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将軍渡
關燈
小
中
大
“老鄧,你看敵人是不是要奪這座橋哇?”
“唔,很有可能。
”鄧軍沉吟說,“看樣子,是企圖切斷我們的退路,把我們的部隊消滅在江南。
” 接着,師長來了電話。
鄧軍接過耳機,隻聽電話裡親切地說: “老鄧呀,你們那裡熱鬧起來了吧?” 師長對鄧軍一向很尊重,這分明是一句客氣的問訊。
鄧軍立刻笑着說: “熱鬧點兒好哦!開的彈藥鋪,賣的子彈頭,咱們幹的就是這個買賣嘛!” “可也不能大意喲!”師長提醒說,“現在其他部隊前面也都出現了情況,很可能是敵人的全線反擊。
現在你們守的那座橋,是全師全軍的退路,也是敵人進攻的重點。
你們一定要堅決守住!什麼時候,全師全軍撤過江來,你們才能離開。
” “師長放心好喽!”鄧軍對着話筒響亮地說。
他那充滿信心的聲音,顯然使對方感到快慰。
師長沉了一下,又問: “你們全團都過去了嗎?” “江北面還留了一個營。
” “那就不必過去了。
”師長說,“我再撥給你們一個炮營,在江北支援你們,歸你們統一指揮。
” 鄧軍和周仆立即進行了研究,調整了部署。
周仆給各營教導員打了電話,用他火熱的語言作了動員,鼓勵大家堅決守住江橋。
敵人封鎖江橋的炮火,相當密集,隔一兩分鐘,就是一陣排炮打過來。
小玲子在洞口觀察着,忽然驚叫道: “首長,把閘門給打開啦!” “你喊叫什麼!”鄧軍瞪了小玲子一眼,走出洞口一看,這座橋,原有五個閘門,關着兩個,現在關着的那兩個閘門,一個被炮彈炸開,一個被炮彈打穿了一個大洞,滾滾的江水像奔騰的野馬一般向橋西傾瀉着。
原來橋西的江水就有一米多深,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徒涉的可能了。
鄧軍點着一支“555”牌香煙,沉思良久,慢慢擡起頭來,望着周仆說: “老周,我有一個想法。
” “什麼想法?” “我看不一定合你的意羅,”鄧軍笑着說,“你是不是先到江那邊去?” “你這是什麼意思?”周仆的黑眼珠一轉。
“沒有什麼意思。
”鄧軍連忙帶笑解釋說,“你看,江那邊還有一個營,一個炮營,也要有人指揮嘛!” “你别哄小孩兒啦!”周仆用手指點着他,鬼笑着。
“這怎麼是哄你呢!”鄧軍分辯着,“呆會兒電話線打斷了,那邊沒有人好好組織也不行嘛!” “算了,算了,”周仆把手一擺,“至少今天我不聽你的!” 鄧軍顯然有點生氣,把那隻獨臂一揮: “那好,以後你對我有什麼建議,我也不聽_” 說過,像孩子似地把頭一扭,周仆笑了。
說真的,周仆不是不理解自己的戰友内心深處的感情。
他了解鄧軍正像熟悉自己手上的指紋,長期的革命戰争,形成了鄧軍一個深刻的觀念:是否經得起戰争的考驗,或者說怕死不怕死,幾乎是他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标準。
周仆在跟他就伴做指導員的時候,就受過他那雙毫不含糊的眼睛的檢查。
但是,當戰争情況真正危急的時候,他自己又要理所當然地站在最危險的地方,而把較安全的地方讓給自己的同志。
就好像他當戰士時把好的地形讓給别人一樣自然。
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
而且,據周仆推斷,他剛才一定經過反複思考,才找到這個借口。
可是作為政治委員,怎麼能夠在危險的時候退到後面去呢?隻好讓他不高興一陣罷了。
這時一營報告:擊毀了敵人三輛坦克,敵人的第一次沖鋒已經被打了下去。
可是,不到一個小時,敵人的炮火又密集起來,第二次沖擊又開始了。
一個年輕的參謀為了統計敵人炮火的密度,手裡拿着一把黃豆,響一聲炮,他就丢一個黃豆在他的茶缸裡。
開始一丢五六個,後來一丢十幾個,再以後炮火打得嗚嗚地像刮風一樣,已經分不清個兒,他不得不歎了口氣,中止了他
”鄧軍沉吟說,“看樣子,是企圖切斷我們的退路,把我們的部隊消滅在江南。
” 接着,師長來了電話。
鄧軍接過耳機,隻聽電話裡親切地說: “老鄧呀,你們那裡熱鬧起來了吧?” 師長對鄧軍一向很尊重,這分明是一句客氣的問訊。
鄧軍立刻笑着說: “熱鬧點兒好哦!開的彈藥鋪,賣的子彈頭,咱們幹的就是這個買賣嘛!” “可也不能大意喲!”師長提醒說,“現在其他部隊前面也都出現了情況,很可能是敵人的全線反擊。
現在你們守的那座橋,是全師全軍的退路,也是敵人進攻的重點。
你們一定要堅決守住!什麼時候,全師全軍撤過江來,你們才能離開。
” “師長放心好喽!”鄧軍對着話筒響亮地說。
他那充滿信心的聲音,顯然使對方感到快慰。
師長沉了一下,又問: “你們全團都過去了嗎?” “江北面還留了一個營。
” “那就不必過去了。
”師長說,“我再撥給你們一個炮營,在江北支援你們,歸你們統一指揮。
” 鄧軍和周仆立即進行了研究,調整了部署。
周仆給各營教導員打了電話,用他火熱的語言作了動員,鼓勵大家堅決守住江橋。
敵人封鎖江橋的炮火,相當密集,隔一兩分鐘,就是一陣排炮打過來。
小玲子在洞口觀察着,忽然驚叫道: “首長,把閘門給打開啦!” “你喊叫什麼!”鄧軍瞪了小玲子一眼,走出洞口一看,這座橋,原有五個閘門,關着兩個,現在關着的那兩個閘門,一個被炮彈炸開,一個被炮彈打穿了一個大洞,滾滾的江水像奔騰的野馬一般向橋西傾瀉着。
原來橋西的江水就有一米多深,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徒涉的可能了。
鄧軍點着一支“555”牌香煙,沉思良久,慢慢擡起頭來,望着周仆說: “老周,我有一個想法。
” “什麼想法?” “我看不一定合你的意羅,”鄧軍笑着說,“你是不是先到江那邊去?” “你這是什麼意思?”周仆的黑眼珠一轉。
“沒有什麼意思。
”鄧軍連忙帶笑解釋說,“你看,江那邊還有一個營,一個炮營,也要有人指揮嘛!” “你别哄小孩兒啦!”周仆用手指點着他,鬼笑着。
“這怎麼是哄你呢!”鄧軍分辯着,“呆會兒電話線打斷了,那邊沒有人好好組織也不行嘛!” “算了,算了,”周仆把手一擺,“至少今天我不聽你的!” 鄧軍顯然有點生氣,把那隻獨臂一揮: “那好,以後你對我有什麼建議,我也不聽_” 說過,像孩子似地把頭一扭,周仆笑了。
說真的,周仆不是不理解自己的戰友内心深處的感情。
他了解鄧軍正像熟悉自己手上的指紋,長期的革命戰争,形成了鄧軍一個深刻的觀念:是否經得起戰争的考驗,或者說怕死不怕死,幾乎是他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标準。
周仆在跟他就伴做指導員的時候,就受過他那雙毫不含糊的眼睛的檢查。
但是,當戰争情況真正危急的時候,他自己又要理所當然地站在最危險的地方,而把較安全的地方讓給自己的同志。
就好像他當戰士時把好的地形讓給别人一樣自然。
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
而且,據周仆推斷,他剛才一定經過反複思考,才找到這個借口。
可是作為政治委員,怎麼能夠在危險的時候退到後面去呢?隻好讓他不高興一陣罷了。
這時一營報告:擊毀了敵人三輛坦克,敵人的第一次沖鋒已經被打了下去。
可是,不到一個小時,敵人的炮火又密集起來,第二次沖擊又開始了。
一個年輕的參謀為了統計敵人炮火的密度,手裡拿着一把黃豆,響一聲炮,他就丢一個黃豆在他的茶缸裡。
開始一丢五六個,後來一丢十幾個,再以後炮火打得嗚嗚地像刮風一樣,已經分不清個兒,他不得不歎了口氣,中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