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王豹處于淇
關燈
小
中
大
此快意不止年餘,那讴聲愈覺清揚激楚,有停雲鼓雪之韻了。
王豹也自愛其技,朝暮勤工,不敢稍近雜務,惟恐失聲有妨正業。
他隻獨處于此,不诓那日的讓屋之叟一到河西,再三将王豹揄揚。
這河西地方與這淇澳不過一水之隔,倒有十裡之遙。
那河西的人既有君子,必有小人,這是不消說的。
其中住的人聽了老叟之言,個個要習些清讴,可以蕩志抑情,抒懷暢慮。
未免有那俗累拘牽,舟楫間阻,其慕王豹的若老若稚,若男若女,就如颠狂心醉一般,隻是未得在他門下做個弟子,為此好生惆怅。
每每當白晝清宵隔水聽讴,湊着那水聲風響,越覺異常可愛。
這河西之人有那一種聰明智慧的耳朵甚尖,記性甚好,日夜聽了王豹讴聲,便學其步驟,數其節奏,按其宮商,漸漸學成啭喉宛宛的讴将出來,與王豹不甚差别。
正是: 學就名讴妙不禁,含宮嚼徵韻沉沉。
長天秋水多幽響,孤莺殘霞蓄惠音。
細出聲聲霏玉屑,調成字字奪弦琴。
何須王豹親傳授,一播重吟動客襟。
這一個善讴的住在河西,聞名來學者紛紛擾擾,将遍河西之地。
這日,天氣清朗,不暖不寒,王豹處于淇上,雖無弟子遠叩其門送些銀錢,饋些禮物,要請教讴中之理。
還幸這水國滄茫,林巒雅靜,足以養性忘懷,便作清讴,以供消遣。
忽聆隔水也有讴聲,王豹初聽猶道川鳴水湧,不在心上。
瞬息間,讴的人十分廣衆,王豹近水一看,隻見一群人在隔河樹林中作讴,心知是我讴感河西。
口雖不言,恰也恁般歡說,自想道:“我處淇上甚是清雅,雖然沒人執贽來求我,幸得河西一帶,俱是知音之輩,不教而成,其實可喜,此處真是我娛老之地也。
”王豹方在得志,不期又有效尤之人了。
那齊國也有一人叫做綿駒,他卻與王豹不同。
那王豹的教門是一種纖柔之韻,窈窕之詞如吹竽鼓瑟相似。
這綿駒性極坦率,專喜長歌。
我想這歌名甚多,此日不能盡記,惟有那铙歌、鞞舞歌、凱歌聲極雄壯,至若那桃葉歌、上聲歌、子夜歌、碧玉歌,三州歌最為凄楚,其他還有懊侬歌、估客歌猶其不同。
你道如何?總皆要情傷意折的。
除此以外,又有棹歌起于中流一道,夜歌發自采菱之女,或是倚歌、巴歌、踏歌等聲,偏宜隐逸之士,一為詩腸鼓吹,二為俗耳針砭。
所以,綿駒住在高唐地方,聞知衛有王豹善讴,處于淇水河西之人悉歸其化。
想我綿駒不弱如王豹,難道他處于淇緻使河西也善讴,豈可我在高唐,稍不賣弄聲技也被人笑,隻教王豹獨受善讴的名麼?我如今惟有藝歌一術可以動衆。
正是: 頻懷妍唱,散慮逍遙。
梁塵任動,雲辇應招。
既降王母,亦聚仙舠。
嚴節以赴,清哇價高。
這綿駒又想道:“我雖習歌,萬一人不求教于我,豈不枉然。
隻因王豹善讴,所以如此,我不若也學了讴倒妙。
”忽又道:“拾人唾餘極為可賤。
況這歌是我的所長,若去習讴須要有一段氣悶性子,我綿駒怎生耐得?一人自有一人的際遇,何難另顯手段,定要相繼為之。
罷,罷,我隻是習歌。
”那綿駒從此每日在家中長歌,真個是聲同金石,韻緻铿锵,聽者不忍遽去,也傳了一個善歌之名。
我想齊國的富強比衛國更甚,那都會去處,有的是那一班人彈唱蹴鞠,鬥雞走狗。
王孫士女,毂擊肩摩,荒荒擾擾,曾沒有一刻清閑,曾沒有一人舍了俗事,耽其清趣。
幸得高唐有此綿駒首倡歌曲之門,不期齊右地方一旦從之就如歸市。
那綿駒看見齊右的人不拘九流三教、農夫商賈都來執贽相求,傳其歌意。
綿駒因開示道:“這歌雖微事,有至理存乎其中,歌之為道,長言累辭。
哀者實能代哭,樂者實堪娛顔,怒者可免按劍,喜者可寄餘情。
你們既有志向不遠而來,我敢不盡心相答。
”齊右之人合口道:“願聞教誨。
”綿駒道:“待我歌一聲在前,汝等和一聲在後,不要差訛,不要急疾,最忌的是歌容醜陋,撮唇搖頭,或悲或笑。
若無此數件,一學其歌,即踞上乘。
”齊右人莫不唯唯聽命。
正是: 骊珠誇一串,委婉及悠然。
須信陽春調,從來和者難。
是時,綿駒獨設一個師位,向南而坐,兩旁都是些學歌之輩。
果然綿駒發聲将住,衆人即忙相和,從早至曉,從夜至晚,盤桓摹寫,琢羽镂商。
倘若那些人或有稍稍差錯,綿駒就裝出老白賞的光景,尖酸你幾句
王豹也自愛其技,朝暮勤工,不敢稍近雜務,惟恐失聲有妨正業。
他隻獨處于此,不诓那日的讓屋之叟一到河西,再三将王豹揄揚。
這河西地方與這淇澳不過一水之隔,倒有十裡之遙。
那河西的人既有君子,必有小人,這是不消說的。
其中住的人聽了老叟之言,個個要習些清讴,可以蕩志抑情,抒懷暢慮。
未免有那俗累拘牽,舟楫間阻,其慕王豹的若老若稚,若男若女,就如颠狂心醉一般,隻是未得在他門下做個弟子,為此好生惆怅。
每每當白晝清宵隔水聽讴,湊着那水聲風響,越覺異常可愛。
這河西之人有那一種聰明智慧的耳朵甚尖,記性甚好,日夜聽了王豹讴聲,便學其步驟,數其節奏,按其宮商,漸漸學成啭喉宛宛的讴将出來,與王豹不甚差别。
正是: 學就名讴妙不禁,含宮嚼徵韻沉沉。
長天秋水多幽響,孤莺殘霞蓄惠音。
細出聲聲霏玉屑,調成字字奪弦琴。
何須王豹親傳授,一播重吟動客襟。
這一個善讴的住在河西,聞名來學者紛紛擾擾,将遍河西之地。
這日,天氣清朗,不暖不寒,王豹處于淇上,雖無弟子遠叩其門送些銀錢,饋些禮物,要請教讴中之理。
還幸這水國滄茫,林巒雅靜,足以養性忘懷,便作清讴,以供消遣。
忽聆隔水也有讴聲,王豹初聽猶道川鳴水湧,不在心上。
瞬息間,讴的人十分廣衆,王豹近水一看,隻見一群人在隔河樹林中作讴,心知是我讴感河西。
口雖不言,恰也恁般歡說,自想道:“我處淇上甚是清雅,雖然沒人執贽來求我,幸得河西一帶,俱是知音之輩,不教而成,其實可喜,此處真是我娛老之地也。
”王豹方在得志,不期又有效尤之人了。
那齊國也有一人叫做綿駒,他卻與王豹不同。
那王豹的教門是一種纖柔之韻,窈窕之詞如吹竽鼓瑟相似。
這綿駒性極坦率,專喜長歌。
我想這歌名甚多,此日不能盡記,惟有那铙歌、鞞舞歌、凱歌聲極雄壯,至若那桃葉歌、上聲歌、子夜歌、碧玉歌,三州歌最為凄楚,其他還有懊侬歌、估客歌猶其不同。
你道如何?總皆要情傷意折的。
除此以外,又有棹歌起于中流一道,夜歌發自采菱之女,或是倚歌、巴歌、踏歌等聲,偏宜隐逸之士,一為詩腸鼓吹,二為俗耳針砭。
所以,綿駒住在高唐地方,聞知衛有王豹善讴,處于淇水河西之人悉歸其化。
想我綿駒不弱如王豹,難道他處于淇緻使河西也善讴,豈可我在高唐,稍不賣弄聲技也被人笑,隻教王豹獨受善讴的名麼?我如今惟有藝歌一術可以動衆。
正是: 頻懷妍唱,散慮逍遙。
梁塵任動,雲辇應招。
既降王母,亦聚仙舠。
嚴節以赴,清哇價高。
這綿駒又想道:“我雖習歌,萬一人不求教于我,豈不枉然。
隻因王豹善讴,所以如此,我不若也學了讴倒妙。
”忽又道:“拾人唾餘極為可賤。
況這歌是我的所長,若去習讴須要有一段氣悶性子,我綿駒怎生耐得?一人自有一人的際遇,何難另顯手段,定要相繼為之。
罷,罷,我隻是習歌。
”那綿駒從此每日在家中長歌,真個是聲同金石,韻緻铿锵,聽者不忍遽去,也傳了一個善歌之名。
我想齊國的富強比衛國更甚,那都會去處,有的是那一班人彈唱蹴鞠,鬥雞走狗。
王孫士女,毂擊肩摩,荒荒擾擾,曾沒有一刻清閑,曾沒有一人舍了俗事,耽其清趣。
幸得高唐有此綿駒首倡歌曲之門,不期齊右地方一旦從之就如歸市。
那綿駒看見齊右的人不拘九流三教、農夫商賈都來執贽相求,傳其歌意。
綿駒因開示道:“這歌雖微事,有至理存乎其中,歌之為道,長言累辭。
哀者實能代哭,樂者實堪娛顔,怒者可免按劍,喜者可寄餘情。
你們既有志向不遠而來,我敢不盡心相答。
”齊右之人合口道:“願聞教誨。
”綿駒道:“待我歌一聲在前,汝等和一聲在後,不要差訛,不要急疾,最忌的是歌容醜陋,撮唇搖頭,或悲或笑。
若無此數件,一學其歌,即踞上乘。
”齊右人莫不唯唯聽命。
正是: 骊珠誇一串,委婉及悠然。
須信陽春調,從來和者難。
是時,綿駒獨設一個師位,向南而坐,兩旁都是些學歌之輩。
果然綿駒發聲将住,衆人即忙相和,從早至曉,從夜至晚,盤桓摹寫,琢羽镂商。
倘若那些人或有稍稍差錯,綿駒就裝出老白賞的光景,尖酸你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