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關燈
汾州。

    東北五十裡有甘泉渠,二十五裡有蕩沙渠,二十裡有靈長渠,有千畝渠俱引文谷水,傳溉田數千頃,皆開元二年令戴謙所鑿。

    榆次,畿。

    盂,畿。

    武德三年以盂、受陽置受州,貞觀元年省并州之烏河縣入焉。

    有銅、有鐵。

    東北有白馬故關。

    壽陽,畿。

    本受陽。

    武德六年徙受州來治,又以遼州之石艾、樂平隸之。

    貞觀八年州廢,縣皆來屬,十一年更名。

    有方山。

    樂平,畿。

    廣陽,畿。

    本石艾,天寶元年更名。

    東有井故關。

    東北有盤石故關、葦澤故關。

    清源,畿。

    武德元年置。

    交城,畿。

    先天二年析置靈川縣,開元二年省。

    有鐵。

    陽曲。

    畿。

    本陽直。

    武德三年析置汾陽縣,七年省陽直,更汾陽曰陽曲,仍析置羅陰縣。

    貞觀元年省,六年以蘇農部落燕然縣,隸順州,八年僑治陽曲,十七年省。

    有赤塘關、天門關。

     汾州西河郡,望。

    本浩州,武德三年更名。

    土貢:鞍面氊、龍鬚席、石膏、消石。

    戶五萬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萬二百三十。

    縣五。

    有府十二,曰嘉善、六壁、崇德、華夏、靈扶、五柳、京陵、介休、賈胡、寧固、開遠、清勝。

    西河,望。

    本隰城,肅宗上元年更名。

    孝義,望。

    本永安,貞觀元年更名。

    有隱泉山。

    介休,望。

    義寧元年以介休、平遙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曰介州,貞觀元年州廢,以二縣來屬。

    有雀鼠谷。

    有介山。

    平遙,望。

    靈石。

    上。

    有賈胡堡,宋金剛拒唐兵,高祖所次。

    西南有陰地關,又有長寧關。

     沁州陽城郡,下。

    本義寧郡,義寧元年置,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龍鬚席、弦麻。

    戶六千三百八,口三萬四千九百六十三。

    縣三。

    有府二,曰延雙、安樂。

    沁源,中。

    武德二年析置招遠縣,三年省。

    有柴店關。

    和川,中。

    義寧元年析沁源置。

    綿上。

    中。

    有鐵。

     遼州樂平郡,下。

    武德三年析并州之樂平、遼山、平城、石艾置,六年徙治遼山,八年曰箕州。

    先天元年避玄宗名曰儀州。

    中和三年復曰遼州。

    土貢:人葰、蠟。

    戶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萬四千五百八十。

    縣四。

    有府三,曰遼城、清谷、龍城。

    遼山,中。

    榆社,中。

    本隸太原郡,義寧元年析上黨之鄉置。

    武德元年隸韓州。

    三年以縣及并州之平城置榆州,又析置偃武縣。

    六年州廢,省偃武,以榆社、平城來屬。

    平城,中。

    和順。

    中。

    武德三年析置義興縣,六年省。

     嵐州樓煩郡,下。

    本東會州,武德六年更名。

    土貢:熊鞹、麝香。

    戶萬六千七百四十八,口八萬四千六。

    縣四。

    有府一,曰嵐山。

    有守捉兵。

    宜芳,中。

    本嵐城,武德四年更名,析置豊閏、合會二縣,五年省豊閏,六年省合會。

    靜樂,中。

    武德四年置管州,仍析置汾陽、六度二縣。

    五年曰北管州。

    六年州廢,省汾陽、六度,以靜樂來屬。

    有天池祠。

    有管涔山。

    北有樓煩關,有隋故汾陽宮。

    合河,中。

    本臨泉。

    武德三年曰臨津,四年隸東會州,九年省太和縣入焉。

    貞觀元年更名,三年復置大和,八年又省。

    北有合河關。

    東有蔚汾關。

    嵐谷。

    中。

    長安三年析宜芳置,神龍二年省,開元十二年復置。

    有岢嵐軍,永淳二年以岢嵐鎮為柵,長安三年為軍,景龍中,張仁亶徙其軍於朔方,留者號岢嵐守捉,隸大同。

     憲州,下。

    本樓煩監牧,嵐州刺史領之。

    貞元十五年別置監牧使。

    龍紀元年,李克用表置州,領縣三。

    樓煩,下。

    玄池,下。

    有鐵。

    天池。

    下。

    有鴈門關。

     石州昌化郡,下。

    本離石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胡女布、龍鬚席、蜜、蠟燭、莁荑。

    戶萬四千二百九十四,口六萬六千九百三十五。

    縣五。

    有府二,曰離石、昌化。

    離石,中。

    平夷,中。

    有孝文山。

    定胡,中。

    武德三年置西定州。

    貞觀二年州廢,來屬,又析置孟門縣,七年省。

    西有孟門關。

    臨{白小},中。

    本太和。

    武德三年更名,置北和州,別析置太和縣,四年以太和隸東會州。

    貞觀三年州廢,以臨泉來屬。

    方山。

    中。

    武德二年以縣置方州,三年州廢,來屬。

     忻州定襄郡,下。

    本新興郡,義寧元年以樓煩郡之秀容置。

    土貢:麝香、豹尾。

    戶萬四千八百六,口八萬二千三十二。

    縣二。

    有府四,曰秀容、高城、漳源、定襄。

    有守捉兵。

    秀容,上。

    貞觀五年以思結部落於縣境置懷化縣,隸順州。

    十二年以懷化隸代州,後省。

    有繫舟山,有鐵。

    定襄。

    上。

    武德四年析秀容置。

    有石嶺關。

     代州鴈門郡,中都督府。

    土貢: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鵰羽。

    戶二萬一千二百八十,口十萬三百五十。

    縣五。

    有府三,曰五臺、東冶、鴈門。

    有守捉兵。

    其北有大同軍,本大武軍,調露二年曰神武軍,天授二年曰平狄軍,大足元年復更名。

    其西有天安軍,天寶十二載置。

    又有代北軍,永泰元年置。

    鴈門,上。

    有東陘關、西陘關。

    五臺,中。

    柏谷有銀,有銅,有鐵。

    有五臺山。

    繁畤,中。

    崞,中。

    有石門關。

    唐林。

    中。

    本武延,證聖元年析五臺、崞置,唐隆元年名。

     雲州雲中郡,下都督府。

    貞觀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

    永淳元年為默啜所破,徙其民于朔州。

    開元十八年復置。

    土貢:犛牛尾、鵰羽。

    戶三千一百六十九,口七千九百三十。

    縣一。

    有雲中、樓煩二守捉。

    城東有牛皮關。

    雲中。

    中。

    本馬邑郡雲內之恒安鎮。

    武德六年置北恒州,七年廢。

    貞觀十四年復置,曰定襄縣。

    永淳元年廢。

    開元十八年復置,更名。

    有陰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朔州馬邑郡,下。

    本治善陽,建中中,節度使馬燧徙治馬邑,後復故治。

    土貢:白鵰羽、豹尾、甘草。

    戶五千四百九十三,口二萬四千五百三十三。

    縣二。

    善陽,中。

    武德四年省常寧縣入焉。

    馬邑。

    中。

    開元五年析善陽於大同軍城置。

     蔚州興唐郡,下。

    本安邊郡。

    隋鴈門郡之靈丘、上谷郡之飛狐縣地。

    唐初沒突厥。

    武德六年置州,并置靈丘、飛狐二縣,僑治陽曲。

    七年僑治繁畤。

    八年僑治秀容故北恒州城。

    貞觀五年破突厥,復故地,還治靈丘。

    開元初徙治安邊。

    至德二載更郡名,復故治。

    土貢:熊鞹、豹尾、松實。

    戶五千五十二,口二萬九百五十八。

    縣三。

    東北有橫野軍,乾元元年徙天成軍合之,而廢橫野軍。

    西有清塞軍,本清塞守捉城,貞元十五年置。

    靈丘,中。

    有直谷關。

    其北有孔嶺關,有大安鎮。

    飛狐,中。

    初僑治易州之遂城,遙隸蔚州,貞觀五年復故地。

    有三河銅冶,有錢官。

    興唐。

    中。

    本安邊,開元十二年置,治橫野軍,至德二載更名。

     武州。

    闕。

    領縣一。

    文德。

     新州。

    闕。

    領縣四。

    永興,礬山,龍門,懷安。

     潞州上黨郡,大都督府。

    土貢:貲布、人葰、石蜜、墨。

    戶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一,口三十八萬八千六百六十一。

    縣十。

    有府一,曰戡黎。

    上黨,望。

    有啟聖宮,本飛龍,玄宗故第,開元十一年置,後又更名。

    有瑞閣。

    有五龍山、馬駒山。

    壺關,上。

    武德四年析上黨置。

    長子,緊。

    屯留,上。

    有三嵕山。

    潞城,上。

    天祐二年更曰潞子。

    襄垣,上。

    武德元年以襄垣、黎城、涉、銅鞮、鄉置韓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

    東有井谷故關。

    黎城,上。

    天祐二年更曰黎亭。

    有銅山。

    東有壺口故關。

    涉,中。

    有鐵。

    銅鞮,上。

    武德三年析置甲水縣,隸韓州,九年省。

    永徽六年隸沁州。

    顯慶四年來屬。

    武鄉。

    中。

    本鄉,武後更名武鄉,神龍元年復故名,尋又曰武鄉。

    北有昂車關。

     澤州高平郡,上。

    本長平郡,治濩澤,武德八年徙治端氏,貞觀元年徙治晉城,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人葠、石英、野雞。

    戶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二,口十五萬七千九十。

    縣六。

    有府五,曰丹川、永固、安平、沁水、白澗。

    晉城,上。

    本丹川,武德元年置建州。

    三年析丹川置晉城以隸之。

    六年州廢,隸蓋州,徙蓋州來治。

    九年省丹川、蓋城入晉城。

    貞觀元年州廢,以晉城、高平、陵川來屬。

    天祐二年更曰丹川。

    南有天井關,一名太行關。

    端氏,中。

    有隗山。

    陵川,中。

    陽城,中。

    本濩澤,天寶元年更名,天祐二年更曰濩澤。

    有銅,有錫,有鐵。

    沁水,中。

    高平。

    上。

    本隋長平郡,武德元年曰蓋州,領高平、丹川、陵川三縣,并析置蓋城縣以隸之。

    有泫水,一曰丹水,貞元元年,令明濟引入城,號甘泉。

    有省冤谷,本殺谷,玄宗幸潞州,過之,因更名。

    北有長平關。

     右河東採訪使,治蒲州。

     河北道,蓋古幽、冀二州之境,漢河內、魏、渤海、清河、平原、常山、上谷、涿、漁陽、右北平、遼西、真定、中山、信都、河間、廣陽等郡國,又參有東郡、河東、上黨、鉅鹿之地。

    孟、懷、澶、衛及魏、博、相之南境為娵訾分,邢、洺、惠、貝、冀、深、趙、鎮、定及魏、博、相之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