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類
關燈
小
中
大
審視,擇所愛者留置左右,餘皆庋之於庫。
某年,直隸總督進黃緞衣一襲,以珍寶綴成大牡丹花,葉以翡翠製之,光彩奪目,孝欽大喜,元旦曾一衣之。
兩廣總督所進為珍珠四囊,囊各數千粒,大小如一,光色相同。
妃嬪進手巾香皂,以孝欽極愛妝飾也。
太監宮女進餅餌。
禮物既多,陳列數屋皆滿,必俟孝欽有命始可移動。
祀竈節前後,孝欽即命停止召見。
除夕之晨,孝欽徧禮神佛祖宗。
禮畢,入宮者絡繹不絕,計有孝欽之嗣女固倫公主,醇王、恭王、慶王之福晉,洵、濤二貝勒之夫人,又有非近支而先世得有封號者及滿洲大員之妻女。
既見孝欽,退至他室休息。
午後二時,鹹集於殿,以次序立,由皇後率領行禮,即辭歲也。
禮畢,各賞紅緞平金荷包一個,中裝小銀錁一錠,以押歲。
除夕奏樂,達旦始已。
孝欽召集來賓,擲骰為戲,宮眷各得犒銀,多者銀二百元。
孝欽坐久而倦,乃以銀元擲之地,宮眷欲博其歡也,盡力奪之。
夜半,陳炭於銅盤,熾以取暖。
盤以銅為之,置房中,內燃闆炭,孝欽取松枝少許,投之盤,宮眷亦各折小枝及大塊松香以入之。
頃刻,滿室氤氳,蓋取吉羊之意也。
是時,宮眷或裹餃、剝蓮實,以充元旦之食品,蓋元旦不食飯也。
天將明,孝欽略睡。
及醒,宮眷進食品數盤,分盛蘋果、青果、蓮子。
蘋果者,取其平安;青果者,取其長青。
孝欽受之,以「汝等平安」之吉語為答。
梳洗畢,羣向之賀年,次及於德宗隆裕後。
宮眷無事,侍孝欽觀劇,晚戲既畢,則命太監奏樂,孝欽自唱,宮眷和之。
又命太監唱,唱不成聲者,眾皆笑,孝欽顧而樂之,惟德宗訖無笑容。
一日,宮眷德菱詢以何故不樂,德宗但以英語之祝新年佳勝一語為答。
正月初二日之晨,孝欽上殿禮財神,宮眷亦隨叩。
新年五日,宮眷日侍孝欽博。
初十日為隆裕後萬壽,是日禮節,略與德宗萬壽禮同:宮眷先遞如意,繼叩頭,隆裕立而受之,蓋以宮眷皆隨侍孝欽,故示謙也。
向例,帝後妃不同食,惟萬壽日則會餐。
孝欽命宮眷二人至德宗宮,承候設席。
食時,不及在孝欽宮中之肅靜,宮眷在側可談話,食酒肴。
坐席之始,妃斟酒奉德宗、隆裕,席終,宮眷復命。
眾知孝欽派往,不過監視之意,故亦無可報告也。
十五日為燈節,夜懸各燈,或如鳥獸,或如花果,悉以白紗製之,上加彩繪。
有一燈為龍形,約長十五尺,支以十竿,太監十人執之,又一監在前,執一燈球,取龍戲珠之意。
各處音樂齊奏,燈光月色交相輝映,並放花炮。
以夜間露重,則有木屋,可移動,孝欽率宮眷坐於中觀之。
放數小時,夾以鞭炮。
此夜乃新年之結局也,次日,來賓皆出宮。
除夕元旦之風景 除夕元旦風景,凡繁盛處所,大略相同。
除夕之日,街市商店交易輒至天明,遊者採辦年貨者,至是更擁擠。
及夜,寺廟之禮神者車馬往來,幾弗能過,而乞丐之集於道旁者尤夥。
至買賣之盛者為香燭店、年畫鋪、風箏紙鳶店、玩物攤,其他如茶食店、廣貨鋪、雜貨鋪、茶葉店、首飾店、典質鋪,人亦擁擠。
惟戲園,則先數日而已輟演。
時至中夜,多爆竹聲,蓋比戶已迎竈君下界矣。
元旦,雖極繁盛之街衢,皆閉門息業,惟見有婦女進香於寺廟遊行於通衢而已。
午後,則茶館戲園遊人甚多。
黃陂之歲暮新年 黃陂居民,以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小除夕,凡耕具織具均置空室,祀送竈神。
至除夕之日,老幼男女,五鼓即起梳洗,手持香至祖墓,名曰標山,請祖先回家度歲喫年飯。
或家有新喪者,其戚友於是日必攜肴燭冥鏹,叩靈辭歲。
至夕,接竈出行,即行拜年禮:首為天地君親師,次祖先,次父母,拜畢燃爆竹,開門上廟。
初一日謁宗族,初二日謁舅氏,初三日謁外舅外姑。
年前有新喪者,孝子白袍墨套,冠無緯空梁冠,以有服兄弟二人衣白袍者作陪,至戚族家叩首謝孝,曰管新靈。
宮廷新年玩具 宣宗之孝全後,為承恩公頤齡女。
幼時隨宦蘇州,明慧冠時,曾仿世俗所謂乞巧闆者,斲木片若幹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為宮中新年玩具。
立春日打春 立春日,迎春東郊,省城府城由知府主政,縣城由縣令主政。
先期,禮房吏呈紅單,開列禮節。
前一日,將事各官鹹朝服乘顯轎,列全副儀仗出東門,行迎春禮。
且或借優伶冠服,招雇貧人乞丐,令衣之以隨行。
時東郭外之壇廟中,供設紙紮之勾芒神,即俗呼太歲者。
又土牛紙牛各一,土牛之製,以闆凳一條,塗以爛泥,裹以蘆蓆而已;紙牛,則依欽天監所頒,以五色紙紮成,空其中實以五穀,即翼日各官所鞭打者也。
官蒞壇廟,先祭,一跪三叩首,乃迎神與牛以歸。
立春既屆,各官又朝服將事,重行祭禮。
禮畢,各執絲鞭打牛,五穀紛墮於地,則謂豐登有兆,相率稱賀而散。
立春日之春色 迎春之典,各省惟府縣官衣朝服,坐顯轎,陳設儀仗、萬民傘、德政牌,行城中一周而已。
廣州則由商店斂貲,雇妓或小家女子之有姿首者,扮演故事,坐方榻,以二人舁之,隨官輿後,遊城市,謂之春色。
次日,又舁往各官署乞賞,所費亦不貲。
庚子西安行宮之立春 光緒庚子十二月立春,先一日迎春,祀勾芒神。
京都舊例,是日,應由順天府進春牛及春山寶座,庚子雖在行在,亦與順天無異。
特選畫工依欽天監頒行之式,寫《春牛圖》進呈,而順天府亦寫圖由驛馳至,同於是日呈進。
立春日,宮中以大盤二,各盛生蘿蔔二條,鏤字為聯,分呈兩宮,謂之咬春。
內監有善鏤字者,刻畫甚精,沿明制也。
元旦立春 諺雲:「百年難遇歲朝春。
」青浦諸聯於乾隆壬辰、辛亥,嘉慶庚午,三遇之。
元旦上元曲宴宗室 嘉慶以前,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於乾清宮及奉三無私殿,皆用高椅盛饌,每二人一席,賦詩飲酒,行家人禮。
祭堂子 京諺有三不問,堂子祭典其一也。
順治甲申,建堂子於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祭神殿五間南嚮,上覆黃琉璃瓦,前為拜天圜殿,八面櫺扇北嚮;東南土神殿三間南嚮,即古之國社也,所以祀土穀而諸神祔焉。
中植神杆,以為社主,諸王亦皆有陪祭之位,神杆為大社惟松東社惟柏之制。
光緒庚子之變,八國聯軍入京師,為日本人圈入使館界內,殿宇皆廢,僅餘視牲亭,上蓋黃琉璃瓦風剝雨瀝,頹敗不堪矣。
或謂堂子之神曰武篤,本貝子,或曰非也,乃明將軍劉綎。
劉以勇聞天下,死之日,口齧一卒,脅挾二卒,足踐二卒,見者猶懍懍也。
定鼎後,劉屢在宮中作祟,故太祖設堂子之祭以禳之。
劉為明桂王部下大將,所部嘗持鹿角,遇敵則布為方陣,雖有萬馬,不能前矣。
太祖以計擒之,劉至死猶揮刀殺數十人,太祖遙望見之,詫為天神下降。
或曰,此為明之鄧將軍。
鄧嘗隸島帥毛文龍部下,善戰,沒而有靈,立廟島上。
太祖起兵時,戰急甚危,禱之,顯靈,脫於難,立廟遼陽,每祭必先之,元旦亦先必謁廟,躬奠緻敬,否則宮中時時為厲。
或曰將軍為明之有功將帥,戰沒海上者也。
然明將之死於遼事,無鄧將軍其人者。
萬曆間征朝鮮,副將鄧子龍數有功,戰死海上,豈其神邪?或曰開國初,太祖常微服至遼東,以覘形勢,為邏者所疑,子龍知非常人,陰送出境,太祖篤於舊誼,遂祔祀於社以祀之。
堂子牆外,松柏成林,滿人欲請神杆者具呈禮部,任擇其一,仍以稚者補之。
祭堂子時,皇太後在慈寧宮,親令妃嬪煮肉以進。
祭畢,撤賜諸大學士,邸抄所載某某謝賞神肉恩是也。
旗員亦祭堂子,祭畢,家人席地而坐,拔刀切肉大肆飲啖,所謂喫跳神肉是也。
間亦餽送朋友,然非莫逆者不能得。
至其典禮,則每歲正月初一日,皇帝率王公、滿洲一品文武各官詣堂子,行拜天禮。
前期十二月二十六日,內務府官詣坤寧宮請神,送往堂子。
至除夕,內務府派員於圜殿內焚舊紙錢,欽派總管大臣一人,率諸王長史或一等護衞,於圜殿內掛新紙錢,總管大臣於殿內高案下所立杉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諸王長史護衞等,依次各掛紙錢二十七張。
初二日奉神還宮。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司俎官一人、司俎一人,於堂子圜殿內高案下杉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陳時食一盤、醴酒一盞於案。
別設小案,陳椀二,一實酒一虛設。
司香上香,奏三弦琵琶之內監二人,坐於圜殿外角路西東嚮;鳴拍闆拊掌之守堂子人,坐於東西嚮;司俎官立於圜殿外階下之東。
司祝進跪,司香授盞,司祝接盞獻酒,司俎官贊鳴拍闆,即奏三絃琵琶,鳴拍闆拊掌,舉盞以獻。
凡六獻,每獻,司俎官贊歌鄂囉囉,守堂子人歌鄂囉囉。
獻畢,以盞授司香,司祝一叩興,合掌緻敬,司俎官贊停拍闆,三絃琵琶拍闆暫止。
司香授神刀,司祝接神刀進,司俎官贊鳴拍闆,即奏三
某年,直隸總督進黃緞衣一襲,以珍寶綴成大牡丹花,葉以翡翠製之,光彩奪目,孝欽大喜,元旦曾一衣之。
兩廣總督所進為珍珠四囊,囊各數千粒,大小如一,光色相同。
妃嬪進手巾香皂,以孝欽極愛妝飾也。
太監宮女進餅餌。
禮物既多,陳列數屋皆滿,必俟孝欽有命始可移動。
祀竈節前後,孝欽即命停止召見。
除夕之晨,孝欽徧禮神佛祖宗。
禮畢,入宮者絡繹不絕,計有孝欽之嗣女固倫公主,醇王、恭王、慶王之福晉,洵、濤二貝勒之夫人,又有非近支而先世得有封號者及滿洲大員之妻女。
既見孝欽,退至他室休息。
午後二時,鹹集於殿,以次序立,由皇後率領行禮,即辭歲也。
禮畢,各賞紅緞平金荷包一個,中裝小銀錁一錠,以押歲。
除夕奏樂,達旦始已。
孝欽召集來賓,擲骰為戲,宮眷各得犒銀,多者銀二百元。
孝欽坐久而倦,乃以銀元擲之地,宮眷欲博其歡也,盡力奪之。
夜半,陳炭於銅盤,熾以取暖。
盤以銅為之,置房中,內燃闆炭,孝欽取松枝少許,投之盤,宮眷亦各折小枝及大塊松香以入之。
頃刻,滿室氤氳,蓋取吉羊之意也。
是時,宮眷或裹餃、剝蓮實,以充元旦之食品,蓋元旦不食飯也。
天將明,孝欽略睡。
及醒,宮眷進食品數盤,分盛蘋果、青果、蓮子。
蘋果者,取其平安;青果者,取其長青。
孝欽受之,以「汝等平安」之吉語為答。
梳洗畢,羣向之賀年,次及於德宗隆裕後。
宮眷無事,侍孝欽觀劇,晚戲既畢,則命太監奏樂,孝欽自唱,宮眷和之。
又命太監唱,唱不成聲者,眾皆笑,孝欽顧而樂之,惟德宗訖無笑容。
一日,宮眷德菱詢以何故不樂,德宗但以英語之祝新年佳勝一語為答。
正月初二日之晨,孝欽上殿禮財神,宮眷亦隨叩。
新年五日,宮眷日侍孝欽博。
初十日為隆裕後萬壽,是日禮節,略與德宗萬壽禮同:宮眷先遞如意,繼叩頭,隆裕立而受之,蓋以宮眷皆隨侍孝欽,故示謙也。
向例,帝後妃不同食,惟萬壽日則會餐。
孝欽命宮眷二人至德宗宮,承候設席。
食時,不及在孝欽宮中之肅靜,宮眷在側可談話,食酒肴。
坐席之始,妃斟酒奉德宗、隆裕,席終,宮眷復命。
眾知孝欽派往,不過監視之意,故亦無可報告也。
十五日為燈節,夜懸各燈,或如鳥獸,或如花果,悉以白紗製之,上加彩繪。
有一燈為龍形,約長十五尺,支以十竿,太監十人執之,又一監在前,執一燈球,取龍戲珠之意。
各處音樂齊奏,燈光月色交相輝映,並放花炮。
以夜間露重,則有木屋,可移動,孝欽率宮眷坐於中觀之。
放數小時,夾以鞭炮。
此夜乃新年之結局也,次日,來賓皆出宮。
除夕元旦之風景 除夕元旦風景,凡繁盛處所,大略相同。
除夕之日,街市商店交易輒至天明,遊者採辦年貨者,至是更擁擠。
及夜,寺廟之禮神者車馬往來,幾弗能過,而乞丐之集於道旁者尤夥。
至買賣之盛者為香燭店、年畫鋪、風箏紙鳶店、玩物攤,其他如茶食店、廣貨鋪、雜貨鋪、茶葉店、首飾店、典質鋪,人亦擁擠。
惟戲園,則先數日而已輟演。
時至中夜,多爆竹聲,蓋比戶已迎竈君下界矣。
元旦,雖極繁盛之街衢,皆閉門息業,惟見有婦女進香於寺廟遊行於通衢而已。
午後,則茶館戲園遊人甚多。
黃陂之歲暮新年 黃陂居民,以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小除夕,凡耕具織具均置空室,祀送竈神。
至除夕之日,老幼男女,五鼓即起梳洗,手持香至祖墓,名曰標山,請祖先回家度歲喫年飯。
或家有新喪者,其戚友於是日必攜肴燭冥鏹,叩靈辭歲。
至夕,接竈出行,即行拜年禮:首為天地君親師,次祖先,次父母,拜畢燃爆竹,開門上廟。
初一日謁宗族,初二日謁舅氏,初三日謁外舅外姑。
年前有新喪者,孝子白袍墨套,冠無緯空梁冠,以有服兄弟二人衣白袍者作陪,至戚族家叩首謝孝,曰管新靈。
宮廷新年玩具 宣宗之孝全後,為承恩公頤齡女。
幼時隨宦蘇州,明慧冠時,曾仿世俗所謂乞巧闆者,斲木片若幹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為宮中新年玩具。
立春日打春 立春日,迎春東郊,省城府城由知府主政,縣城由縣令主政。
先期,禮房吏呈紅單,開列禮節。
前一日,將事各官鹹朝服乘顯轎,列全副儀仗出東門,行迎春禮。
且或借優伶冠服,招雇貧人乞丐,令衣之以隨行。
時東郭外之壇廟中,供設紙紮之勾芒神,即俗呼太歲者。
又土牛紙牛各一,土牛之製,以闆凳一條,塗以爛泥,裹以蘆蓆而已;紙牛,則依欽天監所頒,以五色紙紮成,空其中實以五穀,即翼日各官所鞭打者也。
官蒞壇廟,先祭,一跪三叩首,乃迎神與牛以歸。
立春既屆,各官又朝服將事,重行祭禮。
禮畢,各執絲鞭打牛,五穀紛墮於地,則謂豐登有兆,相率稱賀而散。
立春日之春色 迎春之典,各省惟府縣官衣朝服,坐顯轎,陳設儀仗、萬民傘、德政牌,行城中一周而已。
廣州則由商店斂貲,雇妓或小家女子之有姿首者,扮演故事,坐方榻,以二人舁之,隨官輿後,遊城市,謂之春色。
次日,又舁往各官署乞賞,所費亦不貲。
庚子西安行宮之立春 光緒庚子十二月立春,先一日迎春,祀勾芒神。
京都舊例,是日,應由順天府進春牛及春山寶座,庚子雖在行在,亦與順天無異。
特選畫工依欽天監頒行之式,寫《春牛圖》進呈,而順天府亦寫圖由驛馳至,同於是日呈進。
立春日,宮中以大盤二,各盛生蘿蔔二條,鏤字為聯,分呈兩宮,謂之咬春。
內監有善鏤字者,刻畫甚精,沿明制也。
元旦立春 諺雲:「百年難遇歲朝春。
」青浦諸聯於乾隆壬辰、辛亥,嘉慶庚午,三遇之。
元旦上元曲宴宗室 嘉慶以前,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於乾清宮及奉三無私殿,皆用高椅盛饌,每二人一席,賦詩飲酒,行家人禮。
祭堂子 京諺有三不問,堂子祭典其一也。
順治甲申,建堂子於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祭神殿五間南嚮,上覆黃琉璃瓦,前為拜天圜殿,八面櫺扇北嚮;東南土神殿三間南嚮,即古之國社也,所以祀土穀而諸神祔焉。
中植神杆,以為社主,諸王亦皆有陪祭之位,神杆為大社惟松東社惟柏之制。
光緒庚子之變,八國聯軍入京師,為日本人圈入使館界內,殿宇皆廢,僅餘視牲亭,上蓋黃琉璃瓦風剝雨瀝,頹敗不堪矣。
或謂堂子之神曰武篤,本貝子,或曰非也,乃明將軍劉綎。
劉以勇聞天下,死之日,口齧一卒,脅挾二卒,足踐二卒,見者猶懍懍也。
定鼎後,劉屢在宮中作祟,故太祖設堂子之祭以禳之。
劉為明桂王部下大將,所部嘗持鹿角,遇敵則布為方陣,雖有萬馬,不能前矣。
太祖以計擒之,劉至死猶揮刀殺數十人,太祖遙望見之,詫為天神下降。
或曰,此為明之鄧將軍。
鄧嘗隸島帥毛文龍部下,善戰,沒而有靈,立廟島上。
太祖起兵時,戰急甚危,禱之,顯靈,脫於難,立廟遼陽,每祭必先之,元旦亦先必謁廟,躬奠緻敬,否則宮中時時為厲。
或曰將軍為明之有功將帥,戰沒海上者也。
然明將之死於遼事,無鄧將軍其人者。
萬曆間征朝鮮,副將鄧子龍數有功,戰死海上,豈其神邪?或曰開國初,太祖常微服至遼東,以覘形勢,為邏者所疑,子龍知非常人,陰送出境,太祖篤於舊誼,遂祔祀於社以祀之。
堂子牆外,松柏成林,滿人欲請神杆者具呈禮部,任擇其一,仍以稚者補之。
祭堂子時,皇太後在慈寧宮,親令妃嬪煮肉以進。
祭畢,撤賜諸大學士,邸抄所載某某謝賞神肉恩是也。
旗員亦祭堂子,祭畢,家人席地而坐,拔刀切肉大肆飲啖,所謂喫跳神肉是也。
間亦餽送朋友,然非莫逆者不能得。
至其典禮,則每歲正月初一日,皇帝率王公、滿洲一品文武各官詣堂子,行拜天禮。
前期十二月二十六日,內務府官詣坤寧宮請神,送往堂子。
至除夕,內務府派員於圜殿內焚舊紙錢,欽派總管大臣一人,率諸王長史或一等護衞,於圜殿內掛新紙錢,總管大臣於殿內高案下所立杉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諸王長史護衞等,依次各掛紙錢二十七張。
初二日奉神還宮。
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司俎官一人、司俎一人,於堂子圜殿內高案下杉柱上掛紙錢二十七張,陳時食一盤、醴酒一盞於案。
別設小案,陳椀二,一實酒一虛設。
司香上香,奏三弦琵琶之內監二人,坐於圜殿外角路西東嚮;鳴拍闆拊掌之守堂子人,坐於東西嚮;司俎官立於圜殿外階下之東。
司祝進跪,司香授盞,司祝接盞獻酒,司俎官贊鳴拍闆,即奏三絃琵琶,鳴拍闆拊掌,舉盞以獻。
凡六獻,每獻,司俎官贊歌鄂囉囉,守堂子人歌鄂囉囉。
獻畢,以盞授司香,司祝一叩興,合掌緻敬,司俎官贊停拍闆,三絃琵琶拍闆暫止。
司香授神刀,司祝接神刀進,司俎官贊鳴拍闆,即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