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德類
關燈
小
中
大
並東河總督,一併裁撤,均著以總督兼巡撫事。
河督即歸併河南巡撫,漕督及各省不辦運務之糧道,及向無鹽場僅管疏銷之鹽道,均著裁撤。
各省同通佐貳等官無地方之責者,查明裁汰。
又著將各局所宂員裁撤淨盡,並將分發捐納勞績人員,嚴加甄別,限一月辦竣。
十六日,諭飭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堃岫、徐會澧、溥頲、曾廣漢交部議處,王照原呈留覽,以懷塔布等不為王照遞呈也。
十九日,吏部議懷塔布等革職,王照賞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用。
二十日,諭飭工部會同步軍統領衙門、五城街道廳,挑挖京城內外河道,修墊街巷,款由戶部籌撥。
又諭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預新政事宜。
二十四日,諭準孫家鼐請設醫學堂,由大學堂兼轄。
又諭準徐緻靖酌置三、四、五、六品學士。
又諭準主事蕭文昭請設各省茶務學堂、蠶桑學堂,著各督撫迅速籌辦。
二十七日,諭準黃思永籌款設辦速成學堂。
又諭準都察院代奏四川舉人陳天錫所請,將大挑教職謄錄各項人員,於會試薦卷中挑取,及科甲候補人員,一體考差。
又諭飭詳議中書祁永膺所奏各省教職改為中小學堂教習。
又諭準刑部主事顧厚焜所請舉辦郵政分局。
又諭著瑞洵於京師創設報館,繙譯新報。
又諭飭各督撫查明四月二十三日以後所關新政之諭旨,迅速刊刻謄黃,切實開導州縣教官詳切宣講。
並飭令藩臬道府上書言事,毋得隱默顧忌,其州縣官應由督撫代遞,即由督撫將原封呈遞,此次諭旨並著懸掛督撫大堂,俾眾共觀。
二十八日,諭飭各省藩臬道府,凡有條陳,自行專摺具奏,毋庸由督撫代遞;至州縣等官言事者,即由督撫將原封呈遞;至士民有欲上書言事者,即由本省道府等隨時代奏。
德宗戊戌密諭 德宗曾有賜楊銳等密諭,文曰:「朕近來仰窺皇太後聖意,不願將法盡變,亦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登用英勇通達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
雖經朕屢次降旨整飭,而並且有隨時幾諫之事,但聖意堅定,終恐無濟於事。
即如十九日之硃諭,皇太後已以為過重,故不得不徐圖之,此近來實在為難之情形也。
朕亦豈不知中國積弱不振?至於阽危,皆由此輩所誤,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
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
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英勇通達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緻有拂聖意。
爾等與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密繕封奏,由軍機大臣代遞,候朕熟思審處,再行辦理。
朕實不勝十分焦急翹盻之至。
特諭。
」是亦可見當時之束手無策,躊躇滿志也。
德宗欲開懋勤殿 懋勤殿在乾清宮西廊,屋五楹,為列聖燕居念典處。
鹹豐中,何秋濤主事以進《朔方備乘》,【原名《北徼彙編》,文宗賜今名。
】詔在懋勤殿行走。
同治後,殿久虛,惟南書房諸臣時就其中應制作書,以其與南齋毗連也。
光緒戊戌六月,有意復古賓師之禮,將開懋勤殿,擇康有為、梁啟超、黃紹箕等八人待制,燕見賜坐,討論政事,聞者謂為二千年未有之盛舉,惜未及開而八月之變作矣。
德宗諭黃紹箕掄才 瑞安黃仲弢提學紹箕,初以湖北主考陛辭請訓,德宗諭之曰:「現在百姓困苦已極,皆朕不德所緻,然卿輩亦不能辭咎,朝政非更張不可。
卿此去,極宜留意掄才,為朕得可用之人。
」 德宗聽講下淚 德宗讀書,翁同龢實傅之,一日,授讀「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章,引史事數十條,反覆講論。
德宗為之下淚,曰:「女戎之禍,其中必有小人!」蓋指李蓮英也。
翁復引明懷宗故事曰:「懷宗能知女子小人之難養,斥魏忠賢、客氏,而用人不專,終至失國。
」語為李所聞,讒之於孝欽後,光緒戊戌遂有政變之禍。
德宗註論語 德宗好學,手不釋卷,光緒戊戌以前,每於經筵聽講《論語》時,遇有新義可以發明經語者,恒以片紙錄出,其後成帙,藁藏正大光明殿扁額中。
德宗之記憶力 光緒己亥十月,召見惲毓鼎,孝欽後語及豫省疏報雹災事而忘其縣名,顧德宗曰:「皇帝記為何處?」即應曰:「鞏縣也。
」時馬家埠至永定門方新設電車,孝欽問及,復顧德宗曰:「此何國所為?」應曰:「德使海靖也。
」以一循例報災之摺,數年前所興之工,猶留心不忘如此。
德宗親翁同龢 德宗沖齡典學,暱就翁同龢,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懷撫其乳,故常熟在書房二十五年,最為上所親。
嘗乞假回虞山省墓,雅不願其去,不得已,始允假一月。
陛辭日,堅與約曰:「下月今日,朕與師傅相見於此矣。
」 德宗自奉儉約 德宗自奉極儉,某年,諭內務府大臣增某製一書案,諄囑勿尚華麗,但求適用。
及案成而猶未加漆,即命進呈,問其值,以七百金對,怒曰:「一書案而糜款若是,汝輩積習何時始能革除耶!」又以足蹴其背而斥之曰:「混蛋!還不滾下去。
」外間於是哄傳德宗性情乖張矣。
德宗羈縻董福祥之手詔 董福祥,字星五,甘肅固原州人,貧無資籍,以武健稱。
同治初年陝甘回亂,董與同裡沙三、張俊約為弟昆,沙以年長為首領,董次之,張又次之,集裡中武勇少年得數十人,保據一方,式遏寇亂,而恒分道往鄰縣,掠糧以自給。
嗣張與沙不協,私與董謀,乃除沙三而由董統其眾,張副焉。
迨左文襄督軍隴上,董、張率所部詣大軍,乞擊回自效,皆以嫻習山川險要,且甘人耐勞苦,所向屢有功。
復從劉錦棠出塞平新疆,別為一軍趨和闐,克之。
和闐在崑崙旁,瀕於沙漠,風寒日薄,亦惟甘人能堪之。
此董之建功之始,旋為新疆喀什噶爾提督。
歲乙未,平甘肅河州回亂,授固原提督,入統武衞後軍。
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京師,董隨扈至西安,解兵歸裡,陛辭日,德宗出手詔畀之,慰勉甚至,亦羈縻之策也。
其詔曰:「上諭董福祥知悉,爾忠勇性成,英姿天挺,削平大難,功在西陲。
近以國步艱難,事多掣肘,朝廷不得已之苦衷,諒爾自能曲體。
現在朕方屈己以應變,爾亦當降志以待時,決不可以暫時屈抑,隳卻初心,他日國運中興,聽鼓顰而思舊,不朽之功非爾又將誰屬也。
尚其勉旃。
」董捧詔感泣,遂終老邱園,沒齒無二,戊申春,病卒,年七十矣。
董有四妻,皆無所出,以猶子天純為嗣,早卒。
二孫恭,溫。
董形貌壯偉,性勁戇,善馭將,漢,回諸將皆奉命唯謹,董軍之名震於關西。
家居惠安堡,在金積堡旁,【亂後於金積堡設廳治曰寧靈廳。
】饒於財,嘗捐金三十萬修靈夏渠,引黃河水以溉田,民利賴之。
德宗西狩瑣聞 德宗久制於孝欽後,光緒庚子拳亂之始,心非之而不敢言。
及西狩,恒思援各省督撫以自助,勤王之師陝藩岑春煊最先,岑故先朝勳裔,頗重之,擢陝西巡撫。
一日召入,叩頭畢,帝甫有言而孝欽適至,德宗色變,岑亦汗下流背,乃亂以他語而罷。
當西狩日,衣履敝垢,一日內侍進呈新襪,式劣,不悅。
俄而孝欽至,問:「襪佳耶?」德宗曰:「然。
」孝欽又曰:「差長否?」德宗曰:「然。
」孝欽乃笑。
迴鑾計定,德宗命將新製二轎試坐,巡撫督夫舁入,德宗奉孝欽出,命內侍八人舉之,孝欽先坐以為適,乃命德宗坐。
德宗見孝欽立於地,不敢坐,促之,德宗跼蹐曰:「不敢。
」孝欽笑曰:「汝略坐無妨。
」乃作半跪式,略坐即下。
德宗抑鬱 光緒辛醜,德宗自西安迴鑾,見外患日逼,大局至危,宵旰憂勞,遂攖心疾,嘗以椅橫貫以竹,命兩小太監肩之而行。
帝手持小銅器,以物觸之作聲,口中喃喃曰:「外國人如此鬧法,怎麼了,怎麼了!」且行且語,不意竹椅傾斜,踣於地,兩璫皆伏地請罪,帝曰:「不幹爾事。
」一躍而起,狂奔入內。
最初兩後之垂簾也,德宗中坐,後蔽以紗幕,孝貞、孝欽則左右對坐,孝貞崩,孝欽獨坐於後,至光緒戊戌訓政,則孝欽與德宗並坐,若二君焉,臣工奏對,嘿不發言,有時太後肘使之言,不過一二語止矣。
及幽於南海瀛臺,則三面皆水,隆冬冰堅結,常攜小閹踏冰出,為門者所阻,於是有召匠鑿冰之舉。
偶至一太監屋,幾有書,取視之,《三國演義》也,閱數行,擲去,長嘆曰:「朕且不如漢獻帝也!」 德宗自晦 光緒甲午、乙未交,德宗頗信用長麟、汪鳴鑾言,一日三遷,悉由散秩而拔置卿貳,召對無虛日。
二人造膝密陳,雖欲有所規畫,卒以出言不慎,為內監所詗知,【故事,召見在養心殿側一小書室,僅帝與被召見者二人而已,軍機侍值例須退出。
】譖於孝欽,立罷二人職,諭中並有「迹近離間永不敘用」等語。
嗣後母子之間始起猜嫌,而帝之一舉一動,乃無日不遣內監偵報矣。
帝每日黎明,必往孝欽處請安,長跪宮門外,有時內監不為傳報,不命之起,即伏地不敢起。
庚子變作,兩宮西狩,既就道,行在湫隘,聞孝欽聲輒長跪,以在宮日聞孝欽至,跪地以迎,久而習慣也。
及抵西安,處分和約及軍國重要事,悉孝欽一人獨裁,間亦一詢帝,帝唯唯,不置可否也。
居陝無事,日惟遣小閹嬉弄洋犬,以消永晝,蓋欲因以自污也。
迴鑾未久,遂拘禁深宮矣。
河督即歸併河南巡撫,漕督及各省不辦運務之糧道,及向無鹽場僅管疏銷之鹽道,均著裁撤。
各省同通佐貳等官無地方之責者,查明裁汰。
又著將各局所宂員裁撤淨盡,並將分發捐納勞績人員,嚴加甄別,限一月辦竣。
十六日,諭飭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堃岫、徐會澧、溥頲、曾廣漢交部議處,王照原呈留覽,以懷塔布等不為王照遞呈也。
十九日,吏部議懷塔布等革職,王照賞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用。
二十日,諭飭工部會同步軍統領衙門、五城街道廳,挑挖京城內外河道,修墊街巷,款由戶部籌撥。
又諭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預新政事宜。
二十四日,諭準孫家鼐請設醫學堂,由大學堂兼轄。
又諭準徐緻靖酌置三、四、五、六品學士。
又諭準主事蕭文昭請設各省茶務學堂、蠶桑學堂,著各督撫迅速籌辦。
二十七日,諭準黃思永籌款設辦速成學堂。
又諭準都察院代奏四川舉人陳天錫所請,將大挑教職謄錄各項人員,於會試薦卷中挑取,及科甲候補人員,一體考差。
又諭飭詳議中書祁永膺所奏各省教職改為中小學堂教習。
又諭準刑部主事顧厚焜所請舉辦郵政分局。
又諭著瑞洵於京師創設報館,繙譯新報。
又諭飭各督撫查明四月二十三日以後所關新政之諭旨,迅速刊刻謄黃,切實開導州縣教官詳切宣講。
並飭令藩臬道府上書言事,毋得隱默顧忌,其州縣官應由督撫代遞,即由督撫將原封呈遞,此次諭旨並著懸掛督撫大堂,俾眾共觀。
二十八日,諭飭各省藩臬道府,凡有條陳,自行專摺具奏,毋庸由督撫代遞;至州縣等官言事者,即由督撫將原封呈遞;至士民有欲上書言事者,即由本省道府等隨時代奏。
德宗戊戌密諭 德宗曾有賜楊銳等密諭,文曰:「朕近來仰窺皇太後聖意,不願將法盡變,亦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登用英勇通達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
雖經朕屢次降旨整飭,而並且有隨時幾諫之事,但聖意堅定,終恐無濟於事。
即如十九日之硃諭,皇太後已以為過重,故不得不徐圖之,此近來實在為難之情形也。
朕亦豈不知中國積弱不振?至於阽危,皆由此輩所誤,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
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
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英勇通達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緻有拂聖意。
爾等與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密繕封奏,由軍機大臣代遞,候朕熟思審處,再行辦理。
朕實不勝十分焦急翹盻之至。
特諭。
」是亦可見當時之束手無策,躊躇滿志也。
德宗欲開懋勤殿 懋勤殿在乾清宮西廊,屋五楹,為列聖燕居念典處。
鹹豐中,何秋濤主事以進《朔方備乘》,【原名《北徼彙編》,文宗賜今名。
】詔在懋勤殿行走。
同治後,殿久虛,惟南書房諸臣時就其中應制作書,以其與南齋毗連也。
光緒戊戌六月,有意復古賓師之禮,將開懋勤殿,擇康有為、梁啟超、黃紹箕等八人待制,燕見賜坐,討論政事,聞者謂為二千年未有之盛舉,惜未及開而八月之變作矣。
德宗諭黃紹箕掄才 瑞安黃仲弢提學紹箕,初以湖北主考陛辭請訓,德宗諭之曰:「現在百姓困苦已極,皆朕不德所緻,然卿輩亦不能辭咎,朝政非更張不可。
卿此去,極宜留意掄才,為朕得可用之人。
」 德宗聽講下淚 德宗讀書,翁同龢實傅之,一日,授讀「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章,引史事數十條,反覆講論。
德宗為之下淚,曰:「女戎之禍,其中必有小人!」蓋指李蓮英也。
翁復引明懷宗故事曰:「懷宗能知女子小人之難養,斥魏忠賢、客氏,而用人不專,終至失國。
」語為李所聞,讒之於孝欽後,光緒戊戌遂有政變之禍。
德宗註論語 德宗好學,手不釋卷,光緒戊戌以前,每於經筵聽講《論語》時,遇有新義可以發明經語者,恒以片紙錄出,其後成帙,藁藏正大光明殿扁額中。
德宗之記憶力 光緒己亥十月,召見惲毓鼎,孝欽後語及豫省疏報雹災事而忘其縣名,顧德宗曰:「皇帝記為何處?」即應曰:「鞏縣也。
」時馬家埠至永定門方新設電車,孝欽問及,復顧德宗曰:「此何國所為?」應曰:「德使海靖也。
」以一循例報災之摺,數年前所興之工,猶留心不忘如此。
德宗親翁同龢 德宗沖齡典學,暱就翁同龢,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懷撫其乳,故常熟在書房二十五年,最為上所親。
嘗乞假回虞山省墓,雅不願其去,不得已,始允假一月。
陛辭日,堅與約曰:「下月今日,朕與師傅相見於此矣。
」 德宗自奉儉約 德宗自奉極儉,某年,諭內務府大臣增某製一書案,諄囑勿尚華麗,但求適用。
及案成而猶未加漆,即命進呈,問其值,以七百金對,怒曰:「一書案而糜款若是,汝輩積習何時始能革除耶!」又以足蹴其背而斥之曰:「混蛋!還不滾下去。
」外間於是哄傳德宗性情乖張矣。
德宗羈縻董福祥之手詔 董福祥,字星五,甘肅固原州人,貧無資籍,以武健稱。
同治初年陝甘回亂,董與同裡沙三、張俊約為弟昆,沙以年長為首領,董次之,張又次之,集裡中武勇少年得數十人,保據一方,式遏寇亂,而恒分道往鄰縣,掠糧以自給。
嗣張與沙不協,私與董謀,乃除沙三而由董統其眾,張副焉。
迨左文襄督軍隴上,董、張率所部詣大軍,乞擊回自效,皆以嫻習山川險要,且甘人耐勞苦,所向屢有功。
復從劉錦棠出塞平新疆,別為一軍趨和闐,克之。
和闐在崑崙旁,瀕於沙漠,風寒日薄,亦惟甘人能堪之。
此董之建功之始,旋為新疆喀什噶爾提督。
歲乙未,平甘肅河州回亂,授固原提督,入統武衞後軍。
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京師,董隨扈至西安,解兵歸裡,陛辭日,德宗出手詔畀之,慰勉甚至,亦羈縻之策也。
其詔曰:「上諭董福祥知悉,爾忠勇性成,英姿天挺,削平大難,功在西陲。
近以國步艱難,事多掣肘,朝廷不得已之苦衷,諒爾自能曲體。
現在朕方屈己以應變,爾亦當降志以待時,決不可以暫時屈抑,隳卻初心,他日國運中興,聽鼓顰而思舊,不朽之功非爾又將誰屬也。
尚其勉旃。
」董捧詔感泣,遂終老邱園,沒齒無二,戊申春,病卒,年七十矣。
董有四妻,皆無所出,以猶子天純為嗣,早卒。
二孫恭,溫。
董形貌壯偉,性勁戇,善馭將,漢,回諸將皆奉命唯謹,董軍之名震於關西。
家居惠安堡,在金積堡旁,【亂後於金積堡設廳治曰寧靈廳。
】饒於財,嘗捐金三十萬修靈夏渠,引黃河水以溉田,民利賴之。
德宗西狩瑣聞 德宗久制於孝欽後,光緒庚子拳亂之始,心非之而不敢言。
及西狩,恒思援各省督撫以自助,勤王之師陝藩岑春煊最先,岑故先朝勳裔,頗重之,擢陝西巡撫。
一日召入,叩頭畢,帝甫有言而孝欽適至,德宗色變,岑亦汗下流背,乃亂以他語而罷。
當西狩日,衣履敝垢,一日內侍進呈新襪,式劣,不悅。
俄而孝欽至,問:「襪佳耶?」德宗曰:「然。
」孝欽又曰:「差長否?」德宗曰:「然。
」孝欽乃笑。
迴鑾計定,德宗命將新製二轎試坐,巡撫督夫舁入,德宗奉孝欽出,命內侍八人舉之,孝欽先坐以為適,乃命德宗坐。
德宗見孝欽立於地,不敢坐,促之,德宗跼蹐曰:「不敢。
」孝欽笑曰:「汝略坐無妨。
」乃作半跪式,略坐即下。
德宗抑鬱 光緒辛醜,德宗自西安迴鑾,見外患日逼,大局至危,宵旰憂勞,遂攖心疾,嘗以椅橫貫以竹,命兩小太監肩之而行。
帝手持小銅器,以物觸之作聲,口中喃喃曰:「外國人如此鬧法,怎麼了,怎麼了!」且行且語,不意竹椅傾斜,踣於地,兩璫皆伏地請罪,帝曰:「不幹爾事。
」一躍而起,狂奔入內。
最初兩後之垂簾也,德宗中坐,後蔽以紗幕,孝貞、孝欽則左右對坐,孝貞崩,孝欽獨坐於後,至光緒戊戌訓政,則孝欽與德宗並坐,若二君焉,臣工奏對,嘿不發言,有時太後肘使之言,不過一二語止矣。
及幽於南海瀛臺,則三面皆水,隆冬冰堅結,常攜小閹踏冰出,為門者所阻,於是有召匠鑿冰之舉。
偶至一太監屋,幾有書,取視之,《三國演義》也,閱數行,擲去,長嘆曰:「朕且不如漢獻帝也!」 德宗自晦 光緒甲午、乙未交,德宗頗信用長麟、汪鳴鑾言,一日三遷,悉由散秩而拔置卿貳,召對無虛日。
二人造膝密陳,雖欲有所規畫,卒以出言不慎,為內監所詗知,【故事,召見在養心殿側一小書室,僅帝與被召見者二人而已,軍機侍值例須退出。
】譖於孝欽,立罷二人職,諭中並有「迹近離間永不敘用」等語。
嗣後母子之間始起猜嫌,而帝之一舉一動,乃無日不遣內監偵報矣。
帝每日黎明,必往孝欽處請安,長跪宮門外,有時內監不為傳報,不命之起,即伏地不敢起。
庚子變作,兩宮西狩,既就道,行在湫隘,聞孝欽聲輒長跪,以在宮日聞孝欽至,跪地以迎,久而習慣也。
及抵西安,處分和約及軍國重要事,悉孝欽一人獨裁,間亦一詢帝,帝唯唯,不置可否也。
居陝無事,日惟遣小閹嬉弄洋犬,以消永晝,蓋欲因以自污也。
迴鑾未久,遂拘禁深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