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佳話 第32段 蘭猗猗聞故自悔 梅雪香訪父遇仙
關燈
小
中
大
落。
及至廟中,月鑒已遊終南去了,雪香遂走了三十餘裡尋個客寓,安置行李,打發擔行李的人轉去。
自己住在店裡,每日出外閑遊訪父蹤。
一連問了五六日,絕無蹤迹;遂複移寓他處,尋訪十餘日,亦無知者。
時值冬月中旬,月明如晝。
雪香乘着月色閑步曠野,忽聞笛聲抑揚可聽。
步去半裡許,見有茅屋數椽,燈光斜透。
近窗窺之,則三人對酌。
其中上坐一老翁,龐眉皓首;下坐一叟,須發斑白;側坐吹笛者,年最少,着缟衣帶朱冠。
吹竟,叟擊節歎賞。
翁謂叟曰:“占魁君既賞笛聲,必有佳句。
請長吟俾得共賞之。
”叟乃高吟一絕雲: 滿目晴光澈夜清,笛中吹出落梅聲。
他鄉更比家鄉好,千裡關山一月明。
老翁曰:“占魁君猶有思鄉之意乎?”叟曰:“非也,偶有所觸耳。
”老翁因酌巨觥曰:“老夫亦不屬和,請歌以侑酒。
”乃歌《梅花落》,一曲歌畢,一座歡然。
少年起曰:“我視月斜何度矣。
”突出見客,拍手曰:“窗外有人,我等狂态盡露矣。
”遂攜雪香入,老翁命與少年對坐,因訊邦族。
雪香俱道生平。
老翁曰:“故家子也。
”雪香因問曰:“老翁與家父有舊交耶?”老翁曰:“非也,先世有世誼耳。
”指少年曰:“此子向善武也。
”又指叟曰:“占魁君與公同鄉。
”叟視雪香,殊不為禮。
雪香因問家居何裡,答曰:“與君家相近。
”雪香曰:“何竟不曾相識?”叟曰:“流寓雖未久,已非本來面目,君自不識耳。
”老翁搖手亂之曰:“好客相逢,宜理觞政,何必聒絮,厭人聽聞。
”遂酌酒自飲曰:“一令請共行之,不能者罰。
以酒字為題,各說古詩一句。
”乃自說曰:“勸君更進一杯酒。
”次少年曰:“十千沽酒莫辭貧。
”叟曰:“酒近南山作壽杯。
”雪香曰:“他鄉共酌金花酒。
”老翁曰:“請各續一句。
”自續曰:“今日相逢隔世友。
”年少者曰:“黃鶴仙人醉水濱。
”叟曰:“戲彩□衣舞老萊。
”雪香曰:“萍水相醉逢一子。
”令畢,雪香與辭。
叟曰:“故鄉之誼未遑傾吐,何遽言别?将有所問,願少留。
”雪香複坐,問何言,叟曰:“仆老友梅癯翁現在西泠,亦與君同族否?”雪香曰:“是家父也,翁可識蹤迹否?”叟曰:“離此不遠,明日君到此處可相見也。
”雪香稱謝,與從拱别。
至寓,終夜不寐。
昧爽,即尋舊路而去。
至則舍宇全無,甚駭,忽聞鶴唳數聲,片紙飛墜。
雪香拾取視之,中有四語,語雲: 已歸仙府,相見何悲。
重到西泠,二美偕歸。
雪香恍然悟,昨日所見之叟,即其父也。
知已登仙,不能複見,痛哭而返。
但不知其二人為誰耳,或以為老翁即和靖先生,少年即孤鶴雲——
及至廟中,月鑒已遊終南去了,雪香遂走了三十餘裡尋個客寓,安置行李,打發擔行李的人轉去。
自己住在店裡,每日出外閑遊訪父蹤。
一連問了五六日,絕無蹤迹;遂複移寓他處,尋訪十餘日,亦無知者。
時值冬月中旬,月明如晝。
雪香乘着月色閑步曠野,忽聞笛聲抑揚可聽。
步去半裡許,見有茅屋數椽,燈光斜透。
近窗窺之,則三人對酌。
其中上坐一老翁,龐眉皓首;下坐一叟,須發斑白;側坐吹笛者,年最少,着缟衣帶朱冠。
吹竟,叟擊節歎賞。
翁謂叟曰:“占魁君既賞笛聲,必有佳句。
請長吟俾得共賞之。
”叟乃高吟一絕雲: 滿目晴光澈夜清,笛中吹出落梅聲。
他鄉更比家鄉好,千裡關山一月明。
老翁曰:“占魁君猶有思鄉之意乎?”叟曰:“非也,偶有所觸耳。
”老翁因酌巨觥曰:“老夫亦不屬和,請歌以侑酒。
”乃歌《梅花落》,一曲歌畢,一座歡然。
少年起曰:“我視月斜何度矣。
”突出見客,拍手曰:“窗外有人,我等狂态盡露矣。
”遂攜雪香入,老翁命與少年對坐,因訊邦族。
雪香俱道生平。
老翁曰:“故家子也。
”雪香因問曰:“老翁與家父有舊交耶?”老翁曰:“非也,先世有世誼耳。
”指少年曰:“此子向善武也。
”又指叟曰:“占魁君與公同鄉。
”叟視雪香,殊不為禮。
雪香因問家居何裡,答曰:“與君家相近。
”雪香曰:“何竟不曾相識?”叟曰:“流寓雖未久,已非本來面目,君自不識耳。
”老翁搖手亂之曰:“好客相逢,宜理觞政,何必聒絮,厭人聽聞。
”遂酌酒自飲曰:“一令請共行之,不能者罰。
以酒字為題,各說古詩一句。
”乃自說曰:“勸君更進一杯酒。
”次少年曰:“十千沽酒莫辭貧。
”叟曰:“酒近南山作壽杯。
”雪香曰:“他鄉共酌金花酒。
”老翁曰:“請各續一句。
”自續曰:“今日相逢隔世友。
”年少者曰:“黃鶴仙人醉水濱。
”叟曰:“戲彩□衣舞老萊。
”雪香曰:“萍水相醉逢一子。
”令畢,雪香與辭。
叟曰:“故鄉之誼未遑傾吐,何遽言别?将有所問,願少留。
”雪香複坐,問何言,叟曰:“仆老友梅癯翁現在西泠,亦與君同族否?”雪香曰:“是家父也,翁可識蹤迹否?”叟曰:“離此不遠,明日君到此處可相見也。
”雪香稱謝,與從拱别。
至寓,終夜不寐。
昧爽,即尋舊路而去。
至則舍宇全無,甚駭,忽聞鶴唳數聲,片紙飛墜。
雪香拾取視之,中有四語,語雲: 已歸仙府,相見何悲。
重到西泠,二美偕歸。
雪香恍然悟,昨日所見之叟,即其父也。
知已登仙,不能複見,痛哭而返。
但不知其二人為誰耳,或以為老翁即和靖先生,少年即孤鶴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