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遊見聞
關燈
小
中
大
林,未及詳記。
偶于舟中,得楊翰林詩集,有與家人書,知其子在某縣困苦伶仃。
後因亂失其集,良可惜也! 冬十月,永明王即帝位于肇慶。
閩汀之變,丁魁楚失雄還肇,閩首揆何吾驺亦自閩遁歸香山。
大司馬瞿式耜在肇慶,憂曰:朝廷事裂矣,曷可一日無君!謂魁楚曰:公制府帶甲五嶺,甯坐視颠危耶?請急議監國。
時,閣學呂大器自閩來,李永茂以大司馬守制亦至。
式耜曰:永明王賢,此殆天意。
十四日,迎王于梧。
王三讓,王太妃亦曰:此大事,恐不勝任;願先王更擇可任者。
群臣固請,乃至肇慶府即皇帝位,改元永曆。
和風旭日,現五色雲,有五色大鳥從南來集殿上;士民歡呼,鹹謂中興可蔔。
頒诏楚、滇、黔、蜀,軍士讴吟,靡不以為再睹神京也。
初,上至寶鼎寺禮肉身無量佛,佛忽起立;益信安仁王羅漢之說雲。
兵部尚書呂大器、兩廣總制丁魁楚入閣辨事。
吏部右侍郎兼閣學瞿式耜掌铨事,推置僚屬有差。
李永茂守制,不朝請。
清人犯南海,舉人陳邦彥死之。
南海縣起義舉人陳邦彥兵敗,被擒。
十月初一日,清佟養甲令磔諸市;談笑就刑,神色不變。
十一月,蘇觀生自閩逃來。
楚師百萬,戎旗星屬;總督何騰蛟方節制三面,楚豫遼遠,不及援虔。
贛州抗守經年,析骸易子,極其慘酷。
閩輔蘇觀生駐兵南甯,輔車相依,宛若秦、越;一聞汀變,即撤兵回廣,虔州遂不守矣。
蘇觀生立唐王于廣州。
觀生過三水,不赴肇;以監國諸公不與議也。
适唐、淮諸王航海至廣,觀生遂擁唐王立之,國号紹武。
佥曰:今上監國诏盡頒矣,天下知有新君。
今複蹈靖王覆轍,以速外氛;二百裡立兩帝,自樹内鲠。
三百國紀,人披其葉而我刈其根矣,奚奚不利孺子王耶!觀生不聽。
帝自梧州還肇慶。
贛州敗書至,司禮内監王坤趨上移梧避之。
冢宰瞿式耜曰:上之立也,為祖宗雪仇恥、為生民援塗炭,正宜奮大勇以号令遠近。
今強敵日迫、東人不靖,苟自畏縮,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争之,不聽;遂移梧,尋還肇。
東都殺兵科給事中彭耀。
大學士陳子壯書達冢宰瞿式耜,請力馘蘇而兵東;上遣彭耀泣谕之曰:今上,神宗嫡胤,奕然靈光;大統已定,誰敢複争?且閩、虔既陷,強敵日逼,勢已剝膚;公不協心戮力為社稷衛而同室操戈,此袁譚兄弟卒并于曹瞞也。
公受國家厚恩,乃貪一時之利,不顧大計;天下萬世,将以公為何如人也!觀生大怒,戮耀于市,集兵向肇(耀,粵東人;舊為秦令,有政聲)。
兵部右侍郎林佳鼎帥師伐東郊,敗績,死之。
李明忠走□。
東兵将西上,遣佳鼎督兵剿之。
時有白旗賊新就東撫,觀生用以拒命。
賊故海寇,狡猾善水戰,詐以數十艘降林;林不備,遂以火炮焚林艘,林死。
總兵李明忠登岸,陷泥中幾不免。
鄭芝龍以福州降清。
芝龍欲出降,弟鴻逵、子成功力阻之;不聽。
既降,貝勒謂其親從,俾離左右。
尋發遣赴燕都,惟狎客陳鼎随之去。
芝龍妻,日本人也;以兵死。
成功樹「殺父報國」旗,至今出沒海上。
時成功年十三歲,或曰二十歲雲。
十二月,清人入廣州,殺唐王、蘇觀生。
先是,九月二十日漳州府降,清貝勒分命副總兵李成棟率偏師取廣東,以佟養甲督之。
潮、惠二府相繼下,省會寂不聞也。
至是,十五日,清兵突至,先遣十餘騎入城,無一抗拒者;餘兵相繼環北城上。
閱日,乃下遣(?)。
唐王自裁,蘇觀生缢死,宗室皆被殺。
時潮州山寨私擁趙王,佟、李遣兵往,趙王即目歸削發,居光孝寺。
會陳子壯緻啟事洩,王實不知也。
廣州知府陸元機降清,佟、李勒令元妙觀自缢。
清人犯高州,大學士陳子壯死之,何吾驺降。
禮部尚書陳子壯,初為佟養甲逼令雉發,尋悔之。
所居地名九江,集衆起義,屢攻省城不克;後攻高州。
李成棟追及,擒歸,被殺(子壯以詞臣起義于端州九江鄉,衣甲器械無不精絕,部伍士卒皆蛋戶番鬼,其人敢勇,善發西洋铳故,殺敵不下數萬計。
尋間出為清兵所得,養甲深恨之,以木丸塞其口,置于重台之上,設祭三壇,遣舊輔何吾驺、學政袁彭年羅拜。
拜訖,碎磔之)。
偶于舟中,得楊翰林詩集,有與家人書,知其子在某縣困苦伶仃。
後因亂失其集,良可惜也! 冬十月,永明王即帝位于肇慶。
閩汀之變,丁魁楚失雄還肇,閩首揆何吾驺亦自閩遁歸香山。
大司馬瞿式耜在肇慶,憂曰:朝廷事裂矣,曷可一日無君!謂魁楚曰:公制府帶甲五嶺,甯坐視颠危耶?請急議監國。
時,閣學呂大器自閩來,李永茂以大司馬守制亦至。
式耜曰:永明王賢,此殆天意。
十四日,迎王于梧。
王三讓,王太妃亦曰:此大事,恐不勝任;願先王更擇可任者。
群臣固請,乃至肇慶府即皇帝位,改元永曆。
和風旭日,現五色雲,有五色大鳥從南來集殿上;士民歡呼,鹹謂中興可蔔。
頒诏楚、滇、黔、蜀,軍士讴吟,靡不以為再睹神京也。
初,上至寶鼎寺禮肉身無量佛,佛忽起立;益信安仁王羅漢之說雲。
兵部尚書呂大器、兩廣總制丁魁楚入閣辨事。
吏部右侍郎兼閣學瞿式耜掌铨事,推置僚屬有差。
李永茂守制,不朝請。
清人犯南海,舉人陳邦彥死之。
南海縣起義舉人陳邦彥兵敗,被擒。
十月初一日,清佟養甲令磔諸市;談笑就刑,神色不變。
十一月,蘇觀生自閩逃來。
楚師百萬,戎旗星屬;總督何騰蛟方節制三面,楚豫遼遠,不及援虔。
贛州抗守經年,析骸易子,極其慘酷。
閩輔蘇觀生駐兵南甯,輔車相依,宛若秦、越;一聞汀變,即撤兵回廣,虔州遂不守矣。
蘇觀生立唐王于廣州。
觀生過三水,不赴肇;以監國諸公不與議也。
适唐、淮諸王航海至廣,觀生遂擁唐王立之,國号紹武。
佥曰:今上監國诏盡頒矣,天下知有新君。
今複蹈靖王覆轍,以速外氛;二百裡立兩帝,自樹内鲠。
三百國紀,人披其葉而我刈其根矣,奚奚不利孺子王耶!觀生不聽。
帝自梧州還肇慶。
贛州敗書至,司禮内監王坤趨上移梧避之。
冢宰瞿式耜曰:上之立也,為祖宗雪仇恥、為生民援塗炭,正宜奮大勇以号令遠近。
今強敵日迫、東人不靖,苟自畏縮,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争之,不聽;遂移梧,尋還肇。
東都殺兵科給事中彭耀。
大學士陳子壯書達冢宰瞿式耜,請力馘蘇而兵東;上遣彭耀泣谕之曰:今上,神宗嫡胤,奕然靈光;大統已定,誰敢複争?且閩、虔既陷,強敵日逼,勢已剝膚;公不協心戮力為社稷衛而同室操戈,此袁譚兄弟卒并于曹瞞也。
公受國家厚恩,乃貪一時之利,不顧大計;天下萬世,将以公為何如人也!觀生大怒,戮耀于市,集兵向肇(耀,粵東人;舊為秦令,有政聲)。
兵部右侍郎林佳鼎帥師伐東郊,敗績,死之。
李明忠走□。
東兵将西上,遣佳鼎督兵剿之。
時有白旗賊新就東撫,觀生用以拒命。
賊故海寇,狡猾善水戰,詐以數十艘降林;林不備,遂以火炮焚林艘,林死。
總兵李明忠登岸,陷泥中幾不免。
鄭芝龍以福州降清。
芝龍欲出降,弟鴻逵、子成功力阻之;不聽。
既降,貝勒謂其親從,俾離左右。
尋發遣赴燕都,惟狎客陳鼎随之去。
芝龍妻,日本人也;以兵死。
成功樹「殺父報國」旗,至今出沒海上。
時成功年十三歲,或曰二十歲雲。
十二月,清人入廣州,殺唐王、蘇觀生。
先是,九月二十日漳州府降,清貝勒分命副總兵李成棟率偏師取廣東,以佟養甲督之。
潮、惠二府相繼下,省會寂不聞也。
至是,十五日,清兵突至,先遣十餘騎入城,無一抗拒者;餘兵相繼環北城上。
閱日,乃下遣(?)。
唐王自裁,蘇觀生缢死,宗室皆被殺。
時潮州山寨私擁趙王,佟、李遣兵往,趙王即目歸削發,居光孝寺。
會陳子壯緻啟事洩,王實不知也。
廣州知府陸元機降清,佟、李勒令元妙觀自缢。
清人犯高州,大學士陳子壯死之,何吾驺降。
禮部尚書陳子壯,初為佟養甲逼令雉發,尋悔之。
所居地名九江,集衆起義,屢攻省城不克;後攻高州。
李成棟追及,擒歸,被殺(子壯以詞臣起義于端州九江鄉,衣甲器械無不精絕,部伍士卒皆蛋戶番鬼,其人敢勇,善發西洋铳故,殺敵不下數萬計。
尋間出為清兵所得,養甲深恨之,以木丸塞其口,置于重台之上,設祭三壇,遣舊輔何吾驺、學政袁彭年羅拜。
拜訖,碎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