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佳話 第01段 坦東床梅家結好 遷西泠蘭氏定居

關燈
梅癯翁作溪上遊,命仆請瘦翁偕往。

    二人同至溪邊,隻見芳草極目,楊花撲面。

    沿溪一帶人家,不過數十戶。

    牧童驅犢,蠶婦采桑,卻有一些逸趣,都是自然畫圖。

    二人行盡清溪,同上峻嶺,不數武,見一茅庵,庵名“如願”。

    破扉兩扇已就傾欹,登其堂,佛面蒙塵。

    相與小憩,相中為憑吊者久之。

    瘦翁笑謂癯翁曰:“此庵名為如願,但不知弟有一願可能如否?”癯翁問:“有何願?”瘦翁曰:“羅浮一村,唯弟與老兄差同臭味,其餘率多俚俗。

    因不揣寒微,欲與兄結朱陳之好,不知可能如願否?”癯翁曰:“不敢請爾,固所願也。

    但欲來一媒妁,惜無知心良朋。

    ”瘦翁曰:“割襟亦可定聘。

    至若媒妁,異日緩緩覓之,未始不可。

    ”時日已西沉,遂同沿溪而歸。

    即擇良日,梅家以雙股金钗一枝,蘭家以玉如意一柄,交相為證,于是梅蘭之婚姻定矣。

     居無何,鄭州蘭氏大修宗譜,馳書召瘦翁,瘦翁遂摯家回原籍。

    年餘,有豪某聞瘦翁賢強,欲置之幕下。

    瘦翁羞與為伍,不就聘,而豪某聲勢逼人。

    瘦翁恐其辱己也,遂遷于楚之雲中。

    又年餘,豪某得其蹤迹,又使人羅而緻之。

    瘦翁不可;豪某怒,将設計陷之。

    瘦翁知之,複逃至湘南,更姓賈,号遁翁。

    至是人不複知有蘭瘦翁矣。

    湘南之地本屬名區,後來泾渭雜去,清濁不分,有茅氏、艾氏、蕭氏互相标榜,朋比為奸,更有藤氏、蘿氏為之爪牙。

    數家見瘦翁清潔,欲引以自重。

    瘦翁杜門謝客,嫉之若仇。

    無奈愈相纏繞,鋤之不去,瘦翁乃歎曰:“居必擇鄰,斯言不謬。

    蚤經有雲: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真化為蕭艾也。

    正今日之謂矣。

    ”乃複徙居于澧水之間。

     初,瘦翁之回鄭州也,梅癯翁遇鄭州商人,托緻書于蘭氏。

    及商人回鄭州時,瘦翁已遷居雲中,商人亦不複至羅浮。

    癯翁見無回音,心甚怅然。

    嗣後絕無便鴻,遂未專郵修候。

    瘦翁屢經播遷,愈遷愈遠,亦未寄緘于梅。

    二家雖為姻親,不通音問者十餘年。

     比及遷居澧水,猗猗已長至十六歲。

    生得情緻幽閑,德性貞靜。

    蛾眉和新月同彎,鴉鬓與濃雲共掃。

    白凝梨面,還将勝西子三分;紅暈桃腮,卻不向東風一笑,倚碧檻以芳,含水仙共麗。

    啟朱唇而氣馥,蕙質同清。

    抑且才同柳絮,謝道韫之吟句可雙;韻寄梧桐,蔡文姬之辨琴有二。

    揮毫學夫人之格,最愛簪花;作賦妙婕妤之思,無庸起草。

    真個人間少有,天上難尋。

    有婢芷馨麗而知書,猗猗雅愛之,情同姊妹,偶見小園桃花正放,填《蕙蘭芳引》一阕以賞之。

    其詞雲: 霞燦芳園,映佳麗、翠樓朱戶。

    偶卷起湘簾,人面花光暗度。

    春風買笑,看一半、嬌紅欲語。

    喜芬芳滿目,人在武陵深處。

    禦苑助嬌,唐宮銷恨,憑他一晤。

    更斑管蠻箋,誰寫斷腸舊句。

    主人珍重,深為藏護。

    問何人,敢到天台仙路。

     填畢,署尾寫“猗猗偶題”,草稿夾在韻府書中,也未經意。

    有荊棘生者,父荊榛在朝當路,權傾一時,喜刺人,見者辄避之。

    荊棘依父勢,欺侮鄉裡。

    然見蘭瘦翁,獨斂手執弟子禮。

    瘦翁見其不忘恭敬,亦不深為拒絕。

    一日,荊棘向瘦翁索借韻府一部,瘦翁與之,不知中有猗猗詞曲也。

    荊棘偶翻閱韻府,見之,自思曰:“遁翁家無多人,而猗猗二字又系女郎名,号此必賈,遁翁之女所作無疑。

    才既佳,貌亦必美,欲作求凰計,舍此吾誰與歸?”遂央人向瘦翁道及。

    瘦翁曰:“以荊公子聲價,非不欲附女蘿,但小女已許字羅浮梅氏矣。

    ”其人默然退,以告荊棘。

    棘爽然自失,-徨無計,其人曰:“以公子氣焰,何求不得!譬如奕棋,宜争先乎?”荊棘猛省,遂托制府蔓公,複申前議,将欲以勢迫之。

    瘦翁從容緩議為辭,歸,歎曰:“荊棘勾衣,兼之滋蔓難圖。

    如不早為之所,将不能脫身矣。

    ”遂慕西泠幽閑,徙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