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汪台符 胡無龜 張翊 劉洞 林仁肇
汪台符者,歙郡人。
少好學,博貫經籍,善為文章,不逐浮末,有王佐榷霸之才。
見唐末天下苦于兵戰,遂居鄉裡,執耒力于田穑。
先主輔政,移鎮金陵,遂詣上書陳民間利害之說,有《九患書》上,為宋齊丘所詛。
每論議私底訾。
台符謂"雖有其言,必無其行"。
先主猶豫未之果信。
齊丘始字超亞。
台符贻書讦之曰:"聞足下齊先聖,以立名超亞聖而稱字"。
齊立慚而改為子嵩,後使人誘其飲酒,夜縛其口,沉石城下。
先主聞而籲歎久之,頗憾焉。
洎昪元年中,更定民田諸般物産高下,各為三等私額,民獲均輸,令為定制。
及使民籴請鹽,罷其科徵,别借薄征。
商旅貨鬻則收,不則聽往。
舟無力。
郡縣奚胥而有限以緻民生。
數十年,小康者皆出自台符胡之言焉。
胡元龜,世為廬陵人,居永新。
少有俊才,常候本邑宰,宰見其風貌環傑而禮趨生犷,欲窮其藝學。
因新畫屏為戲珠龍,乃曰:"請子詠之"。
元龜執簡造次而成,因諷宰受贻去:"翻身騰白浪,探瓜攫明珠"。
宰晝為設飲馔,盡歡而罷。
後有人為宰發之,宰怒,使人追捕,欲若之,元龜亡入金陵。
會吏曹徐郎以賓館之。
未幾,郎為子娶親迎之,夕畢,命寮屬設箋管。
徐有同舍郎在坐,問曰:"今夕詩相為誰"答曰:"有螺江故造士焉"。
即大咍,以題試之。
元龜援毫裂箋,不刻而成,即覽之,颔而已。
元龜以回文詩嘲之,郎辭以賦題,又連飛數章譏切,皆以回文體,郎一辭不措,僞醉而去。
由是衆慕之。
徐薦于宋齊丘,遂射策入官,授文房院副使。
迨數年歸甯省。
天威都虞候張巒征桂林班師,與元龜有故。
訪其第,親拜其母,留數日宴飲而去。
入授撫州臨川令,頗著政績。
時齊王景達出鎮,而元龜朔望起居,頗有慢色。
又嘗淩辱王府公侯,嗣主知之,将代之。
有訟其婦者,元龜目之,乃曲道兩離之,自娶而與去。
訟主詣金陵發之。
按窮其事,免官。
徙廣陵數年。
會赦,求叙理,不報。
遂著《叛臣怨詞》三十首,皆傳俗口。
國家聞而鸩之,死年方殆強仕矣。
張翊,其先京兆人,世綿官緒。
唐末授任番禺,屬劉隐。
将據交廣,棄官北還。
至潭衡間,馬氏已有潭沣。
挈家亡入江南,至廬陵禾川,見廬陵沃壤,乃貨囊探以易産畋而居焉。
及翊,兄弟長力先業,能屬文。
入廣陵先主輔政以射策,中第授武騎尉。
先主移鎮金陵,随渡江。
見知宋齊丘,署府中從事。
嗣主代立,例受慶恩,求以甯親,授處州觀察判官、西昌令。
假道還,裡人榮之。
在任多著政績,然性偏躁恃才,靡有寬恕,好狎侮同寮,淩暴左右,被鸩而卒。
昔往禾山有大舜二妃廟,邑中紫陽觀新興佛閣碑志皆翊所撰。
其文宛麗,今猶存焉。
弟惟彬,幼以通誦二經中童子,迨成人,授蕲州黃梅尉,周世宗
少好學,博貫經籍,善為文章,不逐浮末,有王佐榷霸之才。
見唐末天下苦于兵戰,遂居鄉裡,執耒力于田穑。
先主輔政,移鎮金陵,遂詣上書陳民間利害之說,有《九患書》上,為宋齊丘所詛。
每論議私底訾。
台符謂"雖有其言,必無其行"。
先主猶豫未之果信。
齊丘始字超亞。
台符贻書讦之曰:"聞足下齊先聖,以立名超亞聖而稱字"。
齊立慚而改為子嵩,後使人誘其飲酒,夜縛其口,沉石城下。
先主聞而籲歎久之,頗憾焉。
洎昪元年中,更定民田諸般物産高下,各為三等私額,民獲均輸,令為定制。
及使民籴請鹽,罷其科徵,别借薄征。
商旅貨鬻則收,不則聽往。
舟無力。
郡縣奚胥而有限以緻民生。
數十年,小康者皆出自台符胡之言焉。
胡元龜,世為廬陵人,居永新。
少有俊才,常候本邑宰,宰見其風貌環傑而禮趨生犷,欲窮其藝學。
因新畫屏為戲珠龍,乃曰:"請子詠之"。
元龜執簡造次而成,因諷宰受贻去:"翻身騰白浪,探瓜攫明珠"。
宰晝為設飲馔,盡歡而罷。
後有人為宰發之,宰怒,使人追捕,欲若之,元龜亡入金陵。
會吏曹徐郎以賓館之。
未幾,郎為子娶親迎之,夕畢,命寮屬設箋管。
徐有同舍郎在坐,問曰:"今夕詩相為誰"答曰:"有螺江故造士焉"。
即大咍,以題試之。
元龜援毫裂箋,不刻而成,即覽之,颔而已。
元龜以回文詩嘲之,郎辭以賦題,又連飛數章譏切,皆以回文體,郎一辭不措,僞醉而去。
由是衆慕之。
徐薦于宋齊丘,遂射策入官,授文房院副使。
迨數年歸甯省。
天威都虞候張巒征桂林班師,與元龜有故。
訪其第,親拜其母,留數日宴飲而去。
入授撫州臨川令,頗著政績。
時齊王景達出鎮,而元龜朔望起居,頗有慢色。
又嘗淩辱王府公侯,嗣主知之,将代之。
有訟其婦者,元龜目之,乃曲道兩離之,自娶而與去。
訟主詣金陵發之。
按窮其事,免官。
徙廣陵數年。
會赦,求叙理,不報。
遂著《叛臣怨詞》三十首,皆傳俗口。
國家聞而鸩之,死年方殆強仕矣。
張翊,其先京兆人,世綿官緒。
唐末授任番禺,屬劉隐。
将據交廣,棄官北還。
至潭衡間,馬氏已有潭沣。
挈家亡入江南,至廬陵禾川,見廬陵沃壤,乃貨囊探以易産畋而居焉。
及翊,兄弟長力先業,能屬文。
入廣陵先主輔政以射策,中第授武騎尉。
先主移鎮金陵,随渡江。
見知宋齊丘,署府中從事。
嗣主代立,例受慶恩,求以甯親,授處州觀察判官、西昌令。
假道還,裡人榮之。
在任多著政績,然性偏躁恃才,靡有寬恕,好狎侮同寮,淩暴左右,被鸩而卒。
昔往禾山有大舜二妃廟,邑中紫陽觀新興佛閣碑志皆翊所撰。
其文宛麗,今猶存焉。
弟惟彬,幼以通誦二經中童子,迨成人,授蕲州黃梅尉,周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