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幸類

關燈
燐流憤血,寂無哀淚落高牙。

    玉坷聲斷城西路,槐柳荒涼怨暮鴉。

    」 德宗西狩手攜小匣 光緒庚子拳匪之亂,八國聯軍入京,孝欽後挾德宗出走,皆單衣也。

    德宗捧小匣一以從,日夕不去手。

    至懷來縣,某貝子接之,啟視,則其中藏南棗五枚、燒餅一枚而已。

    縣令出迎,孝欽入署,令其妻為之理髮,進麵食,即命庖人從以赴陝。

     庚子西巡瑣記 光緒庚子兩宮西巡,後宮從者惟隆裕後、瑾妃二人,同居德宗寢宮後小屋三楹。

    德宗每晨梳櫛,隆裕親往侍之。

     近支王公隨扈者,惟貝子溥倫,王公福晉及外戚夫人隨扈者,僅慶王之二側福晉及桂公夫人。

    每逢令節頒賜,入宮謝恩,平日未嘗召入。

     慶王之女三人,亦隨駕。

    其一少寡,宮中呼為元大奶奶,葛帔練衣,不施朱粉,居於孝欽後寢宮西偏。

     孝欽後將至太原,某夕,夢中驚啼。

    適岑春煊自甘肅率勤王師至,是夜,立寢門外,聞驚啼聲,亟呼曰:「臣春煊在此保駕,請太後毋恐。

    」於是後醒。

     孝欽後在太原時,一日,小有不豫,晉撫薦縣丞葉嗣高請脈,立和胃舒肝之方,煎膏以進。

    既至西安,大臣復薦知府吳觀樂、知縣徐本麟與太醫莊守和,於視朝後入內請脈,以為常。

     兩宮在太原,下詔巡幸西安,護撫臣端方奏明設局,恭備供奉事宜,飾南北兩院為行宮,北院巡撫所居,南院則總督行館也。

    聖駕蒞止,居於北院,以其屋舍較多也;然草草修葺,僅蔽風雨而已。

     太原啟鑾時,有二內侍病不能從,遂留於太原,無何,死其一。

    冀寧道許涵度為營棺殮,寄櫬蘭若,作佛事三日。

    其一扶病行,間關至長安,兩宮以涵度能恤旅客也,頒江綢數卷賞之。

     陝西護撫端方,以保護教堂最力,兩宮深獎其能,擢任湖北巡撫,旋加頭品頂戴尚書銜。

    陛辭日,召對獎勉,時逾六刻之久。

    瀕行,復賚宸翰殊珍以寵異之。

     孝欽後寢宮有老婦二人侍奉,皆自京都隨至者,宮中呼為媽媽,月錢在糧臺支給。

     聖駕初至,宮門委員陳官韶每晨入內視灑掃。

    一日,孝欽後見之,謂陳曰:「汝何官?」陳跪奏曰:「臣大挑知縣也。

    」蹙然曰:「汝舉人耶?」 夜有內監數人於寢宮外更番坐守,臥者,即於階上陳茵褥焉。

     孝欽寢宮之階窄而長,夏令日光偪射,殊苦炎熱,特命製竹簾數掛,垂於簷際。

     寢宮無晷漏,孝欽後命於院東置小土臺,上設木晷,以測日景。

     孝欽後每晨於寢宮院內設案置鑪,燒藏香一枝,妝罷傳膳,香亦燼矣。

     行在膳房極簡率,以生魚難求,故傳單不用魚。

     行宮大門內外、二門內宿衞,皆岑春煊部下甘軍,以金造、林泰清、馬福祥三人分統之。

    兩宮將行,乃命固原提督鄧增率所部隨扈。

     行宮內夜無報更者,兩重門內,邏者各二十人,皆岑春煊所部甘軍。

    殿上惟虎神營兵四五人,秉燭守夜而已。

     孝欽後入長安時,任民間婦女瞻仰。

    某家婦年二十許,在宅門內,鑾輿至,少婦出跪門外,見其補服,知為命婦,嘉其有禮,命以銀牌賞之。

    回鑾時,蹕路左右有老幼廢疾跪送者,悉賞銀牌,命芬車等按名發給,牌由前路糧臺先期鑄進。

     長安苦熱,求冰不可得,巡撫升允購青瓷大缸二,分進兩宮,日注清泉,以代冰桶。

     行宮惟終南仙館植花木,德宗寢宮在焉。

    東有樓,顏曰:「悠然見南山」,巡撫畢沅筆也。

    視朝之暇,時往登眺。

     終南仙館池水久涸,德宗命汲井水灌之。

    新種芙蕖,以水性過暖,不能開花,惟翠葉翩翻而已。

     行宮之茶膳,月需三四千金,廚房百餘人,茶飯皆在此數。

    每晨支應局進生菜,悉依傳單購備,雞三四隻,豬肉十餘斤而已。

    如膳房添進時鮮,或多用雞肉,則在內司房領價,不得於支應局常供有所增益。

     行宮極陝隘,膳房在東,炭房在西,內監惟禦前供奉者在宮中,餘俱在宮門外東街箭道,謂之大坦坦。

    兩宮太監數千人,其奏事首領稱為寬爾達,餘亦各有品秩。

    此次隨扈者不及百人,在禦前給事者,數人而已。

     兩宮傳膳,內監十數人,來往傳遞杯槃,極嚴肅。

    供此役者,冠皆無頂,蓋新進無秩者也。

    間有供奉勤慎者,超出儕輩,冠始有頂矣。

     長安果品少,無可進禦,惟同州瓜、渭南桃較佳,撫藩每購數百枚以進。

    兩宮輒增悽感,再三慰勞,並止後毋進呈,慮費財力。

    其實每貢一次,不過費錢十數千而已。

     禦膳房製乳酪,買牛最難,蓋秦中年荒牛少故也。

    數月之間,僅購得七八頭。

    回鑾後,命西安府豢養,芻秣取給公家,於府署馬廄側,樹木柵以養之。

     隆裕後晨詣孝欽後寢宮問安,恒立於殿後祗候,平日但梳平髻,禦便服長袍,外罩繡花半臂。

     隆裕後出都,倉皇未攜匳具,至太原,始稍稍增置。

    冬月在長安,命中官出購瓷合木篋以盛脂粉,皆民間常用至粗之品也。

     行宮院中少花木,由某局月進盆花數種,修蒔皆不如法。

    惟端方進石榴數盆,老根蟠結如石,孝欽後愛之,常臨階賞玩。

     德宗寢宮涼棚,由巡撫升允入內帶匠,上見而避於東園小方壺,內監捧書卷茶銚以隨。

    小方壺者,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