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十五 求博士恭獻四靈圖

關燈
,老夫授命之期矣,悲哉。

    ”餘君與木蘭,俱恻恻不能對。

    第三日,賀蘭侯以神策兵至,李節使促餘君送渡,相與作别登舟,賀蘭曰:“某嘗征西蕃,堕黑水中,三晝夜不能出。

    聞空中語曰,犍兒速救上公,旋有兩牛,共負之以登岸,洪濤多令人弱,思之猶悶于心,茲大海浩牱,設有不虞,何處覓犍兒也?”餘君曰:“勿憂,即有驚怖,天神相之,皆坦易耳。

    ”賀蘭問其故,餘君指木蘭以對。

    繪船四十,已出洋矣。

    前哨船反報曰:“有十舟将溺,似為人暗穿鑿者。

    ”木蘭曰:“斛斯侯曾有賊謀伏海鬼之說,吾此來,正堤防其失也。

    番奴竟敢爾乎?”遣三闆小□,救十舟被溺之兵,自吐水晶丸二,投海中,如梭之擲,如彈之飛。

    須臾,海水見血腥,其頭頸四懸于桅首,若号令然。

    餘君以手加額,賀蘭歎息曰:“微天神之力,吾輩及二千人,為大魚餐矣。

    不知所吐丸,何異傳也。

    ”木蘭曰:“初非有異,要自不同,前人所煉劍□耳。

    海鬼匿陰壑,凡兵刃不得而加之,此丸惟宜濟此際此時之險,他仍無所用之矣。

    ”舟中皆呼萬歲,木蘭以鼻息呼風,即抵港岸。

    計神策兵遭溺死者,将三百人。

    賀蘭灑淚曰:“好兒,不死于番僧之碉樓,而死于海鬼之椎鑿。

    長風巨浪,驚魂何日還帝鄉乎?”餘君亦為之慘戚。

    至軍門,斛斯侯出迓,謂賀蘭曰:“謀短力綿,天遣海西相助,貴何患耶?”賀蘭答曰:“當今折沖之任,不過數人,朝廷謂吾勇,吾恃君福耳。

    ”餘君曰:“侯不來召,仆固願有所陳。

    ”出十三國呈送之僞檄觀之,二侯俱以劍斫案,各裂其半,檄詞雲: 九奧大元帥梅,為布告遠人,來同景運事:大星芒起,隕石鮮有完形,華旭影流,死烏多歸積氣。

    雷出地而諸山震動,無充耳之蟄蟲;月當天則萬象空靈,孰吐珠子靈蚌。

    吾聞王者不死,帝命方在菰蒲,彼敢大邦為仇,軍行已無井竈,三岩城之襲取,小兒不得成夜啼;五重鎮之敗亡,奔鹿何能擇朝蔭。

    是以既立鳌柱,爰揚鲎帆。

    群合志于三千,獨占繇在九五。

    居三正之後,維卯亦紀春王;廁曆代之先,有唐斯宗古帝。

    爾外夷,矯首抱珥,應知中國有聖人;關心綴旒,總倚漢家如父母。

    雲從龍,風從虎,聲靈若相應斯宜;織問婢,耕問奴,職貢之不修曷故。

    便爾戈船四出,俱成授首長鲸。

    何如琛舶偕來,不至為屍貳負。

    要識如綸如鵬,天子從無戲言;但能勿貳勿參。

    太常厥有成績。

    于戲,将朝赤縣,尚巧思而造飛車;已立蒼天,休無罪而懷珙璧。

    年月日檄。

     餘君哂曰:“此皆中原流寓無聊之徒,簧鼓筆舌,以利天下有變者,破賊後,當生緻之,為醢以分賜外國人耳。

    ”燭生出議曰:“自古無建卯者,以二月為歲首,非三才之外,别有世宙乎?”木蘭進曰:“故設必無之正朔,自誇未有之餘分,□氣已張,敗征可俟矣。

    ”賀蘭問曰:“僞國稱唐,豈将附會李天下也。

    ”斛斯侯笑曰:“惟我知之,彼固從糖肆中來者耳。

    ”衆大粲。

    餘君曰:“從事家閩中,知閩諸生,有通外番語言文字者否?”燭生對曰:“龏少在黉序,結交諸豪,其不羁者,類能登蜃樓,視蝦釜,避夜叉之國,尋羅漢之山。

    自彼鳥音,迄茲蠻語,靡不搖唇即是,掉舌皆然。

    若橫書左行,水文雲篆,固已出精心而譯義,伸快腕以摹形矣。

    至其擲地有聲,懸河在口,殆不啻挹蘇張之袖,拍随陸之肩也。

    在遠郡者,招之未必即來,漳泉二區之人,龏折簡焉可矣。

    ”木蘭請曰:“侯昨患鄉勇無紀,非設立團練官,以本州人領之,當不可以理煩而制亂。

    ”斛斯侯曰:“此間有兩教谕,呈請督率鄉勇矣。

    吾一惡其貪,一憐其願,姑置之也。

    ”餘君曰:“且命之至,仆自考之。

    ” 侯令兩學官入帳,參餘撫軍并賀蘭侯,二人振衣入,一稱索暧孫,一稱吉隐裔。

    賀蘭問曰:“索吉兩先生,由何階為學官也?”暧孫對曰:“某二教谕,均由閩貢士,屢試禮部不獲進,遇國家殊恩,以乙等先用注今職。

    ”餘君問曰:“鄉勇犷悍之民,與盜同域,苟能防其變,無勿收其功,當以何道?”隐裔對曰:“請給之寬糈,申以猛令,戰殁則并恤其家人,叛亡則兼收其伍正,何如?”斛斯侯謂賀蘭曰:“發言在規矩中乎?”賀蘭曰:“用意如廟堂上矣!”餘君曰:“善。

    ”暧孫對曰:“請懸重賞以餌其心,勿吝空頭告身以耀其門戶,其功以招降賊首及餘黨者為上,縛賊及斬馘多者次之,料量賊中情形,不為所算者又次之。

    其罪不可勝數也,請密谕其統領之大長,得以便宜行事,倉卒犯法,雖有功亦誅之,勿稍縱。

    既誅,則以事白主帥,無得疑慮焉。

    蓋以官兵勝敗之故,責之鄉兵,即以鄉兵死生之權,付之統領。

    若統領而用非其人,則主帥過也。

    何以慰宵旰至尊耶?” 賀蘭稱其嚴切。

    斛斯侯耳語于餘君曰:“是人議論,直枭雄之才,先聞其求金于生徒,教刑酷烈,貪墨難為情也。

    吾擯之亦有所見。

    ”餘君亦耳語曰:“當此之時,貪詐皆用。

    ”即謂二人曰:“鄉勇約萬人,兩君可分領其衆。

    ”暧孫向斛斯侯乞三箭,曰:“軍中恃有此柄,不然,穰苴亦罕成功也。

    ”侯與之。

    隐裔乞饷冊、并賞格、職券。

    臨去,侯命曰:“公等司教者,苟不教而誅,傷天和,亦亵國體矣,慎之!”二人去後,餘君曰:“索教谕必嗜殺人,乃叛民之劫運也。

    吉教谕有長者風,此行俱不偾事,論功行賞,索右于吉,吾料索糾纏于利名,而脫略于身命,稍得志,必為人害。

    然殃即馀之,應無考終福,吉狷者自守,不敢與世争,名途易窮,利徑易塞,而壽者之相,吉人之辭,少不愧孝廉之稱,老猶勝别駕之任耳。

    ”時諜者來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