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志第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來屬。
有蓼山。
方城。
上。
本淯陽郡治。
武德二年曰北澧州,領方城、真昌二縣。
貞觀元年省真昌。
八年曰魯州,九年州廢,以方城來屬。
隋州漢東郡,上。
土貢:合羅、綾、葛、覆盆。
戶二萬三千九百一十七,口十萬五千七百二十二。
縣四。
隋,上。
武德四年省安貴縣入焉。
五年省平林、順義縣入焉。
光化,上。
棗陽,上。
本隸唐州。
武德五年省唐州之清潭縣入焉。
貞觀元年又省唐州之舂陵縣入焉。
十年以棗陽來屬。
有光武山。
唐城。
上。
開元二十六年以客戶析棗陽地置。
鄧州南陽郡,上。
土貢:絲布、茅菊。
戶四萬三千五十五,口十六萬五千二百五十七。
縣六。
穰,望。
武德四年析置平晉縣,以新野置新州,尋廢新州,以新野來屬。
六年省平晉縣。
又領淉陽縣,貞觀元年省,乾元元年省新野,皆入焉。
南陽,緊。
武德三年以南陽及舂陵郡之上馬置宛州,并置雲陽、上宛、安固三縣。
八年州廢,以上馬隸唐州,省雲陽、上宛,以安固入南陽,來屬。
聖曆元年曰武臺。
神龍初復故名。
有銅。
向城,上。
武德三年以縣置淯州。
八年州廢,隸北澧州,州廢,來屬。
聖曆元年曰武清。
神龍初復故名。
北八十裡有魯陽關。
臨湍,上。
本新城。
武德二年以縣置酈州,八年州廢,來屬。
貞觀元年省冠軍縣入焉。
天寶元年更名。
又有順陽縣,武德二年析冠軍置,六年省。
內鄉,上。
本淅陽郡治。
武德二年曰淅州,并置默水縣。
貞觀八年州廢,省默水入內鄉,來屬。
有岵山。
菊潭。
中。
開元二十四年析新城置。
均州武當郡,下。
義寧二年析淅陽郡之武當、均陽置。
貞觀元年州廢,二縣隸淅州。
八年以武當、鄖鄉復置。
土貢:山雞尾、麝香。
戶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萬八百九。
縣三。
有府一,曰至誠。
武當,上。
義寧二年析置平陵縣,武德七年省,八年省均陽入焉。
東南百裡有鹽池。
有武當山。
鄖鄉,上。
本隸淅陽郡。
武德元年以鄖鄉、安福置南豐州,并置堵陽、黃沙、白沙、固城四縣。
八年省黃沙、白沙、固城,是年州廢,以鄖鄉、安福、堵陽隸淅州。
貞觀元年省安福、堵陽入焉。
有精舍山,本獨山,天寶中更名。
豐利。
上。
有伏龍山。
有錫義山,一名天心山。
房州房陵郡,上。
武德元年析遷州之竹山、上庸置。
貞觀十年徙治房陵。
土貢:蠟、蒼礬、麝香、鍾乳、雷丸、石膏、竹飀。
戶萬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萬一千七百八。
縣四。
房陵,上。
本光遷,房陵郡治。
武德元年曰遷州,并析置受陽、淅川、房陵三縣。
五年省淅川。
七年省房陵、受陽。
貞觀十年州廢,來屬,更光遷曰房陵。
永清,中下。
本隸遷州,州廢,來屬。
有房山。
竹山,中下。
武德元年析置武陵縣,貞觀十年省。
上庸。
上。
復州竟陵郡,上。
本沔陽郡,治竟陵。
貞觀七年徙治沔陽。
天寶元年更名。
寶應二年復故治。
土貢:白紵、白蜜。
戶八千二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五。
縣三。
沔陽,上。
竟陵,上。
有五花山。
有石堰渠,鹹通中,刺史董元素開。
監利。
中下。
郢州富水郡,上。
本竟陵郡,治長壽。
貞觀元年州廢,以長壽隸鄀州,十七年復置,治京山,後還治長壽。
土貢:紵布、葛、蕉、春酒麴、棗、節米。
戶萬二千四十六,口五萬七千三百七十五。
縣三。
長壽,上。
貞觀元年省藍水縣入焉。
京山,上。
本隸安州。
武德四年以京山、富水二縣置溫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
富水。
上。
有白沙山。
金州漢陰郡,上。
本西城郡,天寶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載更名。
土貢:麩金、茶牙、椒、乾漆、椒實、白膠香、麝香、杜仲、雷丸、枳殼、枳實、黃蘗。
有橘官。
戶萬四千九十一,口五萬七千九百二十九。
縣六。
有府一,曰洪義。
西城,上。
本金川,義寧二年更名。
有牛山。
漢水有金。
洵陽,中下。
武德元年以縣置洵州,并置洵城、驢川二縣,七年州廢,縣皆來屬。
貞觀二年省驢川,八年省洵城。
東有申口鎮城。
淯陽,上。
本黃土,天寶元年更名,大曆六年省入洵陽,長慶初復置。
石泉,中下。
聖曆元年曰武安,神龍元年復故名,大曆六年省入漢陰,永貞元年復置。
漢陰,中下。
本安康。
武德元年以縣置西安州,并置寧郁、廣德二縣。
二年曰直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寧郁,以廣德入安康,來屬。
至德二載更名。
西有方山關,貞觀十二年置。
月川水有金。
平利。
中下。
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曆六年省入西城,長慶初復置。
有女媧山。
右東道採訪使,治襄州。
興元府漢中郡,赤。
本梁州漢川郡,開元十三年以「梁」「涼」聲相近,更名褒州,二十年復曰梁州,天寶元年更郡名,興元元年為府。
土貢:縠、蠟、紅藍、燕脂、夏蒜、冬筍、糟瓜、柑、枇杷、茶。
戶三萬七千四百七十,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七。
縣五。
有府一,曰麗水。
南鄭,次赤。
有旱山、玉女山、中梁山。
褒城,次畿。
義寧二年更名褒中。
貞觀三年復故名。
有牛頭山。
北有甘寧關。
城固,次畿。
武德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雲縣,九年省。
貞觀二年復故名。
西,次畿。
武德三年以縣置褒州,析利州之綿谷置金牛縣,八年州廢,二縣來屬。
寶曆元年省金牛縣入焉。
西南有百牢關。
有錫,有鐵。
三泉。
次畿。
武德四年析利州之綿谷置,以縣置南安州,并置嘉牟縣。
八年州廢,省嘉牟,以三泉隸利州。
天寶元年來屬。
洋州洋川郡,雄。
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鄉、黃金、興勢置,天寶十五載徙治興道。
土貢:白交梭、火麻布、野苧麻、蠟、白膠香、麝香。
戶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三百二十七。
縣四。
興道,緊。
本興勢,貞觀二十三年更名。
有駱谷路,南口曰儻谷。
北口曰駱谷。
西鄉,上。
武德四年析置洋源縣,寶曆元年省。
有雲亭山。
黃金,中。
有子午谷路。
真符。
中。
本華陽,開元十八年析興道置。
天寶三載省。
八載開清水谷路,復置,因鑿山得玉冊,更名,隸京兆府。
十一載來屬。
有太白山、金星洞。
利州益昌郡,下都督府。
本義城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金、絲布、粱米、蠟燭、鯄魚、天門冬、芎藭、麝香。
戶萬三千九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六百。
縣六。
綿谷,上。
有鐵。
葭萌,上。
益昌,中下。
嘉川,中下。
胤山,中下。
本義城,義寧二年曰義清。
武德七年以義清、岐坪、隆州之奉國置西平州。
貞觀二年州廢,以義清來屬,岐坪、奉國隸閬州。
天寶元年更名。
景谷。
中下。
武德四年以景谷及龍州之方維置沙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方維為鎮,以景谷來屬。
寶曆元年省,尋復置。
西有石門關。
西北有白垻、魚老二鎮城。
鳳州河池郡,下。
土貢:布、蠟燭、麝香。
戶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萬七千八百七十七。
縣三。
有府一,曰歸昌。
梁泉,中下。
武德元年析置黃花縣,寶曆元年省。
有銀,有鐵。
兩當,中下。
有銀。
河池。
中下。
興州順政郡,下。
土貢:蠟、漆、丹沙、蜜、筍。
戶二千二百二十四,口萬一千四十六。
縣二。
順政,中。
有鐵。
南有興城關。
長舉。
中下。
元和中,節度使嚴礪自縣而西疏嘉陵江二百裡,焚巨石
有蓼山。
方城。
上。
本淯陽郡治。
武德二年曰北澧州,領方城、真昌二縣。
貞觀元年省真昌。
八年曰魯州,九年州廢,以方城來屬。
隋州漢東郡,上。
土貢:合羅、綾、葛、覆盆。
戶二萬三千九百一十七,口十萬五千七百二十二。
縣四。
隋,上。
武德四年省安貴縣入焉。
五年省平林、順義縣入焉。
光化,上。
棗陽,上。
本隸唐州。
武德五年省唐州之清潭縣入焉。
貞觀元年又省唐州之舂陵縣入焉。
十年以棗陽來屬。
有光武山。
唐城。
上。
開元二十六年以客戶析棗陽地置。
鄧州南陽郡,上。
土貢:絲布、茅菊。
戶四萬三千五十五,口十六萬五千二百五十七。
縣六。
穰,望。
武德四年析置平晉縣,以新野置新州,尋廢新州,以新野來屬。
六年省平晉縣。
又領淉陽縣,貞觀元年省,乾元元年省新野,皆入焉。
南陽,緊。
武德三年以南陽及舂陵郡之上馬置宛州,并置雲陽、上宛、安固三縣。
八年州廢,以上馬隸唐州,省雲陽、上宛,以安固入南陽,來屬。
聖曆元年曰武臺。
神龍初復故名。
有銅。
向城,上。
武德三年以縣置淯州。
八年州廢,隸北澧州,州廢,來屬。
聖曆元年曰武清。
神龍初復故名。
北八十裡有魯陽關。
臨湍,上。
本新城。
武德二年以縣置酈州,八年州廢,來屬。
貞觀元年省冠軍縣入焉。
天寶元年更名。
又有順陽縣,武德二年析冠軍置,六年省。
內鄉,上。
本淅陽郡治。
武德二年曰淅州,并置默水縣。
貞觀八年州廢,省默水入內鄉,來屬。
有岵山。
菊潭。
中。
開元二十四年析新城置。
均州武當郡,下。
義寧二年析淅陽郡之武當、均陽置。
貞觀元年州廢,二縣隸淅州。
八年以武當、鄖鄉復置。
土貢:山雞尾、麝香。
戶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萬八百九。
縣三。
有府一,曰至誠。
武當,上。
義寧二年析置平陵縣,武德七年省,八年省均陽入焉。
東南百裡有鹽池。
有武當山。
鄖鄉,上。
本隸淅陽郡。
武德元年以鄖鄉、安福置南豐州,并置堵陽、黃沙、白沙、固城四縣。
八年省黃沙、白沙、固城,是年州廢,以鄖鄉、安福、堵陽隸淅州。
貞觀元年省安福、堵陽入焉。
有精舍山,本獨山,天寶中更名。
豐利。
上。
有伏龍山。
有錫義山,一名天心山。
房州房陵郡,上。
武德元年析遷州之竹山、上庸置。
貞觀十年徙治房陵。
土貢:蠟、蒼礬、麝香、鍾乳、雷丸、石膏、竹飀。
戶萬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萬一千七百八。
縣四。
房陵,上。
本光遷,房陵郡治。
武德元年曰遷州,并析置受陽、淅川、房陵三縣。
五年省淅川。
七年省房陵、受陽。
貞觀十年州廢,來屬,更光遷曰房陵。
永清,中下。
本隸遷州,州廢,來屬。
有房山。
竹山,中下。
武德元年析置武陵縣,貞觀十年省。
上庸。
上。
復州竟陵郡,上。
本沔陽郡,治竟陵。
貞觀七年徙治沔陽。
天寶元年更名。
寶應二年復故治。
土貢:白紵、白蜜。
戶八千二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五。
縣三。
沔陽,上。
竟陵,上。
有五花山。
有石堰渠,鹹通中,刺史董元素開。
監利。
中下。
郢州富水郡,上。
本竟陵郡,治長壽。
貞觀元年州廢,以長壽隸鄀州,十七年復置,治京山,後還治長壽。
土貢:紵布、葛、蕉、春酒麴、棗、節米。
戶萬二千四十六,口五萬七千三百七十五。
縣三。
長壽,上。
貞觀元年省藍水縣入焉。
京山,上。
本隸安州。
武德四年以京山、富水二縣置溫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
富水。
上。
有白沙山。
金州漢陰郡,上。
本西城郡,天寶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載更名。
土貢:麩金、茶牙、椒、乾漆、椒實、白膠香、麝香、杜仲、雷丸、枳殼、枳實、黃蘗。
有橘官。
戶萬四千九十一,口五萬七千九百二十九。
縣六。
有府一,曰洪義。
西城,上。
本金川,義寧二年更名。
有牛山。
漢水有金。
洵陽,中下。
武德元年以縣置洵州,并置洵城、驢川二縣,七年州廢,縣皆來屬。
貞觀二年省驢川,八年省洵城。
東有申口鎮城。
淯陽,上。
本黃土,天寶元年更名,大曆六年省入洵陽,長慶初復置。
石泉,中下。
聖曆元年曰武安,神龍元年復故名,大曆六年省入漢陰,永貞元年復置。
漢陰,中下。
本安康。
武德元年以縣置西安州,并置寧郁、廣德二縣。
二年曰直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寧郁,以廣德入安康,來屬。
至德二載更名。
西有方山關,貞觀十二年置。
月川水有金。
平利。
中下。
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曆六年省入西城,長慶初復置。
有女媧山。
右東道採訪使,治襄州。
興元府漢中郡,赤。
本梁州漢川郡,開元十三年以「梁」「涼」聲相近,更名褒州,二十年復曰梁州,天寶元年更郡名,興元元年為府。
土貢:縠、蠟、紅藍、燕脂、夏蒜、冬筍、糟瓜、柑、枇杷、茶。
戶三萬七千四百七十,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七。
縣五。
有府一,曰麗水。
南鄭,次赤。
有旱山、玉女山、中梁山。
褒城,次畿。
義寧二年更名褒中。
貞觀三年復故名。
有牛頭山。
北有甘寧關。
城固,次畿。
武德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雲縣,九年省。
貞觀二年復故名。
西,次畿。
武德三年以縣置褒州,析利州之綿谷置金牛縣,八年州廢,二縣來屬。
寶曆元年省金牛縣入焉。
西南有百牢關。
有錫,有鐵。
三泉。
次畿。
武德四年析利州之綿谷置,以縣置南安州,并置嘉牟縣。
八年州廢,省嘉牟,以三泉隸利州。
天寶元年來屬。
洋州洋川郡,雄。
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鄉、黃金、興勢置,天寶十五載徙治興道。
土貢:白交梭、火麻布、野苧麻、蠟、白膠香、麝香。
戶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三百二十七。
縣四。
興道,緊。
本興勢,貞觀二十三年更名。
有駱谷路,南口曰儻谷。
北口曰駱谷。
西鄉,上。
武德四年析置洋源縣,寶曆元年省。
有雲亭山。
黃金,中。
有子午谷路。
真符。
中。
本華陽,開元十八年析興道置。
天寶三載省。
八載開清水谷路,復置,因鑿山得玉冊,更名,隸京兆府。
十一載來屬。
有太白山、金星洞。
利州益昌郡,下都督府。
本義城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金、絲布、粱米、蠟燭、鯄魚、天門冬、芎藭、麝香。
戶萬三千九百一十,口四萬四千六百。
縣六。
綿谷,上。
有鐵。
葭萌,上。
益昌,中下。
嘉川,中下。
胤山,中下。
本義城,義寧二年曰義清。
武德七年以義清、岐坪、隆州之奉國置西平州。
貞觀二年州廢,以義清來屬,岐坪、奉國隸閬州。
天寶元年更名。
景谷。
中下。
武德四年以景谷及龍州之方維置沙州。
貞觀元年州廢,省方維為鎮,以景谷來屬。
寶曆元年省,尋復置。
西有石門關。
西北有白垻、魚老二鎮城。
鳳州河池郡,下。
土貢:布、蠟燭、麝香。
戶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萬七千八百七十七。
縣三。
有府一,曰歸昌。
梁泉,中下。
武德元年析置黃花縣,寶曆元年省。
有銀,有鐵。
兩當,中下。
有銀。
河池。
中下。
興州順政郡,下。
土貢:蠟、漆、丹沙、蜜、筍。
戶二千二百二十四,口萬一千四十六。
縣二。
順政,中。
有鐵。
南有興城關。
長舉。
中下。
元和中,節度使嚴礪自縣而西疏嘉陵江二百裡,焚巨石