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滅 第二部 三十七 弄神搗鬼
關燈
小
中
大
作家的自尊心受傷以後的憤怒,或者中了諷刺的毒箭以後所表現的精力,無論用什麼辭藻什麼手法都描寫不出。
凡是受了攻擊而鼓足力量抵抗的人,很快要倒下來的。
惟有頭腦冷靜,把報上的辱罵看作過目即忘的東西,才真正表現一個作家的勇氣。
弱者初看象強者,其實隻能抵抗一時。
最初半個月,呂西安怒不可遏,在他和埃克托·曼蘭兩人分擔批評的保王黨報刊上,象下冰雹一般發表一大堆文章。
他每天伏在《覺醒報》的垛口後面,拿出他所有的才情向敵人開火,同時有瑪丹維爾在旁支持。
沒有企圖而真心幫助他的作家隻有這一個,人家也不讓瑪丹維爾知道,始終維持關系的兩派記者在酒後說笑的時候,在木廊商場的道裡阿書店或者在戲院的後台見面的時候,彼此有過默契。
呂西安跨進滑稽歌舞劇院的休息室,誰也不再當他朋友,隻有保王黨的人跟他握手。
可是拿當,埃克托·曼蘭,泰奧多爾·迦亞,見了斐諾,盧斯托,韋爾努,以及一般号稱為脾氣随和的記者,照樣老着面皮很親熱。
那個時期,滑稽歌舞劇院的休息室是文壇上飛短流長的大本營,近乎女太太們的小客廳,看得見各黨各派的人,有政客,有法官。
在某次司法官會議上,庭長指責一位同僚不該跑到戲院後台,亵渎法官的尊嚴;受批評的法官事後在滑稽歌舞劇院休息室中遇到庭長,原來他也亵渎了法官的尊嚴。
盧斯托終于在那兒跟拿當握了手。
斐諾幾乎每晚必到。
呂西安空閑的時候也去研究敵人的意向,倒黴的孩子始終隻看見冷冰冰的敵意。
黨派的意氣所産生的仇恨,當時比現在嚴重得多。
現在發條上得太緊,樣樣變成強弩之末,勁頭不大了。
如今批評家打擊了某人的作品,依舊向他伸出手去。
作者受了鞭撻,還得擁抱劊子手,否則就被人笑話,說他脾氣壞,不容易相處,死要面子,沒法接近;隻曉得記恨,報仇。
如今一個作家受到暗算,背上挨了一刀,或者看破了别人的虛假,不上圈套,或者吃了最卑鄙的手段的虧,兇手不但會向他問好,還自以為應當得到作者的尊重,甚至于友誼。
在美德變做缺點,某些缺點成為美德的時代,一切都可原諒,都可辯解。
同道之間的親昵,在各種自由中變了最神聖的一項。
政見截然相反的一些領袖,彼此交談措辭都很溫和,俏皮話也說得很客氣。
可是在過去那個時代,倘使我們還記得的話,某些保王黨作家和自由黨作家的确要有些勇氣才敢在同一個戲院露面。
那時他們會聽到咬牙切齒的挑戰。
惡狠狠的眼睛賽過子彈上膛的手槍,一點兒火星就好挑起一場惡鬥。
每個黨派都有幾個人在對方眼中是衆矢之的,他們一進場,你旁邊的看客立刻大聲咒罵,這種情形不是誰都見過的嗎?當時隻有兩派,保王黨和自由黨,浪漫派和古典派,同一仇恨的兩種面目,這仇恨可以使你對國民議會的斷頭台有所了解。
呂西安一開場是狂熱的自由黨和伏爾泰派,此刻變為狂熱的保王黨和浪漫派,壓在瑪丹維爾身上的敵意也就壓在呂西安身上。
瑪丹維爾是那時自由黨深惡痛絕的人,也是唯一回護而喜歡呂西安的人。
他的幫助害了呂西安。
黨派對手下的哨兵素來不講情義,子弟們倒了黴就一腳踢開。
尤其在政界,想向上爬的人非跟大隊人馬走不可。
小報界的壞主意主要是拿呂西安同瑪丹維爾配對,就是說自由黨硬把這一個推入另一個懷抱。
這番友誼,不管是真是假,替兩人招來韋爾努許多惡毒的文章。
韋爾努看見呂西安在上流社會走紅,氣憤不過,并且和詩人所有過去的夥伴一樣,以為他不久就要高升。
所謂詩人的叛變,被他們添枝接葉加上一些嚴重的罪狀,更顯得惡劣。
呂西安被稱為小猶大,瑪丹維爾被稱為大猶大,因為有人指控瑪丹維爾,也不知有無根據,說他替外國軍隊做過向導,帶他們過佩克僑①。
呂西安笑着回答德·呂蔔克斯,說他呂西安的确把驢子帶過了橋②。
呂西安的奢華生活雖是空架子,而且隻建築在未來的希望上面,朋友們看了卻大起反感,對于他以前在旺多姆街上的闊綽,高車肥馬,招搖過市的排場,絕對不肯原諒;在他們心目中,呂西安始終坐着車子。
大家隐隐然感覺到,一個年輕貌美,風趣十足,被他們一手教壞的人,快要萬事如意了,因此要用盡手段打倒他。
①在曆史上實有瑪丹維爾(1776一1830)其人,是極頑固的保王黨作家,《白旗報》的創辦人。
相傳一八一五年拿破侖敗退時,瑪丹維爾住在佩克,帶領普魯士軍隊渡過塞納河。
②驢子在法文中本是罵
凡是受了攻擊而鼓足力量抵抗的人,很快要倒下來的。
惟有頭腦冷靜,把報上的辱罵看作過目即忘的東西,才真正表現一個作家的勇氣。
弱者初看象強者,其實隻能抵抗一時。
最初半個月,呂西安怒不可遏,在他和埃克托·曼蘭兩人分擔批評的保王黨報刊上,象下冰雹一般發表一大堆文章。
他每天伏在《覺醒報》的垛口後面,拿出他所有的才情向敵人開火,同時有瑪丹維爾在旁支持。
沒有企圖而真心幫助他的作家隻有這一個,人家也不讓瑪丹維爾知道,始終維持關系的兩派記者在酒後說笑的時候,在木廊商場的道裡阿書店或者在戲院的後台見面的時候,彼此有過默契。
呂西安跨進滑稽歌舞劇院的休息室,誰也不再當他朋友,隻有保王黨的人跟他握手。
可是拿當,埃克托·曼蘭,泰奧多爾·迦亞,見了斐諾,盧斯托,韋爾努,以及一般号稱為脾氣随和的記者,照樣老着面皮很親熱。
那個時期,滑稽歌舞劇院的休息室是文壇上飛短流長的大本營,近乎女太太們的小客廳,看得見各黨各派的人,有政客,有法官。
在某次司法官會議上,庭長指責一位同僚不該跑到戲院後台,亵渎法官的尊嚴;受批評的法官事後在滑稽歌舞劇院休息室中遇到庭長,原來他也亵渎了法官的尊嚴。
盧斯托終于在那兒跟拿當握了手。
斐諾幾乎每晚必到。
呂西安空閑的時候也去研究敵人的意向,倒黴的孩子始終隻看見冷冰冰的敵意。
黨派的意氣所産生的仇恨,當時比現在嚴重得多。
現在發條上得太緊,樣樣變成強弩之末,勁頭不大了。
如今批評家打擊了某人的作品,依舊向他伸出手去。
作者受了鞭撻,還得擁抱劊子手,否則就被人笑話,說他脾氣壞,不容易相處,死要面子,沒法接近;隻曉得記恨,報仇。
如今一個作家受到暗算,背上挨了一刀,或者看破了别人的虛假,不上圈套,或者吃了最卑鄙的手段的虧,兇手不但會向他問好,還自以為應當得到作者的尊重,甚至于友誼。
在美德變做缺點,某些缺點成為美德的時代,一切都可原諒,都可辯解。
同道之間的親昵,在各種自由中變了最神聖的一項。
政見截然相反的一些領袖,彼此交談措辭都很溫和,俏皮話也說得很客氣。
可是在過去那個時代,倘使我們還記得的話,某些保王黨作家和自由黨作家的确要有些勇氣才敢在同一個戲院露面。
那時他們會聽到咬牙切齒的挑戰。
惡狠狠的眼睛賽過子彈上膛的手槍,一點兒火星就好挑起一場惡鬥。
每個黨派都有幾個人在對方眼中是衆矢之的,他們一進場,你旁邊的看客立刻大聲咒罵,這種情形不是誰都見過的嗎?當時隻有兩派,保王黨和自由黨,浪漫派和古典派,同一仇恨的兩種面目,這仇恨可以使你對國民議會的斷頭台有所了解。
呂西安一開場是狂熱的自由黨和伏爾泰派,此刻變為狂熱的保王黨和浪漫派,壓在瑪丹維爾身上的敵意也就壓在呂西安身上。
瑪丹維爾是那時自由黨深惡痛絕的人,也是唯一回護而喜歡呂西安的人。
他的幫助害了呂西安。
黨派對手下的哨兵素來不講情義,子弟們倒了黴就一腳踢開。
尤其在政界,想向上爬的人非跟大隊人馬走不可。
小報界的壞主意主要是拿呂西安同瑪丹維爾配對,就是說自由黨硬把這一個推入另一個懷抱。
這番友誼,不管是真是假,替兩人招來韋爾努許多惡毒的文章。
韋爾努看見呂西安在上流社會走紅,氣憤不過,并且和詩人所有過去的夥伴一樣,以為他不久就要高升。
所謂詩人的叛變,被他們添枝接葉加上一些嚴重的罪狀,更顯得惡劣。
呂西安被稱為小猶大,瑪丹維爾被稱為大猶大,因為有人指控瑪丹維爾,也不知有無根據,說他替外國軍隊做過向導,帶他們過佩克僑①。
呂西安笑着回答德·呂蔔克斯,說他呂西安的确把驢子帶過了橋②。
呂西安的奢華生活雖是空架子,而且隻建築在未來的希望上面,朋友們看了卻大起反感,對于他以前在旺多姆街上的闊綽,高車肥馬,招搖過市的排場,絕對不肯原諒;在他們心目中,呂西安始終坐着車子。
大家隐隐然感覺到,一個年輕貌美,風趣十足,被他們一手教壞的人,快要萬事如意了,因此要用盡手段打倒他。
①在曆史上實有瑪丹維爾(1776一1830)其人,是極頑固的保王黨作家,《白旗報》的創辦人。
相傳一八一五年拿破侖敗退時,瑪丹維爾住在佩克,帶領普魯士軍隊渡過塞納河。
②驢子在法文中本是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