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前嫌盡釋

關燈
聲道:“君上見過韓候沒有。

    ”項少龍心知肚明,這等若問龍陽君知否呂不韋有牽涉在内的最新發展。

    果然龍陽君道:“當然見過,也知道小姐的心事,但有沈兄這智計過人之士為你謀算,呂不韋隻會吃不完兜着走。

    ” 鳳菲由訝異變為大吃一驚,怔在當場。

     龍陽君知道已得項少龍的原諒而太過興奮,說話過于“老實”道:“沈兄的才智确令我這曾是他對手的人亦佩服得五體投地,” 陪龍陽君前來的焦旭伸手緊捏了項少龍的臂膀一下,頗有識英雄愛英帷的意味。

     在經曆了這麼多苦難。

    項少龍湧起滿腹辛酸的戚覺。

     鷹王殉主的情景,再活現心潮。

     鳳菲見到他一對虎目射出神傷魂斷的神色。

    還以為他忘不了故主,芳心升起無法形容的滋味。

     龍陽君瞥了正試演舞步的衆姬一眼。

    向鳳菲道:“本君想與沈兄借一步說話,才再向鳳小姐請安。

    ”鳳菲那能說不,隻好答應。

    項少龍和龍陽君到了側廂,遣走了下人後,龍陽君湧出熱淚哭道:“我簡直不是人,少龍這麼待我,我卻……” 項少龍百般勸慰,他才好過了點,一雙秀目紅腫的道:“我将此事告訴韓闖。

     給他罵了個狗血淋頭,說在戰場上分生死無理可說,但怎能在你落難時不施援手呢?” 項少龍大奇道:“你怎麼連這種事都會告訴韓闖,你信任這家夥嗎?” 龍陽君愧然道:“憋在心内太辛苦了,我情願被人責罵出氣。

    不過我除了少龍,嘿,除了少龍外,就數他可說點心事。

    他還有很多事要倚着奴家呢。

    ” 項少龍很想說做夢都想不到韓闖這麼有義氣。

    但說出來怕更傷“沒有義氣”的龍陽君的“芳心”,便道:“那你代我通知他一聲,講明我在這裡的身分,因為我還要請他高擡貴手,放過董淑貞諸女。

    ” 龍陽君顯是清楚韓闖和鳳菲間的交易,點頭答應,道:“現在你除了要提防田單和呂不韋外。

    更要小心郭開,這奸鬼特地把你的“怪兵器”帶來齊國獻與襄王作賀禮,好拖齊人下水。

    弄得襄王進退維谷。

    接禮則怕開罪嬴政,不接又怕人笑他怕了秦人。

    ” 項少龍聽得牙都癢起來,狠狠道:“你可否給我打聽我這把“百戰寶刀”的下落,我怎都要弄回來的。

    ” 龍陽君歎道:“令儲君剛派來特使,警告我們三晉,誰若敢損你半根毫毛,必會不惜一切發動報複,吓得我們立即取消了所有搜捕你的行動。

    趙人最慘,被你們連下五城。

    李牧又不敢離開中牟。

    而我們新敗不久。

    想助趙人亦有心無力,所以現在郭開對我們恨之入骨。

    昨晚在招呼你鳳小姐的筵席上,還對我和韓闖冷嘲熱諷,态度惡劣非常。

    ” 項少龍問道:“田單現在的情勢如何…” 龍陽召道:“他仍握有實權。

    但最大的弱點就是他捧的田生昏庸無能,遠不及王子田建的受人擁戴。

    這田建雖不是什麼人材,但卻懂籠絡人心,不似田生的驕傲自負。

    現時觀之,太子之位會落在誰的手上,仍是未知之數。

    ” 頓了頓有點尴尬道:“少龍怎能先知先覺的離開敝府,又成了鳳菲的執事。

    ” 項少龍本不想說。

    但怕他疑心自己不肯原諒他,所以作了簡略交待。

    但當然對曾入魏宮之事半字不提。

     龍陽君聽罷羞悔一番後,道:“少龍打算何時亮相,那就可名正言順的取回寶刀。

    ” 項少龍躊躇道:“我好像有點不宜恢複自己身分,看情況再說吧!” 龍陽君道:“若不須暴露身分,就不宜暴露。

    所謂說稷下多狂徒,稷下那些狂人恣情放志,看不起天下人,文是如此,武更如此。

    尤其曹秋道一向護短,他那些得意門生。

    确有幾個得他真傳,在臨淄一向稱王稱霸。

    現在少龍已成為曹秋道外天下笫一名劍。

    若你來此一事傳了出去,必惹來無謂煩惱。

    這些比武之事連齊王亦難以阻止。

    而且能在公平決戰裡殺死你,嬴政恐怕都要有口難責。

    ” 項少龍那還有争雄鬥勝之心,點頭道:“君上說得對,田單、呂不韋和郭開都會乘機煽風點火,我若惹了曹秋道。

    說不定我會像呂不韋遇上我般吃不完兜着走,那就糟了。

    ” 龍陽君忍不住“噗哧”“嬌笑”。

    舒暢地道:“今晚奴家可以好好睡一覺了,自那晚後,人家郁痛得心兒都碎了。

    ” 項少龍見他确是一副“為伊消瘦”的樣子,憐惜道:“由始至終,我沒有忘你。

    ” 龍陽君仍不想離開,給項少龍催道:“我們不宜傾談過久,你自己回去向鳳菲交待吧,我也該去看看幾個給仲孫龍手下打傷的同伴。

    ” 龍陽君愕然道:“仲孫龍這麼快便來行兇嗎?” 項少龍再費唇舌把事情說出,龍陽君羞愧道:“我竟連李園都比不上,真不算是人。

    ” 項少龍再好言安慰一番,龍陽君才依依不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