓶,中插柳。

    孝欽之黃緞褥鋪案前,案置香爐一,燃炭,孝欽取檀香少許,投之爐,乃跪於褥,宮眷皆後跽,默誦禱詞。

    詞曰:「敬求上天憐憫,速賜甘霖,以救下民之命,凡有罪責,祈降餘等之身。

    」默誦三過,行三跪九叩畢,乃出。

     國初祭儀尚右 凡祭祀,明堂禮儀皆尚右,神位東嚮者為尊,其餘昭穆分列。

    故禮親王以宗老,孔定南以藩長,皆居右班。

     袷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 乾隆中,高宗定宗廟執事禮,悉用近支宗室,駿奔襄贊。

    故歲暮,太廟袷祭捧帛、執爵諸執事官,皆聖祖以下宗室諸王公、將軍充之。

    先期由宗人府傳知各執事員,俟具奏後,應於十二月之三六九日,敬赴太廟演禮,并特賜花翎以優寵之。

    【後凡各員有未經賞賜翎支者,即令屆期借戴。

    】若有託故不到,即將該員並該管學長,一併嚴參。

     皇後入廟 古制:後先帝崩,則祔祀於廟,設位於其姑下。

    然遇行袷祭之禮,動多關礙。

    至明世宗,預祧仁宗,以方後入祔,益非法矣。

    國朝定制:後先崩,暫奉安神主於奉先殿夾室中。

    孝敬後、孝賢後、孝儀後皆沿是制也。

     祧廟 自商、周尊契、稷為始祖,歷代追崇四親帝號,供奉太廟,而開創之君轉居其下。

    及親盡,祧廟時,太祖始正南向之位,非歷有百年,其典不備。

    如唐之憲、懿,宋之僖、宣,屢經罷復,識者譏之。

    本朝太祖肇基東土,撫有寰區,追崇原廟四聖神主,即安奉於太廟後殿。

    遇四時祭享,遣親王一人為之攝祭;元旦令節,萬壽節日,遣官緻祭;每歲袷祭,則命覺羅官恭捧四聖神主,合祭於太廟中,禮成,仍安奉於後殿。

    時享之日,既不預九廟之數,復不壓高廟南向之尊。

     緻祭賜奠之儀 蒙古外藩王、貝勒及呼圖克圖死,皆遣官緻祭,或賜奠。

    緻祭者有祭文,使者行一跪三叩首禮;賜奠者,使者至,立奠三爵而已。

    然賜奠之禮,隆於緻祭也。

    使回,有私覿羊幾頭、馬幾匹、駝幾隻,或佐以銀者,使者反其銀與駝,或取一、二羊,或取一、二馬而已,貧者猶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