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章 馬嵬賜缳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玄宗駕至鹹陽望賢宮地方,官員俱先逃避,日已向午,猶未進食,百姓或獻粝飯,雜以麥豆,王孫等争以手掬,須臾食之而盡。玄宗厚酬其值,好言撫慰,百姓多哭失聲,玄宗揮淚不止。
衆百姓中,有個白發老翁,姓郭,名謹慎,涕泣進言道:“安祿山包藏禍心,已非一日,當時有赴阙若言其反者,陛下辄殺之,使得逞其奸逆,以緻乘輿播遷。所以古聖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也。猶記宋景為相,每進直言,天下賴以安然。頻歲以來,諸臣皆以言為諱,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門之外,陛下俱不得而知。草野之人,早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密,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何由得睹天顔,而訴語乎?”
玄宗頓足嗟歎道:“此皆朕之不明。”悔言無及,溫言謝遣之,從行軍士乏食,聽其散往各莊村覓食。
是夜,宿金城館驿,甚是不堪。是日,駕臨至馬嵬驿,将士饑疲,都懷憤怒。适河原軍使王思禮,潼關奔至,方知歌舒翰被擒,因即以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令即赴鎮,收集散卒,以候東讨。
思禮臨行,密語陳元禮道:“楊國忠召逢起釁,罪大惡極,人人痛恨,仆曾勸哥舒翰将軍上表,請殺之,惜其不從我言。
今将軍何不撲殺此賊,以快衆心。”陳元禮道:“吾正有此意。”遂與東宮内侍李輔國商議,正欲密啟太子,恰值有吐蕃使者二十餘人,因來議和,随駕而行。要遮楊國忠馬前,訴以無食。
國忠未及回答,陳元禮即大呼:“楊國忠交通番使謀反,我等何不殺反賊?”于是衆軍一齊鼓噪起來。國忠大驚,急策馬奔避。衆軍蜂擁而前,兵刃亂下,登時砍倒,屠割肢體,頃刻而盡。以槍揭其首于驿門外,并殺其子。正是:任是冰山高萬丈,不難一日付東流。
國忠才被害,卻巧韓國夫人乘車而至。衆軍一齊上前,也将韓國夫人砍死,虢國夫人與其子裴徽,并國忠的妻子幼兒,都逃至陳倉,被縣令薛景仙,率吏民追捕着,也都誅戮。正是:昔年淡掃眉,今日血污頸。
可憐天子姨,卒難保首領。
恨不如沫猴,幻化潛蹤影。
玄宗當日聞楊國忠為衆軍所殺,即出至驿門,用好言安慰衆軍,令各收隊。衆軍隻是喧鬧擾攘,圍住驿門不散。
玄宗傳問:“爾等如何還不散?”衆軍嘩言道:“反賊雖殺,根苗猶在,何敢便散。”
陳元禮道:“衆人之意,以國忠既誅,貴妃不宜更侍至尊,伏候聖決。”
玄宗驚訝失色道:“妃子深居宮中,國忠即謀反,與她何幹?”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衆将士已殺國忠,而貴妃猶在帝左右,豈能自安?願皇爺深思之,将士安則聖躬方安。”
玄宗點頭默然,轉步回驿,不忍入行宮,隻于驿旁小巷,倚仗垂首而立。
京兆司錄韋谔,即韋見素之子,那時正侍立于側,乃跪奏道:“衆怒難犯,安危在頃刻間,願陛下割恩忍愛,以安國家。”
玄宗乃步入行宮,見了貴妃,一字也說不出口,但撫之而哭。
門外嘩聲愈甚,高力士道:“事宜速快。”玄宗攜着貴妃,出至驿道北牆口,大哭道:“妃子,我和你從此永别矣。”楊妃亦涕泣嗚咽道:“願陛下保重,妾負罪良久,死無所恨。乞容禮佛而死。”
玄宗哭道:“願仗佛力,使妃子善地受生”回顧高力士:“汝可引至佛堂善處之。”說罷,大哭而入。
楊妃上佛堂禮佛畢,高力士奉上羅巾,促令自缢于佛堂前一棵樹下。
中國的絕世美人楊貴妃,就此氣絕而亡。後來真山民有詠揚妃詩道:三郎掩面馬嵬驿,生死恩愛可奈何。
瘗玉驿旁何足恨,潼關戰骨不埋多。
又有随園老人詠馬嵬驿詩道: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是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别,淚比長生殿上多。
(本書完)
衆百姓中,有個白發老翁,姓郭,名謹慎,涕泣進言道:“安祿山包藏禍心,已非一日,當時有赴阙若言其反者,陛下辄殺之,使得逞其奸逆,以緻乘輿播遷。所以古聖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也。猶記宋景為相,每進直言,天下賴以安然。頻歲以來,諸臣皆以言為諱,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門之外,陛下俱不得而知。草野之人,早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密,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何由得睹天顔,而訴語乎?”
玄宗頓足嗟歎道:“此皆朕之不明。”悔言無及,溫言謝遣之,從行軍士乏食,聽其散往各莊村覓食。
是夜,宿金城館驿,甚是不堪。是日,駕臨至馬嵬驿,将士饑疲,都懷憤怒。适河原軍使王思禮,潼關奔至,方知歌舒翰被擒,因即以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令即赴鎮,收集散卒,以候東讨。
思禮臨行,密語陳元禮道:“楊國忠召逢起釁,罪大惡極,人人痛恨,仆曾勸哥舒翰将軍上表,請殺之,惜其不從我言。
今将軍何不撲殺此賊,以快衆心。”陳元禮道:“吾正有此意。”遂與東宮内侍李輔國商議,正欲密啟太子,恰值有吐蕃使者二十餘人,因來議和,随駕而行。要遮楊國忠馬前,訴以無食。
國忠未及回答,陳元禮即大呼:“楊國忠交通番使謀反,我等何不殺反賊?”于是衆軍一齊鼓噪起來。國忠大驚,急策馬奔避。衆軍蜂擁而前,兵刃亂下,登時砍倒,屠割肢體,頃刻而盡。以槍揭其首于驿門外,并殺其子。正是:任是冰山高萬丈,不難一日付東流。
國忠才被害,卻巧韓國夫人乘車而至。衆軍一齊上前,也将韓國夫人砍死,虢國夫人與其子裴徽,并國忠的妻子幼兒,都逃至陳倉,被縣令薛景仙,率吏民追捕着,也都誅戮。正是:昔年淡掃眉,今日血污頸。
可憐天子姨,卒難保首領。
恨不如沫猴,幻化潛蹤影。
玄宗當日聞楊國忠為衆軍所殺,即出至驿門,用好言安慰衆軍,令各收隊。衆軍隻是喧鬧擾攘,圍住驿門不散。
玄宗傳問:“爾等如何還不散?”衆軍嘩言道:“反賊雖殺,根苗猶在,何敢便散。”
陳元禮道:“衆人之意,以國忠既誅,貴妃不宜更侍至尊,伏候聖決。”
玄宗驚訝失色道:“妃子深居宮中,國忠即謀反,與她何幹?”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衆将士已殺國忠,而貴妃猶在帝左右,豈能自安?願皇爺深思之,将士安則聖躬方安。”
玄宗點頭默然,轉步回驿,不忍入行宮,隻于驿旁小巷,倚仗垂首而立。
京兆司錄韋谔,即韋見素之子,那時正侍立于側,乃跪奏道:“衆怒難犯,安危在頃刻間,願陛下割恩忍愛,以安國家。”
玄宗乃步入行宮,見了貴妃,一字也說不出口,但撫之而哭。
門外嘩聲愈甚,高力士道:“事宜速快。”玄宗攜着貴妃,出至驿道北牆口,大哭道:“妃子,我和你從此永别矣。”楊妃亦涕泣嗚咽道:“願陛下保重,妾負罪良久,死無所恨。乞容禮佛而死。”
玄宗哭道:“願仗佛力,使妃子善地受生”回顧高力士:“汝可引至佛堂善處之。”說罷,大哭而入。
楊妃上佛堂禮佛畢,高力士奉上羅巾,促令自缢于佛堂前一棵樹下。
中國的絕世美人楊貴妃,就此氣絕而亡。後來真山民有詠揚妃詩道:三郎掩面馬嵬驿,生死恩愛可奈何。
瘗玉驿旁何足恨,潼關戰骨不埋多。
又有随園老人詠馬嵬驿詩道: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是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别,淚比長生殿上多。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