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罄誠款。

    苟君王察臣忠勇,憐顧本枝,救患恤鄰,遏強附順。

     爰遣偏将出為東援,則君有五霸之風,不讓于桓文之主。

    苟獲全濟,實君之惠"雲雲。

    嗣主覽表,遂遣潤州節度使李金全為西面行營招讨使,帥諸軍并進,至淮甸聞河中城已陷,守貞勢屈,遂與妻子酣燕于樓上,使下舉火自焚,于是班師。

    而元等留江南。

    誅節度王建封。

    初招讨使王崇文圍福州,命建封分兵攻守其東,城門垂陷。

    因嗣主失機,先诏崇文為福州節度使。

     建封聞之,心不平。

    遂受李義厚賂,先燒營而遁,國家以前功隐忍,未即加誅,例轉同平章事。

    建封不識大體,求绾中書政事。

    嗣主曰:"卿乃一使相耳,安可亂常僭于台輔。

    汝無惹鬧。

    "自是人号之為"王惹鬧"。

    日恣跋扈,累表邀求,發言不巽。

     嗣主怒發前後罪犯殺之。

    鼎州節度使馬希萼使奉來乞師。

    希萼乃楚武穆王之子。

    其家法兄弟傳國。

    兄希範違命,越次立同母弟希廣。

    初希萼授桂林節度使,自鎮來奔喪,未至,希廣懼将害已,使以舟師自上流迎衛,送至鼎州。

    既而構隙,欲誅殺萼。

     故來乞師為援。

    其表略曰:"昔先主早以勳業,基有楚國。

    不幸即世顧命之夕,顯令兄弟以天倫紹立,庶奉宗廟,獲享國祚。

     無何,嗣君不延永命,奄棄社稷。

    訃告至日,臣不勝痛切膚骨,血泣頤睫。

    即時奔走哀庭,冀處苫兇,用竭臣子之孝。

    不圖天未殄禍,孽豎構隙,間離我戚屬,汨亂先序,潛阻兵戈,将謀剿絕。

    苟不更圖,殒在朝夕。

    故臣敢遠遣行價,殚布腹心。

    惟君存先王之昔好,轸大國之武戚。

    許出兵援以附不腆。

    庶俾盜黨免弄兇器"雲雲。

    嗣主乃遣将何洙應之,會希廣攻之不克,希萼遂帥州兵及五溪蠻攻殺希廣。

    遂遣右仆射孫忌持節立希萼為楚王。

    既立,荒淫驕恣,不恤國政。

    其将徐威等作亂,乃國希萼立其弟希崇。

    嗣主聞之,遣邊鎬讨之。

    希崇出降,遂入長沙迎希萼,希崇歸以為王。

    初南王劉氏之子嗣立,聞馬氏兄弟敗亂,徙江南。

    遂遣将進取桂林,侵至桂陽,監嗣主遣大将張巒至郴連間,複歸。

    裨将楊勝、侯忠帥袁、吉二郡鄉師合數千人,分道而進至臨賀,與廣人戰于城下。

    廣人敗績。

    城守使壅上流以誘我。

    忠等見水淺,乘勝被木栅而入,因各争功,縱兵亂掠。

    廣人伏兵拒之,忠等失利,退遇決水泛溢,士卒溺死者大半,餘衆宵遁,亦未至桂林。

    聞忠等敗于是,亦班師。

    秋,分洪州高安縣為筠州,以右仆射孫忌為相。

    鼎州劉言叛,襲長沙,邊鎬棄城走。

    鎬為人柔懦,酷釋氏。

    凡出征伐無威武嚴号令,苟幸克捷,多以生濟為利。

    初平建州,時人呼為邊羅漢。

     至是政出群小,弱而無斷,唯事桑門,廣設雜施,楚人罹苦,謂之邊和尚。

    乃無守禦,脫身夜遁。

    遂流之于饒州。

    是歲周太祖登極,明年建康災,焚廬舍營署逾月乃止。

    保大十一年,境内大旱,自六月不雨。

    至明年三月,民大饑,疫死大半。

    下令郡縣煮粥赈之。

    饑民食者皆死。

    城内外傍水際積,屍臭不堪行。

     是歲兖州節度使慕容彥超奉表乞師求援。

    彥趣乃漢高祖同母異父弟,驕狠無謀。

    漢祖既登極,遂授以兖。

    迨周太祖自邺入京師,顔超召帥部下輔隐帝,拒戰,尋敗。

    因收集餘騎歸兖,據城不順。

    周太祖将親征之,懼而求援。

    嗣主遣兵數千,至淮,大為周師所敗,俘其将校,遂誅彥超。

    常以金帛募海上客,得五百餘輩,皆魁岸膂力勇敢。

    及周師圍城,說彥超曰:"今圍急城且将陷,請開門為公以熱血相撥一場,決勝敗。

    安能于危窘之地坐守誅戮"彥超不能從,周祖聞而義之,城陷,命開圍東角縱之。

    客結圓陣而出。

    周祖使戒之曰:"朕既赦汝,所過城邑無害民人。

    "對曰:"臣皆海曲之民,不負節義,偶為彥超所誤,不能成功,臣之恥也。

    今陛下既釋臣等,顧歸漁農以奉聖朝,敢有他志,再取亡殁。

    "言訖皆山呼而去。

    太祖既平彥超,乃釋所俘江南将校,而谕之曰:"卿歸語汝主,朕征有罪乃為君之道。

    何煩遠援以附不庭。

    朕方和結鄰好,休邊境,是所顧也。

    卿可言之。

    "嗣主聞而悔恨忘食。

    先是漢末遣使往湘潭市茶,會邊鎬平馬氏,例俘于江南。

    嗣主因而引對慰勞,遂以上茗萬斤備人舡遣之,自夏口轉令入江陵而還。

    是歲周世宗嗣位。

    明年夏,授天威軍都虞候劉仁瞻為壽州節度使。

    冬,周師入淮甸。

    命押衙統軍劉彥貞帥師向壽春以禦之,遣江南節度使皇甫晖将兵為援。

    時周師棄營退據浮橋以俟我師。

    彥貞議追之,仁瞻以為周師奸謀,恐其設伏。

    不如養銳以俟其隙。

    彥貞将家子,少長富貴,唯貪惏聚斂為務,莫知兵法,不經戰鬥,多喜虛譽,能射帖子。

    俗謂之"劉一箭。

    "乃曰:"敵知吾至,則先遁之。

    不追何待"裨将臧師朗等恃勇寡謀,貪功輕敵,不顧兵騎夜發晨食,至正陽争據其橋,數戰不利。

    為周師所敗,諸将皆沒,凡喪師計以七萬。

    時江淮甯久,民不知兵,大軍既敗,莫不惶怖。

    諸郡無備,皆棄城而北。

    于是遣宰臣孫忌及鐘谟、李德明相次奉表請稱藩以和。

    周世宗使德明複命,議盡割淮南之地為好。

    德明既還,盛稱世宗英德,德明固請割地為便,陳覽尤忌德明,因是固執割地無益,且言德明背國圖利。

    然德明素無行義,言多過謬,舉朝不信。

    德明知說不見用,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