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章 倉皇出奔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玄宗正和楊貴妃奏霓裳羽衣曲,十分快樂,歡娛無比。
忽然有警報前來道:“安祿山舉兵造反,各地紛紛失守,兵馬正直叩潼關。”
玄宗聞報大驚,忙集群臣,共議防守之策。群臣猶以為癬疥之疾,不難滅此朝食。獨玄宗自知武備久馳,祿山之反,為患非淺,遂面谕群臣,欲使太子監國,下诏親征。寇平之後,即行内禅。
此旨一下,楊國忠吃了一驚,想道:“我向日與李林甫同謀陷害東宮,太子心中,好不懷恨,隻礙着貴妃得寵,右相當朝他還身處儲位,未攬大權,故隐忍不發。今若秉國政,吾楊氏無噍類矣。”
當日朝罷,急回私宅,哭向其妻裴氏,與韓、虢二夫人道:“吾等死期将至矣。”衆夫人驚問其故。
國忠道:“天子欲親征讨,将使太子監國,行且禅位于太子,太子向惡于吾家。今一旦大權在手,我與姊妹,都命在旦夕矣。如之奈何?”
于是,舉家驚怕泣涕,都說道:“反不如秦國夫人先死之為幸也。虢國夫人說道:“我等徒作楚囚,相對而泣,于事無益,不如同貴妃娘娘密計商議,若能谏止親征,則監國禅位之說,自不行矣。”國忠道:“此言極為有理,事不宜遲,煩二妹入宮計之。”
兩夫人即日命駕入宮,托言奉候貴妃娘娘,與楊妃相見,密奏其事,告以國忠之言。
楊妃大驚道:“此非可以從容緩言者。”乃脫去簪珥,口銜黃土,匍匐至禦前叩頭哀泣。
玄宗驚訝,親自扶起,問道:“妃子何故如此?”楊妃說道:“臣妾聞陛下将身親戰陣,是亵萬乘之尊,以當一将之任,雖運籌如神,決勝無疑,然兵兇戰危,聖躬親試兇危之事,六宮嫔禦,聞之無不驚駭。況臣妾尤蒙恩幸,豈忍身離左右。自恨身為女子,不能從駕親征,願甘碎首階前,欲效侯生之報信陵君耳。”說罷,又伏地痛哭。
玄宗大不勝情,命宮人掖之就坐,執手撫慰說道:“朕之欲親讨,原非得已之計,凱旋之日,當亦不遠。妃子不須如此悲傷。”
楊妃說道:“臣妾想來,堂堂天朝,豈無一二良将,為國家殄滅小醜?何勞聖駕自征。”
正說間,恰好太子具手啟,遣内使來奏,辭監國之命,力勸不必親征。隻須遣一大将或親王,督師出動,自當成功。
玄宗看了太子奏啟,沉吟半晌道:“朕今竟傳位于太子,聽憑他親征不親征罷。我自與妃子退居别宮,安享餘年何如?”
楊妃聞言,愈加着驚,忙叩頭奏道:“陛下去秋欲行内禅之事,既而中止,謂不忍以災荒遺害太子也。今日何獨忍以寇賊遺害太子乎?陛下臨禦已久,将帥用命,尤宜自握大權,制勝于廟堂之上,傳位之說,待徐議于事平之後,未為晚也。”
玄宗聞言,點頭道:“卿言亦頗是。”遂傳旨停罷前诏。
正在此際,楊國忠前來見駕道:“哥舒翰兵敗,潼關失守。
“玄宗大驚。國忠便請駕幸西蜀,暫避兇鋒。玄宗沉吟不決,貴妃姊妹,亦再三要求。不由玄宗不從。遂與國忠共議幸蜀。
國忠道:“陛下若明言幸蜀,朝臣必多異議,必至遲延誤事。今宜下親征之诏,一面竟起駕西行”
玄宗依言,遂下诏親征。以京兆尹魏方進為禦史大夫,兼置頓使,少尹崔光遠為西京留守将軍,命為官邊令誠掌管宮門鎖鑰,又特命龍武将軍陳元禮,整饬護駕軍士,給與錢帛,選閑廄馬千餘匹備用。總不使外人知道。
是日,玄宗密移駐北内,至次日黎明,獨與楊妃姊妹、太子,并在宮中的皇子、妃子、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元禮及宦官宮人,出延秋門而去。臨行之時,玄宗欲召梅妃江采蘋同行,楊妃止之道:“車駕宜先發,餘人不妨另日徐進。
“玄宗又欲遍召在京的王孫王妃,随駕同行。楊國忠道:“若此則遲延時日,且外人都知其事了,不如大駕先行,徐降密旨,召赴行在可也。”于是,玄宗遂行。
駕過左藏,隻見有許多軍役,手中各執草把,在那裡伺候,玄宗停車問其故,楊國忠奏道:“左藏貯财甚多,一時不能載去,将來恐為賊所得,臣意欲盡焚之,無為賊守。”
玄宗愀然道:“賊來若無所得,必更苛求百姓。不如留此為之,勿重困吾民。”遂叱退軍役,催車前進。
方過了便橋,國忠即使人焚橋,以防追者。玄宗聞之咄嗟道:“百姓各欲避賊求生,奈何絕其生路?”乃敕高力士率軍士速往撲滅之。後人謂玄宗于患難奔走之時,有此二美事,所以後來得仍歸故鄉,終享壽考。
未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忽然有警報前來道:“安祿山舉兵造反,各地紛紛失守,兵馬正直叩潼關。”
玄宗聞報大驚,忙集群臣,共議防守之策。群臣猶以為癬疥之疾,不難滅此朝食。獨玄宗自知武備久馳,祿山之反,為患非淺,遂面谕群臣,欲使太子監國,下诏親征。寇平之後,即行内禅。
此旨一下,楊國忠吃了一驚,想道:“我向日與李林甫同謀陷害東宮,太子心中,好不懷恨,隻礙着貴妃得寵,右相當朝他還身處儲位,未攬大權,故隐忍不發。今若秉國政,吾楊氏無噍類矣。”
當日朝罷,急回私宅,哭向其妻裴氏,與韓、虢二夫人道:“吾等死期将至矣。”衆夫人驚問其故。
國忠道:“天子欲親征讨,将使太子監國,行且禅位于太子,太子向惡于吾家。今一旦大權在手,我與姊妹,都命在旦夕矣。如之奈何?”
于是,舉家驚怕泣涕,都說道:“反不如秦國夫人先死之為幸也。虢國夫人說道:“我等徒作楚囚,相對而泣,于事無益,不如同貴妃娘娘密計商議,若能谏止親征,則監國禅位之說,自不行矣。”國忠道:“此言極為有理,事不宜遲,煩二妹入宮計之。”
兩夫人即日命駕入宮,托言奉候貴妃娘娘,與楊妃相見,密奏其事,告以國忠之言。
楊妃大驚道:“此非可以從容緩言者。”乃脫去簪珥,口銜黃土,匍匐至禦前叩頭哀泣。
玄宗驚訝,親自扶起,問道:“妃子何故如此?”楊妃說道:“臣妾聞陛下将身親戰陣,是亵萬乘之尊,以當一将之任,雖運籌如神,決勝無疑,然兵兇戰危,聖躬親試兇危之事,六宮嫔禦,聞之無不驚駭。況臣妾尤蒙恩幸,豈忍身離左右。自恨身為女子,不能從駕親征,願甘碎首階前,欲效侯生之報信陵君耳。”說罷,又伏地痛哭。
玄宗大不勝情,命宮人掖之就坐,執手撫慰說道:“朕之欲親讨,原非得已之計,凱旋之日,當亦不遠。妃子不須如此悲傷。”
楊妃說道:“臣妾想來,堂堂天朝,豈無一二良将,為國家殄滅小醜?何勞聖駕自征。”
正說間,恰好太子具手啟,遣内使來奏,辭監國之命,力勸不必親征。隻須遣一大将或親王,督師出動,自當成功。
玄宗看了太子奏啟,沉吟半晌道:“朕今竟傳位于太子,聽憑他親征不親征罷。我自與妃子退居别宮,安享餘年何如?”
楊妃聞言,愈加着驚,忙叩頭奏道:“陛下去秋欲行内禅之事,既而中止,謂不忍以災荒遺害太子也。今日何獨忍以寇賊遺害太子乎?陛下臨禦已久,将帥用命,尤宜自握大權,制勝于廟堂之上,傳位之說,待徐議于事平之後,未為晚也。”
玄宗聞言,點頭道:“卿言亦頗是。”遂傳旨停罷前诏。
正在此際,楊國忠前來見駕道:“哥舒翰兵敗,潼關失守。
“玄宗大驚。國忠便請駕幸西蜀,暫避兇鋒。玄宗沉吟不決,貴妃姊妹,亦再三要求。不由玄宗不從。遂與國忠共議幸蜀。
國忠道:“陛下若明言幸蜀,朝臣必多異議,必至遲延誤事。今宜下親征之诏,一面竟起駕西行”
玄宗依言,遂下诏親征。以京兆尹魏方進為禦史大夫,兼置頓使,少尹崔光遠為西京留守将軍,命為官邊令誠掌管宮門鎖鑰,又特命龍武将軍陳元禮,整饬護駕軍士,給與錢帛,選閑廄馬千餘匹備用。總不使外人知道。
是日,玄宗密移駐北内,至次日黎明,獨與楊妃姊妹、太子,并在宮中的皇子、妃子、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元禮及宦官宮人,出延秋門而去。臨行之時,玄宗欲召梅妃江采蘋同行,楊妃止之道:“車駕宜先發,餘人不妨另日徐進。
“玄宗又欲遍召在京的王孫王妃,随駕同行。楊國忠道:“若此則遲延時日,且外人都知其事了,不如大駕先行,徐降密旨,召赴行在可也。”于是,玄宗遂行。
駕過左藏,隻見有許多軍役,手中各執草把,在那裡伺候,玄宗停車問其故,楊國忠奏道:“左藏貯财甚多,一時不能載去,将來恐為賊所得,臣意欲盡焚之,無為賊守。”
玄宗愀然道:“賊來若無所得,必更苛求百姓。不如留此為之,勿重困吾民。”遂叱退軍役,催車前進。
方過了便橋,國忠即使人焚橋,以防追者。玄宗聞之咄嗟道:“百姓各欲避賊求生,奈何絕其生路?”乃敕高力士率軍士速往撲滅之。後人謂玄宗于患難奔走之時,有此二美事,所以後來得仍歸故鄉,終享壽考。
未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