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廟類 陵墓附
關燈
小
中
大
天壇
天壇在永定門內之左,都城丙方也,建自明永樂間。
形圓南向,三層,內外圍以低垣,曰壝。
內壝形圓,周一百六丈四尺,為門四;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為門四,殿壝皆藍瓦朱柱。
前為圜丘,後為皇穹宇,又後為祈年殿,又後為皇乾殿,西為齋宮,西南為神樂署,東南為神庫。
周以繚垣,上覆椽瓦,垣外為溝。
風雲雷雨四祠 雍正十三載中,惟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此外無營繕事。
京都東嶽廟 乾隆庚辰三月,朝陽門外東嶽廟火,殿廡皆燼,獨左右道院無恙。
特發內帑,并令京內外大小官員捐助,仍以裕親王監視之,閱歲始畢工,親臨幸焉。
廟中仁聖帝、炳靈公、司命君、四丞相像,皆元昭文館大學士、正奉大夫、祕書監卿劉元所塑。
元最善摶換之法,時無與比,至是皆燬於火。
京都宗人府土地祠 宗人府北廊下有土地洞,黃袍冠冕,儼王者像,胥吏事之惟謹。
相傳太祖征尼堪外蘭時,與明議和,邀神以盟,明人畀以土地像,蓋揶揄之也。
眾皆怒,太祖曰:「此明人以土地付我之讖,可謹祀之。
」定鼎後,遂移祀於宗人府焉。
太廟 太廟前殿凡十一間,四圍以沈香為柱,正中三間,粱棟飾金,東廡西廡各十五間,以分列配饗諸王及功臣位也。
中殿九間,東廡西廡各五間,以藏祭器。
後殿制如中殿。
京師孔廟 京師孔廟,古柏蒼然,禮器悉備,數千年前之古樂器備列階下,又有周宣王時石鼓十具,風剝雨蝕,石文已十九脫落,字迹模糊,後人將全文鐫刻一碑,屹然立於階下。
至光緒乙巳,孔子升為大祀,因儀制較崇,殿庭舊式,諸多未合。
京都大成正殿擬改建九楹五戶,其殿前階亦擬改建三成五陛。
顧為地基所限,展拓殊難,而殿前多年古樹,又慮或有損折,審慎經時,訖未舉辦。
迨宣統庚戌,經言官奏請,復由禮部、學部議覆,酌定變通辦理之法,賡續進行。
乃甫將殿頂瓦片揭下,辛亥武漢事起,款絀停工。
曲阜聖廟 曲阜全城面積孔廟殆占其三分一以上,嘗戲摹其形,恰如一面字:聖廟之南直抵城南門,其北直抵城北門,東西數仞之牆,則面字中心兩直筆也;面字之首畫,為城北門外之孔林;自孔林至北門,為極長之輦道,蒼松夾路,匝地成陰,則面字之第二撇筆也。
入聖廟大成門,以南為奎文閣,舊藏圖書,史晨、孔宙諸碑斜封地方官朱籤,禁摹搨焉,長松大柏無數。
大成門內東偏,為孔子手植檜,其北為杏壇。
大成殿供孔子像,旁坐四賢十哲,其上諸帝所上額,自聖祖至德宗,大都為「德齊幬載」、「聖協時中」字樣。
大成殿東偏為詩禮堂,其後有孔宅。
故井旁為魯壁,則魯恭王壞宅處也。
詩禮堂前唐槐一本,古幹如鐵。
大成殿之西偏為金絲堂,陳樂器數十事。
孔廟祭田凡三千六百頃,租稅所入悉以歸衍聖公,其田亘曲阜全縣之半,緜延及於他縣。
孔廟樂舞生三百人,當科舉時代,每科挑秀才四人充之,朔望及丁祭則分班入值,無俸給,蓋廟中子弟以有事為榮,而藉此亦得以列於衣冠,免其徭役。
自科舉廢,變考試為保舉,於是目不識丁者濫竽泰半矣。
糊塗廟 萬全縣北十裡許有名糊塗廟者,不知所始,或雲縣與山右接壤,廟祀晉大夫狐突,音訛而為此,理或然也。
宣統間廟額則曰「胡神」,鬚蝟卷而狀獰惡,絕類波斯胡。
其廟踞山坳,前三楹供神,後則廟祝居之,雜樹毿毿然。
趙雲廟 正定為漢南粵王趙佗及漢順平侯故裡,城中有趙雲廟。
塑像極工,以手指心,示不忘漢室也。
焦山海西庵 焦山海西庵,屋宇清潔而無偶像。
丹徒焦樂山以焦處士為其遠祖,因塑處士像納之於庵。
而焦山之主廟為定慧寺,寺有古物,若商周彜器及楊椒山字《痤鶴銘》皆在焉。
四賢祠 王文簡公士禎嘗為揚州推官,提唱風雅,極一時之盛。
後盧雅雨為兩淮運使,在平山堂篠園築三賢祠,祀歐、蘇兩文忠,配以文簡,四方遊客,每來謁祠,輒有微辭,以文簡不稱與歐、蘇同祀也。
旋復移三賢祠於桃花菴,又以汀州伊墨卿太守附入為四賢祠。
完顏公廟 伊通州石碑嶺地方有古塚一處,光緒末曾被日本人私掘,得石棺二具,中有金玉古器六件,銀兜鍪一件,重四十餘兩,塚旁有完顏公廟一座,中供木主,書「金故開府儀同三司左副元帥金源壯義王完顏公」等字。
丹達神廟 丹達神廟在西藏丹達山麓,極靈異。
神為明雲南參軍葉某,監餉晉烏思藏,過此墮雪窖中,迨春夏雪消,猶僵立鞘上。
土人驚異,因奉其屍而崇祀焉,凡過山者必禱之。
松鶴菴 松鶴菴,在京師宣武門外響閘,為明楊忠愍公繼盛故宅。
乾隆丁未,胡雲莊司寇季堂會諸僚友醵金立祠繪像,及同事諸公神位。
地甚湫隘,有古槐一株,猶忠愍手植也。
顯忠祠 盛京金州旅順島,有顯忠祠焉,乾隆中,詔建以祀明季死事諸臣黃龍、李惟鸞等者也。
越百餘年,為光緒乙酉,吳武壯公長慶之部將提督黃仕林、【江西人。
】總兵張光前【字仲明,安徽廬江人。
】分統慶軍六營,戍守其地。
庚寅六月,聿新祠宇,以崇祀事,朱曼君孝廉時為張軍記室,為撰顯忠祠碑文,遒壯悽婉,措辭得體,茲節錄之。
碑文雲「迨夫飛龍戰野,其血玄黃,月靈在東,厥魄生死,一則士崩瓦解,一則東征西怨。
亦有黆黆介士,斤斤將軍,雍丘軌於李由,鉅鹿隕於蘇角。
田橫之客,盡於海島之中;欒氏之臣,殲於短垣之下。
直節動天地,英聲激河海。
故以勒感孝之頌,齊永平之元年;樹比幹之碑,魏太和之甲歲。
上以追揚忠孝,下以顯融臣軌。
何有吠堯之犬,與刑天同誅;逐日之父,與後羿共殛;京觀十仞,不別於貞詖;燎火一原,莫區於蘭艾者哉!顯忠祠者,祀皇贈左都督故明登州鎮總兵官遼東黃龍,及遊擊李惟鸞,部將項祚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
【乃平南王尚可喜同族昆弟。
】在今盛京金州旅順之島。
天聰七年六月己卯,命貝勒嶽託、德格類率右翼洽格裡、左翼伊爾登、昂阿喇及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等甲卒萬人,取明旅順,遂以翼月甲辰攻下其地,實明崇禎六年七月也
形圓南向,三層,內外圍以低垣,曰壝。
內壝形圓,周一百六丈四尺,為門四;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為門四,殿壝皆藍瓦朱柱。
前為圜丘,後為皇穹宇,又後為祈年殿,又後為皇乾殿,西為齋宮,西南為神樂署,東南為神庫。
周以繚垣,上覆椽瓦,垣外為溝。
風雲雷雨四祠 雍正十三載中,惟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此外無營繕事。
京都東嶽廟 乾隆庚辰三月,朝陽門外東嶽廟火,殿廡皆燼,獨左右道院無恙。
特發內帑,并令京內外大小官員捐助,仍以裕親王監視之,閱歲始畢工,親臨幸焉。
廟中仁聖帝、炳靈公、司命君、四丞相像,皆元昭文館大學士、正奉大夫、祕書監卿劉元所塑。
元最善摶換之法,時無與比,至是皆燬於火。
京都宗人府土地祠 宗人府北廊下有土地洞,黃袍冠冕,儼王者像,胥吏事之惟謹。
相傳太祖征尼堪外蘭時,與明議和,邀神以盟,明人畀以土地像,蓋揶揄之也。
眾皆怒,太祖曰:「此明人以土地付我之讖,可謹祀之。
」定鼎後,遂移祀於宗人府焉。
太廟 太廟前殿凡十一間,四圍以沈香為柱,正中三間,粱棟飾金,東廡西廡各十五間,以分列配饗諸王及功臣位也。
中殿九間,東廡西廡各五間,以藏祭器。
後殿制如中殿。
京師孔廟 京師孔廟,古柏蒼然,禮器悉備,數千年前之古樂器備列階下,又有周宣王時石鼓十具,風剝雨蝕,石文已十九脫落,字迹模糊,後人將全文鐫刻一碑,屹然立於階下。
至光緒乙巳,孔子升為大祀,因儀制較崇,殿庭舊式,諸多未合。
京都大成正殿擬改建九楹五戶,其殿前階亦擬改建三成五陛。
顧為地基所限,展拓殊難,而殿前多年古樹,又慮或有損折,審慎經時,訖未舉辦。
迨宣統庚戌,經言官奏請,復由禮部、學部議覆,酌定變通辦理之法,賡續進行。
乃甫將殿頂瓦片揭下,辛亥武漢事起,款絀停工。
曲阜聖廟 曲阜全城面積孔廟殆占其三分一以上,嘗戲摹其形,恰如一面字:聖廟之南直抵城南門,其北直抵城北門,東西數仞之牆,則面字中心兩直筆也;面字之首畫,為城北門外之孔林;自孔林至北門,為極長之輦道,蒼松夾路,匝地成陰,則面字之第二撇筆也。
入聖廟大成門,以南為奎文閣,舊藏圖書,史晨、孔宙諸碑斜封地方官朱籤,禁摹搨焉,長松大柏無數。
大成門內東偏,為孔子手植檜,其北為杏壇。
大成殿供孔子像,旁坐四賢十哲,其上諸帝所上額,自聖祖至德宗,大都為「德齊幬載」、「聖協時中」字樣。
大成殿東偏為詩禮堂,其後有孔宅。
故井旁為魯壁,則魯恭王壞宅處也。
詩禮堂前唐槐一本,古幹如鐵。
大成殿之西偏為金絲堂,陳樂器數十事。
孔廟祭田凡三千六百頃,租稅所入悉以歸衍聖公,其田亘曲阜全縣之半,緜延及於他縣。
孔廟樂舞生三百人,當科舉時代,每科挑秀才四人充之,朔望及丁祭則分班入值,無俸給,蓋廟中子弟以有事為榮,而藉此亦得以列於衣冠,免其徭役。
自科舉廢,變考試為保舉,於是目不識丁者濫竽泰半矣。
糊塗廟 萬全縣北十裡許有名糊塗廟者,不知所始,或雲縣與山右接壤,廟祀晉大夫狐突,音訛而為此,理或然也。
宣統間廟額則曰「胡神」,鬚蝟卷而狀獰惡,絕類波斯胡。
其廟踞山坳,前三楹供神,後則廟祝居之,雜樹毿毿然。
趙雲廟 正定為漢南粵王趙佗及漢順平侯故裡,城中有趙雲廟。
塑像極工,以手指心,示不忘漢室也。
焦山海西庵 焦山海西庵,屋宇清潔而無偶像。
丹徒焦樂山以焦處士為其遠祖,因塑處士像納之於庵。
而焦山之主廟為定慧寺,寺有古物,若商周彜器及楊椒山字《痤鶴銘》皆在焉。
四賢祠 王文簡公士禎嘗為揚州推官,提唱風雅,極一時之盛。
後盧雅雨為兩淮運使,在平山堂篠園築三賢祠,祀歐、蘇兩文忠,配以文簡,四方遊客,每來謁祠,輒有微辭,以文簡不稱與歐、蘇同祀也。
旋復移三賢祠於桃花菴,又以汀州伊墨卿太守附入為四賢祠。
完顏公廟 伊通州石碑嶺地方有古塚一處,光緒末曾被日本人私掘,得石棺二具,中有金玉古器六件,銀兜鍪一件,重四十餘兩,塚旁有完顏公廟一座,中供木主,書「金故開府儀同三司左副元帥金源壯義王完顏公」等字。
丹達神廟 丹達神廟在西藏丹達山麓,極靈異。
神為明雲南參軍葉某,監餉晉烏思藏,過此墮雪窖中,迨春夏雪消,猶僵立鞘上。
土人驚異,因奉其屍而崇祀焉,凡過山者必禱之。
松鶴菴 松鶴菴,在京師宣武門外響閘,為明楊忠愍公繼盛故宅。
乾隆丁未,胡雲莊司寇季堂會諸僚友醵金立祠繪像,及同事諸公神位。
地甚湫隘,有古槐一株,猶忠愍手植也。
顯忠祠 盛京金州旅順島,有顯忠祠焉,乾隆中,詔建以祀明季死事諸臣黃龍、李惟鸞等者也。
越百餘年,為光緒乙酉,吳武壯公長慶之部將提督黃仕林、【江西人。
】總兵張光前【字仲明,安徽廬江人。
】分統慶軍六營,戍守其地。
庚寅六月,聿新祠宇,以崇祀事,朱曼君孝廉時為張軍記室,為撰顯忠祠碑文,遒壯悽婉,措辭得體,茲節錄之。
碑文雲「迨夫飛龍戰野,其血玄黃,月靈在東,厥魄生死,一則士崩瓦解,一則東征西怨。
亦有黆黆介士,斤斤將軍,雍丘軌於李由,鉅鹿隕於蘇角。
田橫之客,盡於海島之中;欒氏之臣,殲於短垣之下。
直節動天地,英聲激河海。
故以勒感孝之頌,齊永平之元年;樹比幹之碑,魏太和之甲歲。
上以追揚忠孝,下以顯融臣軌。
何有吠堯之犬,與刑天同誅;逐日之父,與後羿共殛;京觀十仞,不別於貞詖;燎火一原,莫區於蘭艾者哉!顯忠祠者,祀皇贈左都督故明登州鎮總兵官遼東黃龍,及遊擊李惟鸞,部將項祚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
【乃平南王尚可喜同族昆弟。
】在今盛京金州旅順之島。
天聰七年六月己卯,命貝勒嶽託、德格類率右翼洽格裡、左翼伊爾登、昂阿喇及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等甲卒萬人,取明旅順,遂以翼月甲辰攻下其地,實明崇禎六年七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