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梅霓雅
關燈
小
中
大
裡了&hellip&hellip&rdquo終于發現了門後嵌入牆壁的秘密金櫃,綠姬默不作聲地舒了口氣,拿出了那枚仿制好的銀色小鑰匙,&ldquo且讓我看看、到底高舒夜在這裡還留了什麼伏手?&rdquo
明日日出之時,待得高舒夜遠離敦煌、月聖女便要帶領明教進入敦煌&mdash&mdash霍青雷如果追着高舒夜而去,城裡失去大将、更是守備空虛,簡直可一鼓拿下。
隻是&hellip&hellip剛才霍青雷在地上又揀到了什麼?隻看得一眼便那樣失态? 綠姬心裡有重重的疑慮,然而依然小心翼翼地用銀色鑰匙插入了鎖孔,咔哒一聲,打開了那個曆代敦煌城主存放最機密物件的金櫃。
&ldquo連城二弟如晤&rdquo&mdash&mdash一打開金櫃,櫃門内側赫然刻着這樣幾個金色的字! 綠姬脫口低低驚呼出來,不可思議地看着櫃門内刻着的字&mdash&mdash那分明是公子舒夜的字迹!他、他一早就料到了連城會來打開這道金櫃?這是他留給連城的信? 金櫃裡,整整齊齊碼放着一堆白玉管子,飄出筆墨的清香。
玉管上雕刻着隸書的&ldquo墨&rdquo字,底下有一個小小的印記,做工細緻、竟似大内禦用之物。
綠姬用顫抖的手抽出一根白玉管,每一根白玉管裡,都有一頁薄薄的書信,按照日期先後被碼放在金櫃裡。
最早的一根,是景帝龍熙八年&mdash&mdash正是老城主去世、連城被送往長安帝都的那一年。
&ldquo謹尊君之囑托。
敦煌路遠,勿念。
與君今生為兄弟,刎頸瀝血而已。
今以幼弟相托,必不相負。
連城在彼吾當保其平安,潛心教以文武謀略之道,以成大器。
&rdquo 一支支玉管整整齊齊排在那兒,報告着敦煌質子高連城在長安的種種事情:何時學藝、何時習武,何時學習兵法謀略&hellip&hellip每月一封,十年來竟從無間斷。
最後的一根,是半個月前寄來的&mdash&mdash正是連城從長安返回敦煌的那一天。
&ldquo依君之意,已令連城攜聖旨返回敦煌。
君何打算?竟真欲讓位于彼耶?蠢之甚矣!生于帝王富貴之家,雖親兄弟亦如世仇。
君多年來施恩于彼,不知其日夜欲斬君首級以報母仇乎?我速來敦煌,君少等。
&rdquo 最後一根玉管後面,是一本厚厚的冊子,翻開來、竟是一本雜記。
應該是公子舒夜鎮守敦煌十年的間隙裡陸續寫下,詳細記錄了絲路上西域諸國的強弱動向、諸王性格弱點;以及城中政務管理得失、神武軍諸将品性。
一一提及何人可用、何人需留意、何人又需及早處理&mdash&mdash事無巨細,竟是整整一本軍政細則提要。
最後一頁墨迹尤新:&ldquo敦煌為絲路要沖、東西命脈。
大胤衰微後,諸國皆虎視眈眈,尤以回纥為甚。
十年來為兄為保一方平安,已然竭盡全力,今重任落于弟肩矣。
霍青雷自幼為高氏家臣,勇武率直,深孚衆望,弟若以其為兄之舊臣而見疑、則無異于自斷臂膀。
可令其與綠姬成婚,示恩于彼,完其心願之餘亦可收為己用。
諸事繁雜,不及一一細述。
望善視百姓,珍重自身。
兄去矣。
&rdquo 綠姬怔怔看着,忽然間似失了神智,不敢相信般地怔怔看着這些書信:&ldquo一定是假的&hellip&hellip是假的!一定是高舒夜那個家夥僞造來騙連城的!&rdquo許久,女人忽尖利地大叫起來,發瘋一樣将所有玉管摔到地上,用腳踩踏。
玉管摔落後,金櫃内側現出了另外兩件東西:象征敦煌城主身份的黑豹紫金冠和玉玺。
那兩件東西靜靜擺放在錦緞之上,似是等待着新的主人來取。
黑豹紫金冠下壓着一張雪箋,墨迹未幹,上面隻得兩句: &ldquo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他生未了因。
&rdquo 狂躁不安的綠姬猛地安靜下來了,靜靜凝視着這兩句詩,忽然間眼裡滑下淚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mdash&mdash而這裡的每一封信、都将她内心執拗地偏信的那個說法擊得粉碎。
她錯了麼?這些年來,她一直錯了麼?一直在權欲中争奪,繼承了失去夫人的偏執的她、竟然還不如連城那個孩子看得真切。
可是&hellip&hellip明日,敦煌便要迎來前所未有的災難了吧?她居然為了一己之私、将整個敦煌出賣!如果連城那孩子知道他的綠姨媽、做下了這等事來,他還會當這個城主麼? 她呆呆看着滿地的玉管,眼神激烈地轉變着。
許久,仿佛下定了什麼決心,忽地拿着信箋、站起身向瑤華樓跑去。
- 敦煌城口,守城的士兵詫異地看着一反常态的将軍,紛紛回答沒有看到城主。
霍青雷一想便知公子舒夜定然便裝從側門而出,當下掉頭策馬狂奔。
他在茫茫大漠裡追着,奔得不辨方位,從日中一直追到了日落。
風沙呼嘯着刮到臉上來,他已經追出城外一百裡,卻沒有看到一個人。
&ldquo高舒夜!你這他媽的蠢材!&rdquo他猛然大叫起來,目眦欲裂,忽然跳下馬将頭撞在沙丘上,失聲痛哭,手心裡那一張揉皺的紙被握得浸滿汗水,&ldquo你到底要去做什麼?就這樣一聲不響把整個敦煌扔了麼?以為老子會聽連城那個黃口小兒的話?&rdquo 霍青雷下馬四顧,不知公子去了何處。
他卻不知他所追出的方向、和公子舒夜所去正好相反,如何追得上?這個粗魯漢子卻锲而不舍,正上馬準備繼續追出時,忽然驚住了&mdash&mdash 一百裡外,居然隐約有黃塵騰起!在離敦煌三百裡開外處、竟有一支大軍奔襲而來,馬銜枚、人靜默,在沙風中悄無聲息。
看方位,竟是繞過了嘉峪關、從弱水和居延海過來的。
那條路,是敦煌去回纥牙帳的必經之地。
&mdash&mdash回纥要向敦煌出兵?! 那一瞬間,仿佛有冷電沿着神武軍統帥的脊椎蔓延。
他再也來不及想别的,霍然回身狂奔向百裡外的敦煌城。
隻是&hellip&hellip剛才霍青雷在地上又揀到了什麼?隻看得一眼便那樣失态? 綠姬心裡有重重的疑慮,然而依然小心翼翼地用銀色鑰匙插入了鎖孔,咔哒一聲,打開了那個曆代敦煌城主存放最機密物件的金櫃。
&ldquo連城二弟如晤&rdquo&mdash&mdash一打開金櫃,櫃門内側赫然刻着這樣幾個金色的字! 綠姬脫口低低驚呼出來,不可思議地看着櫃門内刻着的字&mdash&mdash那分明是公子舒夜的字迹!他、他一早就料到了連城會來打開這道金櫃?這是他留給連城的信? 金櫃裡,整整齊齊碼放着一堆白玉管子,飄出筆墨的清香。
玉管上雕刻着隸書的&ldquo墨&rdquo字,底下有一個小小的印記,做工細緻、竟似大内禦用之物。
綠姬用顫抖的手抽出一根白玉管,每一根白玉管裡,都有一頁薄薄的書信,按照日期先後被碼放在金櫃裡。
最早的一根,是景帝龍熙八年&mdash&mdash正是老城主去世、連城被送往長安帝都的那一年。
&ldquo謹尊君之囑托。
敦煌路遠,勿念。
與君今生為兄弟,刎頸瀝血而已。
今以幼弟相托,必不相負。
連城在彼吾當保其平安,潛心教以文武謀略之道,以成大器。
&rdquo 一支支玉管整整齊齊排在那兒,報告着敦煌質子高連城在長安的種種事情:何時學藝、何時習武,何時學習兵法謀略&hellip&hellip每月一封,十年來竟從無間斷。
最後的一根,是半個月前寄來的&mdash&mdash正是連城從長安返回敦煌的那一天。
&ldquo依君之意,已令連城攜聖旨返回敦煌。
君何打算?竟真欲讓位于彼耶?蠢之甚矣!生于帝王富貴之家,雖親兄弟亦如世仇。
君多年來施恩于彼,不知其日夜欲斬君首級以報母仇乎?我速來敦煌,君少等。
&rdquo 最後一根玉管後面,是一本厚厚的冊子,翻開來、竟是一本雜記。
應該是公子舒夜鎮守敦煌十年的間隙裡陸續寫下,詳細記錄了絲路上西域諸國的強弱動向、諸王性格弱點;以及城中政務管理得失、神武軍諸将品性。
一一提及何人可用、何人需留意、何人又需及早處理&mdash&mdash事無巨細,竟是整整一本軍政細則提要。
最後一頁墨迹尤新:&ldquo敦煌為絲路要沖、東西命脈。
大胤衰微後,諸國皆虎視眈眈,尤以回纥為甚。
十年來為兄為保一方平安,已然竭盡全力,今重任落于弟肩矣。
霍青雷自幼為高氏家臣,勇武率直,深孚衆望,弟若以其為兄之舊臣而見疑、則無異于自斷臂膀。
可令其與綠姬成婚,示恩于彼,完其心願之餘亦可收為己用。
諸事繁雜,不及一一細述。
望善視百姓,珍重自身。
兄去矣。
&rdquo 綠姬怔怔看着,忽然間似失了神智,不敢相信般地怔怔看着這些書信:&ldquo一定是假的&hellip&hellip是假的!一定是高舒夜那個家夥僞造來騙連城的!&rdquo許久,女人忽尖利地大叫起來,發瘋一樣将所有玉管摔到地上,用腳踩踏。
玉管摔落後,金櫃内側現出了另外兩件東西:象征敦煌城主身份的黑豹紫金冠和玉玺。
那兩件東西靜靜擺放在錦緞之上,似是等待着新的主人來取。
黑豹紫金冠下壓着一張雪箋,墨迹未幹,上面隻得兩句: &ldquo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他生未了因。
&rdquo 狂躁不安的綠姬猛地安靜下來了,靜靜凝視着這兩句詩,忽然間眼裡滑下淚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mdash&mdash而這裡的每一封信、都将她内心執拗地偏信的那個說法擊得粉碎。
她錯了麼?這些年來,她一直錯了麼?一直在權欲中争奪,繼承了失去夫人的偏執的她、竟然還不如連城那個孩子看得真切。
可是&hellip&hellip明日,敦煌便要迎來前所未有的災難了吧?她居然為了一己之私、将整個敦煌出賣!如果連城那孩子知道他的綠姨媽、做下了這等事來,他還會當這個城主麼? 她呆呆看着滿地的玉管,眼神激烈地轉變着。
許久,仿佛下定了什麼決心,忽地拿着信箋、站起身向瑤華樓跑去。
- 敦煌城口,守城的士兵詫異地看着一反常态的将軍,紛紛回答沒有看到城主。
霍青雷一想便知公子舒夜定然便裝從側門而出,當下掉頭策馬狂奔。
他在茫茫大漠裡追着,奔得不辨方位,從日中一直追到了日落。
風沙呼嘯着刮到臉上來,他已經追出城外一百裡,卻沒有看到一個人。
&ldquo高舒夜!你這他媽的蠢材!&rdquo他猛然大叫起來,目眦欲裂,忽然跳下馬将頭撞在沙丘上,失聲痛哭,手心裡那一張揉皺的紙被握得浸滿汗水,&ldquo你到底要去做什麼?就這樣一聲不響把整個敦煌扔了麼?以為老子會聽連城那個黃口小兒的話?&rdquo 霍青雷下馬四顧,不知公子去了何處。
他卻不知他所追出的方向、和公子舒夜所去正好相反,如何追得上?這個粗魯漢子卻锲而不舍,正上馬準備繼續追出時,忽然驚住了&mdash&mdash 一百裡外,居然隐約有黃塵騰起!在離敦煌三百裡開外處、竟有一支大軍奔襲而來,馬銜枚、人靜默,在沙風中悄無聲息。
看方位,竟是繞過了嘉峪關、從弱水和居延海過來的。
那條路,是敦煌去回纥牙帳的必經之地。
&mdash&mdash回纥要向敦煌出兵?! 那一瞬間,仿佛有冷電沿着神武軍統帥的脊椎蔓延。
他再也來不及想别的,霍然回身狂奔向百裡外的敦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