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七回 任私人遭物議李純自戕
關燈
小
中
大
,平兩廣,則純一威名,皆歸老馮,與段實無效力,心想運動張作霖,用一種手段,威吓老馮,叫他不能不用段氏。
于是北上慫張作霖。
張果首肯,即頒動員令,聲言入關授湘。
兵至秦皇島,停兵不進,逗遛海上,伺察往來各艦。
适日本運來大批軍械,經秦皇島,被奉軍看見,問朋緣由,說是中國在日本辦的。
奉軍道:“我軍缺少,正好。
”說着,即一齊登艦,搬運上岸,約兩時,即已搬盡,載上火車,運往奉天去了。
越日,張作霖電告中央,說前日援湘,已至泺州,因軍械缺乏,現已将政府所購軍械運奉,這是通融辦理,特電請備案。
馮總統接電,心中大憤,欲要問罪,恐他不服,隻好容忍。
且說張作霖既截軍械,把奉天軍隊分駐京奉路線一帶,布置完密。
尤想京奉隔省,呼應不靈,在軍糧城設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派徐樹铮為副司令。
軍糧城存三千石軍糧,亦被小徐撥充軍食,也不請令中央。
此時小徐驕橫,深為馮總統所忌。
但小徐為段内閣,改段内閣,他就尋出張雨帥來,與老馮作對。
馮因奉言援湘,如何屯兵各隘不進,即派人婉問。
徐言:“我知有段總理,段教我平南我就去。
”馮知是要段複職,自己面子不好看,若不複段任,又有小徐仗張雨帥威風作梗。
此時老馮被小徐脅迫無法,隻好忍辱,再任段氏為總理。
當時曹锟、張敬堯先後到鄂,又兼張懷芝相助,王汝賢、範國璋等又授曹锟密意,與前更勇氣十倍。
第三師旅長吳佩孚由曹锟薦為師長,充前敵總司令,感激不已,身先士卒。
任你湘、粵、桂三省如何勇猛,統皆敗潰。
再加海軍艦杜錫圭助戰,水陸夾攻,連戰連克,一時規複八處,再下攻擊令,規取嶽州。
嶽州是全湘門戶,相持兩日,子彈紛飛,南軍大敗,退奔長沙。
北軍據嶽州,報捷中央。
馮總統下令勉勵。
既下嶽州,小徐恐此功為政府所攘,電迫政府,速用段為總理,調度軍事平南;如不用,将引兵入京。
署理王士珍呈辭職書,馮照準,再用段為總理。
段任職後,即組織參戰事務處,簡任已派人為處長。
徐聞段已就任,目的達到,遂将所駐奉軍,由津浦路開拔南下,助曹、張各軍攻南。
曹、張兩帥見奉兵來助,軍勢益盛。
南方聯牢雖分守要隘,仍不敵北軍。
曹、張見前軍越勝,越是進逼。
南軍屢敗膽驚,遂棄長沙而逃。
張敬堯即入長沙,會同曹锟聯電報捷。
馮下令,遂任張敬堯為湘督,着宣撫使曹锟查被難湘民,撥銀赈濟。
國務總理兼參戰督辦段祺瑞接電,喜不可言。
言湘省既已得手,此後可迎刃而解。
又恐老馮始雖宣戰,後怕言和。
正在思慮,經小徐一一疏解,始得放心。
小徐又緻書倪嗣沖,倪接徐書即啟行入都,見段時,即将政治諸端解決後,即回蚌。
越三四日,段即帶交通、财政兩次長出京南行赴鄂,與曹锟、王占元、趙倜,及奉、蘇、贑、魯、皖、湘、陝、晉各代表同至漢口,列席會議,商策進行。
曹锟道:“如欲平南不難,不能缺兵饷方可。
”段道:“如果用命,我回京設法,自然不缺。
”會議畢,段到九江,與陳光遠談過。
又返蘇與李純、倪嗣沖、盧永祥叙談半日,倪、盧皆是段派,惟李純是馮氏心腹,與段不過假周旋,在段意不平南軍不止。
既回京,即籌軍饷,現為南方事,用已空虛,小徐又為段劃策,謀借外債。
交通部長曹汝霖乃是親日派,小徐央他借債,他一口擔承。
曹遂向日本政府借款二千萬元,實收隻有八七扣,還要四期交付,以順濟路為抵押品。
段明知吃虧太大,此外又無法,隻得照汝霖所為。
段既得款,奈第一路司令來電催饷,格外厲害。
這處撥去,那處又要,饷不撥足,前敵軍官按兵不動。
段緻書催逼,隻以饷绌為詞。
未幾,即引兵北歸。
段總理正欲诘問,馮總統反下特令,加任曹锟為川、粵、湘、贑四省經略使,使鎮保定。
段氣憤填胸,入府問馮,馮振振有詞,段無言可駁,遂退出。
從此,馮、段又生惡感。
原來段氏奔走南北,皆為南方,今反堕馮氏計中,如何不氣。
隻得令龍濟光攻粵,囑李厚基援助。
但龍雖志在助段,奈部下皆疲兵,經段氏催促,遂攻陽江。
粵軍見龍軍來攻,因寡衆不敵,遂棄陽江。
龍得陽江,分兵略高、雷二境。
原來粵軍司令李烈鈞分防四處,不能召集,今既召集,領衆邀截。
龍軍司令李嘉白連戰皆敗,但李部皆是銳卒,如何能支。
濟光仍是不退,竟為李部所圍。
龍隻望閩浙聯軍攻粵,牽制李軍,誰知閩未入粵,粵先入閩,隻得向浙呼救,幸浙兵赴援,粵兵稍退。
龍遂激勵士卒,冒險突圍,向南急奔。
龍自奔廣州灣,此處又是法租界,隻得備文向法領事假道。
法領事道:“外人入境,不準帶武器,按國際公法例,必繳械然後放行。
”龍無法,隻得令軍士繳械,由法領事查明,方許通過。
龍得生,奔瓊州,遂将所部殘兵,交弟裕光管領,着守瓊崖。
自己乘輪往北京去了。
濟光一走,雷州餘兵被粵攻急,隻得繳械投降。
龍入京見段乞援,段不救援,隻敷衍兩句。
後任張懷芝為援粵總司令,奈張已回省,隻好再為籌備,此事不提。
且說段總理恨不得削平南方。
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大借外債,籌足軍饷。
外有章宗祥,内有曹汝霖,可以借得到手。
遂委曹、陸借債,曹、陸遂電章宗祥,宗祥即向日政府籌商,無不允諾。
惟抵押品要穩,借契要密,無論要多少皆有,究竟不知是何抵押品,守何嚴密,以後再論。
且說前炳威将軍陸建章,前在陝西,被陳樹藩趕走,他心恨段派,奔走南北,運動和議,暗中效勞馮氏,牽制段派。
段派積不相容,小徐尤甚。
陸時寓津門,被小徐聞知,嗾奉軍駐津司令部前往調查,果屬有因。
徐聽火起,遂繕就一書,投建章寓内,誘陸到來。
建章雖知小徐恨己,諒不敢如何,遂前往至奉軍司令部。
小徐開筵相待,陪客就是軍官及小徐。
席間隻是歡飲,至席散,小徐道:“此間有花園,請入内一觀。
”建章随徐入内。
小徐目視左右,厲聲語建章道:“你可知罪?汝為南方走狗,運動和議,破壞政策。
”建章道:“主和不是我一人,怎得歸罪于我?”小徐即令拿下,将建章綁起,取出手槍,隻聽一聲,已送建章去世。
随草電文,拍緻國務院及陸軍部。
老段及芝貴聞小徐報,且驚且喜,當設法為他回護,遂查彈陸成案,彙冊上呈。
馮思建章已死、不可複生,欲責小徐,又恐得罪老段,遂下一令,褫去建章勳位、勳章。
且說小徐自老段平南失敗,遂将軍事擱起。
馮總統原是代任期限,隻止一年,今已滿期,就要選舉新總統,小徐又忙得不得了,隻望老段當選,他就得勢橫行。
于是運動議員,組織政黨,聯絡帝制餘孽做一幫手。
于是梁财神、王揖唐皆乘機出頭,迎合小徐,擁戴老段,取個私黨美名,乃是“安福”二字。
馮總統代任期滿,白應卸職另選,遂頒令召集新國會,并暗囑私黨,設法阻段,如李純、吳佩孚、曹锟皆不願擁段。
到八月,新國會已齊集都中,不日就要開會。
馮總統遂下一道命令,明是自己引咎,卻是阻段壓力。
新國會看到這電,如何肯舉段。
馮電既發,南方也繼續來電.大意與馮相同。
段氏看見南北電文,未免心煩,自已一想,大衆既然反對,何苦硬行,遂宣告下野。
小徐巴不得老段上台,哪知老段另有心計,遂決定主意不幹。
小徐見馮、段皆下野,遂想出個徐大老來,現寓津門,主張舉他,道是個望重的。
立派妥員赴津勸駕。
徐怎肯一請就來。
小徐促新國會開議,先選王揖唐為衆議院長,組織選舉總統會,克期舉行。
到九月十四日,在議院選舉新總統,到會議員共四百三十六人,午前投票,午後開匦,徐世昌得四百二十五票,應當選。
由議會備文,咨照國務院,即通電各省,并通告各國。
越日,又開副總統會,兩院議員大多不到場,以人數不足法,遂議延期選舉。
嗣後逐日延宕,遂将副總統虛懸起來。
徐世昌聞已當選,未便承認,即通電中外,自表謙讓。
但是新總統既由小徐運動,再加王揖唐鼓吹,遂選出徐世昌來,怎肯讓他辭去。
當由兩院敦請徐世昌出山,馮總統亦緻函敦勸。
老段見已選定,亦出函勸駕。
各省督軍亦皆擁徐,除廣東政府勸徐勿就職,餘均一緻。
徐思再待各方面來,就可動身。
果不一日,京内外促電,紛如雪片。
徐乃提出“息事甯人”四字,作為口頭禅,允即赴京就職。
過兩旬,即民國七周國慶節,徐遂赴都。
馮聞徐至,于十月七日發出通電,曆述一年經過事情。
又二日徐至,馮即卸職。
老徐受職時,正民國七周紀念,本日行就職禮,
于是北上慫張作霖。
張果首肯,即頒動員令,聲言入關授湘。
兵至秦皇島,停兵不進,逗遛海上,伺察往來各艦。
适日本運來大批軍械,經秦皇島,被奉軍看見,問朋緣由,說是中國在日本辦的。
奉軍道:“我軍缺少,正好。
”說着,即一齊登艦,搬運上岸,約兩時,即已搬盡,載上火車,運往奉天去了。
越日,張作霖電告中央,說前日援湘,已至泺州,因軍械缺乏,現已将政府所購軍械運奉,這是通融辦理,特電請備案。
馮總統接電,心中大憤,欲要問罪,恐他不服,隻好容忍。
且說張作霖既截軍械,把奉天軍隊分駐京奉路線一帶,布置完密。
尤想京奉隔省,呼應不靈,在軍糧城設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派徐樹铮為副司令。
軍糧城存三千石軍糧,亦被小徐撥充軍食,也不請令中央。
此時小徐驕橫,深為馮總統所忌。
但小徐為段内閣,改段内閣,他就尋出張雨帥來,與老馮作對。
馮因奉言援湘,如何屯兵各隘不進,即派人婉問。
徐言:“我知有段總理,段教我平南我就去。
”馮知是要段複職,自己面子不好看,若不複段任,又有小徐仗張雨帥威風作梗。
此時老馮被小徐脅迫無法,隻好忍辱,再任段氏為總理。
當時曹锟、張敬堯先後到鄂,又兼張懷芝相助,王汝賢、範國璋等又授曹锟密意,與前更勇氣十倍。
第三師旅長吳佩孚由曹锟薦為師長,充前敵總司令,感激不已,身先士卒。
任你湘、粵、桂三省如何勇猛,統皆敗潰。
再加海軍艦杜錫圭助戰,水陸夾攻,連戰連克,一時規複八處,再下攻擊令,規取嶽州。
嶽州是全湘門戶,相持兩日,子彈紛飛,南軍大敗,退奔長沙。
北軍據嶽州,報捷中央。
馮總統下令勉勵。
既下嶽州,小徐恐此功為政府所攘,電迫政府,速用段為總理,調度軍事平南;如不用,将引兵入京。
署理王士珍呈辭職書,馮照準,再用段為總理。
段任職後,即組織參戰事務處,簡任已派人為處長。
徐聞段已就任,目的達到,遂将所駐奉軍,由津浦路開拔南下,助曹、張各軍攻南。
曹、張兩帥見奉兵來助,軍勢益盛。
南方聯牢雖分守要隘,仍不敵北軍。
曹、張見前軍越勝,越是進逼。
南軍屢敗膽驚,遂棄長沙而逃。
張敬堯即入長沙,會同曹锟聯電報捷。
馮下令,遂任張敬堯為湘督,着宣撫使曹锟查被難湘民,撥銀赈濟。
國務總理兼參戰督辦段祺瑞接電,喜不可言。
言湘省既已得手,此後可迎刃而解。
又恐老馮始雖宣戰,後怕言和。
正在思慮,經小徐一一疏解,始得放心。
小徐又緻書倪嗣沖,倪接徐書即啟行入都,見段時,即将政治諸端解決後,即回蚌。
越三四日,段即帶交通、财政兩次長出京南行赴鄂,與曹锟、王占元、趙倜,及奉、蘇、贑、魯、皖、湘、陝、晉各代表同至漢口,列席會議,商策進行。
曹锟道:“如欲平南不難,不能缺兵饷方可。
”段道:“如果用命,我回京設法,自然不缺。
”會議畢,段到九江,與陳光遠談過。
又返蘇與李純、倪嗣沖、盧永祥叙談半日,倪、盧皆是段派,惟李純是馮氏心腹,與段不過假周旋,在段意不平南軍不止。
既回京,即籌軍饷,現為南方事,用已空虛,小徐又為段劃策,謀借外債。
交通部長曹汝霖乃是親日派,小徐央他借債,他一口擔承。
曹遂向日本政府借款二千萬元,實收隻有八七扣,還要四期交付,以順濟路為抵押品。
段明知吃虧太大,此外又無法,隻得照汝霖所為。
段既得款,奈第一路司令來電催饷,格外厲害。
這處撥去,那處又要,饷不撥足,前敵軍官按兵不動。
段緻書催逼,隻以饷绌為詞。
未幾,即引兵北歸。
段總理正欲诘問,馮總統反下特令,加任曹锟為川、粵、湘、贑四省經略使,使鎮保定。
段氣憤填胸,入府問馮,馮振振有詞,段無言可駁,遂退出。
從此,馮、段又生惡感。
原來段氏奔走南北,皆為南方,今反堕馮氏計中,如何不氣。
隻得令龍濟光攻粵,囑李厚基援助。
但龍雖志在助段,奈部下皆疲兵,經段氏催促,遂攻陽江。
粵軍見龍軍來攻,因寡衆不敵,遂棄陽江。
龍得陽江,分兵略高、雷二境。
原來粵軍司令李烈鈞分防四處,不能召集,今既召集,領衆邀截。
龍軍司令李嘉白連戰皆敗,但李部皆是銳卒,如何能支。
濟光仍是不退,竟為李部所圍。
龍隻望閩浙聯軍攻粵,牽制李軍,誰知閩未入粵,粵先入閩,隻得向浙呼救,幸浙兵赴援,粵兵稍退。
龍遂激勵士卒,冒險突圍,向南急奔。
龍自奔廣州灣,此處又是法租界,隻得備文向法領事假道。
法領事道:“外人入境,不準帶武器,按國際公法例,必繳械然後放行。
”龍無法,隻得令軍士繳械,由法領事查明,方許通過。
龍得生,奔瓊州,遂将所部殘兵,交弟裕光管領,着守瓊崖。
自己乘輪往北京去了。
濟光一走,雷州餘兵被粵攻急,隻得繳械投降。
龍入京見段乞援,段不救援,隻敷衍兩句。
後任張懷芝為援粵總司令,奈張已回省,隻好再為籌備,此事不提。
且說段總理恨不得削平南方。
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大借外債,籌足軍饷。
外有章宗祥,内有曹汝霖,可以借得到手。
遂委曹、陸借債,曹、陸遂電章宗祥,宗祥即向日政府籌商,無不允諾。
惟抵押品要穩,借契要密,無論要多少皆有,究竟不知是何抵押品,守何嚴密,以後再論。
且說前炳威将軍陸建章,前在陝西,被陳樹藩趕走,他心恨段派,奔走南北,運動和議,暗中效勞馮氏,牽制段派。
段派積不相容,小徐尤甚。
陸時寓津門,被小徐聞知,嗾奉軍駐津司令部前往調查,果屬有因。
徐聽火起,遂繕就一書,投建章寓内,誘陸到來。
建章雖知小徐恨己,諒不敢如何,遂前往至奉軍司令部。
小徐開筵相待,陪客就是軍官及小徐。
席間隻是歡飲,至席散,小徐道:“此間有花園,請入内一觀。
”建章随徐入内。
小徐目視左右,厲聲語建章道:“你可知罪?汝為南方走狗,運動和議,破壞政策。
”建章道:“主和不是我一人,怎得歸罪于我?”小徐即令拿下,将建章綁起,取出手槍,隻聽一聲,已送建章去世。
随草電文,拍緻國務院及陸軍部。
老段及芝貴聞小徐報,且驚且喜,當設法為他回護,遂查彈陸成案,彙冊上呈。
馮思建章已死、不可複生,欲責小徐,又恐得罪老段,遂下一令,褫去建章勳位、勳章。
且說小徐自老段平南失敗,遂将軍事擱起。
馮總統原是代任期限,隻止一年,今已滿期,就要選舉新總統,小徐又忙得不得了,隻望老段當選,他就得勢橫行。
于是運動議員,組織政黨,聯絡帝制餘孽做一幫手。
于是梁财神、王揖唐皆乘機出頭,迎合小徐,擁戴老段,取個私黨美名,乃是“安福”二字。
馮總統代任期滿,白應卸職另選,遂頒令召集新國會,并暗囑私黨,設法阻段,如李純、吳佩孚、曹锟皆不願擁段。
到八月,新國會已齊集都中,不日就要開會。
馮總統遂下一道命令,明是自己引咎,卻是阻段壓力。
新國會看到這電,如何肯舉段。
馮電既發,南方也繼續來電.大意與馮相同。
段氏看見南北電文,未免心煩,自已一想,大衆既然反對,何苦硬行,遂宣告下野。
小徐巴不得老段上台,哪知老段另有心計,遂決定主意不幹。
小徐見馮、段皆下野,遂想出個徐大老來,現寓津門,主張舉他,道是個望重的。
立派妥員赴津勸駕。
徐怎肯一請就來。
小徐促新國會開議,先選王揖唐為衆議院長,組織選舉總統會,克期舉行。
到九月十四日,在議院選舉新總統,到會議員共四百三十六人,午前投票,午後開匦,徐世昌得四百二十五票,應當選。
由議會備文,咨照國務院,即通電各省,并通告各國。
越日,又開副總統會,兩院議員大多不到場,以人數不足法,遂議延期選舉。
嗣後逐日延宕,遂将副總統虛懸起來。
徐世昌聞已當選,未便承認,即通電中外,自表謙讓。
但是新總統既由小徐運動,再加王揖唐鼓吹,遂選出徐世昌來,怎肯讓他辭去。
當由兩院敦請徐世昌出山,馮總統亦緻函敦勸。
老段見已選定,亦出函勸駕。
各省督軍亦皆擁徐,除廣東政府勸徐勿就職,餘均一緻。
徐思再待各方面來,就可動身。
果不一日,京内外促電,紛如雪片。
徐乃提出“息事甯人”四字,作為口頭禅,允即赴京就職。
過兩旬,即民國七周國慶節,徐遂赴都。
馮聞徐至,于十月七日發出通電,曆述一年經過事情。
又二日徐至,馮即卸職。
老徐受職時,正民國七周紀念,本日行就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