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川唐門唐世賢)。

     這些人,上官靖認識的隻有終南五老和少林寺智虔大師,其餘的人,都是沈雪姑以“傳音入密”告訴他的。

     最後還有兩人,那是假扮巴婆子的劉媒婆,和假扮四師姐的丁瑤,她們兩人迅快地和上官靖、沈雪姑會合在一起。

     因此此刻已是深夜,白衣聖教“行宮”,既有二弟子伍緻中擔任總巡,又有三弟子束化龍、四弟子萬成章和女弟子中的柳瓊枝、管巧巧一同輪值。

     其餘不但任輪值的人,自然不會起來,所以大敵逼近,仍然沒有得到一點風聲,整座石窟靜悄悄的。

     由銀拂叟向天倫為首的十人,進入石窟之後,金鞭叟田五常、天池釣竿姜超然、南山樵子陶石田三人,和少林寺達摩院長老智虔、戒律院長老智成、白衣殿長老智難三位大師,毫不停留的往左上首一道門戶中走了進去。

     左上首洞窟内是白衣聖教的“道院。

    ” 銀拂叟向天倫、竹筇叟易南軒和離火門羅道長、四川唐門的唐世賢等四人,卻在大石窟中留了下來。

     他們并沒和上官靖等人招呼,裝作互不相識。

     沈雪姑、管巧巧、丁瑤、劉媒婆等四人已迅快的走向右上首洞窟門口(郎寰仙境)。

     上官靖率同李小雲等八人(扮成灰衣道士),則退向下首。

     金鼠傳達了竹逸先生的話,早巳悄悄退走。

     這一段話說來話長,實則隻是上官靖等人進入石窟之後,銀拂叟等人就已緊跟着走入,前後也不到一盞茶的工夫。

     就在此時,上官靖已經聽到左右兩邊洞内傳出一陣沉重的腳步聲來,那是鐵甲武士交叉巡邏來了。

     他雖然不知道他們多少時間巡邏一次,但可以猜想得到,大概一盞茶的光景,就出來巡邏一次。

     心念方動,隻見左右兩處洞窟中,同時走出/\個手持厚背挂刀的鐵甲武士,兩人一行,步代整齊,朝中間行來。

     他們當然很快就發現洞窟中的四個外人(銀拂叟等四人),和站在中間的上官靖(他們總巡伍緻中),右上首的沈雪姑(柳瓊枝)等人。

     一時之間,弄不清情況,走在最前面的四人(左首二人,右首二人),腳下不由得微一停頓,八道目光一齊朝上官靖投來。

     上官靖把折扇交到左手,探手人懷,取出那鐘形金牌,在掌心豎立,以内功發出話聲,朝他們說道:“這裡沒你們的事,你們退下去。

    ” 那十六名鐵甲武士聽了上官靖的話,一齊舉刀當胸,行了一禮,立即左右交叉而過,從左首出來的往右首洞窟,從右首出來的往左首洞窟走去。

     上官靖看他們果然各自回人洞去,才放下了心,若是他們不聽指揮,動起手來,這些人身穿鐵甲、普通刀劍傷不了他們的,隻有自己的青陽劍才能奏效,那就不知要費多少的手腳呢? 就在十六名鐵甲武士堪堪回人下首左右洞窟之際,突然響起一陣響亮的雲闆之聲,這雲闆聲音不知是從哪裡傳出來的,好像整座洞窟都在敲着雲闆一般。

     管巧巧吃了一驚,說道:“這是道院發出來的緊急警号,表示已有外敵入侵,接應行宮的人都要出動了,沈大姐,快叫上官大哥小心應付。

     沈雪姑立即以“傳音入密”朝上官靖道:“靖弟,這是他們緊急警号,整座洞窟的人即将出動,鐵甲武士共有七十二人之多,你要小心應付。

    ” 上官靖點點頭,道:“小弟會應付的。

     左上首這團同窟,是白衣聖教的道院。

     門口是長方形一道門戶,進入洞窟,裡面卻是一條寬闊的甬道,成半圓形,漸漸由左向右,兩邊都是光滑的石壁,并無岔路。

     直到南道盡頭,迎面出現了一道寬闊的石階,兩邊壁間,各有一支古銅風燈,燈光相當明亮。

     石階共有一百單八級,登上石階,就豁然開朗,迎面是三橄高約三丈的大殿。

     殿前是走廊,兩根大石柱中間,高懸一方朱紅匾額,寫着:“白衣聖教道院”六個金字。

     六扇丈許高的雕花石門,隻有中間兩扇敞開着。

     門前走廊上,就站立着四個中年灰衣道士,他們當然是“道院”值夜的人了。

     從下面上來,石階有一百單八級之多,金鞭叟田五常、天池釣叟姜超然、南山樵子陶石田和少林寺智虔、智成、智難三位大師一共六個人,他們縱然是武林中頂尖高手,但究竟不是飛鳥。

     飛鳥可以一下就飛過去,人的輕功再好,一百單八級的石階,也要起落縱躍,才能上得去。

     何況這六位高手,都是久負盛名的人,不肯有失身份,因此他們并沒施展輕功,縱躍如飛,隻是拾級而登。

     這一來,站在兩扇敞開石門前面的四個灰衣道士,當然很快就發現了。

     左首一根石柱後面,就高懸着雲闆,于是雲闆聲音就這樣響了起來。

     悠長而響亮的雲闆堪堪響起,從中間兩扇敞開的石門内,就已湧出來十幾個灰衣道士,連同站在門前的三個(有一個還在撞着雲闆),各自亮出鋼刀,一起往石階下面奔了下來。

     這時金鞭叟田五常等六位高手,拾級而上,才走到石階一半! 十幾個道士已經飛奔而下,攔住去路,其中一人大聲喝道:“你們從那裡來的,還不站住?” 田五常洪笑道:“你們這些兔思子,老夫懶得動手,快去叫三個值壇的妖道出來。

    ” 為首的灰衣道土左手一揮,怒道:“上!” 其實他應該喝“下”才對。

    因為他們站在田五常等六人的上首。

     此人喝聲甫出,十幾個灰衣道士立即揮起手中鋼刀,朝六人迎面撲攻而下,但他們遇上的可不是等閑人物,尤其在兵刃上,先就吃了虧! 三位少林大師手中拄的是八尺長的镔鐵禅杖,金鞭叟田五常的探日鞭,也足有八尺長,天池釣叟姜超然的釣竿也有八尺長,釣竿上的天蠶絲卻長一丈八尺。

     隻有南山樵子陶石田的開山斧柄長四尺,連同斧頭,也快有五尺光景,何況他這柄精鋼大斧,卻有八十斤重,屬于重兵刃之一。

     六個人中有五個人使的兵刃都有八尺長,稍為揮動,十幾個灰衣道士就近不了身,别說要拿下了。

     唯一一個兵刃較短的南山樵子,卻是一柄沉重的五尺大斧,你鋼刀和他磕上,就震得你虎口生痛,立腳不住。

     就這樣一片刀光堪堪劈落,就響起一陣當當金鐵大震,十幾個灰衣道士,接二連三的朝左右撞出。

     石階上動手不比在平地交手,在平地交手,被震退一步,并沒怎樣,但他們是站在石階上往下攻。

     身後的石階一級比一級高,隻要被震後退,就沒路可退,腳下一絆,跌個元寶翹,坐了下去,還是運氣好,如果你想往旁躍退,再站立不住,腳下一絆,那麼你就隻好順着石級往下滾了。

     這十幾個灰衣道士,如論身手,當然也是一流的,因此有人被震,往後跌了下去,就很快的站了起來。

    幾個被震得站立不住滾了下去的,最多也不過滾下二、三級,就一個挺身,又站了起來。

    站得起來的人,當然不肯就此罷手,又揮刀攻上。

     走廊上撞雲闆的灰衣道士,眼看十幾個兄弟還不是六人的對手,雲闆自然就撞個不停,也越撞越急。

     刀光和鞭影、杖影相接,不斷發出當當大響,也不斷有人震得翻翻滾滾,十幾個灰衣道士依然旋仆旋起,奮力搶攻不懈! 就在此時,殿門前有人沉喝了一聲:“住手!” 喝聲不響,但全部在場的人都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