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類
關燈
小
中
大
謂火房者,收窮無告者居之,日取資一文,亦有不收資者,則慈善事業也。
有雞毛房者,則鋪雞毛於地,使臥其上,以度嚴冬,夜取資三文。
丐充海捕 河南州縣,凡奉有統行緝捕文書,則發海捕。
海捕者,大率以流丐為之,官亦與以票,三五成羣,行至鄉鎮,遇商店,即送香一支,必給以錢十文或八文,較之平常乞食,難易逈殊矣。
行可年餘,則歸而繳票,謂之銷差,其果能緝捕與否,初不問也。
鳳陽人乞食之由 江、浙接壤處所,每入冬,輒有鳳陽流民行乞於市,歲以為常。
揣其乞食之由,則以明太祖念濠州【即鳳陽府。
】為發祥之地,亂後,人少地荒,徙江南富民十四萬以實之,私歸者有重罪。
富民欲回鄉省墓,無策,男女扮作乞人,潛歸祭掃,冬去春回。
其後沿以為例,屆期不得不出,遂以行乞江湖為業矣。
粵多麻瘋丐 粵中氣候炎熱,多麻瘋,患之者有微生物,傳染至易。
廣州城外有院,為瘋人聚居之所,曰麻瘋院。
而瘋人猶時出乞食,常遊行市中。
其人面目多壅腫,眉脫,手足每拳曲,見者大怖,輒爭與之,其乞錢恆較常丐為易,亦欲其得錢即行耳。
粵有四大寇 四大寇,廣州有之,丐也。
丐而以寇名,喻其兇惡也。
初由四人倡之,故曰四大寇。
若輩非粵產,皆外江老,宦粵官吏之子孫,窮無所歸,流落於羊城,以行乞為事者也。
然其行乞有異於常人,必擇巨室之有慶弔事者乃往。
若為需次人員之私寓,不論其為何省人,輒認為同鄉。
既至,則呈遞手版,向索賞錢。
手版書姓名、籍貫,上冠以先代之官秩名號,例如原任南海縣某某字某某之子某處某某是也。
其來也,率衣長衫,趿破履,而結黨多者,至數十人,非銀幣數十圓,不去也。
其中固多故吏子孫,然亦有假託者,且間有能操官話之粵人羼入其中。
太平丐以定期乞錢 四川之太平縣,屬川東,僻處東邊,不通水道。
其地之丐,多土著,偶有外來者,須受土丐之指揮。
其乞錢,自年節外,每月之初二、十六二日,始沿街乞錢,平時不乞,即乞,亦不與也。
陳子明由官而乞 粵人陳鑑,字子明,明季貢士也。
順治初,謁選,得華亭令。
心術險僻,喜訕人,嘗以侵糧褫職下獄。
事後仍僦居於松江。
每至舊役家索飲食,稍不如意,即訐其陰私,或訟之官,人皆惡之。
及年耄,無以餬口,乃與其婦相攜,行乞於道。
年八十,竟以餒死。
毛癱子為養濟院長 毛癱子者,天長人,胎而癱者也,以兩手拄地,坐以行乞。
然雖乞人,而好義。
順治己亥,海賊陷江寧,天長亦為鹽梟劉澤所據,縣令自縊於裡巷之門。
數日,暴其屍,毛適過之,泣曰:「縣爺耶?」乃殮之於演武廳。
梟平,新令至,聞其事,義之,遂書一竹版,署毛為養濟院長以旌之。
於是毛出入,乘一丐之肩,若騎而行者,羣丐屬目,甚榮之。
毛既為丐長,而縣歲有給,市月有錢,遂有草屋三楹,一妻一妾。
而以癱也,不設幾榻,蓐草為席,妻臥上席,妾側席。
歲時,妻妾置,酒羣丐上壽,賤而尊,窶而樂也。
馬體孝隱於丐 鳳臺有馬體孝者,諸生也。
性豪,與妻晉氏皆好吟詩,又好佛學,倡酬裁答之暇,輒參禪理,以通宵不寐為常。
馬及壯,輟讀出門,將遊覽名山水。
妻亦不留,作詩送之。
遊數載,遇外舅於江南。
外舅善賈,積有一萬零零十金,謂之曰:「我無子,積一萬零零十金,留其一以送老,其二資吾壻遊山水,其四遺吾女。
然吾壻介,當不屑受,則其二亦並遺吾女。
」馬笑而受之,輦金歸,付其妻,且述翁之言曰:「吾積一萬零零十金,留其一以送老,其二資吾壻遊山水,其四遺吾女。
然吾壻介,當不屑受,則其二亦並遺吾女,此幾何數也。
」妻曰:「除翁一分,此八千五百八十金也。
」馬曰:「得非置萬十金為實副,并三人所分七數,為法除之,得一千四百三十,為翁所留養老數;倍之,得二千八百六十,為遊山水數;再倍之,為五千七百二十,為遺汝數;合此遞倍之數,即得其二、其四之數耶?」妻曰:「然。
」遂問妻曰:「詩學進乎?禪悅長乎?」妻曰:「八千五百八十金鑄八千五百八十羅漢,人持一金粟,一金粟化為金粟六。
量粟之名始於圭,圭十為撮,積至於斛,一斛幾粟耶?」馬曰:「六千萬粟耳。
」遂問妻曰:「此金粟何來?」妻曰:「來於無金粟。
」馬曰:「此金粟何往?」妻曰:「往於無金粟。
」馬曰:「未往未來,何無何有?」妻曰:「即往即來,即無即有。
」馬曰:諾。
」遂酌酒談永夕。
天明,即辭妻去。
馬仍之江南,自是更名曠,號曰翁恆,蹤跡無定處。
其後宿遷縣一丐死,懷中有詩一首,後署曰「丐隱翁恆絕筆。
」宿遷令大異之。
葬畢,刻其詩,且次韻和之,並立石碣雲:「丐隱翁恆先生之墓」此信未至鳳臺時,有人傳宿遷丐者絕命詩雲雲,未言姓名也。
其妻求得詩,覽之,大痛,曰:「吾夫死矣!」家人不信。
其外舅書至,宿遷令亦移文至鳳臺矣。
馬少年所為《四書》題詩「子路宿於石門」雲:「荒煙蔓草東西路,剩水殘山去住魂。
」「仁者樂山」雲:「扶杖閒看出屋峰。
」曾見賞於蔣時庵侍郎也。
姜學在延丐上座 萊陽姜學在,名實節,為貞毅黃門仲子。
嘗襆被挾一童,附估人舟往洞庭東山。
山多富人,絕不與通刺,惟相羊僧寺中,見一丐方題絕句於壁,異而物色之,延之上座,與共飲食。
丐者不知何許人,顧握姜手曰:「若真知我者。
」學在大悅,自是常與之談論。
稍久,輒亂以他語。
僧或侮易之,丐起,披僧頰,竟去不顧。
他日,學在又訪丐於途,人或誚學在以交非其類者,學在不顧也。
李丐隨身一瓢 李丐,江西人,邑裡名字無可考。
往來江漢三十載,常如五十許人,隨身一瓢,無他物。
每乞牛肉、彘膏,並捕鼠,生啖之。
餘納敗襖中,盛暑,色味不變。
遇紙筆,即書,語無倫次,或雜一二字,如符籙。
人與之語,皆不答,某郡丞使人渡江,強邀之署中。
留數日,辭出,郡丞與以輕葛文舄。
插花滿頭,徜徉過市,兒童競奪之,輒抱頭匿笑,不予。
未幾,葛敝,縷縷風雪中,自若也。
王壽不向婦女行乞 常丐之行乞於人也,不論男女,皆向之乞哀。
有王壽者,獨不向婦女行乞。
人問之,則曰:「婦女已仰食於人矣,吾何可再仰食於婦女耶?」 張乞兒異於羣丐 張乞兒,譙陵人,雍正甲辰至周家口,跛一足,乞於市,弗強索,無乞憐態,人皆以異丐呼之。
居常落落不與羣丐伍,惟於市西義塚之餘地,掘地深尺許,至夜,輒坐臥其中,風雨寒暑不稍移。
或日一行乞,或數日不出,亦不飢。
一日,大雪深尺餘,人以為異丐死矣。
好事者掘雪視之,則方熟睡。
由是遠近爭異之,各進食,不徧受,即受,僅食少許,遂謝去。
有與以衣,或欲為之設棚者,輒曰:「吾以天地為室,何以棚為?野處而新衣,適為強暴資。
」辭不受。
處義塚者十三年,莫知所終。
貧士以遊學行乞 雍、乾
有雞毛房者,則鋪雞毛於地,使臥其上,以度嚴冬,夜取資三文。
丐充海捕 河南州縣,凡奉有統行緝捕文書,則發海捕。
海捕者,大率以流丐為之,官亦與以票,三五成羣,行至鄉鎮,遇商店,即送香一支,必給以錢十文或八文,較之平常乞食,難易逈殊矣。
行可年餘,則歸而繳票,謂之銷差,其果能緝捕與否,初不問也。
鳳陽人乞食之由 江、浙接壤處所,每入冬,輒有鳳陽流民行乞於市,歲以為常。
揣其乞食之由,則以明太祖念濠州【即鳳陽府。
】為發祥之地,亂後,人少地荒,徙江南富民十四萬以實之,私歸者有重罪。
富民欲回鄉省墓,無策,男女扮作乞人,潛歸祭掃,冬去春回。
其後沿以為例,屆期不得不出,遂以行乞江湖為業矣。
粵多麻瘋丐 粵中氣候炎熱,多麻瘋,患之者有微生物,傳染至易。
廣州城外有院,為瘋人聚居之所,曰麻瘋院。
而瘋人猶時出乞食,常遊行市中。
其人面目多壅腫,眉脫,手足每拳曲,見者大怖,輒爭與之,其乞錢恆較常丐為易,亦欲其得錢即行耳。
粵有四大寇 四大寇,廣州有之,丐也。
丐而以寇名,喻其兇惡也。
初由四人倡之,故曰四大寇。
若輩非粵產,皆外江老,宦粵官吏之子孫,窮無所歸,流落於羊城,以行乞為事者也。
然其行乞有異於常人,必擇巨室之有慶弔事者乃往。
若為需次人員之私寓,不論其為何省人,輒認為同鄉。
既至,則呈遞手版,向索賞錢。
手版書姓名、籍貫,上冠以先代之官秩名號,例如原任南海縣某某字某某之子某處某某是也。
其來也,率衣長衫,趿破履,而結黨多者,至數十人,非銀幣數十圓,不去也。
其中固多故吏子孫,然亦有假託者,且間有能操官話之粵人羼入其中。
太平丐以定期乞錢 四川之太平縣,屬川東,僻處東邊,不通水道。
其地之丐,多土著,偶有外來者,須受土丐之指揮。
其乞錢,自年節外,每月之初二、十六二日,始沿街乞錢,平時不乞,即乞,亦不與也。
陳子明由官而乞 粵人陳鑑,字子明,明季貢士也。
順治初,謁選,得華亭令。
心術險僻,喜訕人,嘗以侵糧褫職下獄。
事後仍僦居於松江。
每至舊役家索飲食,稍不如意,即訐其陰私,或訟之官,人皆惡之。
及年耄,無以餬口,乃與其婦相攜,行乞於道。
年八十,竟以餒死。
毛癱子為養濟院長 毛癱子者,天長人,胎而癱者也,以兩手拄地,坐以行乞。
然雖乞人,而好義。
順治己亥,海賊陷江寧,天長亦為鹽梟劉澤所據,縣令自縊於裡巷之門。
數日,暴其屍,毛適過之,泣曰:「縣爺耶?」乃殮之於演武廳。
梟平,新令至,聞其事,義之,遂書一竹版,署毛為養濟院長以旌之。
於是毛出入,乘一丐之肩,若騎而行者,羣丐屬目,甚榮之。
毛既為丐長,而縣歲有給,市月有錢,遂有草屋三楹,一妻一妾。
而以癱也,不設幾榻,蓐草為席,妻臥上席,妾側席。
歲時,妻妾置,酒羣丐上壽,賤而尊,窶而樂也。
馬體孝隱於丐 鳳臺有馬體孝者,諸生也。
性豪,與妻晉氏皆好吟詩,又好佛學,倡酬裁答之暇,輒參禪理,以通宵不寐為常。
馬及壯,輟讀出門,將遊覽名山水。
妻亦不留,作詩送之。
遊數載,遇外舅於江南。
外舅善賈,積有一萬零零十金,謂之曰:「我無子,積一萬零零十金,留其一以送老,其二資吾壻遊山水,其四遺吾女。
然吾壻介,當不屑受,則其二亦並遺吾女。
」馬笑而受之,輦金歸,付其妻,且述翁之言曰:「吾積一萬零零十金,留其一以送老,其二資吾壻遊山水,其四遺吾女。
然吾壻介,當不屑受,則其二亦並遺吾女,此幾何數也。
」妻曰:「除翁一分,此八千五百八十金也。
」馬曰:「得非置萬十金為實副,并三人所分七數,為法除之,得一千四百三十,為翁所留養老數;倍之,得二千八百六十,為遊山水數;再倍之,為五千七百二十,為遺汝數;合此遞倍之數,即得其二、其四之數耶?」妻曰:「然。
」遂問妻曰:「詩學進乎?禪悅長乎?」妻曰:「八千五百八十金鑄八千五百八十羅漢,人持一金粟,一金粟化為金粟六。
量粟之名始於圭,圭十為撮,積至於斛,一斛幾粟耶?」馬曰:「六千萬粟耳。
」遂問妻曰:「此金粟何來?」妻曰:「來於無金粟。
」馬曰:「此金粟何往?」妻曰:「往於無金粟。
」馬曰:「未往未來,何無何有?」妻曰:「即往即來,即無即有。
」馬曰:諾。
」遂酌酒談永夕。
天明,即辭妻去。
馬仍之江南,自是更名曠,號曰翁恆,蹤跡無定處。
其後宿遷縣一丐死,懷中有詩一首,後署曰「丐隱翁恆絕筆。
」宿遷令大異之。
葬畢,刻其詩,且次韻和之,並立石碣雲:「丐隱翁恆先生之墓」此信未至鳳臺時,有人傳宿遷丐者絕命詩雲雲,未言姓名也。
其妻求得詩,覽之,大痛,曰:「吾夫死矣!」家人不信。
其外舅書至,宿遷令亦移文至鳳臺矣。
馬少年所為《四書》題詩「子路宿於石門」雲:「荒煙蔓草東西路,剩水殘山去住魂。
」「仁者樂山」雲:「扶杖閒看出屋峰。
」曾見賞於蔣時庵侍郎也。
姜學在延丐上座 萊陽姜學在,名實節,為貞毅黃門仲子。
嘗襆被挾一童,附估人舟往洞庭東山。
山多富人,絕不與通刺,惟相羊僧寺中,見一丐方題絕句於壁,異而物色之,延之上座,與共飲食。
丐者不知何許人,顧握姜手曰:「若真知我者。
」學在大悅,自是常與之談論。
稍久,輒亂以他語。
僧或侮易之,丐起,披僧頰,竟去不顧。
他日,學在又訪丐於途,人或誚學在以交非其類者,學在不顧也。
李丐隨身一瓢 李丐,江西人,邑裡名字無可考。
往來江漢三十載,常如五十許人,隨身一瓢,無他物。
每乞牛肉、彘膏,並捕鼠,生啖之。
餘納敗襖中,盛暑,色味不變。
遇紙筆,即書,語無倫次,或雜一二字,如符籙。
人與之語,皆不答,某郡丞使人渡江,強邀之署中。
留數日,辭出,郡丞與以輕葛文舄。
插花滿頭,徜徉過市,兒童競奪之,輒抱頭匿笑,不予。
未幾,葛敝,縷縷風雪中,自若也。
王壽不向婦女行乞 常丐之行乞於人也,不論男女,皆向之乞哀。
有王壽者,獨不向婦女行乞。
人問之,則曰:「婦女已仰食於人矣,吾何可再仰食於婦女耶?」 張乞兒異於羣丐 張乞兒,譙陵人,雍正甲辰至周家口,跛一足,乞於市,弗強索,無乞憐態,人皆以異丐呼之。
居常落落不與羣丐伍,惟於市西義塚之餘地,掘地深尺許,至夜,輒坐臥其中,風雨寒暑不稍移。
或日一行乞,或數日不出,亦不飢。
一日,大雪深尺餘,人以為異丐死矣。
好事者掘雪視之,則方熟睡。
由是遠近爭異之,各進食,不徧受,即受,僅食少許,遂謝去。
有與以衣,或欲為之設棚者,輒曰:「吾以天地為室,何以棚為?野處而新衣,適為強暴資。
」辭不受。
處義塚者十三年,莫知所終。
貧士以遊學行乞 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