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第二章 先秦:盜墓史的發端(1)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墓葬遭到破壞,馬王堆一号墓屬于搶救性發掘性質,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必須發掘到墓底,并弄清墓内的一切情況。所以,盜洞出現後,考古人員在大罵了一通盜墓賊後,又揮動工具發掘下去。當他們挖到一米多深時,在一個方形的盜洞中,發現了一隻膠鞋底,顯然這是盜墓賊的遺留之物。為了弄清盜洞出現的年代,考古人員将這隻鞋底拿到一家科研單位做了鑒定。結果被認定為1948年左右上海的産品。由此可見,盜墓的年代不遠,但盜墓者究竟是誰,至今也未搞清楚。
後來的發掘證實,一号墓雖遭盜掘,但值得慶幸的是,盜墓賊并沒有成功。否則,馬王堆女屍——這個舉世皆驚的考古發現,特别是那具神秘的女屍都将會成為泡影。這是墓主人的幸運,更是當今人類和後世子孫的大幸。
繼秦漢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戰亂不斷,不少名人陵墓在當時即被盜掘,還有一些在後世遭到不測。由于史料的缺乏,許多情況未能盡知,單就有記載的被盜掘的名人墓就有劉備墓、孫策墓、東吳大将呂蒙墓、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墓、東晉大臣桓溫墓、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墓等。
唐朝的皇陵集中于關中。十八陵除唐高宗的乾陵之外,其餘的如高祖獻陵、太宗昭陵、中宗定陵、睿宗橋陵、玄宗泰陵、肅宗建陵、代宗元陵、德宗崇陵、順宗豐陵、憲宗景陵、穆宗光陵、敬宗莊陵、文宗章陵、武宗端陵、宣宗貞陵、懿宗簡陵、僖宗靖陵等全部被五代後梁的靜勝軍節度使溫韬盜發。
五代時期的帝王陵墓被人盜掘的也為數不少,後人有記載的就有晉王李克用墓、南漢王劉?墓等。
北宋九帝,除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國所擄,囚死于漠北外,其餘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七座皇陵都集中于河南鞏縣(現河南省鞏義市)。鞏縣東依虎牢關,南屏嵩嶽少室山、太室山,北靠九曲黃河,伊洛河橫貫全境,“山水風脈”俱佳。但這并不能使皇陵擺脫厄運。北宋滅亡後,諸皇陵先是被僞齊皇帝劉豫派兵大肆盜掘。金朝末年,宋太祖趙匡胤的山陵又遭盜賊發掘,從中盜走玉帶、寶器等物。金朝滅亡後,蒙古人的鐵蹄又踏進了鞏縣宋陵,将陵園“盡犁為墟”,隻留下幾尊巨石雕刻。比之北宋,南宋六陵(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甯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紹陵)的情形更為悲慘。
明十三陵與清東、西陵,或遭火燒,或遭盜掘,特别是清東陵,除順治皇帝的陵墓未遭盜掘外,其他的全部為兵匪盜掘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國文明史上的大悲劇。
第二章先秦:盜墓史的發端
1.伍子胥掘墓鞭屍
公元前506年,楚國都城郢。
剛剛成為楚國新的主人的吳王阖闾,正在被占領國的王宮裡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成功了,終于成功了!”吳王不禁長出了一口氣。吳楚之争80年,其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勝負難分,而今終成定論,這豈非天命?想到這裡,吳王慢撚稀疏的胡須,志得意滿地笑了。他不由得擡眼打量四周,這座王宮還算豪華,至少比吳國的王宮要顯得寬敞。而左右兩邊,依次坐着他鐘愛的文武大臣。這真是一個惬意的良宵啊!
“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來,讓我們為大王幹杯,為吳國的強盛幹杯,為我們的勝利幹杯!”不知是哪位大臣率先起身,衆大臣紛紛向吳王敬酒。吳王來者不拒,每次都是一飲而盡。在微微的醉意中,吳王宣布,今日免除君臣大禮,大家不要拘束,盡興享樂。
衆大臣聽罷,更為高興,一時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鬧。正當大家酒酣耳熱之時,一群妙齡少女飄然而至,各自輕扭細腰,跳起了楚地舞蹈。在異國他鄉,酒足飯飽之餘,欣賞戰敗國的舞曲,就如同押解着敵國的俘虜,其中的滋味自然是妙不可言。有了歌舞助興,衆人勁頭更足,場面更加熱鬧。
吳王阖闾同衆大臣一樣,完全陶醉于巨大勝利所帶來的喜悅之中。正在這時,一陣不和諧的音調鑽進了他的耳朵。這聲音由弱到強,終于演變成了号啕大哭,完全蓋過了歌舞之聲。
後來的發掘證實,一号墓雖遭盜掘,但值得慶幸的是,盜墓賊并沒有成功。否則,馬王堆女屍——這個舉世皆驚的考古發現,特别是那具神秘的女屍都将會成為泡影。這是墓主人的幸運,更是當今人類和後世子孫的大幸。
繼秦漢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戰亂不斷,不少名人陵墓在當時即被盜掘,還有一些在後世遭到不測。由于史料的缺乏,許多情況未能盡知,單就有記載的被盜掘的名人墓就有劉備墓、孫策墓、東吳大将呂蒙墓、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墓、東晉大臣桓溫墓、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墓等。
唐朝的皇陵集中于關中。十八陵除唐高宗的乾陵之外,其餘的如高祖獻陵、太宗昭陵、中宗定陵、睿宗橋陵、玄宗泰陵、肅宗建陵、代宗元陵、德宗崇陵、順宗豐陵、憲宗景陵、穆宗光陵、敬宗莊陵、文宗章陵、武宗端陵、宣宗貞陵、懿宗簡陵、僖宗靖陵等全部被五代後梁的靜勝軍節度使溫韬盜發。
五代時期的帝王陵墓被人盜掘的也為數不少,後人有記載的就有晉王李克用墓、南漢王劉?墓等。
北宋九帝,除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國所擄,囚死于漠北外,其餘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七座皇陵都集中于河南鞏縣(現河南省鞏義市)。鞏縣東依虎牢關,南屏嵩嶽少室山、太室山,北靠九曲黃河,伊洛河橫貫全境,“山水風脈”俱佳。但這并不能使皇陵擺脫厄運。北宋滅亡後,諸皇陵先是被僞齊皇帝劉豫派兵大肆盜掘。金朝末年,宋太祖趙匡胤的山陵又遭盜賊發掘,從中盜走玉帶、寶器等物。金朝滅亡後,蒙古人的鐵蹄又踏進了鞏縣宋陵,将陵園“盡犁為墟”,隻留下幾尊巨石雕刻。比之北宋,南宋六陵(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甯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紹陵)的情形更為悲慘。
明十三陵與清東、西陵,或遭火燒,或遭盜掘,特别是清東陵,除順治皇帝的陵墓未遭盜掘外,其他的全部為兵匪盜掘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國文明史上的大悲劇。
第二章先秦:盜墓史的發端
1.伍子胥掘墓鞭屍
公元前506年,楚國都城郢。
剛剛成為楚國新的主人的吳王阖闾,正在被占領國的王宮裡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成功了,終于成功了!”吳王不禁長出了一口氣。吳楚之争80年,其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勝負難分,而今終成定論,這豈非天命?想到這裡,吳王慢撚稀疏的胡須,志得意滿地笑了。他不由得擡眼打量四周,這座王宮還算豪華,至少比吳國的王宮要顯得寬敞。而左右兩邊,依次坐着他鐘愛的文武大臣。這真是一個惬意的良宵啊!
“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來,讓我們為大王幹杯,為吳國的強盛幹杯,為我們的勝利幹杯!”不知是哪位大臣率先起身,衆大臣紛紛向吳王敬酒。吳王來者不拒,每次都是一飲而盡。在微微的醉意中,吳王宣布,今日免除君臣大禮,大家不要拘束,盡興享樂。
衆大臣聽罷,更為高興,一時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鬧。正當大家酒酣耳熱之時,一群妙齡少女飄然而至,各自輕扭細腰,跳起了楚地舞蹈。在異國他鄉,酒足飯飽之餘,欣賞戰敗國的舞曲,就如同押解着敵國的俘虜,其中的滋味自然是妙不可言。有了歌舞助興,衆人勁頭更足,場面更加熱鬧。
吳王阖闾同衆大臣一樣,完全陶醉于巨大勝利所帶來的喜悅之中。正在這時,一陣不和諧的音調鑽進了他的耳朵。這聲音由弱到強,終于演變成了号啕大哭,完全蓋過了歌舞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