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役類

關燈
胥役須點卯 胥役,皆在官之人也,大小衙署皆有之,以法定之期,赴署報到候驗也。

    李存義有役謠雲:「五更飯罷走畫卯。

    」今衙署中猶有卯期、點卯、卯數等語。

     州縣署有所謂三班六房者,合胥役而言之也。

    牧令初蒞任,於行香、放告、閱獄、巡城諸事外,尚有點卯之具文。

    點時,於三班六房按照清冊點驗卯名,然每項大率僅到數人,唱名之時,到者為不到者代應之。

     崇文門胥役之需索 榷稅之關,以京師崇文門胥役為最侈且暴,言官屢劾,諭旨屢誡,而積習如故也。

    商賈行旅,固莫敢或抗矣。

    凡外官入都,官職愈尊,則需索愈重,大臣展覲,亦從無與較者。

    乾隆時,吳江陸朗夫中丞燿以山東布政使陛見,關吏所索過奢,陸不能與,乃置衣被於外,攜一僕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稅為!」既入,從故人借衾褥,事竣,還之而去。

     崇文門胥役之於過客,遇有食物,羣攫食之。

    道光時,有何某者,嗜鼻煙,每行,必攜精美古壺十數具,皆貯佳品。

    一日入城,盡為胥所攫,何大憤,因告其友周某。

    周曰:「此易耳,當為君報之。

    」因研疥痂末入鼻煙,貯八九壺,偽為過客,入崇文門。

    役得煙壺,甚喜,復攫之。

    越十餘日,周復入城,見役皆疥,大笑。

    胥詰之,周從容語前事,胥皆怒,周曰:「疥已入臟,急懺猶可治,不然,爛死矣。

    」眾懼,跪乞其方,誓以後不再索難。

    周因與藥,並屬急須懺罪。

    越數日,疥者皆瘥,自是詰客稍寬矣。

     左文襄以大拜入覲,入都,進崇文門,行李甚夥。

    門者留難,索巨賄,始放入。

    時崇文門監督為某邸,翌晨,文襄入覲,至朝房,見某邸來,將詰之。

    某邸遽向文襄拱手曰:「公昨入城,何必賞若輩以多金!」再三稱謝。

    文襄不及措詞,唯唯而已。

     林清曾為胥役 林清,大興人,先世居紹興,父北徙,僑居大興黃村之宋家莊,充南路巡檢司書吏。

    少無賴,父捶撻之,不克悛。

    屏處藥肆習商,體生瘍疽,遂見逐,大困,為宣武傭役,擊柝守夜。

    父卒,充黃村書吏,旋被革,乃往江南充糧道署役,又役於丹陽縣署。

    有口給,能營賄賂,所得即散棄若糞土。

    及事覺,官繩以法,乃潛逃,尋入天理教。

    嘉慶癸酉,遂為亂。

     某夫人吆喝胥役 長沙嶽麓山之雲麓峯,為最高處,歲重九,郡人相率登高。

    同治某年九日,莊心盦方伯賡良方為善化令,其夫人某氏往遊,憇於某觀,觀中道人設果茗相享。

    有院生六七人【山下有嶽麓書院。

    】過門外,胥役吆喝,眾不服,呵叱之聲達於內室。

    夫人詢知之,正色責胥役曰:「奴輩太無知,寧不知汝主人為善化一縣人之父母官耶?汝主人是眾相公之父,我即是眾相公之母,子見母,奚為不可,也值得一吆喝耶?」眾無言,相率趨出。

    一時聞之者,鹹服其有權術。

     胥吏之名稱 胥吏,公家所用掌理案牘之吏也,各治其房科之事,俗稱之曰書辦。

    凡部院衙門之吏,以役分名,有堂吏、門吏、都吏、書吏、知印、火房、獄典之別,統名曰經承。

     舍人 世稱常關之書吏曰舍人。

     號房柬房 官署之司投刺、通謁及傳達文書之事者,曰號房,一曰柬房,蓋類於胥者也。

     代書須考充 代書,州縣署有之,當行政、司法混合時代,以代訴訟者書寫狀紙者也,必考充。

    牧令初蒞任,輒於放告之前考之,先期牌示,某月日招考代書。

    是日也,官高坐堂皇,應考者靜候點名給卷,試以策論或告示,所命題率為清訟息爭、奉公守法等語。

    揭曉所取,八名或六名,給以戳記,蓋書狀時所鈐以為證也。

    且訴訟者之狀紙,無論誰某主稿,必有戳而始為合式,否則官必斥之曰白稟不收,或批曰違式特飭。

     例吏利 陸清獻公隴其嘗曰:「本朝大弊,隻三字,曰例吏利。

    」郭筠僊侍郎嵩燾曰:「歷朝風氣,皆名利遞嬗,如西漢好利,東漢好名;唐好利,宋好名;元好利,明好名;國朝好利。

    」又曰:「漢、唐以來,雖號為君主,然權力實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

    故西漢與宰相、外戚共天下,東漢與太監、名士共天下,唐與後妃、藩鎮共天下,北宋與奸臣共天下,南宋與外國共天下,元與奸臣、番僧共天下,明與宰相、太監共天下,本朝則與胥吏共天下耳。

    」 各部書吏主案牘 各部司官,不習吏事,堂官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