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秦穆公用之而霸

關燈
吹箫為事,各臻其妙,意欲建一座吹箫台,使二人居于其中,專意吹箫,可無塵事相涉。

    不識相國以為可否?”百裡奚道:“我國甚是富強,正宜如此以壯聲勢。

    ”缪公點頭道:“相國之言是也。

    ”即命掌工官先定基址,買辦木植料物,鸠工動作,建造三層樓間高有百尺,十分雄壯。

    不日成之,添了國中許多好風水,真西秦之美觀,伯業之鴻基也,乃送弄玉與蕭史上台居處,吹箫作樂。

    缪公夫人并一應國中之人都望道:“此二人乃塵中仙子,每至夜深人靜,風雨晦明之際,箫聲吹得婉轉輕清,動人肺腑,娛人心志。

    ”後人有七言絕名詩為證: 掌書天上舊同遊,日處高台夙願酬。

    正好吹箫秦市月,何須跨鳳到瀛洲。

     這蕭史與太子圉同日成親,蕭史與弄玉便這般和美,太子圉與懷嬴即有變故出來,以緻夫婦不能完聚,此是後話。

    那晉惠公知太子圉被秦缪公收為女婿,隻得将河西八城獻與秦國。

    缪公雖受其城,心中隻怪其違,已是不悅。

    不久間,梁芮之國是太子圉的母舅家。

    缪公恃有百裡奚之智,舉國兵馬之強,将那梁芮滅其國土,并歸于秦。

    太子圉知之甚是不樂,暗想道:“古來是戚必顧。

    梁乃我的母家,缪公不念姻娅,遂至侵滅。

    我今為婿已久,河西八城已歸,尚不送我歸國,倒要滅我母家,後将不利于我。

    況我兄弟甚多,莫若私自逃回,以圖大事可也。

    ”立了主意,棄了公主,逃歸晉國。

    恰好惠公病故,晉人共立太子圉,是為懷公。

    缪公聞知,甚怨太子圉負恩逃回,忘本之徒如何可為國主,詢問于百裡奚。

    百裡奚道:“無如迎重耳于楚,以懷嬴公主轉妻之,然後再助以兵馬,使之入晉為君,則主公伯業成矣。

    ”缪公如計而行,便遣使去迎重耳,重耳至秦。

    缪公就将懷嬴配與為妻,随即調遣兵馬護送重耳歸國。

    一面先着人與晉人說知,那晉人争殺懷公,即便來迎重耳入城,立為晉國之主,乃是文公。

    那文公雖為晉君,實是****之徒。

    豈有侄婦,收為國母,閨門醜行,惟能人幹拙事也。

    正是: 貪淫案子春秋多,不辨親疏不問他。

     卻說缪姬夫人将長公主嫁與重耳文公歸晉去了,膝下又少一人,于是愈将弄玉愛如掌中珍寶。

    一日,蕭史與弄玉在台上吹箫,那時風清雲淡,箫韻悠沉。

    忽見東南方上兩隻異鳥望台前飛來,蕭史急喚弄玉來看,隻見異鳥雙雙飛到台前石柱上歇下,見了人并不驚駭,生得羽毛燦錦,雌雄異質。

    蕭史與弄玉兩人心中甚疑,那蕭史便道:“我與你生長秦國,并不曾見此異鳥。

    百鳥皆有名,但此鳥罕見,所以人不識耳。

    ”弄玉道:“君乃讀書人,積書不下五車,于天下所有的無不備載。

    況此鳥文成五彩、德具一身,豈無方書可查,徒增疑惑?”蕭史即便會意走到書架邊,把群書逐一簡點,乃見一部禽經,持來查看,那經上開載明白,便扯弄玉說道:“這個異鳥名曰鳳凰,雄者為鳳,雌者為凰,他性極好聽箫。

    ”弄玉道:“原來這鳳凰雙雙飛來,卻為聽我吹箫。

    隻是書上所載,恐屬虛誕,我與你試吹一曲,他果能向我和鳴相和麼?”蕭史道:“公主言之有理。

    ”他兩人凝神定慮而同吹其聲,清徹雲霄,鳳凰委實延頸和鳴,與箫相似。

    兩人見之喜悅無限,又吹又鳴,不吹不鳴。

    蕭史道:“我與你在這吹箫台上,高及半天,這鳳凰乃是神鳥,或能飛入雲霄,我與你在此不涉世上一毫事情,清閑之極,不若跨在鳳凰背上,遍觀天下風景也好。

    ”弄玉道:“隻恐怕坐不牢反有颠墜之患,如何是好?”蕭史道:“嘗聞仙人跨鶴,難道鳳凰不可跨的?”弄玉道:“既如此,我就和你跨鳳乘鸾。

    ”那夫婦二人說猶未了,鳳凰飛下柱來,又向弄玉、蕭史面前回翔旋繞,似有相招之意。

    弄玉道:“鳳凰,鳳凰,爾乃神鳥,世上稀逢,人間絕少。

    若吾夫妻當有仙分,汝和鳴三聲,乘我上天。

    若無仙緣,汝竟飛去。

    ”鳳凰應聲而鳴,鳴罷,蕭史遂攜了玉箫跨在鳳背上,弄玉也攜了玉箫,跨在凰背上,鳳凰即便舒翼展翅,離了蕭台,欲飛上天,驚得這班官人侍女膽戰心慌,手忙腳亂,也不顧路之高下曲折,跑入内宮,将二人乘凰跨鳳之事一一告禀。

    缪公與夫人聞之不勝苦楚,即命駕出宮,意欲登台留住。

    那弄玉、蕭史跨了鳳凰卻好到内宮上面飛過,觀見缪公與夫人似有泣别之意,即在空中向下說道:“不佞蕭史不能侍奉嶽父母矣!今雖與公主上升,後當有相逢之日,幸勿挂懷,徒增悲咽。

    ”言罷,與弄玉又吹起箫,其聲嗚咽,莫不掩泣。

    鳳凰高飛遠舉,直沖霄漢,祥雲缭繞,早已不見了。

    夫人哭倒在地,缪公再三勸慰。

    正待回宮,忽報晉國有使臣到,夫人退入宮中。

    缪公召問其故,使臣奏道:“寡君要救荊禍,非大王不能,兼且國位初立,未可遽離。

    情願讓大王往救,外助黃金萬镒以佐軍需。

    ”缪公應允收了黃金,一面打發使臣歸國,一面就與百裡奚商量。

    百裡奚力贊此去必成大功,遂傾國救之,又乘救荊之餘威,滅了戎王,得了由餘,滅國成功拓地千裡,遂伯西戎。

    這叫做秦缪公知百裡奚之賢,果能用之而伯。

    遂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楚昭王并這秦缪公,共為五伯,尊周攘夷流芳萬世。

    有詩為證: 榮華奕奕令聞高,茂業隆功蓋世豪。

    識是掄材非細務,始稱秦女教吹箫。

     總評:秦缪公有女吹箫乘鳳,百裡奚有婦琴歌扊扅。

    此是千古絕對,得此拈出庶不淹沒而無聞,然伯業亦繇是而著。

     又評:天下有一代之興王,必有景從人傑。

    其計周****,無論大小洪纖,皆其必慮者,故食善馬一勸,遂著伯君之名,豈可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