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遊見聞
關燈
小
中
大
前行人司行人瞿其美記
唐王次閩。
高帝之子,封國河南省南陽府。
王諱聿鍵,因累囚鳳陽高牆。
國變,淮撫路振飛護之出。
弘光元年某月,保國公朱國弼劾舊淮撫路振飛賊信日逼,先縱獄囚;天潢洊至,兵拒河上,皇上扁舟,不納入城。
且雲鳳陽有天子氣,蓋為王也。
鄭鴻逵鎮守京口,有武弁王姓者以三千金賂職方司王麗青,欲得京口;王利其賄,遂調鴻逵鎮山東。
鄭失職,固快怏;而清兵又屠揚州、犯瓜州,鴻逵聞風先遁,挾王至閩(一雲鴻逵曾與清兵相拒于京口,清将張天祿,史公法愛将也,鴻逵陣傷其一目,故清從天甯州渡江,鄭遂奉王入閩)。
總兵方國安圍金華府。
國安,浙人,左良玉标官也。
左夢庚投清兵,南奔;與朱大典有隙,國兵至婺,圍攻匝月,殺掠甚慘。
至閏六月二十五日,方解。
桂王在梧州。
王,神宗之子也。
萬曆末年,就國衡州。
崇祯十七年,張獻忠破衡州,長世子、次王子俱為賊害;王僅與第三子安仁王及妃王氏馳永州。
第四子永明王,即今上也,為賊所囚;宣國公焦琏時為湖南列較,斬守者,負之西馳。
追至永州,與王會。
是時,楚地殘破,粵中稍安。
七月壬辰,惠、桂二王駐廣西。
十一月戊子,桂王薨,谥曰端。
弘光元年四月,有旨召安仁、永明二王赴近畿。
六月,巡撫瞿式耜梧州上任,遂同太妃王氏聯舟東下。
王撫軍值靖江之難,家屬得王母覆庇之力。
永明王正位,葬王于梧州之陵,是為興陵;廟号端皇帝。
魯王監國于會稽。
王,諱以海。
崇祯十一年,清人犯山東;劉澤清鎮守兖州,清人賂之黃金十萬,澤清遂棄不守。
清人入兖,執魯王。
王年幼,詭稱魯王牧兒。
見清兵掠王邸,眦忽流淚,清人怪之。
旁有人曰:此是魯藩八千歲也。
清人刃之,三擊不中;駭曰:汝大有福,我不駭汝。
前有一少年女子甚麗,犯之不從,死于牆下,意汝婦耶;汝其埋之。
王因得脫。
十七年夏六月丙子,王渡江入浙。
十二月乙巳,王移居台州。
紹興起義,陳函輝首先推戴、張國維繼之,迎王至紹興即監國位,以明年為監國元年。
是年,仍稱弘光元年。
唐王即帝位于閩中。
以丙戌本年為隆武元年。
封鄭鴻逵為定虜侯;鄭芝龍先封南安伯,至是封平虜侯,并賜子成功國姓,以驸馬體統行事,掌宗人府事。
封皇弟某為唐王、叔某為鄧王。
拜鴻逵為大将軍,擇吉授钺。
至期,大風雨;駕既登壇,當授钺時,風吹所懸匾,堕中钺柄折為二,乘馬冒雨還宮。
閣臣黃道周與芝龍争班列,都禦史何楷佐之。
尋道周以督師出關,楷請急歸;離城甫四十裡,為賊所傷幾死。
或雲:鴻逵使之也。
诏改福州府為福京。
以布政司為行宮、按察使為芝龍第。
太仆寺少卿萬元吉、春坊庶子楊廷麟守贛州。
曠昭巡撫江西,清将劉一鵬統數百騎至南昌,牌先至;昭即命士民出迎,而身自扁舟遁去。
獨贛州不下,上命萬元吉督鄉紳楊廷麟等協力固守,措置有方,人情大悅。
改分巡道為行宮,累疏請迎車幸駕贛州:贛居山川上遊,豫不能仰面攻,且左為楚、右為閩浙、背為粵東,足以控制三面;使四方豪傑,知朝廷有恢複大計也。
芝龍力阻之,不報。
秋八月,靖江王自稱監國于桂林。
王固纂位者,自立後,其嫡嗣同其宗二十餘人上疏告讦,天啟、崇祯兩朝迄無甯歲。
王厚賂朝貴,以故辄直;王每下讦者于獄。
弘光元年二月丙寅,表賀登極;因奏金、永、連三州皆為士賊所據,撫按匿不以聞。
及南都失守,王遂睥睨神器,以楊國威為大将軍、推官顧弈為吏科給事中,臬司曹烨等皆俯首聽命,推署僚署有差。
檄廣左、右江四十五洞土狼标勇,自稱監國。
靖江執廣西巡撫都禦史瞿式耜囚之。
逆藩作難,兵将東;撫臣瞿式耜啟以大義,謂之曰:兩京繼陷,大統懸于一發,豪傑睥睨逐鹿。
閩诏既頒,何可自興内難,為漁人利?靖怒,使促耜入桂。
耜即陰檄恩恩參将陳邦傅防梧,又止狼兵勿應靖。
靖再遣桂平道井濟促耜入,俱弗應。
未幾,靖提兵至梧,耜坐梧城中,靖遣谒者促耜朝,耜曰:王也而朝禮也。
谒者曰:易朝服。
耜曰:王,烏用朝服?以常服朝禮也。
靖知耜不可奪。
一日,迓耜語;耜未及靖舟,搜上一小
高帝之子,封國河南省南陽府。
王諱聿鍵,因累囚鳳陽高牆。
國變,淮撫路振飛護之出。
弘光元年某月,保國公朱國弼劾舊淮撫路振飛賊信日逼,先縱獄囚;天潢洊至,兵拒河上,皇上扁舟,不納入城。
且雲鳳陽有天子氣,蓋為王也。
鄭鴻逵鎮守京口,有武弁王姓者以三千金賂職方司王麗青,欲得京口;王利其賄,遂調鴻逵鎮山東。
鄭失職,固快怏;而清兵又屠揚州、犯瓜州,鴻逵聞風先遁,挾王至閩(一雲鴻逵曾與清兵相拒于京口,清将張天祿,史公法愛将也,鴻逵陣傷其一目,故清從天甯州渡江,鄭遂奉王入閩)。
總兵方國安圍金華府。
國安,浙人,左良玉标官也。
左夢庚投清兵,南奔;與朱大典有隙,國兵至婺,圍攻匝月,殺掠甚慘。
至閏六月二十五日,方解。
桂王在梧州。
王,神宗之子也。
萬曆末年,就國衡州。
崇祯十七年,張獻忠破衡州,長世子、次王子俱為賊害;王僅與第三子安仁王及妃王氏馳永州。
第四子永明王,即今上也,為賊所囚;宣國公焦琏時為湖南列較,斬守者,負之西馳。
追至永州,與王會。
是時,楚地殘破,粵中稍安。
七月壬辰,惠、桂二王駐廣西。
十一月戊子,桂王薨,谥曰端。
弘光元年四月,有旨召安仁、永明二王赴近畿。
六月,巡撫瞿式耜梧州上任,遂同太妃王氏聯舟東下。
王撫軍值靖江之難,家屬得王母覆庇之力。
永明王正位,葬王于梧州之陵,是為興陵;廟号端皇帝。
魯王監國于會稽。
王,諱以海。
崇祯十一年,清人犯山東;劉澤清鎮守兖州,清人賂之黃金十萬,澤清遂棄不守。
清人入兖,執魯王。
王年幼,詭稱魯王牧兒。
見清兵掠王邸,眦忽流淚,清人怪之。
旁有人曰:此是魯藩八千歲也。
清人刃之,三擊不中;駭曰:汝大有福,我不駭汝。
前有一少年女子甚麗,犯之不從,死于牆下,意汝婦耶;汝其埋之。
王因得脫。
十七年夏六月丙子,王渡江入浙。
十二月乙巳,王移居台州。
紹興起義,陳函輝首先推戴、張國維繼之,迎王至紹興即監國位,以明年為監國元年。
是年,仍稱弘光元年。
唐王即帝位于閩中。
以丙戌本年為隆武元年。
封鄭鴻逵為定虜侯;鄭芝龍先封南安伯,至是封平虜侯,并賜子成功國姓,以驸馬體統行事,掌宗人府事。
封皇弟某為唐王、叔某為鄧王。
拜鴻逵為大将軍,擇吉授钺。
至期,大風雨;駕既登壇,當授钺時,風吹所懸匾,堕中钺柄折為二,乘馬冒雨還宮。
閣臣黃道周與芝龍争班列,都禦史何楷佐之。
尋道周以督師出關,楷請急歸;離城甫四十裡,為賊所傷幾死。
或雲:鴻逵使之也。
诏改福州府為福京。
以布政司為行宮、按察使為芝龍第。
太仆寺少卿萬元吉、春坊庶子楊廷麟守贛州。
曠昭巡撫江西,清将劉一鵬統數百騎至南昌,牌先至;昭即命士民出迎,而身自扁舟遁去。
獨贛州不下,上命萬元吉督鄉紳楊廷麟等協力固守,措置有方,人情大悅。
改分巡道為行宮,累疏請迎車幸駕贛州:贛居山川上遊,豫不能仰面攻,且左為楚、右為閩浙、背為粵東,足以控制三面;使四方豪傑,知朝廷有恢複大計也。
芝龍力阻之,不報。
秋八月,靖江王自稱監國于桂林。
王固纂位者,自立後,其嫡嗣同其宗二十餘人上疏告讦,天啟、崇祯兩朝迄無甯歲。
王厚賂朝貴,以故辄直;王每下讦者于獄。
弘光元年二月丙寅,表賀登極;因奏金、永、連三州皆為士賊所據,撫按匿不以聞。
及南都失守,王遂睥睨神器,以楊國威為大将軍、推官顧弈為吏科給事中,臬司曹烨等皆俯首聽命,推署僚署有差。
檄廣左、右江四十五洞土狼标勇,自稱監國。
靖江執廣西巡撫都禦史瞿式耜囚之。
逆藩作難,兵将東;撫臣瞿式耜啟以大義,謂之曰:兩京繼陷,大統懸于一發,豪傑睥睨逐鹿。
閩诏既頒,何可自興内難,為漁人利?靖怒,使促耜入桂。
耜即陰檄恩恩參将陳邦傅防梧,又止狼兵勿應靖。
靖再遣桂平道井濟促耜入,俱弗應。
未幾,靖提兵至梧,耜坐梧城中,靖遣谒者促耜朝,耜曰:王也而朝禮也。
谒者曰:易朝服。
耜曰:王,烏用朝服?以常服朝禮也。
靖知耜不可奪。
一日,迓耜語;耜未及靖舟,搜上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