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病叟卻診 義奴侍藥
關燈
小
中
大
成尋常感冒。
診得此症,陽明肝旺,暑瘟内蘊,猛受風邪内襲,傷寒之象已呈。
法宜定平肝莊慶來道:“病勢很像。
耿爺,費心拿紙筆,我先開方子看。
依我想,老先生這病,諸位不要疏忽了,最好再請一位名醫評評。
彼此都不是外人,我決不願耽誤了病人。
” 但是,懷慶府的好醫生,就屬莊慶來了,更往何處請名醫去?耿永豐忙将紙筆墨硯取來,磨好了墨,莊大夫就提筆仔細斟酌方劑。
衆人再三向莊慶來說:“務必請莊大夫費心。
”又諄諄懇請莊大夫下次務必覆診,千萬不要謝絕。
“因為莊大夫醫理高明,我們很佩服的,請别人更不放心了。
” 莊慶來一面開着方,一面說道:“且看,等吃下這副藥,看情形。
府上盡管放心,晚生一向口直,話雖這麼說,我一定盡力而為。
這就是那話,我們要看醫緣了。
”當下開好藥方,又囑咐了飲食禁忌,用過茶,戴上墨鏡,告别登車而去。
當醫生在這裡時,大家苦苦求方求藥,唯恐醫生下次不來。
但等到大夫一走,大家都很着急的商量怎麼能教病人情願吃藥了。
耿永豐看着方子壽道:“四師弟,你的嘴最能哄老師,你怎麼想法子勸說勸說呢?” 陳宅上立刻打發長工進城抓來藥,立刻用火炭把藥煎上。
衆人一起來到靜室,宛轉勸請太極陳吃藥。
方子壽一向能言,說的話最投合老師的心思,獨有這一次,卻說砸了。
太極陳病象已現,兩顴燒得通紅,雖蓋着棉被,身上還冷,但是神智還清,一見衆人,便問道:“莊大夫走了麼?他說什麼?” 方子壽藹聲說道:“莊大夫說你老這病很重。
他說得很有道理,他說你老這是傷寒病。
” 太極陳微微一笑道:“他說我是傷寒?” 方子壽道:“是的。
這莊大夫醫道實在高明,剛一診,就知道你老身體很壯實。
他說得這種病,就怕病人身體壯實,越壯實,病越重。
”遂将莊大夫的話學說了一遍,又把莊大夫敬重老師,用心診治的話,描述一番。
以為師傅既知病重,必然樂于服藥;大夫誇他康強,敬他為人,必然教他聽着順心。
而不意太極陳不耐煩起來,從鼻孔哼了一聲道:“胡說!就憑我會得傷寒?常言說:‘氣惱得傷寒。
’我那裡來的氣呢?别聽他胡說了。
我這不過是凍着點,重傷風罷了,酸懶兩天,自然會好。
家裡還有紅靈丹,我聞上點,打幾個噴嚏就好了。
” 等到啞巴把藥煎好,又斟一杯漱口水,小心在意的端了進來,太極陳就眉頭一皺說道:“快端出去,我不喝這苦水!” 太極陳執意不肯服藥!在跟前的幾個弟子束手無計,家眷們出來進去的着急。
越着急越勸,而太極陳越不耐煩。
太極陳的妻室陳老奶奶更不放心,帶着兒媳,前來視疾。
太極陳的靜室一向不準女眷入内的例竟被打破。
太極陳惱了,竟把身邊的一隻水碗摔在地上,厲聲說:“你們要怎麼樣?我還沒死呢。
你們老娘們擦眼抹淚的來做什麼?” 陳老奶奶不敢惹太極陳生氣,隻得囑咐孫兒和徒弟們輪流侍護,勉強帶着兒媳出去。
這個老婆婆也是有脾氣的人,不由恨得拭淚罵道:“這個老橛把棍子,實在氣人,有病不吃藥,該死!死了也不多!” 可是夫妻情重,到底不放心,每于太極陳睡熟的時候,偷偷溜進來,摸一摸頭,按一按脈,汪着眼淚,向服侍人打聽病情。
太極陳的兒子沒在家,孫兒年紀小,女眷不準進病室,服侍他的,隻有委之于門徒和長工們。
太極陳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又把莊大夫請來。
莊大夫聽說上次的要沒肯服用,便不甚高興,當下就辭不開方。
好不容易的經耿永豐再三央告,方才處了一個方,告辭而去。
太極陳卧病在床,燒得很厲害,自然心虛怕驚,服侍的人動靜稍大,就蓦然地把他驚醒。
而且病人氣大,看着人個個都不順眼,幾個門徒都挨了罵。
耿永豐、方子壽到内宅,告訴陳老奶奶,說是:“師傅教啞巴侍候得很好,師母放心吧。
” 陳老奶奶道:“哦,啞巴很有良心!” 耿永豐道:“可不是,師傅沒白救了他,他盡心盡意的侍候着。
你老沒留神嗎?這幾夜把啞巴的眼都熬紅了。
小張這東西總怕老師把傷寒病傳上他,教他服侍,他總躲躲閃閃的。
這啞巴卻不怕,真算難得。
” 陳老奶奶一聽,很是感動,把啞巴叫來,勉勵了幾句,又吩咐白天由大家照應病人,隻晚上教啞巴值夜侍候。
又告訴長工老黃,不要叫啞巴做别的事了。
太極陳這三間靜室,是兩間通的,隻有一個暗間。
太極陳性喜敞朗,便住在這兩間通連的,屋内靠南放着長榻。
那暗間雖設床榻,他卻不在那裡睡。
啞巴終夜侍候,隻把一張圓椅放在屋隅,前面放一張方凳,半躺半坐的閉眼歇息。
耳邊隻一聽太極陳轉側有聲,立刻就過來看看。
太極陳這一場病,把啞巴熬得面無人色
診得此症,陽明肝旺,暑瘟内蘊,猛受風邪内襲,傷寒之象已呈。
法宜定平肝莊慶來道:“病勢很像。
耿爺,費心拿紙筆,我先開方子看。
依我想,老先生這病,諸位不要疏忽了,最好再請一位名醫評評。
彼此都不是外人,我決不願耽誤了病人。
” 但是,懷慶府的好醫生,就屬莊慶來了,更往何處請名醫去?耿永豐忙将紙筆墨硯取來,磨好了墨,莊大夫就提筆仔細斟酌方劑。
衆人再三向莊慶來說:“務必請莊大夫費心。
”又諄諄懇請莊大夫下次務必覆診,千萬不要謝絕。
“因為莊大夫醫理高明,我們很佩服的,請别人更不放心了。
” 莊慶來一面開着方,一面說道:“且看,等吃下這副藥,看情形。
府上盡管放心,晚生一向口直,話雖這麼說,我一定盡力而為。
這就是那話,我們要看醫緣了。
”當下開好藥方,又囑咐了飲食禁忌,用過茶,戴上墨鏡,告别登車而去。
當醫生在這裡時,大家苦苦求方求藥,唯恐醫生下次不來。
但等到大夫一走,大家都很着急的商量怎麼能教病人情願吃藥了。
耿永豐看着方子壽道:“四師弟,你的嘴最能哄老師,你怎麼想法子勸說勸說呢?” 陳宅上立刻打發長工進城抓來藥,立刻用火炭把藥煎上。
衆人一起來到靜室,宛轉勸請太極陳吃藥。
方子壽一向能言,說的話最投合老師的心思,獨有這一次,卻說砸了。
太極陳病象已現,兩顴燒得通紅,雖蓋着棉被,身上還冷,但是神智還清,一見衆人,便問道:“莊大夫走了麼?他說什麼?” 方子壽藹聲說道:“莊大夫說你老這病很重。
他說得很有道理,他說你老這是傷寒病。
” 太極陳微微一笑道:“他說我是傷寒?” 方子壽道:“是的。
這莊大夫醫道實在高明,剛一診,就知道你老身體很壯實。
他說得這種病,就怕病人身體壯實,越壯實,病越重。
”遂将莊大夫的話學說了一遍,又把莊大夫敬重老師,用心診治的話,描述一番。
以為師傅既知病重,必然樂于服藥;大夫誇他康強,敬他為人,必然教他聽着順心。
而不意太極陳不耐煩起來,從鼻孔哼了一聲道:“胡說!就憑我會得傷寒?常言說:‘氣惱得傷寒。
’我那裡來的氣呢?别聽他胡說了。
我這不過是凍着點,重傷風罷了,酸懶兩天,自然會好。
家裡還有紅靈丹,我聞上點,打幾個噴嚏就好了。
” 等到啞巴把藥煎好,又斟一杯漱口水,小心在意的端了進來,太極陳就眉頭一皺說道:“快端出去,我不喝這苦水!” 太極陳執意不肯服藥!在跟前的幾個弟子束手無計,家眷們出來進去的着急。
越着急越勸,而太極陳越不耐煩。
太極陳的妻室陳老奶奶更不放心,帶着兒媳,前來視疾。
太極陳的靜室一向不準女眷入内的例竟被打破。
太極陳惱了,竟把身邊的一隻水碗摔在地上,厲聲說:“你們要怎麼樣?我還沒死呢。
你們老娘們擦眼抹淚的來做什麼?” 陳老奶奶不敢惹太極陳生氣,隻得囑咐孫兒和徒弟們輪流侍護,勉強帶着兒媳出去。
這個老婆婆也是有脾氣的人,不由恨得拭淚罵道:“這個老橛把棍子,實在氣人,有病不吃藥,該死!死了也不多!” 可是夫妻情重,到底不放心,每于太極陳睡熟的時候,偷偷溜進來,摸一摸頭,按一按脈,汪着眼淚,向服侍人打聽病情。
太極陳的兒子沒在家,孫兒年紀小,女眷不準進病室,服侍他的,隻有委之于門徒和長工們。
太極陳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又把莊大夫請來。
莊大夫聽說上次的要沒肯服用,便不甚高興,當下就辭不開方。
好不容易的經耿永豐再三央告,方才處了一個方,告辭而去。
太極陳卧病在床,燒得很厲害,自然心虛怕驚,服侍的人動靜稍大,就蓦然地把他驚醒。
而且病人氣大,看着人個個都不順眼,幾個門徒都挨了罵。
耿永豐、方子壽到内宅,告訴陳老奶奶,說是:“師傅教啞巴侍候得很好,師母放心吧。
” 陳老奶奶道:“哦,啞巴很有良心!” 耿永豐道:“可不是,師傅沒白救了他,他盡心盡意的侍候着。
你老沒留神嗎?這幾夜把啞巴的眼都熬紅了。
小張這東西總怕老師把傷寒病傳上他,教他服侍,他總躲躲閃閃的。
這啞巴卻不怕,真算難得。
” 陳老奶奶一聽,很是感動,把啞巴叫來,勉勵了幾句,又吩咐白天由大家照應病人,隻晚上教啞巴值夜侍候。
又告訴長工老黃,不要叫啞巴做别的事了。
太極陳這三間靜室,是兩間通的,隻有一個暗間。
太極陳性喜敞朗,便住在這兩間通連的,屋内靠南放着長榻。
那暗間雖設床榻,他卻不在那裡睡。
啞巴終夜侍候,隻把一張圓椅放在屋隅,前面放一張方凳,半躺半坐的閉眼歇息。
耳邊隻一聽太極陳轉側有聲,立刻就過來看看。
太極陳這一場病,把啞巴熬得面無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