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類
關燈
小
中
大
過問者,遂至是。
」 糊塗叟乞於燕市 光緒丁酉,燕市有乞兒,人稱之為糊塗叟。
叟年六十許,鬚髮皓然,沿街乞得錢,旋散去,或於爆竹店買爆竹燃之。
冬夏一葛衣,不冠不履,若狂若癡,故人稱之為糊塗也。
而實不然。
叟荷胡盧而行,凡食者、用者,悉納之胡盧中,自稱胡盧叟。
或疑為仙,爭向之求道,叟曰:「我非仙,且古無仙也,言仙者,率欺人之言耳。
」或謂叟昔嘗為山西某縣令,以剛直遭大吏怒,屢辱之,欲置之死地,叟乃棄家而遁。
叟自言則曰:「棄骨肉而圖自全,我不為也。
」或又謂叟為魯之某邑人,少有才名,屢試不第,憤而為此。
叟曰:「我固無才,即抱才不遇,亦常事,何憤為也。
」或問曰:「喜燃爆竹何為?」曰:「聊以警醒睡人之夢耳。
」問:「宿何許?」曰:「隨處是家。
」問:「胡盧重幾何?」曰:「此悶胡盧,不可使汝等知也。
」好事者多與之錢,叟曰:「多非我所欲也。
」取數文,餘悉還之,又或與他丐,或與路上兒童,舉止不定。
時朝政日非,叟慨然曰:「亂將作矣,此不可留。
」未幾,遂不復見,人莫知其所之。
後三人,遂有庚子之變。
斷臂丐 光緒丁酉秋,紹興水澄橋之巔,有一丐,箕踞坐,缺兩臂,逼視之,肩下平滑如截。
兩足弄骨牌作賭博狀,復以足趾夾瓦礫,擲數十步外。
自言少時遇匪人誘為盜,嘗盜閩省某富室,不知有備,甫躍登屋頂,有人躡至,未及抵拒,而左臂已斷,急踰牆走。
距追者僅尺許,又斷右臂。
負痛疾走,竟不之追,得匿某寺。
僧慈善,知醫,醫三月,創口始合。
同夥三人,被擒者二,不得已流為丐。
今雖無臂,然跳躍猶可。
觀者欲試其技,許以錢,丐自橋巔向下躍,落地無聲,其身輕可知也。
乞者自言其樂 有乞者蒙袂輯屨,行歌於市,或笑之,曰:「彼乞也而何樂?」乞者欣然而答曰:「人之樂,莫甚於生。
生之樂,莫甚於飽。
吾明日死而今日生,則今日樂也。
吾食時飽而晡時飢,則食時樂也。
吾為何而不樂?子休矣!」趦趄而去。
此光緒戊戌八月,為陳竹村所見於安慶市上者也。
上海租界之丐 丐者行乞道路,舌敝口瘏,日不得一飽者常有之,然非所論於上海租界之丐。
光、宣之交,租界警律漸弛,遂出現於通衢鬧市,呼號之聲,不絕於耳。
其桀黠者,每日所獲,有較之普通苦力多且逾倍者。
光緒丙午仲春之五日,金奇中道經穿虹浜愛國女學校,見門側有五丐,席地而飲,皆手持半燼之紙煙,地列雞、火腿、豆腐三肴。
初疑其享餕餘也,旋見牆隅有炊具一,丐方事臠割,乃知其非殘羹冷炙矣。
聞其日入之豐者,可得銀幣一圓。
故論滬丐之衣食住,惟衣住二端不能與齊民齒,而與普通之丐相等,至其食,則視中人之家猶或過之。
蓋所入既饒,僅消費於食之一途也。
又聞橋畔之丐,伺車至而曳之上橋,有日獲錢六七百文者,亦惟耗於紙煙與酒而已。
上海有外國乞兒 上海多丐,各省之丐皆有之。
誠以貧賤之子,謀生於滬而不成,遂至流落行乞。
然又有外國之丐,蓋亦流落於滬者。
或以能力薄弱,或以行止不端,其結果乃至於此。
且不僅行乞於洋人,華人之第宅煥然者,亦輒往乞,且能長跽以請。
而吾人媚外性成,一見碧眼黃髮之乞人,即出銀幣與之,不稍吝,非若對於普通乞丐之一錢猶惜也。
寶山路有聖母院所設之女校,有一女生,軀短,面扁圓,鼻高,眼碧,所衣為西服,亦不惡,晨夕挾書往來,蓋從其父母居於寶興路之沿街一屋也。
然其父貝明生,實乞人,亦西裝,終日徜徉市中。
女生之貌酷肖之。
丐之父,英人而法籍,在華久,嘗於鹹、同時隸美人華爾部下,助勦粵寇。
丐嘗讀書,以得神經病,無所事事,遂流落為丐。
武訓唱歌行乞 武訓,山東堂邑之丐也。
初無名,人以其行七,呼曰武七。
以興學著於時,故名之曰訓。
晝行乞,或為人轉磨負繩。
乞所得,錙銖不費,即饅之潔白者亦必乾之以易錢,疾病寒暑不識也。
行乞時,不呼不號,高歌市墟村集間。
歌無多,數語而已。
歌之辭曰:「誰推磨,誰推磨,管推不管羅,管羅錢又多。
贏得錢,修義學。
」其貌寢陋,頭上髮,右剃則左留,左剃則右留。
或詢之,即倚杖而歌曰:「左邊剃,右邊留,修個義學不犯愁。
」 李阿七唱蓮花落以行乞 乞丐截三寸竹為兩,以繩貫其兩端,指捩之作聲,歌而和之,作乞憐及頌禱語,亦有演故事者,名之曰蓮花落,亦曰蓮花鬧,然所陳率鄙誕俗媟不入耳之詞也。
蘇州有李阿七者,所唱獨佳,每入市,唱於商店之門,人不厭其聒,或且招之使唱,自是而遂得粗給焉。
乞兒以拳進退櫈 宣統辛亥七月,江寧下關市上有一乞兒至,入一肆,取肆中長櫈一,仰其足置櫃,握拳運氣,距櫈頭二三寸,伸縮其拳,櫈亦隨之進退。
如是數四,而拳不著櫈也。
乞兒豎棺蓋以唱 宣統辛亥八月,程意春在蘇州之閶門外,見有乞兒三五,過某村。
村人鳩匠斲棺,已成其蓋,向索錢,不與。
一丐蹲地,兩丐扶蓋起,一以角豎鼻尖,丐徐徐起立,且行且唱,行盡一村,蓋不少動。
村人以其多力,多與之錢,始去。
乞兒運碗 一童行乞於市,手碗一,絡以繩,繩可三尺,一端繫眉間,如穿鼻,碗水滿貯。
先以手挈繩運動其碗,手脫,搖擺其首,碗旋轉如飛,眉間似無痛楚,碗中水亦無涓滴流者。
此宣統辛亥秋九月,王少卿見之於濟南城外者。
童,王姓,母早亡,以父死,遂流落於市。
上海有湖北之丐 滬有湖北之丐,皆婦孺也,無壯男子。
輒集三五人,遊於市,手持樂器,為鑼,為鼓,為九連環,背負之囊藏刀叉雜物。
一人口唱江淮小曲,如《十八摸》、《十杯酒》、《十送郎》之類,手拋刀叉,一人擊鼓而以鑼節之。
其來也,始於光、宣間,至宣統辛亥而遂多。
三班鼓者,亦行乞之具。
其演法,用三人,一人陳鼓擊之。
鼓有竹架,活之,可翕張。
一人槌小鼓,一人歌,金者、鼓者節而和之。
其詞亦多鄙,其人之語言率鄂音。
興國人行乞至歐 光緒時,疆吏奏請移民實邊,於是湖北之興國州有貧民數萬,挈其妻孥,至黑龍江。
而當道於安置之法,寂焉無聞,耔種未具,廬舍未建,欲耕無地,欲歸無資,乃流落而為丐。
久之,聞外國之富,易於謀生也,遂沿西伯利亞鐵道之軌綫,步行以赴歐。
俄人嫉之,要於路,以劣等之汽車,載之回華。
然仍無所得食也,乃又往,俄人又以車運之返。
返矣,數月而又往。
自是至俄,尋輾轉至法,蓋皆有陸路之可遵也。
宣統辛亥,徐新六留學歐洲時,嘗至巴黎,一日,與法人偕遊於市,見有行乞之我國男女,審其音,興國州人也。
中有持槌打鼓者,有飛刀使舞者,類皆衣服襤縷。
其婦女則無不纏足。
法人觀之以為笑樂,輒與以佛郎。
此亦國恥之一也。
聞頗有積資近千金者。
且若輩亦有領袖,畧如丐頭,眾醵資養之,衣西式,與警察相結納,且已蓄數千金矣。
」 糊塗叟乞於燕市 光緒丁酉,燕市有乞兒,人稱之為糊塗叟。
叟年六十許,鬚髮皓然,沿街乞得錢,旋散去,或於爆竹店買爆竹燃之。
冬夏一葛衣,不冠不履,若狂若癡,故人稱之為糊塗也。
而實不然。
叟荷胡盧而行,凡食者、用者,悉納之胡盧中,自稱胡盧叟。
或疑為仙,爭向之求道,叟曰:「我非仙,且古無仙也,言仙者,率欺人之言耳。
」或謂叟昔嘗為山西某縣令,以剛直遭大吏怒,屢辱之,欲置之死地,叟乃棄家而遁。
叟自言則曰:「棄骨肉而圖自全,我不為也。
」或又謂叟為魯之某邑人,少有才名,屢試不第,憤而為此。
叟曰:「我固無才,即抱才不遇,亦常事,何憤為也。
」或問曰:「喜燃爆竹何為?」曰:「聊以警醒睡人之夢耳。
」問:「宿何許?」曰:「隨處是家。
」問:「胡盧重幾何?」曰:「此悶胡盧,不可使汝等知也。
」好事者多與之錢,叟曰:「多非我所欲也。
」取數文,餘悉還之,又或與他丐,或與路上兒童,舉止不定。
時朝政日非,叟慨然曰:「亂將作矣,此不可留。
」未幾,遂不復見,人莫知其所之。
後三人,遂有庚子之變。
斷臂丐 光緒丁酉秋,紹興水澄橋之巔,有一丐,箕踞坐,缺兩臂,逼視之,肩下平滑如截。
兩足弄骨牌作賭博狀,復以足趾夾瓦礫,擲數十步外。
自言少時遇匪人誘為盜,嘗盜閩省某富室,不知有備,甫躍登屋頂,有人躡至,未及抵拒,而左臂已斷,急踰牆走。
距追者僅尺許,又斷右臂。
負痛疾走,竟不之追,得匿某寺。
僧慈善,知醫,醫三月,創口始合。
同夥三人,被擒者二,不得已流為丐。
今雖無臂,然跳躍猶可。
觀者欲試其技,許以錢,丐自橋巔向下躍,落地無聲,其身輕可知也。
乞者自言其樂 有乞者蒙袂輯屨,行歌於市,或笑之,曰:「彼乞也而何樂?」乞者欣然而答曰:「人之樂,莫甚於生。
生之樂,莫甚於飽。
吾明日死而今日生,則今日樂也。
吾食時飽而晡時飢,則食時樂也。
吾為何而不樂?子休矣!」趦趄而去。
此光緒戊戌八月,為陳竹村所見於安慶市上者也。
上海租界之丐 丐者行乞道路,舌敝口瘏,日不得一飽者常有之,然非所論於上海租界之丐。
光、宣之交,租界警律漸弛,遂出現於通衢鬧市,呼號之聲,不絕於耳。
其桀黠者,每日所獲,有較之普通苦力多且逾倍者。
光緒丙午仲春之五日,金奇中道經穿虹浜愛國女學校,見門側有五丐,席地而飲,皆手持半燼之紙煙,地列雞、火腿、豆腐三肴。
初疑其享餕餘也,旋見牆隅有炊具一,丐方事臠割,乃知其非殘羹冷炙矣。
聞其日入之豐者,可得銀幣一圓。
故論滬丐之衣食住,惟衣住二端不能與齊民齒,而與普通之丐相等,至其食,則視中人之家猶或過之。
蓋所入既饒,僅消費於食之一途也。
又聞橋畔之丐,伺車至而曳之上橋,有日獲錢六七百文者,亦惟耗於紙煙與酒而已。
上海有外國乞兒 上海多丐,各省之丐皆有之。
誠以貧賤之子,謀生於滬而不成,遂至流落行乞。
然又有外國之丐,蓋亦流落於滬者。
或以能力薄弱,或以行止不端,其結果乃至於此。
且不僅行乞於洋人,華人之第宅煥然者,亦輒往乞,且能長跽以請。
而吾人媚外性成,一見碧眼黃髮之乞人,即出銀幣與之,不稍吝,非若對於普通乞丐之一錢猶惜也。
寶山路有聖母院所設之女校,有一女生,軀短,面扁圓,鼻高,眼碧,所衣為西服,亦不惡,晨夕挾書往來,蓋從其父母居於寶興路之沿街一屋也。
然其父貝明生,實乞人,亦西裝,終日徜徉市中。
女生之貌酷肖之。
丐之父,英人而法籍,在華久,嘗於鹹、同時隸美人華爾部下,助勦粵寇。
丐嘗讀書,以得神經病,無所事事,遂流落為丐。
武訓唱歌行乞 武訓,山東堂邑之丐也。
初無名,人以其行七,呼曰武七。
以興學著於時,故名之曰訓。
晝行乞,或為人轉磨負繩。
乞所得,錙銖不費,即饅之潔白者亦必乾之以易錢,疾病寒暑不識也。
行乞時,不呼不號,高歌市墟村集間。
歌無多,數語而已。
歌之辭曰:「誰推磨,誰推磨,管推不管羅,管羅錢又多。
贏得錢,修義學。
」其貌寢陋,頭上髮,右剃則左留,左剃則右留。
或詢之,即倚杖而歌曰:「左邊剃,右邊留,修個義學不犯愁。
」 李阿七唱蓮花落以行乞 乞丐截三寸竹為兩,以繩貫其兩端,指捩之作聲,歌而和之,作乞憐及頌禱語,亦有演故事者,名之曰蓮花落,亦曰蓮花鬧,然所陳率鄙誕俗媟不入耳之詞也。
蘇州有李阿七者,所唱獨佳,每入市,唱於商店之門,人不厭其聒,或且招之使唱,自是而遂得粗給焉。
乞兒以拳進退櫈 宣統辛亥七月,江寧下關市上有一乞兒至,入一肆,取肆中長櫈一,仰其足置櫃,握拳運氣,距櫈頭二三寸,伸縮其拳,櫈亦隨之進退。
如是數四,而拳不著櫈也。
乞兒豎棺蓋以唱 宣統辛亥八月,程意春在蘇州之閶門外,見有乞兒三五,過某村。
村人鳩匠斲棺,已成其蓋,向索錢,不與。
一丐蹲地,兩丐扶蓋起,一以角豎鼻尖,丐徐徐起立,且行且唱,行盡一村,蓋不少動。
村人以其多力,多與之錢,始去。
乞兒運碗 一童行乞於市,手碗一,絡以繩,繩可三尺,一端繫眉間,如穿鼻,碗水滿貯。
先以手挈繩運動其碗,手脫,搖擺其首,碗旋轉如飛,眉間似無痛楚,碗中水亦無涓滴流者。
此宣統辛亥秋九月,王少卿見之於濟南城外者。
童,王姓,母早亡,以父死,遂流落於市。
上海有湖北之丐 滬有湖北之丐,皆婦孺也,無壯男子。
輒集三五人,遊於市,手持樂器,為鑼,為鼓,為九連環,背負之囊藏刀叉雜物。
一人口唱江淮小曲,如《十八摸》、《十杯酒》、《十送郎》之類,手拋刀叉,一人擊鼓而以鑼節之。
其來也,始於光、宣間,至宣統辛亥而遂多。
三班鼓者,亦行乞之具。
其演法,用三人,一人陳鼓擊之。
鼓有竹架,活之,可翕張。
一人槌小鼓,一人歌,金者、鼓者節而和之。
其詞亦多鄙,其人之語言率鄂音。
興國人行乞至歐 光緒時,疆吏奏請移民實邊,於是湖北之興國州有貧民數萬,挈其妻孥,至黑龍江。
而當道於安置之法,寂焉無聞,耔種未具,廬舍未建,欲耕無地,欲歸無資,乃流落而為丐。
久之,聞外國之富,易於謀生也,遂沿西伯利亞鐵道之軌綫,步行以赴歐。
俄人嫉之,要於路,以劣等之汽車,載之回華。
然仍無所得食也,乃又往,俄人又以車運之返。
返矣,數月而又往。
自是至俄,尋輾轉至法,蓋皆有陸路之可遵也。
宣統辛亥,徐新六留學歐洲時,嘗至巴黎,一日,與法人偕遊於市,見有行乞之我國男女,審其音,興國州人也。
中有持槌打鼓者,有飛刀使舞者,類皆衣服襤縷。
其婦女則無不纏足。
法人觀之以為笑樂,輒與以佛郎。
此亦國恥之一也。
聞頗有積資近千金者。
且若輩亦有領袖,畧如丐頭,眾醵資養之,衣西式,與警察相結納,且已蓄數千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