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七步掌法
關燈
小
中
大
他坐在地上,似乎已經忘記了方才之事,擡眼望望獨臂婆婆,并未說話。
獨臂婆婆朝他點點頭道:“你醒過來了,很好,那就随老婆子來。
” 說完,朝流雲劍孫景陽擡擡手道:“孫道友請。
” 孫景陽站起身,打了個稽首道:“易總管請。
” 獨臂婆婆不再和他客氣,離席行去。
許雲鵬立即跟了上去,緊随她身後而行。
流雲劍孫景陽也随着離去。
這一天,就在操練步法中過去,晚餐之後,天色已經全黑,君箫悄悄離開石屋,躍上林梢,一路提氣疾掠,朝西北峽谷奔去。
磨刀老人剛吃過飯,獨自站在石屋前面,突覺林梢微風一飒,一道人影已在面前瀉落,心頭不禁大吃一驚,急急後退一步,喝道:“什麼人?” 君箫壓低聲音,說道:“老丈,是晚輩。
” 磨刀老人幾乎不敢相信來人會是君箫,因為方才他看到人影之時,人已落到面前,就是江湖一流名家,也不過如此。
他雙目之中,不禁露出驚喜的光芒,迎着問道:“會是你,你今晚不在房中練功,來此作甚?” 君箫道:“晚輩是來告訴老丈的,那一記掌法,晚輩已經練會了。
” 磨刀老人臉色微沉,不以為然地道:“小哥,令師一定告訴過你,練任何一種功夫,都要專心一志的去練,功夫就是工夫,要下工夫,才能練得成工夫,練功切忌躁進,那有昨天才背熟口訣,今天就會練成之理?” 他說活之時,神态極為嚴肅,使人覺得他有愛之深,責之切的感覺。
君箫凜然道:“老丈教訓得極是,隻是晚輩真的練會了,隻不知練得對不對,所以想來跟老丈請教。
” “練會了?” 磨刀老人實在不能相信,形意門最難練的内家功夫“七步掌”,君箫會在一個晚上速成,他目光之中,不禁露出懷疑之色,望着君箫,徐徐說道:“好吧,小哥且練給老漢瞧瞧。
” 君箫答應一聲,指指石屋前面一棵松樹說道:“老丈請看,晚輩使的對不對?” 口中說着,右劈内彎,一面默默凝聚功力,一口真氣,由手三陰經脈穴,循臂而上,呼的一聲,向外推去。
他這裡手掌甫發,但聽“喀喇”一響,三丈外比手臂還粗的一棵松樹,應手而斷,折為兩截。
這下,直看得磨刀老人又驚又喜,怔立當場! “七步掌”,能傷人于七步。
通常一個人跨大步子,一步大概在三尺左右,這就是說:“七步掌”的掌力,最多也隻能達到二丈一尺以内。
如今君箫這一掌,居然把三丈外的一棵松樹劈為兩截! 三丈,不就是十步了,他初學乍練,隻不過昨天練了半個晚上,居然一學就會,而且比七步還多了三步! 不用說,這自然是碧眼真人這八年來給他打了好的根基,他才會有這麼快速而驚人的成就! 磨刀老人愈想愈覺得意,心頭一陣狂喜,忍不住連老淚也奪眶而出,顫聲道:“成功了,孩子,你真的成功了,八年苦練,真是難為了你……” 他竟然老淚婆娑,連聲音都咽哽住了! 君箫心中覺得奇怪,自己練成“七步掌”,磨刀老人究竟有何關連,值得他這般狂喜? 但他也被磨刀老人這份真摯的關切和愛護所感動,忍不住也目含淚水,感動地道:“老丈,你這樣愛護晚輩,晚輩絕不會忘記你老人家恩情的。
” 磨刀老人拭着老淚,藹然笑道:“孩子,你練的太好了,太好了,走,咱們到屋裡去,老漢有話和你說。
” 君箫打從前晚發現磨刀老人起,就有一種感覺,覺得這位老人家隐居磨刀溪,必然另有緣故,他決不是普通磨刀的老人。
但現在,他又有了新的發現,磨刀老人若非父親的好友,便是師父的至交,他必然是受了父親或師父的重托,專為教自己練“七步掌”而來。
多半還是自己父親,因為“七步掌”是形意門的武功,父親是形意門的掌門人,他老人家沒有親自教自己練“七步掌”,大概是怕自己吃不了苦,不能專心一志的練,才托磨刀老人轉授給自己,古人不是有易子而教的麼? 他越想越覺自己想的不錯,心頭不禁油然生起對爹娘的孺慕。
十二歲那年,就随着師父前去上元觀學藝,離開爹娘,屈指算來,已經八年了! 八年時間,他已經由孩童長大成人,如今“七步掌”已經練成了,對父親也有了交代,正好可以回家省親。
隻是自己十二歲就離開家園,師父為了督促練武,更怕自己思家分心,從沒和自己提起過家裡的事,自己當然也不敢多問,直到如今,自己并不知道家在哪裡? 磨刀老人已經推門進去,點起了油燈,君箫還怔怔地站在那裡,想着心事,這就探着叫道:“喂,小哥,快進來。
” 君箫應了一聲,忖道:“對,磨刀老人一定知道,自己何不去問問他?” 這就迅快地走入屋去。
磨刀老人掩上木門,回身笑着問道:“小哥方才在想什麼心事?” 他拉過一條木凳,要君箫坐下。
君箫就在他側首坐下,微微搖頭道:“沒什麼,晚輩隻是有一件事,想請教老丈。
” 磨刀老人藹然道:“小哥要問什麼?” 君箫道:“晚輩在想,老丈一定和家父認識。
” 磨刀老人這會并不否認,點點頭道:“不錯,老漢不但認識令尊,而且頗有淵源。
” 君箫眼睛一亮,慌忙拜了下去,說道:“老丈果然是晚輩父執,恕晚輩不知之罪。
” 磨刀老人一把把他拉起,說道:“小哥不可多禮,坐,咱們坐着談。
” 君箫回到凳上坐下,問道:“那麼老丈一定知道晚輩家在哪裡了?” 磨刀老人神色有些黯淡,隻是微微點頭道:“小哥想家了?” 君箫道:“晚輩十二歲那年,奉家父之命,随恩師學藝,已經整整八年沒有回家了,晚輩藝成下山之日,家師就命晚輩來找老丈,那自然為了要晚輩練‘七步掌’而來,如今晚輩‘七步掌’已經練會,想回家省親,隻是晚輩幼小離家,不知家在哪裡,還望老丈賜告。
” 磨刀老人點點頭,但沒有正式回答,隻是說道:“有許多事,今晚你即使不問,老漢也全要告訴你,你且稍坐。
” 說着,站起身,朝壁角一張木床走去,翻起棉絮,取出一個破布包,然後又回身走來,說道:“小哥對令、師的劍術,學得如何了?” 君箫道:“家師隻教了晚輩一招劍法。
” 磨刀老人點頭道:“九箫一劍,九傷一死,劍,本來就是兇器,用劍就是為了殺敵,一招自然夠了。
” 他一面說話,一面雙手解着破布包,打開布包,裡面是一條卷成一圈,像是錦絲織成的腰帶。
磨刀老人雙手取起腰帶,臉色忽然變得鄭重,說道:“箫俊,今晚師叔代表你爹,授你寶劍,你要跪下接劍。
” “磨刀老人原來是自己師叔!” 君箫心念閃電一轉,口中恭敬地應了聲“是”,依言跪到地下,朝上拜了四拜。
磨刀老人雙手捧着腰帶,肅然道:“形意門祖師,是嶽武穆王,曆代相傳的祖訓,是忠孝二字,形意門沒有不忠、不孝之人。
本門自祖師創立迄今,傳到你,已是二十一代,除了不準為異族鷹犬,行走江湖,替天行道,誅暴安良,本門沒有嚴格的律條,隻要不違天理,不悖人情,就是恪守了形意門的律條,你必須牢記在心。
” 君箫道:“弟子自當恪遵勿忘。
” 磨刀老人道:“好,你把劍接過去。
” 君箫應了聲“是”,恭敬地接過衣帶。
磨刀老人目中隐含淚光,笑道:“好了,孩子,你可以起來了。
” 君箫仰臉道:“你老原來是弟子師叔,弟子理該給師叔叩頭。
” 說着,把衣帶放到一邊,又恭敬地磕了幾個頭,才行站起。
磨刀老人含笑道:“孩子,你快坐下來,師叔還有話告訴你。
” 君箫依言回到凳上坐下。
磨刀老人道:“你可知此劍來曆?” 君箫道:“請師叔示知。
” 磨刀老人道:“此劍名玉芙蓉,是舉世聞名的一柄寶劍,不但斬金截鐵,無堅不摧,更因它冰刃耀雪,晶瑩如玉,才有此名,是本門曆代相傳的傳門之寶,還有四句詩為贊,那是: ‘秋水玉芙蓉,決雲斷彩虹、匣中轉紫電,人海斬蛟龍’。
又因此劍是一柄軟劍,可以當作腰帶,圍在腰間故而又有玉帶劍之稱。
” 說到這裡,口氣一頓,接着指指玉帶劍,續道:“你現在先把它收起來,最好束在外衣之内,以免被人發現,行走江湖,也不準輕易使用……” 君箫依言把玉帶劍束到腰間,心中卻暗暗覺得納罕,這柄劍為什麼不能被人發現? 為什麼不準輕易使用? 他想問,但他還沒有開口,磨刀老人已經接着說道:“你也許會覺得奇怪,這柄劍,為什麼在行走江湖之時,不準使用?因為師叔授你此劍,是要你用此劍清理門戶,湔雪不共戴天之仇……” “湔雪不共戴天之仇”這幾個字鑽進君箫的耳朵,心頭不由得猛然一震,急急問道: “師叔,你說不共戴天之仇?” 磨刀老人點點頭,說道:“不錯,你聽師叔說下去,這話得從三十年前說起,你師祖門下,一共收了三個門人,大師兄姓申,名贊延,二師兄就是你爹,師叔就是老三。
” “二師兄隻長了我一歲,咱們那時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但大師兄卻比我們大了十來歲,早已藝滿下山,就在那年的秋天,你師祖從外面回來,臉上怒容未消,當着二師兄和我,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大師兄逐出門牆。
” 君箫問道:“大師伯可是犯了門規?” 磨刀老人道:“不知道,當時二師兄和我,年紀還小,眼看你師祖在盛怒之中,自然不敢多問,不知大師兄究竟犯了什麼門規?後來你師祖一直沒有再提大師兄的事,直到你師祖去世,他老人家沒有說,我們也一直沒有問。
” 君箫道:“後來呢!” 磨刀老人道:“從那年起,我們一直沒有見過大師兄,就是江湖上,也好像失去了大師兄這個人,沒有人再見到過,也沒有人再提起申贊延這三個字。
” 他說到這裡,口氣微微一頓,續道:“直到八年前……” 君箫心中暗道:“八年前就是自己跟師父學藝的那一年!” 隻聽磨刀老人接下去道:“大師兄忽然找上你家……” 君箫心頭一凜,說道:“他找爹有什麼事?” 磨刀老人道:“師叔沒有在場,據說他和你爹在大廳上談了很久,兩人談話的内容,沒有人知道,因為當時隻有你徐師哥(徐志剛,蕭清宇的大弟子),在廳外伺候,好像聽說大師兄帶了一張什麼聘書,你爹不肯接受,後來他又要以一顆骊龍珠,交換玉芙蓉,你爹因此劍是本門曆代相傳的鎮門之寶,也拒絕了,他就悻悻地起身告辭,你爹把他送出大門,突然踣地不起……” 君箫聽得心頭直顫,俊目含淚,急急問道:“我爹怎麼了呢?” 磨刀老人神色一黯,說道:“等到你兩個師哥趕出去,二師兄已經身中奇毒,不會說話了……” 君箫隻覺頭上如中木杵,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急急問道:“師叔,我爹是大師伯害死的麼?” 磨刀老人點點頭道:“事後發現,你爹煙管的翡翠嘴上,被人下了劇毒,那也許是你爹敬大師兄一筒煙,他在煙嘴上抹了毒……” 君箫流淚道:“這惡賊,爹和他何怨何仇,他要下這毒手?” 磨刀老人道:“這也許
獨臂婆婆朝他點點頭道:“你醒過來了,很好,那就随老婆子來。
” 說完,朝流雲劍孫景陽擡擡手道:“孫道友請。
” 孫景陽站起身,打了個稽首道:“易總管請。
” 獨臂婆婆不再和他客氣,離席行去。
許雲鵬立即跟了上去,緊随她身後而行。
流雲劍孫景陽也随着離去。
這一天,就在操練步法中過去,晚餐之後,天色已經全黑,君箫悄悄離開石屋,躍上林梢,一路提氣疾掠,朝西北峽谷奔去。
磨刀老人剛吃過飯,獨自站在石屋前面,突覺林梢微風一飒,一道人影已在面前瀉落,心頭不禁大吃一驚,急急後退一步,喝道:“什麼人?” 君箫壓低聲音,說道:“老丈,是晚輩。
” 磨刀老人幾乎不敢相信來人會是君箫,因為方才他看到人影之時,人已落到面前,就是江湖一流名家,也不過如此。
他雙目之中,不禁露出驚喜的光芒,迎着問道:“會是你,你今晚不在房中練功,來此作甚?” 君箫道:“晚輩是來告訴老丈的,那一記掌法,晚輩已經練會了。
” 磨刀老人臉色微沉,不以為然地道:“小哥,令師一定告訴過你,練任何一種功夫,都要專心一志的去練,功夫就是工夫,要下工夫,才能練得成工夫,練功切忌躁進,那有昨天才背熟口訣,今天就會練成之理?” 他說活之時,神态極為嚴肅,使人覺得他有愛之深,責之切的感覺。
君箫凜然道:“老丈教訓得極是,隻是晚輩真的練會了,隻不知練得對不對,所以想來跟老丈請教。
” “練會了?” 磨刀老人實在不能相信,形意門最難練的内家功夫“七步掌”,君箫會在一個晚上速成,他目光之中,不禁露出懷疑之色,望着君箫,徐徐說道:“好吧,小哥且練給老漢瞧瞧。
” 君箫答應一聲,指指石屋前面一棵松樹說道:“老丈請看,晚輩使的對不對?” 口中說着,右劈内彎,一面默默凝聚功力,一口真氣,由手三陰經脈穴,循臂而上,呼的一聲,向外推去。
他這裡手掌甫發,但聽“喀喇”一響,三丈外比手臂還粗的一棵松樹,應手而斷,折為兩截。
這下,直看得磨刀老人又驚又喜,怔立當場! “七步掌”,能傷人于七步。
通常一個人跨大步子,一步大概在三尺左右,這就是說:“七步掌”的掌力,最多也隻能達到二丈一尺以内。
如今君箫這一掌,居然把三丈外的一棵松樹劈為兩截! 三丈,不就是十步了,他初學乍練,隻不過昨天練了半個晚上,居然一學就會,而且比七步還多了三步! 不用說,這自然是碧眼真人這八年來給他打了好的根基,他才會有這麼快速而驚人的成就! 磨刀老人愈想愈覺得意,心頭一陣狂喜,忍不住連老淚也奪眶而出,顫聲道:“成功了,孩子,你真的成功了,八年苦練,真是難為了你……” 他竟然老淚婆娑,連聲音都咽哽住了! 君箫心中覺得奇怪,自己練成“七步掌”,磨刀老人究竟有何關連,值得他這般狂喜? 但他也被磨刀老人這份真摯的關切和愛護所感動,忍不住也目含淚水,感動地道:“老丈,你這樣愛護晚輩,晚輩絕不會忘記你老人家恩情的。
” 磨刀老人拭着老淚,藹然笑道:“孩子,你練的太好了,太好了,走,咱們到屋裡去,老漢有話和你說。
” 君箫打從前晚發現磨刀老人起,就有一種感覺,覺得這位老人家隐居磨刀溪,必然另有緣故,他決不是普通磨刀的老人。
但現在,他又有了新的發現,磨刀老人若非父親的好友,便是師父的至交,他必然是受了父親或師父的重托,專為教自己練“七步掌”而來。
多半還是自己父親,因為“七步掌”是形意門的武功,父親是形意門的掌門人,他老人家沒有親自教自己練“七步掌”,大概是怕自己吃不了苦,不能專心一志的練,才托磨刀老人轉授給自己,古人不是有易子而教的麼? 他越想越覺自己想的不錯,心頭不禁油然生起對爹娘的孺慕。
十二歲那年,就随着師父前去上元觀學藝,離開爹娘,屈指算來,已經八年了! 八年時間,他已經由孩童長大成人,如今“七步掌”已經練成了,對父親也有了交代,正好可以回家省親。
隻是自己十二歲就離開家園,師父為了督促練武,更怕自己思家分心,從沒和自己提起過家裡的事,自己當然也不敢多問,直到如今,自己并不知道家在哪裡? 磨刀老人已經推門進去,點起了油燈,君箫還怔怔地站在那裡,想着心事,這就探着叫道:“喂,小哥,快進來。
” 君箫應了一聲,忖道:“對,磨刀老人一定知道,自己何不去問問他?” 這就迅快地走入屋去。
磨刀老人掩上木門,回身笑着問道:“小哥方才在想什麼心事?” 他拉過一條木凳,要君箫坐下。
君箫就在他側首坐下,微微搖頭道:“沒什麼,晚輩隻是有一件事,想請教老丈。
” 磨刀老人藹然道:“小哥要問什麼?” 君箫道:“晚輩在想,老丈一定和家父認識。
” 磨刀老人這會并不否認,點點頭道:“不錯,老漢不但認識令尊,而且頗有淵源。
” 君箫眼睛一亮,慌忙拜了下去,說道:“老丈果然是晚輩父執,恕晚輩不知之罪。
” 磨刀老人一把把他拉起,說道:“小哥不可多禮,坐,咱們坐着談。
” 君箫回到凳上坐下,問道:“那麼老丈一定知道晚輩家在哪裡了?” 磨刀老人神色有些黯淡,隻是微微點頭道:“小哥想家了?” 君箫道:“晚輩十二歲那年,奉家父之命,随恩師學藝,已經整整八年沒有回家了,晚輩藝成下山之日,家師就命晚輩來找老丈,那自然為了要晚輩練‘七步掌’而來,如今晚輩‘七步掌’已經練會,想回家省親,隻是晚輩幼小離家,不知家在哪裡,還望老丈賜告。
” 磨刀老人點點頭,但沒有正式回答,隻是說道:“有許多事,今晚你即使不問,老漢也全要告訴你,你且稍坐。
” 說着,站起身,朝壁角一張木床走去,翻起棉絮,取出一個破布包,然後又回身走來,說道:“小哥對令、師的劍術,學得如何了?” 君箫道:“家師隻教了晚輩一招劍法。
” 磨刀老人點頭道:“九箫一劍,九傷一死,劍,本來就是兇器,用劍就是為了殺敵,一招自然夠了。
” 他一面說話,一面雙手解着破布包,打開布包,裡面是一條卷成一圈,像是錦絲織成的腰帶。
磨刀老人雙手取起腰帶,臉色忽然變得鄭重,說道:“箫俊,今晚師叔代表你爹,授你寶劍,你要跪下接劍。
” “磨刀老人原來是自己師叔!” 君箫心念閃電一轉,口中恭敬地應了聲“是”,依言跪到地下,朝上拜了四拜。
磨刀老人雙手捧着腰帶,肅然道:“形意門祖師,是嶽武穆王,曆代相傳的祖訓,是忠孝二字,形意門沒有不忠、不孝之人。
本門自祖師創立迄今,傳到你,已是二十一代,除了不準為異族鷹犬,行走江湖,替天行道,誅暴安良,本門沒有嚴格的律條,隻要不違天理,不悖人情,就是恪守了形意門的律條,你必須牢記在心。
” 君箫道:“弟子自當恪遵勿忘。
” 磨刀老人道:“好,你把劍接過去。
” 君箫應了聲“是”,恭敬地接過衣帶。
磨刀老人目中隐含淚光,笑道:“好了,孩子,你可以起來了。
” 君箫仰臉道:“你老原來是弟子師叔,弟子理該給師叔叩頭。
” 說着,把衣帶放到一邊,又恭敬地磕了幾個頭,才行站起。
磨刀老人含笑道:“孩子,你快坐下來,師叔還有話告訴你。
” 君箫依言回到凳上坐下。
磨刀老人道:“你可知此劍來曆?” 君箫道:“請師叔示知。
” 磨刀老人道:“此劍名玉芙蓉,是舉世聞名的一柄寶劍,不但斬金截鐵,無堅不摧,更因它冰刃耀雪,晶瑩如玉,才有此名,是本門曆代相傳的傳門之寶,還有四句詩為贊,那是: ‘秋水玉芙蓉,決雲斷彩虹、匣中轉紫電,人海斬蛟龍’。
又因此劍是一柄軟劍,可以當作腰帶,圍在腰間故而又有玉帶劍之稱。
” 說到這裡,口氣一頓,接着指指玉帶劍,續道:“你現在先把它收起來,最好束在外衣之内,以免被人發現,行走江湖,也不準輕易使用……” 君箫依言把玉帶劍束到腰間,心中卻暗暗覺得納罕,這柄劍為什麼不能被人發現? 為什麼不準輕易使用? 他想問,但他還沒有開口,磨刀老人已經接着說道:“你也許會覺得奇怪,這柄劍,為什麼在行走江湖之時,不準使用?因為師叔授你此劍,是要你用此劍清理門戶,湔雪不共戴天之仇……” “湔雪不共戴天之仇”這幾個字鑽進君箫的耳朵,心頭不由得猛然一震,急急問道: “師叔,你說不共戴天之仇?” 磨刀老人點點頭,說道:“不錯,你聽師叔說下去,這話得從三十年前說起,你師祖門下,一共收了三個門人,大師兄姓申,名贊延,二師兄就是你爹,師叔就是老三。
” “二師兄隻長了我一歲,咱們那時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但大師兄卻比我們大了十來歲,早已藝滿下山,就在那年的秋天,你師祖從外面回來,臉上怒容未消,當着二師兄和我,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大師兄逐出門牆。
” 君箫問道:“大師伯可是犯了門規?” 磨刀老人道:“不知道,當時二師兄和我,年紀還小,眼看你師祖在盛怒之中,自然不敢多問,不知大師兄究竟犯了什麼門規?後來你師祖一直沒有再提大師兄的事,直到你師祖去世,他老人家沒有說,我們也一直沒有問。
” 君箫道:“後來呢!” 磨刀老人道:“從那年起,我們一直沒有見過大師兄,就是江湖上,也好像失去了大師兄這個人,沒有人再見到過,也沒有人再提起申贊延這三個字。
” 他說到這裡,口氣微微一頓,續道:“直到八年前……” 君箫心中暗道:“八年前就是自己跟師父學藝的那一年!” 隻聽磨刀老人接下去道:“大師兄忽然找上你家……” 君箫心頭一凜,說道:“他找爹有什麼事?” 磨刀老人道:“師叔沒有在場,據說他和你爹在大廳上談了很久,兩人談話的内容,沒有人知道,因為當時隻有你徐師哥(徐志剛,蕭清宇的大弟子),在廳外伺候,好像聽說大師兄帶了一張什麼聘書,你爹不肯接受,後來他又要以一顆骊龍珠,交換玉芙蓉,你爹因此劍是本門曆代相傳的鎮門之寶,也拒絕了,他就悻悻地起身告辭,你爹把他送出大門,突然踣地不起……” 君箫聽得心頭直顫,俊目含淚,急急問道:“我爹怎麼了呢?” 磨刀老人神色一黯,說道:“等到你兩個師哥趕出去,二師兄已經身中奇毒,不會說話了……” 君箫隻覺頭上如中木杵,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急急問道:“師叔,我爹是大師伯害死的麼?” 磨刀老人點點頭道:“事後發現,你爹煙管的翡翠嘴上,被人下了劇毒,那也許是你爹敬大師兄一筒煙,他在煙嘴上抹了毒……” 君箫流淚道:“這惡賊,爹和他何怨何仇,他要下這毒手?” 磨刀老人道:“這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