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類
關燈
小
中
大
間,湘、鄂之貧士失館者,可出遊。
過蒙塾,得謁其塾師以乞錢。
且適館授餐,越宿而行,無阻之者。
名曰遊學,猶遊方僧之掛單也。
髯丐捕蛇 乾隆己未,馮在田與人遊杭州之西湖,至淨慈寺前,見一丐,肥黑而短髯,昂然前行十餘弓,身挂布囊,有攜竹絲籃從其後者數十人。
問之,則往南屏山捕蛇者也。
在田年少喜事,亦隨之行。
至寺西山坳深處,得一洞,洞口約尺餘,四周光澤,似常有物出入者。
髯丐禹步於洞前,持咒鼓氣,嘬口向洞噴之,聲隆隆然。
眾丐左右雁行立,各探手於囊,取所貯草葉口嚼之。
未幾,洞中之蛇潮湧而出,先之以為梢、青梢、時鰻,後皆赤練、虺蝮之類。
其形有若蟹、若鯉、若履者,有虎首而蛇身者,有頭銳身闊長止數寸者,有細如秤梗、短類棒槌者,有赤似硃砂、青類藍靛、綠若銅青、白猶傅粉,及黑白相間者,可驚可愕之狀,不一而足。
眾丐以所嚼之草汁塗其手,草渣塞其鼻,各別蛇類而捉之,置諸籃。
行將盡矣,忽聞洞中作風雨聲,髯丐謂眾曰:「蛇王來矣,速避!」亦採囊取草咀嚼,而高舉兩臂於空中,獨立俟之。
洞中風聲愈急,一蛇黃首青身,頭有短肉角,大如人股,隨風突出,徑纏髯丐身,昂首噴氣,其聲嗡嗡。
髯丐閉目,頻噴口中草汁以敵之,蛇首頓垂而繞益緊。
眾丐以草進,髯丐口嚼草而手作訣,以向蛇,蛇復翹首鼓氣。
丐仍噴汁與之敵,蛇首又委頓於地。
如是者三,蛇不能支,解纏,蜿蜒入洞去。
當人蛇相敵時,眾丐撿拾餘蛇已盡,欣然而歸.至寺前,而髯丐之面漸腫.須臾,耳目口鼻皆平,急呼眾丐嚼草齊噴之,隨噴而腫隨消.旁人問巨蛇何故舍之,答曰:「此蛇王也,我若殺之,則四山蛇王畢至,吾輩無 類矣.吾昨來此,持咒聚蛇,故南山之蛇今日群集於此.此次捕捉之後,四五裡內,有五年無虺蝮之患.然吾亦數年不可過此,恐蛇王見仇也.」 南屏曉鐘碑亭右側階石,人或坐之,必紅腫,潰爛至骨。
眾使髯丐視之,則曰:「下有毒蛇,以身長石中,不能出,故於其罅透氣,人適值之耳。
」啟其石,則兩石之間,有物,蛇首而身扁。
啟其石,如巨鯽,蓋石壓所緻也。
髯丐曰:「此蝮也。
身不能出,故尚留此,否則亦歸山洞,早為吾所捉矣。
」因撮而貯諸籃。
人問諸毒蛇何所用,而亦捉之,曰:「貨於藥肆,一種自有一種之功用,蛇愈毒而效愈神,價不貲,所以作此冒險之舉也。
」寺前居民感其捉蛇之德,醵錢置酒以款之。
眾丐歡呼暢飲,以囊中草酬主人曰:「此草能解毒,無論蛇傷、蜂螫、疔毒、癰疽,嚼而敷之,無不立愈,勿妄用也。
」遂攜蛇而去。
某制軍為丐 乾隆時,有某制軍者,旗人也。
其盛時,姬侍、僮僕、服飾、飲食、玩好之物,窮極奢侈,日費不貲。
及罷官歸京師,數年,成窶人子,又數年,成乞丐。
王公貴人皆嚴絕之,惟大興朱文正公珪戒閽人勿卻每旬日,必一至,文正輒手贈青蚨二百。
一日,制軍入文正書室,闚其無人,竊取小鏡而出。
從者覓不得,喧言制軍實來。
文正命勿覓,且勿聲,如制軍至,伺候侍茶而已。
王孫飾為丐 同知王某之孫貧而無賴,時人號曰王孫。
嘗飾為乞丐,告貸於南河某廳,不應,又誚讓之,王笑而去,曰:「細事耳,公失算矣。
」他日河帥臨工,前騶將至,王匿柴垛中,鑽穴以窺,故為呻S吟Y窸窣之聲。
帥至,問何物,左右曰:「無之。
」王則大號。
帥怒,命啟垛,積薪如屋,而中空若懸磬。
王跽曰:「小人貧苦無家室,復病哮喘,託此以蔽風雨有年矣,不知今日之敗於神明也。
」左右曰:「胡為竊薪?」,王曰:「凡垛皆空,不獨薪也。
」即指石垛而言曰:「請視此中。
」發之,無不空者。
王頓首曰:「石不可餐,乃亦中空無所有,如是,是可知薪之非小人所竊矣。
」帥怒,欲劾某廳。
某懼,求漕使、關督同為緩頰,乃已,實費二萬金矣。
王某樂為丐 有不必丐、不可丐而必欲丐者,誠大奇矣,王某其人也。
王某,華亭人,家富,為相國文恭公頊齡之曾孫,幼文員外之孫,行乞於市,心所樂也。
然其行乞,必誦制藝一首,不唱蓮花落。
商店中人多識之,即與錢,亦必誦訖,乃顧而之他。
父母閉之,則抉扉遁;縶之,則斷綆逸。
夜即臥於市中之石上。
後不知所終。
孔氏子以丐終 嘉慶時,南匯周浦鎮有孔某者,擁厚資。
晚年得一子,溺愛之,雖延師課之讀,恆不上課。
師以虛糜飯穀為恥,嘗作詩曰:「學堂如破寺,來作住持僧。
白日三餐飯,黃昏一盞鐙。
經聲原不起,佛號總無憑。
雖有波羅蜜,伊誰志大乘?」一日,師見其戲於庭,迫使讀書,憤而大詈,師嗔責之,乃訴於其母曰:「先生打我,我必還打之。
」母慰之曰:「俟汝父歸再議。
」及孔歸,乃邀師之契友賂師,勸令暫忍一擊而止。
既長,躭遊蕩,家業蕩盡,遂行乞於市,以丐終。
永光寺前之丐 京師海岱門內有永光寺,寺前有乞兒,年約四十許,善杖擊,工詼諧,每以俗語隨意編小曲,輒傾倒一市,人爭以金錢擲之。
乞兒得醉庖,即以散之窮乏,無稍留。
蓋勳舊世臣,已襲侯爵,持戟乾清門,三十後,棄家而逃,隱於乞也。
或數月一返,或終年不歸。
家人哀求其歸,飫以珍味,三四日,乘人不防,即易衣而出,或逾垣遁。
內廷值班未一至,當事不得已,為報病故,銷旗檔,以其子襲爵焉。
此道光時事也。
王明山嘗行乞 福建提督王明山者,同治中興之湘軍名將也。
王壬秋檢討闓運謂其少壯不偶,嘗行乞於湘潭,後入行伍,從勦粵寇,屢勝,遂以軍功起家,富貴冠一時。
壬秋曾作詩以贈之。
鄭七異於常丐 道光末,常州有丐曰鄭七者,性殊特,異常丐。
日坐臥於城南協橋之顛,髮頒白,狀傴僂,日上舂而過橋者見之,日下舂而過橋者亦見之。
見之者與以錢物,受而謝,否則亦不索。
薄暮,橋畔多兒童,習與七嬉,以七常出其餘資市果餌以飼之也。
兒童之與之嬉也,輒持其杖。
兒童每隨七而仆,隨七而起。
仆起者屢,皆無所傷,而歡聲大作。
至夜,則宿於橋東之土地祠。
越數年,不知所之,而粵寇至矣。
丐擾吳曉帆家 錢塘胡光墉,字雪岩,同、光間富甲浙省。
嘗於冬日施丐,丐各棉衣一件,又錢二百文。
時吳曉帆方伯煦居城頭巷,一日,持鉢提籃之輩,麕集其門,聲言領取施物。
門者大驚,詰其故,則雜然曰:「汝家主人大書貼門外,令吾輩今日來此領衣錢,汝何憒憒耶﹖」驚視門後,果有紅紙,書曰「某月某日,本宅給發窮人棉衣錢文」雲雲。
乃大悟,知必無賴輩所為,拒勿與。
羣喧呶,謂富貴人家不應食言,且不應紿吾輩來此,洶洶不可止。
吳遣家丁至總捕同知署請派差驅丐,始已。
蓋杭音胡、吳相同,無賴輩與吳有隙,故為此以擾之也。
丐效各種聲 光緒初,上海市中有一丐,口含蘆管,作小孩哭聲,音逼肖。
繼復作雛雞聲,久之,又如放風箏,幾莫辨其真偽也。
也如牛羊犬豕等類之類,亦能效
過蒙塾,得謁其塾師以乞錢。
且適館授餐,越宿而行,無阻之者。
名曰遊學,猶遊方僧之掛單也。
髯丐捕蛇 乾隆己未,馮在田與人遊杭州之西湖,至淨慈寺前,見一丐,肥黑而短髯,昂然前行十餘弓,身挂布囊,有攜竹絲籃從其後者數十人。
問之,則往南屏山捕蛇者也。
在田年少喜事,亦隨之行。
至寺西山坳深處,得一洞,洞口約尺餘,四周光澤,似常有物出入者。
髯丐禹步於洞前,持咒鼓氣,嘬口向洞噴之,聲隆隆然。
眾丐左右雁行立,各探手於囊,取所貯草葉口嚼之。
未幾,洞中之蛇潮湧而出,先之以為梢、青梢、時鰻,後皆赤練、虺蝮之類。
其形有若蟹、若鯉、若履者,有虎首而蛇身者,有頭銳身闊長止數寸者,有細如秤梗、短類棒槌者,有赤似硃砂、青類藍靛、綠若銅青、白猶傅粉,及黑白相間者,可驚可愕之狀,不一而足。
眾丐以所嚼之草汁塗其手,草渣塞其鼻,各別蛇類而捉之,置諸籃。
行將盡矣,忽聞洞中作風雨聲,髯丐謂眾曰:「蛇王來矣,速避!」亦採囊取草咀嚼,而高舉兩臂於空中,獨立俟之。
洞中風聲愈急,一蛇黃首青身,頭有短肉角,大如人股,隨風突出,徑纏髯丐身,昂首噴氣,其聲嗡嗡。
髯丐閉目,頻噴口中草汁以敵之,蛇首頓垂而繞益緊。
眾丐以草進,髯丐口嚼草而手作訣,以向蛇,蛇復翹首鼓氣。
丐仍噴汁與之敵,蛇首又委頓於地。
如是者三,蛇不能支,解纏,蜿蜒入洞去。
當人蛇相敵時,眾丐撿拾餘蛇已盡,欣然而歸.至寺前,而髯丐之面漸腫.須臾,耳目口鼻皆平,急呼眾丐嚼草齊噴之,隨噴而腫隨消.旁人問巨蛇何故舍之,答曰:「此蛇王也,我若殺之,則四山蛇王畢至,吾輩無 類矣.吾昨來此,持咒聚蛇,故南山之蛇今日群集於此.此次捕捉之後,四五裡內,有五年無虺蝮之患.然吾亦數年不可過此,恐蛇王見仇也.」 南屏曉鐘碑亭右側階石,人或坐之,必紅腫,潰爛至骨。
眾使髯丐視之,則曰:「下有毒蛇,以身長石中,不能出,故於其罅透氣,人適值之耳。
」啟其石,則兩石之間,有物,蛇首而身扁。
啟其石,如巨鯽,蓋石壓所緻也。
髯丐曰:「此蝮也。
身不能出,故尚留此,否則亦歸山洞,早為吾所捉矣。
」因撮而貯諸籃。
人問諸毒蛇何所用,而亦捉之,曰:「貨於藥肆,一種自有一種之功用,蛇愈毒而效愈神,價不貲,所以作此冒險之舉也。
」寺前居民感其捉蛇之德,醵錢置酒以款之。
眾丐歡呼暢飲,以囊中草酬主人曰:「此草能解毒,無論蛇傷、蜂螫、疔毒、癰疽,嚼而敷之,無不立愈,勿妄用也。
」遂攜蛇而去。
某制軍為丐 乾隆時,有某制軍者,旗人也。
其盛時,姬侍、僮僕、服飾、飲食、玩好之物,窮極奢侈,日費不貲。
及罷官歸京師,數年,成窶人子,又數年,成乞丐。
王公貴人皆嚴絕之,惟大興朱文正公珪戒閽人勿卻每旬日,必一至,文正輒手贈青蚨二百。
一日,制軍入文正書室,闚其無人,竊取小鏡而出。
從者覓不得,喧言制軍實來。
文正命勿覓,且勿聲,如制軍至,伺候侍茶而已。
王孫飾為丐 同知王某之孫貧而無賴,時人號曰王孫。
嘗飾為乞丐,告貸於南河某廳,不應,又誚讓之,王笑而去,曰:「細事耳,公失算矣。
」他日河帥臨工,前騶將至,王匿柴垛中,鑽穴以窺,故為呻S吟Y窸窣之聲。
帥至,問何物,左右曰:「無之。
」王則大號。
帥怒,命啟垛,積薪如屋,而中空若懸磬。
王跽曰:「小人貧苦無家室,復病哮喘,託此以蔽風雨有年矣,不知今日之敗於神明也。
」左右曰:「胡為竊薪?」,王曰:「凡垛皆空,不獨薪也。
」即指石垛而言曰:「請視此中。
」發之,無不空者。
王頓首曰:「石不可餐,乃亦中空無所有,如是,是可知薪之非小人所竊矣。
」帥怒,欲劾某廳。
某懼,求漕使、關督同為緩頰,乃已,實費二萬金矣。
王某樂為丐 有不必丐、不可丐而必欲丐者,誠大奇矣,王某其人也。
王某,華亭人,家富,為相國文恭公頊齡之曾孫,幼文員外之孫,行乞於市,心所樂也。
然其行乞,必誦制藝一首,不唱蓮花落。
商店中人多識之,即與錢,亦必誦訖,乃顧而之他。
父母閉之,則抉扉遁;縶之,則斷綆逸。
夜即臥於市中之石上。
後不知所終。
孔氏子以丐終 嘉慶時,南匯周浦鎮有孔某者,擁厚資。
晚年得一子,溺愛之,雖延師課之讀,恆不上課。
師以虛糜飯穀為恥,嘗作詩曰:「學堂如破寺,來作住持僧。
白日三餐飯,黃昏一盞鐙。
經聲原不起,佛號總無憑。
雖有波羅蜜,伊誰志大乘?」一日,師見其戲於庭,迫使讀書,憤而大詈,師嗔責之,乃訴於其母曰:「先生打我,我必還打之。
」母慰之曰:「俟汝父歸再議。
」及孔歸,乃邀師之契友賂師,勸令暫忍一擊而止。
既長,躭遊蕩,家業蕩盡,遂行乞於市,以丐終。
永光寺前之丐 京師海岱門內有永光寺,寺前有乞兒,年約四十許,善杖擊,工詼諧,每以俗語隨意編小曲,輒傾倒一市,人爭以金錢擲之。
乞兒得醉庖,即以散之窮乏,無稍留。
蓋勳舊世臣,已襲侯爵,持戟乾清門,三十後,棄家而逃,隱於乞也。
或數月一返,或終年不歸。
家人哀求其歸,飫以珍味,三四日,乘人不防,即易衣而出,或逾垣遁。
內廷值班未一至,當事不得已,為報病故,銷旗檔,以其子襲爵焉。
此道光時事也。
王明山嘗行乞 福建提督王明山者,同治中興之湘軍名將也。
王壬秋檢討闓運謂其少壯不偶,嘗行乞於湘潭,後入行伍,從勦粵寇,屢勝,遂以軍功起家,富貴冠一時。
壬秋曾作詩以贈之。
鄭七異於常丐 道光末,常州有丐曰鄭七者,性殊特,異常丐。
日坐臥於城南協橋之顛,髮頒白,狀傴僂,日上舂而過橋者見之,日下舂而過橋者亦見之。
見之者與以錢物,受而謝,否則亦不索。
薄暮,橋畔多兒童,習與七嬉,以七常出其餘資市果餌以飼之也。
兒童之與之嬉也,輒持其杖。
兒童每隨七而仆,隨七而起。
仆起者屢,皆無所傷,而歡聲大作。
至夜,則宿於橋東之土地祠。
越數年,不知所之,而粵寇至矣。
丐擾吳曉帆家 錢塘胡光墉,字雪岩,同、光間富甲浙省。
嘗於冬日施丐,丐各棉衣一件,又錢二百文。
時吳曉帆方伯煦居城頭巷,一日,持鉢提籃之輩,麕集其門,聲言領取施物。
門者大驚,詰其故,則雜然曰:「汝家主人大書貼門外,令吾輩今日來此領衣錢,汝何憒憒耶﹖」驚視門後,果有紅紙,書曰「某月某日,本宅給發窮人棉衣錢文」雲雲。
乃大悟,知必無賴輩所為,拒勿與。
羣喧呶,謂富貴人家不應食言,且不應紿吾輩來此,洶洶不可止。
吳遣家丁至總捕同知署請派差驅丐,始已。
蓋杭音胡、吳相同,無賴輩與吳有隙,故為此以擾之也。
丐效各種聲 光緒初,上海市中有一丐,口含蘆管,作小孩哭聲,音逼肖。
繼復作雛雞聲,久之,又如放風箏,幾莫辨其真偽也。
也如牛羊犬豕等類之類,亦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