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藏卷之九十
關燈
小
中
大
晉江何喬遠譔
列女記(二)
◆列女記(二)
韓太初妻劉氏
黃珍
夏氏陳淑真
郭醜
高裴二家節婦
海州侍小花
湯節婦
唐方妻丁錦奴
石孝女
趙康妻袁氏
黃三苟陳小奴
祥符六烈女
吳金童妻莊氏
俞烈女
李氏二女
杜元昭妻費氏
華亭二節婦
陳細秀
唐貴梅
張氏女秀
陡門婦
何氏
瑞州府通判姜榮妾窦氏
趙一鳳妻陳氏
張四桂
鄧閨秀
成世華妻楊氏
劉粉兒
鎮撫張福妹
朱昱妾陳氏
潘聖姑
陶恒妻楊氏
史義姑
郭東山妻王氏
何雄二女
熊氏女
徐亞長
許希曾妻
張隆嬌
林淑溫
蔣氏
歐陽妙聰
山陰周氏女
範氏二女
張桂秀
江厚妻秦氏
侯節婦
譚貴妻何氏
周楞妻應氏
張貞女
興化(陷倭節婦四十三人)
董線娘
貢士遊铨妻張氏
謝婦李氏
趙尚貞
胡氏
侯氏
韓太初妻劉氏黃珍夏氏陳淑真合傳郭醜高裴二家節婦海州侍小花湯節婦唐方妻丁錦奴石孝女趙康妻袁氏黃三苟妻陳小奴祥符六烈女吳金童妻莊氏俞烈女李氏二女杜元昭妻費氏華亭(節婦)陳細秀唐貴梅張氏女秀陡門婦何氏瑞州通判姜榮妾窦氏趙一鳳妻陳氏張四桂鄧閨秀成世華妻楊氏劉粉兒鎮撫張福妹朱昱妾陳氏潘聖姑陶恒妻楊氏史義姑郭東山妻王氏何雄二女熊氏女徐亞長許希曾妻張隆嬌林淑溫蔣氏歐陽妙聰山陰周氏女範氏二女張桂秀江原妻秦氏侯節婦譚貴妻何氏周楞妻應氏張貞女興化(陷倭節婦四十三人)董線娘貢士遊铨妻張氏謝婦李氏趙尚貞胡氏侯氏
○韓太初妻劉氏
韓太初妻劉氏新樂人太初仕元為顯官國初徙和州奉母寗以南劉氏事以甚謹寗道堕傷劉刺臂血和湯以進寗愈道複病再進再愈抵和二年寗患風痹久卧暑月蛆生枕席劉耴齧之便不複生驅拂蠅蚊晝夜靡懈後寗病危齧劉指與訣劉不悟複斬指血和粥進寗複愈寗卒遺命權厝以俟歸葬于新樂後五年弗得歸哀号如袒括之日事聞高帝召至厚賜之遣官為歸殡旌門複其家
○黃珍
黃珍甯海人郭仁壽妻尊事仁壽甚至仁壽談辯好客珍極意營集為仁壽娛客不使見窘狀一日仁壽入台城殁旅舍珍聞恸絕數四靈車至庭撫棺一号什地移刻布苫柩側卧不解衣者三月耴石為枕石有棱當枕處肌肉成創創夜浸淫其子泣請以木易之不許如是三年珍不直事夫謹在家事父母亦至孝
○夏氏陳淑真
李宗頤妻夏氏新建人陳友諒陷南昌部卒扼而欲污之夏氏绐卒近井傍抱女嬰兒抱井死宗頤入國朝被征拜官曆禮部尚書感妻之節終身不娶宗頤博學宏詞南昌有十才子宗頤與焉與宗頤妻同時死者又有同郡陳淑真淑真七歲能誦詩鼓琴友諒寇南昌淑真耴琴彈之曲終泫然流涕曰吾絕弦于此乎父母怪問之曰城陷必辱女将先之明日友諒至赴東湖死
○郭醜
郭醜字道安六合人通詩書善持家隆冬盛寒篝燈持箴恒至夜半纂組烹餁不經師授悉精其能父彬絕憐愛之不肻歸凡子同裡鄭玄來求婚彬曰必力學玄往力學人豐九竟妻玄玄間舉古烈女難之一一能稱述醜婦道既修姿容複美其舅有惡念醜彈指曰人倫之變難以語人潛出沈河而死洪武十年也彬聞之悲欲無生瘗于楊子西河清水潭上一日玄夢其來車馬儀衛甚都曰妾今在長蘆水府掌鈎考人間善惡念子索居故一來耳不可久留也次夕其姑夢亦如之長蘆在六合城南二十五裡
○高裴二家節婦
高裴二家節婦皆遼東人高本固姑人從夫戍遼故亦居遼東洪武中故元臣名祖自定遼來歸高帝訪問遼風俗名祖具對因言往年石城有高希鳳者為亂兵所掠力抗不服右腕被斷死其妻劉氏擄行十餘裡罵不絕日亦死之希鳳仲弟藥師奴亦死藥師奴妻李氏攜其子文殊孤侄僧保避難高麗至中途度不能兩全以其子差長棄之獨攜侄行及聖朝混一軍民複業李氏訪得其子同歸守服希鳳有季弟伯顔不花為納哈出所殺妻郭氏高麗人居混灘自缢死于馬枥希鳳從子高塔失丁亦為父雠誣陷死妻金氏與姑邢氏缢死于魚塢所居室一門五婦皆盡節義又言定遼南河寨翰羅村有卒裴皮鐵者瘟死妻李氏女直人年二十二停柩二年晝夜哀臨比葬陳祭辭柩自缢于屋西桑樹是皆臣耳目之所聞見上動容稱歎即日诏有司旌表
○海州侍小花
海州侍小花年十六許嫁而夫亡往夫家成喪持服養姑送終剪發自誓守節不二洪武中采訪仗上其事所司以其年未五十不合朝例兵部侍郎徐宗實上言曰随事處中始為合義守文執一豈曰得宜婦能哭夫于筮嫁之初剪髟于葬姑之後雖剜目截耳亦無以加豈可與尋常守節比例同科朝論是其言下郡邑旌之
○湯節婦
湯節婦上海人通孝經列女傳嫁華亭人鄧林洪武末林卒湯年二十五僅一女鄧族利其居址迫使歸湯不可鄧氏之人遂質居于巨室張氏湯泣曰我守夫骨于茲上當與同存亡奈何棄之即欲自盡張義而去之既而曰鄧利吾财耳盡以家赀還鄧織纴目給所居荒野沮洳中患水者再寝處自如而是時湯女已适人矣操舟來迎請至其家避水不許請暫憩舟中亦不許曰吾守此六十年矣縱沒溺從汝父地下甘心焉學士錢溥傳之曰宋伯姬不避火湯節婦不避水生死一同同歸于貞
○唐方妻丁錦奴
唐方妻丁錦奴新昌人洪武中方為山東佥事坐法死妻子當沒為官奴押卒欲挑錦奴從錦奴借梳掠鬓錦奴擲梳地下予卒卒掠畢持還錦奴罵不受竊謂家人曰此輩無禮必途辱我不若預為計行至陰澤崖峭水深四無援路從肩輿躍下投水中衣厚未沉以手斂裙随流而逝押卒數輩驚捄至則死矣今稱其處曰夫人潭
○石孝女
石孝女新昌人父潛洪武末坐事籍沒系京獄妻吳走依父家以居一日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