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公孫述列傳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聊及閑暇,廣求其真。
願将軍勉之。
嚣等遂至長安,更始以為右将軍,崔、義皆即舊号。
其冬,崔、義謀欲叛歸,嚣懼并禍,即以事告之,崔、義誅死。
更始感嚣忠,以為禦史大夫。
明年夏,赤眉入關,三輔擾亂。
流聞光武即位河北,嚣即說更始歸政于光武叔父國三老良,更始不聽。
諸将欲劫更始東歸,嚣亦與通謀。
事發覺,更始使使者召嚣,嚣稱疾不入,因會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
更始使執金吾鄧晔将兵圍嚣,嚣閉門拒守;至昏時,遂潰圍,與數十騎夜斬平城門關,亡歸天水。
複招聚其衆,據故地,自稱西州上将軍。
及更始敗,三輔耆老士大夫皆奔歸嚣。
嚣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
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長安谷恭為掌野大夫,平陵範逡為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為祭酒,申屠剛、杜林為持書,楊廣、王遵、周宗及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為大将軍,杜陵、金丹之屬為賓客。
由此名震西州,聞于山東。
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屯雲陽,禹裨将馮C924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嚣逆擊,破之于高平,盡獲辎重。
于是禹承制遣使持節命嚣為西州大将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
及赤眉去長安。
欲西上隴,嚣遣将軍楊廣迎擊,破之,又追敗之于烏氏、泾陽間。
嚣既有功于漢,又受鄧禹爵,署其腹心,議者多勸通使京師。
三年,嚣乃上書詣阙。
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慰藉之良厚。
時,陳倉人呂鲔擁衆數萬,與公孫述通,寇三輔。
嚣複遣兵佐征西大将軍馮異擊之,走鲔,遣歙上狀。
帝報以手書曰: 慕樂德義,思相結納。
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
但弩馬鉛刀,不可強扶。
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骥尾,得以絕群。
隔于盜賊,聲問不數。
将軍操執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禦羌胡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踯躅三輔。
微将軍之助,則鹹陽已為他人禽矣。
今關東寇賊,往往屯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能觀兵成都,與子陽角力。
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将軍兵馬,鼓旗相當。
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
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
」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自是恩禮愈笃。
其後公孫述數出兵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
嚣自以與述敵國,恥為所臣,乃斬其使,出兵擊之,連破述軍,以故蜀兵不複北出。
時,關中将帥數上書,言蜀可擊之狀,帝以示器,因使讨蜀,以效其信。
器乃遣長史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未宜謀蜀。
帝知嚣欲持兩端,不願天下統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
初,嚣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
嚣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方,退伏闾裡。
五年,複遣來歙說嚣遣子入侍,嚣聞劉永、鼓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随歙詣阙。
以為胡騎校尉,封镌羌侯。
而嚣将王元、王捷常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願專心内事。
元遂說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
一旦敗壞,大王幾所厝。
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羁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
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迹,表裡河山。
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
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
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即還與蚯蚓同。
」嚣心然元計,雖遣子入質,猶負其險厄,欲專方面,于是遊士長者,稍稍去之。
六年,關東悉平。
帝積苦兵間,以嚣子内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将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
」因數騰書隴、蜀,告示禍福。
嚣賓客、掾史多文學生,每所上事,當世士大夫皆諷誦之,故帝有所辭答,尤加意焉,嚣複遣使周遊詣阙,先到馮異營,遊為仇家所殺。
帝遣衛尉铫期持珍寶缯帛賜嚣,期至鄭被盜,亡失财物。
帝常稱嚣長者,務欲招之,聞而歎曰:「吾與隗嚣事欲不諧,使來見殺,得賜道亡。
」 會公孫述遣兵寇南郡,乃诏嚣當從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潰其心腹。
嚣複上言:「白水險阻,棧閣絕敗。
」又多設支閡。
帝知其終不為用,叵欲讨之。
遂西幸長安,遣建威大将軍耿弇等七将軍從隴道伐蜀,先使來歙奉玺書喻旨。
嚣疑懼,即勒兵,使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謀欲殺歙。
歙得亡歸。
諸将與嚣戰,大敗,各引退。
嚣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輔,征西大将軍馮異、征虜将軍祭遵等擊破之。
嚣乃上疏謝曰:「吏人聞大兵卒至,驚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
兵有大利,不敢廢
願将軍勉之。
嚣等遂至長安,更始以為右将軍,崔、義皆即舊号。
其冬,崔、義謀欲叛歸,嚣懼并禍,即以事告之,崔、義誅死。
更始感嚣忠,以為禦史大夫。
明年夏,赤眉入關,三輔擾亂。
流聞光武即位河北,嚣即說更始歸政于光武叔父國三老良,更始不聽。
諸将欲劫更始東歸,嚣亦與通謀。
事發覺,更始使使者召嚣,嚣稱疾不入,因會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
更始使執金吾鄧晔将兵圍嚣,嚣閉門拒守;至昏時,遂潰圍,與數十騎夜斬平城門關,亡歸天水。
複招聚其衆,據故地,自稱西州上将軍。
及更始敗,三輔耆老士大夫皆奔歸嚣。
嚣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
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長安谷恭為掌野大夫,平陵範逡為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為祭酒,申屠剛、杜林為持書,楊廣、王遵、周宗及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為大将軍,杜陵、金丹之屬為賓客。
由此名震西州,聞于山東。
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屯雲陽,禹裨将馮C924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嚣逆擊,破之于高平,盡獲辎重。
于是禹承制遣使持節命嚣為西州大将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
及赤眉去長安。
欲西上隴,嚣遣将軍楊廣迎擊,破之,又追敗之于烏氏、泾陽間。
嚣既有功于漢,又受鄧禹爵,署其腹心,議者多勸通使京師。
三年,嚣乃上書詣阙。
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慰藉之良厚。
時,陳倉人呂鲔擁衆數萬,與公孫述通,寇三輔。
嚣複遣兵佐征西大将軍馮異擊之,走鲔,遣歙上狀。
帝報以手書曰: 慕樂德義,思相結納。
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
但弩馬鉛刀,不可強扶。
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骥尾,得以絕群。
隔于盜賊,聲問不數。
将軍操執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禦羌胡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踯躅三輔。
微将軍之助,則鹹陽已為他人禽矣。
今關東寇賊,往往屯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能觀兵成都,與子陽角力。
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将軍兵馬,鼓旗相當。
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
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
」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自是恩禮愈笃。
其後公孫述數出兵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
嚣自以與述敵國,恥為所臣,乃斬其使,出兵擊之,連破述軍,以故蜀兵不複北出。
時,關中将帥數上書,言蜀可擊之狀,帝以示器,因使讨蜀,以效其信。
器乃遣長史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未宜謀蜀。
帝知嚣欲持兩端,不願天下統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
初,嚣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
嚣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方,退伏闾裡。
五年,複遣來歙說嚣遣子入侍,嚣聞劉永、鼓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随歙詣阙。
以為胡騎校尉,封镌羌侯。
而嚣将王元、王捷常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願專心内事。
元遂說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
一旦敗壞,大王幾所厝。
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羁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
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迹,表裡河山。
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
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
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即還與蚯蚓同。
」嚣心然元計,雖遣子入質,猶負其險厄,欲專方面,于是遊士長者,稍稍去之。
六年,關東悉平。
帝積苦兵間,以嚣子内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将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
」因數騰書隴、蜀,告示禍福。
嚣賓客、掾史多文學生,每所上事,當世士大夫皆諷誦之,故帝有所辭答,尤加意焉,嚣複遣使周遊詣阙,先到馮異營,遊為仇家所殺。
帝遣衛尉铫期持珍寶缯帛賜嚣,期至鄭被盜,亡失财物。
帝常稱嚣長者,務欲招之,聞而歎曰:「吾與隗嚣事欲不諧,使來見殺,得賜道亡。
」 會公孫述遣兵寇南郡,乃诏嚣當從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潰其心腹。
嚣複上言:「白水險阻,棧閣絕敗。
」又多設支閡。
帝知其終不為用,叵欲讨之。
遂西幸長安,遣建威大将軍耿弇等七将軍從隴道伐蜀,先使來歙奉玺書喻旨。
嚣疑懼,即勒兵,使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謀欲殺歙。
歙得亡歸。
諸将與嚣戰,大敗,各引退。
嚣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輔,征西大将軍馮異、征虜将軍祭遵等擊破之。
嚣乃上疏謝曰:「吏人聞大兵卒至,驚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
兵有大利,不敢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